吳昌碩畫人物:取其神,不肖其貌


吳昌碩畫人物:取其神,不肖其貌

吳昌碩屬於大器晚成的藝術家,曾言自己“三十始學詩,五十始學畫”。且金石、書法、詩歌、繪畫“四絕”,又融為完整的一體。

吳昌碩畫人物:取其神,不肖其貌

吳昌碩 達摩像 1925年作

其篆刻、書法和繪畫水平更是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公認為藝壇泰斗和“後海派”藝術的開山代表。

吳昌碩畫人物:取其神,不肖其貌

吳昌碩 和合二仙 1923年作

吳昌碩的繪畫以大寫意花卉為主。人物作品不多,存世作品甚少。據有關統計,吳昌碩傳世之作“花卉三千,山水不過數十,而人物僅存數件”。

吳昌碩畫人物:取其神,不肖其貌

吳昌碩 布袋和尚 1922年作

吳昌碩先生的人物畫所勾衣紋線條直接取自書法,中年多出以篆籀之筆,古拙凝重,晚年系用草篆之筆,粗獷蒼勁。

吳昌碩畫人物:取其神,不肖其貌

吳昌碩 布袋和尚 1920年作

多繪佛教人物,如觀音,達摩,彌勒。也畫鍾馗。

嘗題人物畫雲:“取其神,而不肖其貌,欲求其有我在耳。”

吳昌碩畫人物:取其神,不肖其貌

晚年作《壽佛圖》

吳昌碩人物畫的題材、畫法與特點

吳昌碩繪畫師從清末畫壇“海派四傑”之一的任伯年(1840~1896年),他與任伯年的關係也是亦師亦友。吳昌碩的藝術成就主要在於他的大寫意花卉,而人物畫並不多見,並且也非大師所擅長。筆者查閱文獻資料,在吳昌碩書畫的相關研究中也較少評及此方面。但實際上,從大量吳昌碩的畫集、畫譜中不難發現大師的人物畫在清末畫壇可謂自出新意、獨樹一格。

吳昌碩畫人物:取其神,不肖其貌

吳昌碩 布袋和尚像 1920年 南京博物館藏

筆者研究發現,他的人物畫基本上可分為兩種:

一種為山水畫中的點景人物,如1915年創作的《無量壽佛》、1920年畫的《竹林七賢圖》等;

另一種則是以表現人物為目的的繪畫,並且以此類作品的創作為主,如1914年創作的《十八羅漢圖》,1920年畫的《布袋和尚像》等。

吳昌碩畫人物:取其神,不肖其貌

1914年作《佛像》

綜觀吳昌碩的人物畫,不難發現大師人物畫的畫法主要有如下三種:

其一,人物只勾衣紋不渲染。

其二,只渲染不勾衣紋。

其三,勾紋也渲染,雙管齊下。

凡勾紋者,其線條必可見吳昌碩的書法用筆,不同時期的風格還存在著變化,即中年運筆多為篆籀,尤顯古拙凝重之意;晚年下筆則愛用草篆,更有粗獷蒼勁之感。

吳昌碩畫人物:取其神,不肖其貌

1908年作《燈下觀書圖》

總的來說,吳昌碩的人物畫有三個特點:

一、其人物畫多師法古人。吳昌碩早年學畫時,曾在陸心源、顧文彬、吳雲等處觀賞了不少名人手跡,這對他的繪畫當然也包括人物畫的創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其人物畫創作也借鑑了前輩畫家的畫法,如任伯年、徐渭、朱耷、揚州八怪等。

三、其人物畫在題材方面多是佛教人物,如觀音、達摩、彌勒以及羅漢、布袋和尚、老僧等。

另外,吳昌碩也特別偏愛繪畫鍾馗題材,如1891年他48歲所作的《醉鍾馗圖》《鍾馗見喜圖》,和1893年50歲時所作《臨金農醉鍾馗圖軸》,以及1921年78歲高齡時創作的《鍾馗圖》等。

吳昌碩畫人物:取其神,不肖其貌

1893年作《臨金農醉鍾馗圖》

吳昌碩時常以佛教為題材進行創作的原因,除了民間普遍崇佛外,還因為大師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以及修身養性、一心向佛使然。這從他創作的《觀音渡海圖》(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老僧圖》(現藏於蘇州博物館)、《達師航海圖》(現藏於朵雲軒)、《自寫小像圖》(現藏於吳昌碩紀念館)、《壽佛圖》(現藏於榮寶齋)、《達摩面壁圖》(現藏於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等畫作中可見一斑。

吳昌碩畫人物:取其神,不肖其貌

吳昌碩畫人物:取其神,不肖其貌

吳昌碩畫人物:取其神,不肖其貌

吳昌碩畫人物:取其神,不肖其貌

吳昌碩畫人物:取其神,不肖其貌

吳昌碩畫人物:取其神,不肖其貌

吳昌碩畫人物:取其神,不肖其貌

吳昌碩畫人物:取其神,不肖其貌
吳昌碩畫人物:取其神,不肖其貌

投稿、合作、建議 請私信!歡迎提供優質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