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就“防病大網”他們有一雙洞察長沙全市疫情的“鷹眼”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2月16日訊(全媒體記者 羅悅 通訊員 劉姝)有這樣一群人,不治癒疾病卻有洞察全市疫情的一雙“鷹眼”,不面對病人卻能識別出真正的“帶毒者”,手無利器卻能切斷新冠肺炎可能的傳播渠道。如果把“防病大網”比作一個完整的機體,那麼疾病監測就是這個機體的“大腦”。這個冬天,長沙市疾控中心全體人員為全市市民織就一張“防病大網”。

在長沙市疾控中心應急辦,疫情網絡直報員必須24小時不間斷查詢“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瞭解醫療機構上報的疑似病例情況,參與疑似病例三級審核,根據實驗室檢測結果,溝通相應區縣訂正病例類型,又穩又準掌握全市疾病分佈情況。

“柱子,馬上把截至到上午10點的最新數據報給我!”“外省的協查函趕快和區縣對接,儘快落實!”“這兩個疑似病例的流調分析馬上要出來!”……柱子是傳染病防治科副科長周銀柱,她是信息監測組的組長,也是一名青年黨員。多少次凌晨兩點同事撥通周銀柱的電話,一定能聽到她清醒的聲音。這一刻,常常讓人忘了她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孩子大的四歲,小的才一歲。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孩子見媽媽一面都難,待周銀柱完成一天的工作回家,孩子經常已經熟睡。大年三十的晚上,周銀柱忙到晚上11點才回家。而這並不是一天工作的結束,她必須在每天零時後整合信息並完成信息報送,一兩點入睡已成為她的常態。

织就“防病大网”他们有一双洞察长沙全市疫情的“鹰眼”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周銀柱和她的組員們每日都堅守在“防病大網”第一線。每天零點,整個城市萬籟俱靜,卻是監測組隊員們最為忙碌的時刻。根據國家及省、市衛生健康委的工作要求,各項數據指標統計的時間節點為前一日零時到24時,這就意味著他們需要24小時無間斷的收集信息,集中在零時核實上報。面對全市範圍內的海量信息,譬如排查人群、疑似病例、確診病例的調查信息、樣本信息、密切接觸者等,將源源不斷地匯聚於此,如同一個信息的海洋。

周銀柱和她的隊友們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對龐大的信息量進行彙總。他們要不斷學習最新的新冠肺炎防控指南,對比標準、核實信息;要反覆查閱文獻、請教專家,研究解決市區兩級流行病學調查中的疑難問題;要及時審核疫情報告,並對最新疫情數據進行分析;要不間斷地與相關單位進行溝通和報送,並甄別誤差;在涉及公共場所及公共交通工具防控難點上,提出最有效的工作建議,為上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作下一步決策提供參考依據。

他們是防控工作幕後的“超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