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大家講一些部隊當兵的有什麼故事?

魔力俠曹操


我是78年3月入伍82年退伍難忘部隊歲月!珍惜人生,向軍旗敬禮!



勝地1


1978年十二月我參軍來到部隊,當時我們部隊正準備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我們到了部隊第二天就分到連隊,上午一個排長和一個老兵把我們十幾位新兵領到一個山溝裡,排長簡單說了幾句,大意是平時新兵到部隊先要進行三個月的隊列訓練政治學習然後才下連,你們是特殊情況特殊處理,現在開始射擊訓練,老兵給我們講了如何持槍壓子彈開保險,三點一線瞄準,我們教的是半自動和衝鋒槍兩種,下午就進行實彈射擊,說來也怪當兵前沒有摸過槍的我居然五發子彈打了四十四環。

還有一次在戰爭期間,我們班六名戰士負責押運三車彈藥到前線,當時有後勤部一位科長帶隊,我們到了指定地點,那天部隊正向前開進,一上午我們跑了幾個陣地人家都不需要彈藥只想要吃的,當時在異國土地上執勤哨兵又趕又罵我們快離開,帶隊的科長當時急得真想哭了,我們又開始跑直到下午六點多才碰到個要彈藥的友鄰部隊,我們象見了救星一樣,人家給我們吃飯我們一天沒進食都忘了餓了。

部隊的生活充滿了各種傳奇,形形式式的但到處有友愛有真情,凡有當兵經歷的人終生難忘。


艾谷137209


我是1996年12月冬季入伍,在山東聊城坐汽車去的濟南,再有濟南坐火車去的合肥,再有合肥轉乘汽車來到了安慶。第一次離開家,到了1000多里外的安慶,到達這座城市給我的第一印象,周圍黑黢黢的一片,只有安慶石化一個大冒煙囪,不斷噴著火苗。我到達了新兵連第一站就是安慶矛嶺新兵集訓隊,當時的條件非常艱苦,記憶猶新的是,新兵到達集訓隊第一件事就是理髮。當時冬天已經很冷啦,理髮完畢以後自己去自來水龍頭上去洗頭,當時冷風嗖嗖的,洗在頭上非常涼。我們的集訓隊和安慶的古墓靠在一塊兒,當時集訓隊的自來水時有時無。在沒水的情況下,我們就拿著臉盆去古墓那廁所接水,接回來的水,有吃的,有用的都在一塊兒。集訓隊沒有熱水,也沒有湯。我記得在新訓隊三個多月沒有一次喝倒一次熱湯。平時訓練,不管天氣寒冷,還是陰天下雨,三個多月基本就沒有停過,現在想想很多事情好像是昨天發生的一樣。當時一個月的津貼就35塊錢,新兵沒有外出請假的權利,外出花錢的機會是比較少的。想想當時艱苦的條件,還是現在的生活比較好。




用戶51700515164


請大家講一些部隊當兵的有什麼故事?

當兵五年,雖不算長,但也不短,要說當兵那些事,還真有得說。

記得剛穿上軍裝時,心裡美嗞嗞的,覺得穿上軍裝好帥氣,因此特別喜歡照相,把相片寄給家人及親朋好友,總想炫耀一下自己。

要說當兵苦,其實最苦的還是新兵連,從百姓到一個合格軍人,這個轉變太不容易。那是一次脫胎換骨,不掉幾層皮可不行,不過也確實鍛鍊人。

記得新兵連的三個月,一點也不適應,苦還不算,約束太多,從穿衣戴帽到坐立站姿,一切都得從“零”開始。訓練是“殘酷”的,為了走好正步,烈日下我曾兩次暈倒;練投彈,手腫得連筷子都夾不住。三個月的新兵集訓,看起來每天都在重複著一些枯燥的動作,踢正步、站軍姿、練剌殺……然而這些都是一個軍人必須具備的,在汗水和淚水的澆築中我完成了從一個普通百姓向軍人的巨大轉變。

都說新兵信多,這話不假,那時通訊不發達,與父母及親朋好友聯繫,全靠寫信。談戀愛也是鴻雁傳情,女朋友來信會一個人躲到沒人的地方偷偷看,甚至晚上打著手電鑽被窩裡看,那時寫信是種樂趣,看信是種享受。我的那一手好字以及寫作水平的提高,與寫信有很大的關係。

先聊到這,軍旅生活豐富多彩,故事太多,下回再聊。我是“軍旅小故事”,講述軍旅故事,敬請關注。


軍旅小故事與教育


本人1977年的兵,那個時候中國大部分的農村都沒有脫貧,部隊上的伙食也不是很好,趕上星期天與節假日啥的只有兩頓飯吃。

記得79年端午節前後的一個星期天,我所在的部隊嚮往常一樣的只有兩頓飯,即上午九點一頓,下午四點一頓,我正在排隊打飯時,我的一位戰友悄悄地對我說:跟我一塊去老鄉家裡吃粽子去吧。我一聽到有棕子吃自然是高興了,於是就同領導請了假,同這個戰友一起去了附近的老鄉家。

我們一進老鄉家門,見到這位老鄉真的是家徒四壁,住的地方是那種土坯房子。但是,她見我們來了還是非常高興,連忙從大鐵鍋裡拿出來了熱氣騰騰的黃米紅棗粽子,我同戰友一口氣每人吃了三個,現在想想還是香的直咽口水😊怎麼說呢?一句話:這位老鄉太樸實了。

四十年過去了,我甚至已經記不清楚這位老鄉的姓名了,只是記得那個村子是天津薊縣小毛莊村。


愛咖啡的大媽


初下連隊,吃飯時不敢跟老兵搶先,平時都等老兵打完飯,才去盛飯就餐。但一次刻苦銘心“血淚”的教訓,讓自己改變了原來做法。早上打完飯剛坐下就響起急促的緊急集合哨響,一口飯都沒吃上的我也跟隨戰友全副武裝等待命令,幾部軍車到達營區,連長向下車的首長報告了連隊己經準備完畢,看到下達任務命令不是連長,大家都知道這次任務不一般。上級首長首先聲明這不是演習,而是一場艱難的戰鬥任務。原來是我某部偵察隊在境外執行任務被堵擊,我連奉命前往該地區待命,隨時準備出擊掩護接應偵察隊戰友迴歸。這次是我入伍以來接受真正意義的戰鬥任務,心裡感到激動而且緊張,當時我是機槍手,槍重子彈多,我告訴班長自己早上一口飯都沒有吃,班長說死不了。這次的任務一至到半夜三點才完成撤回,回到營房吃了二大碗麵條,從此以後吸取教訓,吃飯衝在前面,吃飯狼吞虎嚥,吃飽了才有力量戰鬥。

我們當年駐守的陣地今昔對比,彩色是一五年拍攝,黑白相片八一年拍攝。祝戰友們身體健康。





老虎208626539


我是六八年三月入伍的,新兵訓練一個月就分到老兵連隊,根據毛主席的深挖洞廣集糧的偉大指示,到內蒙古的赤峰巴林右旗國防施工,打山洞,因為當時我們施工都在高山上,打的是步兵坑道,都是用手錘打釺孑,然後裝藥爆破,部隊指導員做動員時說:英雄歐陽海用十棒一氣能打二百錘, 後來我們經過一個月左右的鍛鍊,我們用十四棒大錘一氣能打三百五十至四佰錘,現在回想起來真是感慨萬千啊。


唐林160276214


提起在部隊當兵的故事,我就激動不已,記憶的閘門就打開了,往事彷彿歷歷在目地呈現在我的眼前……

記得我17歲那年冬天,帶著激情,帶著夢想,我在家鄉人武部報名參軍,經過體檢、政審我終於穿上了軍裝,臨走的那天早晨,天剛矇矇亮,人武部門口就聚滿了前來送行的人群,親人們有的揮手告別,有的千叮萬囑,有的為分別難過,站在哪裡抺眼淚,我們整隊即將踏上客車時,這時一位70多歲,頭髮花白的老奶奶突然過來,抓住站在我前邊的一名戰友放聲哭起來,嘴裡說道,孩子,你從3歲死了爹,5歲死了媽,家裡窮,也沒有什麼送給你,還有幾個雞蛋煮了送給你,你在部隊一定要好好幹,也算對得起你早死的爹媽,奶奶也就放心了。這位戰友聽完奶奶的話,一邊安慰著奶奶,一邊也早已是淚流滿面,戰友們見到此情此景無不為之動容,紛紛過去勸慰老奶奶。

到了部隊後,我和這位戰友分到了一個排,我在11班,他在10班,我們逐步瞭解到這位從小失去爹媽的戰友的情況,新兵連快結束時,我發現這位戰友有一天突然悶悶不樂地躲在被窩裡掉眼淚,經反覆詢問,才得知奶奶在家生病了,沒有錢治療,自己從小被奶奶養大,正為給奶奶幫不上忙而束手無策。

我得知這個情況後,就立即彙報給我班班長,班長是個泰安人,他把我班戰士召集到一起後說,雖然小王不是咱班的兵,但咱們是戰友,戰友、戰友,親如兄弟,小王家的困難就是我們的困難,我提議,咱們班給小王奶奶捐款,幫助小王奶奶治病,但這事不能讓小王知道。就這樣,我們班共10人,沒有一個人猶豫,每人捐助8元錢(要知道當時每月津貼只有10元),共捐了80元,由我負責寄給小王奶奶治病。

後來得知,這筆錢當時幫了大忙,小王奶奶收到錢後治好了病,但因為小王奶奶不識字,寄錢捐款的事也就成為我們幾個戰友的秘密,幾十年過去了,小王也成長為一名師職幹部,但這個秘密他一直不知情。

這件事,雖然是小事情,我想,在當時的年代,一件事折射了人性的光輝和力量,小事雖小,這就是戰友情、兄弟情啊……

親愛的戰友,只有您最懂得,什麼是戰友情!

更多部隊裡的故事,歡迎戰友們關注我,願與戰友們一起分享,謝謝!


宸源加油


剛下連隊時老兵陪著站崗,老兵講如何防止敵特,我們崗哨是火車站軍需倉庫,正趕上糧庫站臺上堆放許多花生米,糧庫的更夫手裡抓一把花生米向我走過來我以為他手裡拿著刀,我喊不許動把更夫嚇壞了,正趕上代班的來查崗才消除這場誤會,原來是更夫給我送花生米吃.現在想起還可笑。”


逍遙v老漢


我當兵的時侯是在70年代,哪時部隊條件也不好,伙食標準每天只有四角伍分,每月的津貼費只有6元,而且我們部隊所處在祖國邊陲氣候寒冷,剛到部隊我只有17歲,在新兵連我最怕的是晚上緊急集合,當聽到集合號聲頭皮發麻,穿衣打揹包還不準開燈,當來到操場集合完畢仔細一看盡是洋相百出,五花八門。兩個月集訓結束之後我分到老連隊在連部任通信員,後調到營部當通信員,以後的幾年部隊生活都是公子兵沒站崗沒出操,一直在機關當勤務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