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增確診病例2009例!油價下跌,我國煤化工行業壓力驟增

2月15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2009例,新增重症病例219例,新增死亡病例142例(湖北139例,四川2例,湖南1例),新增疑似病例1918例。

當日新增治癒出院病例1323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29788人。


最新!新增確診病例2009例!油價下跌,我國煤化工行業壓力驟增

截至2月15日24時,據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確診病例57416例(其中重症病例11272例),累計治癒出院病例9419例,累計死亡病例1665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68500例(江西省核減1例),現有疑似病例8228例。累計追蹤到密切接觸者529418人,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158764人。

最新!新增確診病例2009例!油價下跌,我國煤化工行業壓力驟增

湖北新增確診病例1843例(武漢1548例),新增治癒出院病例849例(武漢413例),新增死亡病例139例(武漢110例),現有確診病例49030例(武漢35314例),其中重症病例10396例(武漢8530例)。累計治癒出院病例5623例(武漢2915例),累計死亡病例1596例(武漢1233例),累計確診病例56249例(武漢39462例)。新增疑似病例1036例(武漢391例),現有疑似病例5243例(武漢2168例)。
  累計收到港澳臺地區通報確診病例84例:香港特別行政區56例(出院1例,死亡1例),澳門特別行政區10例(出院3例),臺灣地區18例(出院2例)。


最新!新增確診病例2009例!油價下跌,我國煤化工行業壓力驟增

受原油消費大國中國突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近期國際油價大跌;而國內煤礦生產和運輸受阻,煤炭資源進一步緊張,煤價漲幅擴大,我國煤化工行業壓力驟增。

國際油價持續下跌

國際油價連續五週下跌,其中,英國布倫特原油下跌近14%,創2018年11月份以來最大單月跌幅;美國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也大跌近16%,創去年5月份以來最大單月跌幅。

導致油價大跌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是中國石油消費大幅下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預計2月份中國石油消費同比下降140萬桶/日至150萬桶/日,這相當於中國日均消費量的10%甚至更多。作為全球石油市場需求增長的主力,中國消費量下降,可能導致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石油消費增量同比將由預計的增加60萬桶/日降為減少50萬桶/日。

二是供大於求局面難以緩解。儘管投資和鑽井增速放緩,但由於鑽機效率和油井生產率提高,美國頁岩油生產依然強勁,原油產量屢創歷史新高且仍有增長空間。除俄羅斯之外,加拿大、墨西哥和挪威等非歐佩克國家產量持續上升,抵消了歐佩克+減產協議效力,加劇了供大於求的局面。

石油化工的競爭加劇

國際油價低位運行大幅降低了國內石油路線化工產品成本,石化產品競爭力顯著提高,煤化工企業受原料成本上漲、復工開工的雙重擠壓。

受疫情影響,國內煤礦復工和開工率都受到不同程度衝擊,產地供應嚴重受限,港口資源緊張,市場煤炭資源緊張程度進一步加劇,而供暖季的電煤等剛性需求強烈,供需失衡必然推升煤價。

近期,國內煤價連續小幅攀升,如中國煤炭運銷協會公佈的消息,中國神華已經把2月份5500大卡的煤炭基準單價提高了7元,至562元/噸;5000大卡的煤炭單價上漲8元,至502元/噸。市場人士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內,在國內煤炭供應緊張緩解之前,煤價仍以高位堅挺為主。

國內煤化工之所以能夠發展壯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煤化工所具有的原料自主優勢和價格優勢。依託煤礦就近建設坑口型工廠,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煤制甲醇、煤制合成氨等煤化工路線可以取得比國內同類型進口油氣原料型石化企業更大的競爭力和價格優勢。

比如,同樣是生產聚烯烴,國內煤頭工廠的生產成本要比沿海煉化企業低約1000元/噸,乙二醇生產成本也要低約500元/噸。

但在當前國際油價跌、國內煤價漲的新形勢下,煤化工所具有的成本優勢可能迅速將土崩瓦解。

再加上我國煉油產能過剩日益嚴重,大型煉廠紛紛減油增化,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和煤制芳烴以烯烴、乙二醇和芳烴等大宗化工產品為目標產品,這些產品發展空間越來越小,產能過剩的風險越來越大。

煤化工企業加快復工復產

目前煤化工企業也積極應對,在疫情期間加強安全管理,有序組織企業復工復產。

神木煤化工將疫情防控、安全生產作為現階段首要任務,對因疫情防控期交通管控造成隱患整改期限延長的,要及時制定相應的應急防範措施,確保生產安全。

兗礦新疆能化集團建立了應急保障機制,加強了對疫情防控的應急部署,確保煤化工公司疫情防控工作全天候正常運行。


新華社客戶端、騰訊新聞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