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車間只有8個工人 浙能“機器換人”助力復工復產

中國寧波網記者孫吉晶 通訊員徐銘懌 吳立高

整个车间只有8个工人 浙能“机器换人”助力复工复产

2月16日,筆者走進位於寧海強蛟鎮工業園區的浙江浙能催化劑技術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臺臺精準智能的自動化設備高效運作,長臂機械手伸縮自如地抓取材料、軌跡作業、運送下線,一切有條不紊。寬敞整潔的廠區裡,只能看到寥寥幾個工人在忙碌著。

“現在2條自動化生產線全線復工,整個車間,只要8個工人就可以控制混合、擠出、熱處理和乾燥等四大主要工序的生產智能化設備。”公司負責人陳杭武介紹,公司於2012年投入近億元,建成“機器換人”生產車間,智能化的生產線不僅使生產效率和加工質量雙提升,而且還保障了操作環節的安全性,為企業搶抓生產築起“銅牆鐵壁”。

整个车间只有8个工人 浙能“机器换人”助力复工复产

車間員工通過一塊電子顯示器,就可以控制車間生產線化學物料的升溫、溼度、反應時間。為了加強疫情防控,企業將操控室從12名員工調整為8名。目前,企業的復工率達到70%,產能恢復到年前的80%。

陳杭武說,原先都是員工在現場投料,現在通過自控以後,整個控制只需要自控的閥門,現場人工不需要操作,大概節省了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人力。

系統除了投料和出料階段,剩餘部分全部都是自動化來控制。陳杭武告訴說,今年計劃還將增加1套自控設備,科學的改進產品技術水平、提高產能。全方位的監控系統,在此次疫情期間也派上了大“用途”,從三大塊監控畫面,筆者看到,寬敞的生產車間裡,只有幾位在過道走動巡檢人員。安全員可通過監控實時調節、減少人員集聚,實現機器換人的全線復工。

陳杭武說,公司自動化的改造,很大程度避免了疫情下員工荒的可能,通過加大新項目的研發力度,今年產值可望比去年增長25%以上。

為確保復工的有序進行,公司在疫情防控上開啟了“硬核操作模式”。測量體溫、防護檢查、名單核對等7道廠門口檢測,員工不滿足任何一項要求拒絕進廠。“每次來上班,感覺像是在火車站檢票,得通過層層關卡。”參與復工返崗執勤工作的公司專職安全員陳建建笑著說,進廠上崗雖有些麻煩,但讓人覺得安心,上班也特別踏實。

“目前我們採取員工分批返崗、錯崗輪班和錯峰生產相結合的方式恢復生產。”陳杭武告訴記者,在發揮公司智能化生產運行的同時,還採用辦公軟件平臺實現無接觸智能辦公,通過微信群、視頻等召開管理層線上辦公會議,即使身在外地也一樣可以參會、辦公。

整个车间只有8个工人 浙能“机器换人”助力复工复产

此外,該公司將員工食堂設為重點防疫區域,實行分批分餐盒飯制,食堂就餐嚴格執行一人一桌、交錯落座、間隔1.5米以上的“鐵律”。原本可以坐4人的餐桌,要求只坐一人,相互之間不許聊天,還有專人負責現場監督,被年輕員工戲稱為“高考式就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