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什麼情況下能從容地面對死亡?

潘尼西林vlog


1:當一個人真正的明白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的時候,相信他會從容的面對死亡。。。2:當一個人,他的人生無憾的時候,相信他會從容面對死亡。。。3:當一個人真正做到無慾無求的時候,相信他可以從容面對死亡。。。4:當一個人真正做到順勢而為,順其自然的時候,相信他可以從容面對死亡。。。。。。


羅桂田心理諮詢


我的回答是,只有當你對死亡有了正確認識和正確態度之後,才能從容的面對死亡。

我們中國人對死亡是很避諱的。在我們的傳統教育和認知中,很少對死亡有客觀、冷靜的認識和正確態度方面的教育。

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任何人都無法抗拒。一方面有死才有生。人類就是在這樣一個死生循環往復中,不斷繁衍生息。生死的事情,經常在我們身邊發生。有一首詩,對死亡的認識很客觀。是這樣寫的,“親戚或餘悲,死者長已矣。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死亡是一件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了。

當然令人慨嘆、惋惜、扼腕的事情也經常發生,如少年天折,英年早逝,這也恰恰說明了死亡的客觀存在和經常發生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所以古人講,人生無常。

死亡有自然衰老,有災難事件,有人為事故,人生活在世上隨時隨地面臨著各種死亡的風險和威脅,所以人類產生了許多生存智慧。大的生存智慧有:“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小的生存智慧有:“遠離毒品,珍愛生命”。“平平安安上班來。快快樂樂回家去”。“司機一杯灑,親人兩行淚”等等。

既然死亡的危險隨時存在,無法逃脫、迴避,那麼就應該正確認識死亡,客觀、冷靜面對死亡。社會上一些常見的態度有“生死由命,富貴在天”。“該井裡死,河裡死不了”。“能活一天是一天”。我認為未免有些消極。我覺得做好以下幾點會更有意義。

一是要時刻提醒自己肩負的責任。贍養父母的責任。撫養子女的責任。夫妻之間相互扶持相互關照的責任。還有就是對社會的責任。要珍惜生命!

二是要牢固樹立安全意識、風險意識和憂患意識。做任何事情前,都應該做安全、風險的評估、判斷並做好充分的防護以避免和遠離危險。

三是要隨時做好死亡的準備。據說西方人成年後都有立遺囑的習慣,我覺的這是文明的標誌,值得學習。我有啥?我欠人啥?誰欠我啥?交待父母啥?交待子女啥?留給配偶啥?應該隨時有交待,才是積極的,有意義的!

我想,做好以上功課才可能做到從容!

但願我的回答能有用。


飛的在天際的魚


不請自來。

人在什麼情況下可以從容的面對死亡?真正的生無可戀之時。

當一個人已經看淡了世間的人與事後,就不再畏懼死亡。無非是哀莫大於心死,面對親人逝去,背叛甚至人生最大的低谷,都會有過這樣的念頭。

但是,一個人真正的去淡然面對死亡。絕大數都是病魔,如知曉自己的死期,知曉未來需要面對的,又或者病魔的折磨令他生不如死,都會義無反顧的選擇死亡。

我在20多歲的時候,自己就說,如果有一天自己老了,不能動過的非常痛苦,我一定會選擇早早離去,真的!我特別希望國家可以實施所謂的“安樂死”合法化,人應該有尊嚴的選擇自己的死亡方式。

因為我們從來沒有權力選擇生命的開始!

<strong>


深圳李先森


這個問題也是許多人想要問的吧。

正巧前幾天去看我姨她家來了幾位天主教徒,我們談起了人的最後歸宿,也談到了人能否安詳的離開。

我個人認為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就面對了死亡,很多人特別是中國人很忌諱這個問題,認為不詳。還有好多人在人生的最後時刻懊悔不已,心中有太多的不捨,這和看得淡或者是看得開無關。好多人其實這一生都是為名為利為身外之物而活,要聽話要做好孩子,長大了要發奮要成才要有出氣,結婚生子了要出人頭第,要發財。可啥時候為自己為愛好活過一天,當蒙主招寵之時回憶今生太多太多的不值,豈不是悲哀。所以當你沒有錯過你人生一路上的每一個風景,你愛過了對的人,享受生活給你帶來的甜酸苦辣,你愛過了你的婚姻家庭,你問心無愧,你善待了你身邊的朋友,你善待了所有你遇到了的人和物。即使讓你現在站在上帝面前你也可以安詳無所畏懼的面對一切了。


JOHNY294


其實我算是一個唯心主義者!我相信死亡和明天不知道哪個會先來,不如過好自己活好當下,珍惜眼前人。說人在什麼境遇才無懼死亡。

一、家人親情:假如說開車帶父母出去遊玩,車子突然發生碰撞自燃了,門都打不開了。你從車窗爬出來了,父母還在車內。車輛隨時可能會發生爆炸。父母年事已高力氣不大,打不開門。就問你救不救,救!肯定要救,這個在任何子女面前都不會多想的問題,由不得你去多想,去救可能隨時會發生爆炸,你有可能會死亡。這個時候我覺得你也算是無懼死亡了吧!

二、社會責任:假如我是一名人民警察,在休假的過程中遇到了持刀亂砍人的精神病患者。而且已經砍傷了很多人。前面正好幼兒園放學,情況很緊急。這時候你可以多想嘛!雖然在休假期,但是職責所在,只有挺身而出,冒著生命危險,去跟他搏鬥想辦法制服,過程中你極有可能會被砍傷甚至死亡。但是呢,我是一名人民警察,我會拼上我的性命,去保護人民群眾。這個算上是無懼死亡了吧。

三、自身責任;我是一個父母尚在,孩子健康,家庭幸福,這個家裡面的頂樑柱。有一天我晨跑,跑著跑著腿抽筋了,一不小心滑下山崖,還好掉在石頭平臺上,腿也摔骨折了,離山底下還有3米多高,但是下面是個水塘。向上爬,但是腿用不上勁,甚至可能還會掉下來造成二次傷害。往下跳心裡沒有底,但是隻能二選一,你會想到很多,孩子,父母,愛人都等著你回家,這個家需要你。你只有拼一把,可能會丟掉生命,這個時候我覺得真的是無懼死亡了。

以上是我的觀點,請大家指點。還是那句老話人生沒有重來,更沒有如果,遇到事情,一定要權衡利弊,千萬不能讓愛你的人傷心流淚,不能讓子女失去父愛母愛。做事要對得起良心,對得起社會責任。





拋飛特


不管是從容面對還是驚慌失措,我想人應該首先知道死亡是什麼?死亡意味著什麼?

當然,沒人知道死亡是什麼,就算有人說知道也沒人會相信。但我們可以做個假設來分析。

以我的有限認知,死亡只存在兩種可能:一、結束。是肉體和精神的完全消亡,不留痕跡;二、開始。生命轉化成另一種形式,或在另一個維度裡重生。

如果是結束,如果是愛恨情仇一筆勾銷,永無瓜葛;如果是與你的至親至愛揮手永別,無緣再聚……而你能從容面對,我想你一定超越了人類情感的束縛,有著無視一切的勇氣,我做不到,我欽佩!如果你驚慌失措,牽腸掛肚,百感交集,我相信這是絕大多數人在離世前的真情實感,我想過,我理解。但無論如何,死亡意味著結束都讓人悲從中來,難以自抑。如果可以選擇,我希望我從來沒有來過。但是,沒得選擇。

如果是開始?是萬丈深淵還是自在翱翔?是永墮黑暗還是身披霞光?是魔鬼地獄還是極樂天堂?沒人知道。但是它給了活著的人一線希望,因為你可以在活著的時候有所選擇。

這種選擇就是信仰。


為知踐行


萬念俱灰 生不如死的時候

這個時候 死亡反而是道光明 能讓自己解脫的光明

那奔向死亡就如同奔向新生 還何來恐懼呢

中國人本來就有 死既是生 生既是死 這樣的說法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也有一些人類趨向死亡的理論

向生 或向死 都是人類的本性


晴心理1983



心中的蓮花55


存在比死亡更嚴重後果的情況下


嘿嘿嘿的嘿


在人被逼迫到一種無路可退的情況下,人們將不在乎死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