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小二”上崗,社區幹部“不填一表信息全有”

“臨小二”上崗,社區幹部“不填一表信息全有”

率先啟用微信小程序助力,每秒鐘60人完成口罩購買預約登記;率先上線“智慧臨小二”服務系統,將基層幹部從“表哥表姐”的角色中解放出來,返滬人員統計表由原先手作15分鐘變為1秒鐘生成;率先利用街道“民情日誌”技術平臺彙集衛生中心、網格中心、事務中心等,信息互通,數據共享下,讓基層幹部把精力精準投放到疫情防控一線的各項工作中……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靜安區臨汾路街道的各種創新舉措亮了。

“臨汾經驗”的生成,並非偶然——早在兩年前,臨汾街道藉助大數據和雲計算浪潮,率先將民情之網建上“雲”端。幹部手中一本本“民情日記”迭代為有後臺大數據支撐的“智能日誌”,為精細化治理提供科學評判手段和依據。雲端開闊的視角和數據化思維,也激發了黨員幹部幹事創業的熱情,一系列民生“老大難”得以破解。

此次防疫期間,臨汾街道以黨建為引領,藉助數據化社區智腦支撐,強化應用,把看家護院任務充分落細落實,把社區打造成疫情防控的堅強堡壘。

“臨小二”上線,防疫各環節“全程非接觸”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新冠病毒來勢洶洶,要落實各項防控舉措,必須要與之賽跑,要快、再快些。但是這個“快”,單靠人力,不眠不休也未必能夠達到。臨汾街道第一個想到的還是“數據”。

該街道堅持發揮原有信息化優勢,以科技賦能基層治理:一方面,通過原有“民情日誌”信息平臺彙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網格中心、事務受理服務中心等數據,實現街道層面的數據共享,便於精準施策;同時,聯合同濟大學智慧城市研究所夜以繼日開發新的場景應用系統“智慧臨小二”用以社區防控。

“智慧臨小二”線上系統整合了口罩預約、回滬登記、健康打卡、社區關愛、志願服務等多項信息動態更新功能,在防疫一線實現登記、採集、服務、動員各個環節線上操作。僅2月3日至11日的口罩預約登記中,臨汾街道共有23357戶家庭完成線上預約,消除了排隊可能帶來的人員密集交叉感染風險。此外,“臨小二”的應用實現了“全程非接觸”登記的“關口前移”——各小區在出入口、樓組張貼二維碼,回滬人員掃碼進行健康登記。居家隔離人員可通過“健康打卡”填報身體健康狀況,也可通過“社區關愛”提出生活需求,居委會幹部能實時掌握居家隔離居民的情況。由此實現了“不填一表,信息全有”的臨汾特色。

“社區智腦”轉動,助社區幹部在圖表中發現問題

此次戰“疫”是一場持久仗,防疫效率和精準性是兩大關鍵詞。

“近期,隨著復工人員陸續返滬,許多基層幹部每天醒來就停不下來,排查、預警、管理、服務,恨不得生出三頭六臂,化身‘千手觀音’。這就需要基層幹部集中精力、輕裝上陣,心無旁騖戰鬥在第一線。”臨汾街道黨工委書記厲蕾這樣註解——如果說,“臨小二”完成了前端的數據掌控,那麼實現了數據共享機制的“社區智腦”就大大提升了防疫的效率和精準性。

比如,返滬居民前端掃碼登記健康信息後,後臺數據系統根據其出發地點是否屬於重點地區,自動推送居家隔離承諾書或來滬(回滬)人員告知書,採用區塊鏈技術實現電子簽名並後臺存證,確保信息真實度。社區內一天下來錄入的數據,在雲端快速生成登記彙總表,社區幹部要做的就是——在圖表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把更多精力放在核實、排查、關注重點區域來滬人員等工作上。

經過後臺分析的數據還產生了特別的價值,能驅動“精準防疫”。臨汾街道依託“民情日誌”系統中數十萬條民情大數據和“臨小二”服務系統沉澱的數據加以整合利用,可從中分析把握規律,對於共性需求提前考慮、提前籌備。如以有預約資格卻未預約口罩的1萬多戶家庭為重點,依託網格化管理機制制定了回滬人員排查方案;對來滬務工、回滬就學、旅遊返程等人員數據分析下,甄別出16條疑似湖北省回滬人員相關線索,統籌214條居住證待辦理信息等。

“防疫網格”密佈,黨員包乾樓組樓層

聯防聯控工作力量如何保障,各個防疫關鍵點位如何全面覆蓋、環環相扣、層層壓實?臨汾街道黨工委充分發揮臨汾深厚的黨建基礎,明確以“黨建引領、分片包乾”為要求,將“防疫網格”劃小劃細、將“基石樓組”做實做強、將“樓層包乾”明晰明確,構築起以“街道總網格—街區—居民區次網格—自然小區—樓群微網格—樓組—樓層”七個層面的“黨員責任區”;關鍵點位有黨員包乾包片,將“黨員亮身份、亮行動”逐步從黨員個體延伸到黨小組、黨支部、黨總支、黨工委。

全街道20個居民區、1900個樓組、3.3萬戶家庭中的黨員紛紛亮出承諾,滿載真情地簽署了電子版或紙質版《黨員承諾書》,承諾對樓層進行包乾,自己樓組自己守、自己樓層自己護、自己鄰里自己督,切實做好維護穩定、宣傳政策、看家護院、關心關愛“四個帶頭”。20個居委會均設置了負責首問接待的“黨員先鋒崗”。如,街區“黨員責任區”內由街道管理辦與市場監管所、派出所等職能部門聯勤聯動,實時掌握沿街688家單位防疫動態,及時關停了“五小”店鋪5家、小餐飲企業63家。(文匯報記者 顧一瓊)

注: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