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士疾馳鄂,以命換春風——不信春風"換"不回

撰文 管蘇清


壯士疾馳鄂,以命換春風——不信春風

壯士疾馳鄂, 以命換春風。一場新冠肺炎抗疫戰爭,全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逆行的白衣將士,牽走了多少的人心!

憂心如焚,夜不能寐,武漢前線不斷告急!告急!!告急!!!

醫護戰士,對!請允許我這樣稱呼,此時此刻,我不知道還有什麼詞彙更恰當?據公開數據記載,至2020年2日14日,醫護戰士竟有1700多人戰傷——感染新冠肺炎,其中有士不幸為國獻身(自定義)!全國軍地赴鄂醫護戰士一批批聞令而動,已達29000餘人!這個數目,還在不斷增加,一個個鮮活的、無畏的戰士,他們是我們的兄弟姐妹啊……


壯士疾馳鄂,以命換春風——不信春風

瞬間想起一位湖北人屈原,他的名作《國歾》如是曰: "操吳戈兮披犀甲, 車錯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先…… 帶長劍兮挾秦弓, 首身離兮心不懲。 誠既勇兮又以武, 終剛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這是《九歌》中的一首,飽含深情,以凝重的筆觸,描寫為國奮戰的將士視死如歸、慷慨壯烈的戰鬥景況。感謝先賢,從浩浩湯湯的歷史長河,從亙古不息的中華命脈中,澆鑄起那些不屈的脊樑。

屈原是戰國後期楚國人,籍貫湖北秭歸,擔任過楚懷王的左徒,伴隨左右,深得器重,參與和執掌楚國許多重要軍政外交事務,起草憲令,修正法度,意氣風發。創作了《離騷》《天問》《九歌》《九章》等,聳立起中國文學風光雄奇的巔峰。屈原之後的中國文化人都聚集在這座高山之下,刨挖文學的泉眼和思想的深井。溯尋中國文化的源頭,都不能不端視屈原的身影。


壯士疾馳鄂,以命換春風——不信春風

家國之上,屈原志存高遠,襄理朝政,竭力勤勉,一度使楚國富足強盛,實力雄厚,威震諸侯。可惜小人設詭,壯志未酬,讓人嗟峨。矢志不渝,“雖九死而 猶未悔”。“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一個戰士,捨生取義,便笑對苦難,決不苟且偷生。

李文亮們,是中華民族的一滴淚,一滴傷痛之淚,一滴晶瑩剔透之淚。瀰漫了一種淡淡的憂思,幻化成綿綿不絕的追憶……

每一個醫護戰士,都是平凡之人,珍惜每一個生命,都是他們本能的言行。追求光明,追求自由,追求大道至簡的生活,其他還有什麼需要拿命相搏?

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中國勝。 戰地黃花分外香,天地之間最美的是生命之花!

壯士疾馳鄂,以命換春風——不信春風


戰士不倒!

戰士永遠不倒!

附本人2000年寫下的《屈原》:

屈子行吟

騎火紅騏驥

頭戴岌岌高冠

腰配玉色長劍

騰著詭奇雲幻

裹一身哲理光環

那麼多魂麗文字

構築《離騷》《九歌》

五千年曆史

一切的沉重

一切的渾厚

一切的幽暗

一切的一切

你劍戟齒牙的峰骨

你高風飄揚的襟懷

造就一條淚羅江

魂兮歸來吟《桔頌》

飲一樽桂酒

摘荷葉一片

淨滌靈瞳

生死相融

百姓認你為國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