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醫,您是選擇體制內的大醫院還是體制外的小診所呢?為什麼?

北辰中醫博士


體制內的中醫院顧頭顧尾,混吃混喝,如果不信,你可以到市中醫看病,就說自己有糖尿病,2o點,他們不敢開處方下藥,叫你要嗎住院,要麻找西醫治療,


春天裡的風14


說一個小竅門:

中醫一般找醫生。


為什麼呢?因為西醫的成就一般是一群人的功勞,一個病能看得好與否,與一個醫院、一個科室的硬件設備、行業規範、團隊管理以及教學、科研、業務精進等很多方面都有關係。


而中醫,尤其是老中醫,往往更多是個人的功勞,他依靠團隊、硬件方面的力量小,個人的業務能力才是他能否成為一個好醫生的關鍵。


所以,一位西醫醫生如果換一家醫院,成本比較高,因為他捨棄的東西比較多,很多事需要從頭再來;

但是一位中醫醫生,從一家三甲醫院,換到一個小診所,除了病人流量沒有那麼大之外,他捨棄的東西很少,他的看病能力沒有多大變化,因為他的東西都在他腦子裡。


所以,你要問看中醫是選大醫院還是選小診所,我認為都可以,因為你要找的是專業、療效好的醫生,不是要找醫院,醫院的條件關係不大。


但是,如果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你要優先考慮三甲醫院:

1、藥材質量:

如果醫生是以開湯劑為主,則需要看這個醫療機構藥房藥材的質量如何,藥材質量現在參差不齊,這也是療效的關鍵。一般來說,三甲醫院的藥材質量應該是沒問題的,但是小診所,就不敢保證了,雖然也有一些小診所的藥也是很講究的,這個需要自己親身體驗一下才知道。


2、醫保:

如果小診所沒有醫保,而大醫院有醫保的話,一般人還是會選擇大醫院。但是,有一個很特別的情況,就是如果一個小診所,雖然沒有醫保,但是客流量還是很大的話,那麼很可能這個診所的某些醫生療效非常好,因為病人即使沒有醫保也要來找他看,是不是因為這個醫生水平高呢。


如果有下面的問題,建議優先考慮小診所:

如果三甲醫院實在人很多,而有的醫生除了在醫院坐診,還在小診所坐診的話,建議捨棄醫保,去小診所就診,這樣還能掛到他的號。

2、想與醫生有更深入的溝通交流

大醫院有時候有看病數量的指標,看病比較快,有時候一個人不到10分鐘就看完了,病人如果病比較多,情況比較特殊,想與醫生深入交流的話,時間不夠用。如果是人流較少的小診所,醫生可能時間比較充裕,可以與他進行充分交流。

3、想看多種疾病,不知道掛哪個科室好

有的看中醫的病人往往不止一種疾病,但是大醫院向西醫學習,都是分科室的,如果一個病人有很多重病,就要和西醫一樣,很多科室來回跑,這樣非常麻煩。而中醫以前都是全科醫生,辨病也辯證,是全身綜合調理的,小診所分科較少,可以滿足全科看病的需求。


綜上,看你的需求是如何,一般來說,看中醫是先選醫生,後選醫療機構。選三甲醫院和小診所的利弊都列給你了,可以對照看看自己需要什麼,再來判斷。


黃藥師手記


這個問題問得有點意思!可能會為真正要看中醫、想治病的人提供一些參考意見。

所謂體制內的大醫院就是公立醫院,體制外的醫療機構就是民營中醫門診部、小診所。從國人認知和消費習慣來說,十個看中醫的,九個會選擇體制內的大醫院,還有一個正在去的路上,這也許就是現實!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大家認為公立醫院是國有的,是正規的,不是賺錢的,民營門診、小診所是私人的,是“黑心”的,只是為了賺錢!事實是不是這樣呢,我不想多說,反正明白人都知道。當然,個別民營小診所不規矩、亂收費的現象可能存在。

實際上,現行體制下的所謂正規醫院,沒有中醫發展的土瀼。

首先,現在的公立醫院擔負看病難的重任,醫院越建越大,大型儀器設備越來越多,上面投入的資金的遠遠不夠,而建設需要的鉅額資金錢哪裡來的呢?因此,醫院必須自行造血(賺錢)收回。靠中醫造血麼?來一個看感冒的,中醫開3-5劑中藥就好了,收幾十、百把塊錢,那醫院何年何月才能收回鉅額投資?所以,往往先做些“必要”的檢查化驗,呵呵幾百上千元、幾千元到手了,你看病沒?你吃到一粒藥丸子沒?為什麼?大家都懂得。

其次,醫院藥佔比控費很要命,自古以來,患者信醫,醫者信藥,不吃藥,僅檢查就看好病了?中醫講究“望聞問切”四診參合,沒有檢查費,只有藥費,這樣一來藥費佔醫院的收入就高了,醫院就會被處罰,所以醫院必須控制中醫看病、開中藥!去大醫院看看,幾百上千個醫生,真正的中醫醫生有幾個?某個省級兒童醫院,就2箇中醫醫生,看病還被限號!中醫科在所謂的正規醫院已被極度的“邊緣化”。而所謂的正規中醫院為了生存,也大興土木,為了回收鉅額投資,也必須向西醫看齊,失掉了中醫的本色,基本上西化了,如看腫瘤也是搞手術、放化療等西的那一套,其實可惜致極!

其三、嚴格量化的中藥劑量,嚴重束縛了中醫的手腳,如一些毒性藥(中醫有以毒攻毒之說),一旦需要超過規定使用量,必須由醫生、科主任、醫院領導等簽字,如此麻煩,還要擔風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最後有沒有效,跟醫生又有多大關係呢?反正大醫院又不愁沒有病人。常聽一些病人說,說了某某醫院某某醫師的中藥,沒效果!這也是其中原由之一。

還有,門診中醫生一般沒有權利查房,這個也不合理、也很要命的。

等等這些。必須替正規醫院的中醫醫生說句話“我太難了”!

作為民營中醫門診部(這裡不說個體小診所),一般投資不太大,一般都請有幾個、幾十個中醫醫生,而且基本上都是正規醫院退休的老中醫或基層師承中醫。民營中醫門診與公立醫院完全不相同:

首先,民營中醫門診要想生存和發展,必須要善待每一個來看病的人,因為民營中醫門診最缺的就是病人!所以服務態度、服務環境等必須都要好,這是基礎。

其二,民營中醫門診要想生存和發展,必須努力做口碑,口碑是建立在良好療效的基礎上的,所以門診的中醫醫生必須拿出最好的醫術、達到最好的療效,因此必須以病人為中心,想法設法為病人解決問題!我這裡的老中醫,有時為了看好一個疑難怪病,常常到處查資料、找方藥,找其他醫師一起研究治法,真正把病人當成自己的親人一樣對待,另人十分敬佩。為了治病,有時必須突破劑量時,相關人立即按規定簽字,“下猛藥”往往就能收到意向不到的療效。民營中醫門診以病人為中心、以療效為核,為老中醫搭建了一個施展醫術和才華平臺!

其三,民營中醫門診要想生存和發展,必須重視質量、嚴把關藥材質量,因為醫生的醫術再高,沒有好的藥材也是白搭,所以藥材一般相對會貴一點。

還有很多,不想多說了。最後想說一句,要想做好民營中醫門診部,必須要有真摯的中醫情節,更要有敬畏生命和造福社會的強烈情懷!

我們名源堂中醫館,仁心做中醫、用心做好藥,關注中醫藥,讓生命更健康!竭誠為老百姓生命健康保駕護航!







名源堂中醫大掌櫃


公立的中醫院或綜合性醫院分工比較明確,醫生只負責看病開方,並不直接接觸中藥,久而久之,醫藥脫節,很多臨床醫生並不十分熟悉藥材,這與傳統的中醫區別很大。傳統的中醫不僅自己開方、自己抓藥,而自己採藥、自己刨制,對藥物的品質、功能、特性爛熟於心,所謂李時珍嘗百草,就是說他自己採藥、自己品嚐,然後再親自給患者應用。而現在醫學院畢業的學生,在學校學的是書本,工作後又不接觸中藥,僅憑背會的幾個方子,再背幾段中醫理論,於是就給人看病,這種方式好象不大好。而有些個體小診所的醫生,可能對草藥更熟悉,因為很多中醫診所大都只有一名醫生,看病、處方、用藥都要親自動手,經驗可能更紮實一些。而且,現在有些醫院不大願意經營中草藥,因為中草藥損耗大,不易保管,不掙錢。有的醫院甚至廢棄了中草藥。因此,你要專門看中醫,還是要做好選擇。我絕不是說小診所的醫生就一定比大醫院的醫生高明,也絕不是說大醫院的醫生都不行,具體情況要具體分析。


冷眼無邪


看什麼中醫西醫,無論選擇體制內的大醫院,或者是選擇體制外的小診所都是錯!

醫學本來就是人類社會文化和文明的發展傳承和進步,通過文化和文明的深化提升,從而使人們的生活更加健康和諧!

對於選擇大醫院中醫還是中醫小診所,我認為都是一種盲目的錯誤選擇,中醫本來就是我們中國人,在日常生活中必須具備的生活常識,由於社會在發展過程中的各種原因,導致產生了各種名醫及職業醫師醫生,咱們偷偷的設想一下,無論是懂醫的或者是行醫的郎中,及愛好學醫的人士,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具備了一定的文化基礎知識,或相當的文化知識,在長期以往的發展過程中,一部分或大部分人隨著文化的缺失,導致使其一部分有識之士作為謀生的技能進行一代一代的傳承,也就是當今人們所稱謂的名醫或各種神醫!

因此我認為,無論如何選擇都是一個錯誤,唯一的正確選擇就是從根本上去改變自己,放棄貪懶,重新認識自己和學習,從而回歸到生活的本質上,找回屬於我們的真實生活,而不去選擇什麼醫院診所,甚至什麼西醫!

我們的健康屬於我們自己無需選擇,在這太平盛世的社會時期,人人都有條件有能力,把自己變得更加的強大和智慧,我們不需要選擇,我們不需要將健康和生死依靠他人,因為我們是華夏的子孫,是中華文明的傳承人!

以上是我個人的經歷感受供大家參考,措辭不當請見諒謝謝!

若有欠缺下次分享!


易軒43覺


中醫在我國有著幾千年的傳承文化。例如古代的華佗,已有了開顱的技術,不得不說,在那個封建落後的時代,古人已經掌握了中西醫的頂尖技術。而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也凝結了中西醫的技術,例如曼陀蘿花的麻醉效果。其實,當代有許多西藥也是拮取了中醫的精華而產生的。例如屠呦呦的瘧疾草藥製劑就是這麼來的。

講到就醫中醫,是去正規中醫院好呢?還是民間的中醫小珍所好呢?從原則上來說,應該信任正規醫院,因為正規醫院的醫生都是出科專業院校生。這些醫生傳承的則是我國古代留下的寶貴經驗和實踐及藥理知識。

不過,不能排除民間許多繼承了祖輩的醫藥經驗。舉個例子吧,上世紀70年代,本人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症,每隔半年必發一次,幾次都痛得昏暈了過去,一次正是疼暈了過去,是兄弟揹我去了中醫院,醫生給我作了按摩和大牽引及復位。雖說住了一個月醫院,劇痛緩解了,可真真的病情沒有根除,還是疼痛難忍。一次,老婆帶我到了陽澄湖地區的湘城鎮探醫姓魏的老中醫後代女婿處。這裡須說明一下,魏老中醫曾是為陽澄湖被困的新四軍瞧過病的,乃至在解放後,中央有許多幹部仍還去他那珍治過。也許我也慕名去找他的後代吧。民間自有高手,這話應驗了,老中醫的女婿叫孫輝,他沒正規醫院那麼複雜,只給我撥了火罐,又用銀針在患處周邊刺出黑色的於血,然後擦純血跡,也上了一貼膏藥,不過,上膏藥前,他散了一些粉未,粉未是什麼?我就不知道了。

此後從上世紀的79年一直到至今,本人的腰椎間盤疼痛症消失了,從此沒有復發,也可以重視體力勞動。當然,現在的西醫是開刀修整間盤的位置。

當代,為什麼許多人不相信民間小珍所呢?這也緣於庸醫的走騙掠荒,有些私人珍所僅僅為利益驅駛,沒有真憑實學,特別是走馬路的江湖郎中最是招謠過市的東西。往往讓亂投醫的病人上了當。而真有本事的老中醫一定口卑也不錯...。


星空89831416


找哪位中醫看病,這應該是很多很多人的困惑,這也是中醫日漸疲弱的不必爭論的事情,大家都找不到曾經的中醫了,把把脈,看看眼睛看看舌,幾包藥,幾根針,似乎都成了傳說,現代化的人們,更迷戀現代化的醫技,一串精美的機器,潔白的衣服,寬廣的房子,高深得不能再高深,樸實無華的中醫,已經成為過去式。

然而,信中醫的依舊不乏其人,我也相信中醫,問我生了病去哪裡找中醫治,說實話,能找的都曾經找過,醫院裡,私人診所,還有遊醫。

當然,必須說的是,也找過西醫。

怨我身在農村,見識有限,所以見到的醫生也是有限的,自己對此很是失望,身邊也有富貴人,他們病了,進了很有名氣的大醫院,結局也不盡如人意,所以在我個人眼中,醫療這一整片都很讓人迷茫,體制內處,都有能治好病的,也都有治不好的。

我只能弱弱地回答,病了,找自己吧,找別人不但花我有限的那點錢,而且不一定能治得了我的病,體制內外都是別人的事,與我沒有什麼關係了。


雞立鶴群829


首先注意兩點:第一應該選擇有真才實學的中醫;(大部分小診所和藥房的“中醫”都是濫竽充數)!多數都推薦【三七、天麻、西洋參】打粉。殊不知中醫精華~辯證論證!第二、【中藥質量】許多小診所及藥房追求金濟效益以及殺低價拉病人,因此大部分都到中藥市場進購摻假的勒質假冒中藥!因此治療效果可想而知。


用戶227418904578


還是體制內的大醫院吧!起碼靠譜,用藥量上也有把控,費用也少。但也不能說有的私人診所不好,但是隻有一小部分看病是可以的,有的名曰效果好的,用藥量都是超太多了,現在中藥很多機理還沒搞明白,超量會使藥物在體內蓄積的時間很長。對身體有很大的影響,在者說現在的中醫都變相的賺錢了,把藥價提高了都不知多少倍了。但凡看中醫,拿一次純中藥,大幾百甚至上千的,恭喜你,又一次被坑了。


哈了惡魔


現今我們城市有些街道衛生院、私人診所,反聘原中醫院退下來的老中醫師,但不天天坐診。只要是某某大夫值日,那天必定門庭若市。有些私人診所一上午就只掛30個號,病人家屬都得趕早晨5、6點就得去登記,否則是掛不上號的。

中醫"酒好不怕巷子深"。不在乎醫院是體制內還是個私診所,關鍵是大夫夲人。若"扁鵲"、"華佗"在世,全國各地的病人都會慕名前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