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越來越喜靜

安靜是生命的土壤。

人到中年,越來越喜靜

以前也特別喜歡靜,只是從來沒有現在這麼明顯。

越到中年,越來越喜靜。

喜歡一個人,靜靜的幹自己喜歡的事情,靜靜的呼吸著自由的空氣,靜靜的梳理著自己的心情,靜靜的守護著內心那方屬於自己的自由之地。

靜,是每個人生活荒漠中的一片綠洲。

靜,是慾念橫流中的聖潔之地。

古人云,靜生慧 ,慧生定 ,定生萬物。

只有靜下來,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做自己喜歡的事,才不會被時代的洪流簇擁著,你才覺得生命是屬於自己的,是真真的活著。


人到中年,越來越喜靜


人到中年,越來越喜靜


看過王新民的一篇文章《敲門聲》,特別深有同感,他說:

白天的時間被浮躁、喧囂和無聊佔去太多,晚上的一點有限的時間對我來說就顯得特別珍貴.......

就覺得夜晚的星月比白天的太陽亮麗,且燦燦爛爛地照耀著自己,溫暖極了,充實極了。

我常常祈求,多給我這樣一點單一的、寧靜的、可供獨立內省的空間吧。

他是那麼的喜歡著下班後難得的靜謐與安然,所以是如此的討厭傍晚的敲門聲,驚擾了屬於自己的專屬時刻。

是啊,白天忙碌了一整天,為生活為生存,幾乎沒有自我,終於到了晚上,這寂靜的夜這靜謐的時光終於可以屬於自己,不必偽裝,不必察言觀色,不必謹小慎微,可以放縱的做自己。

一個人靜靜的做著自己喜歡的任何事,寫寫文章、聽聽歌、做做家務、看看書或者電影......,就覺得這樣的時光格外溫馨,心格外的溫暖、格外的充實。

靜,是心的棲息地。


人到中年,越來越喜靜


人到中年,越來越喜靜


錢鍾書說過,門外的繁華,不是我的繁華。

人到中年,越來越覺得熱鬧是別人的,與自己無關。

開始覺得愈是熱鬧,愈讓人空虛,讓人煩累,讓人無趣。

開始喜歡安靜,安靜讓人輕鬆,讓人自由,讓人心生歡喜。

人到中年,重心開始迴歸。

開始精簡自己的圈子,注重質量而不是數量。

開始關注自己的內心成長,不再輕易被別人的標準捆綁。

開始學會了如何閉嘴,而不是如何去說話。

開始習慣了一切隨意,不再咄咄逼人。

開始懂得生活是自己的,怎麼舒服怎麼過……

朱迅在《我的藝術清單》中說過這樣一句話:我現在不想做別人喜歡的自己。

中年是一道分水嶺,三十而立,立的是業,更多立的是心。

彷彿從絢麗多姿的春,步入了內斂沉靜的秋。

此時的你,轉了一圈,找到了那個最舒服的姿勢。

靜,是中年人的成長,是中年人的智慧。


人到中年,越來越喜靜


人到中年,越來越喜靜

加繆說,每當我似乎感受到世界的深刻意義時,正是它的簡單令我震驚。

靜水深流,靜表面是輕盈的,內心卻是深沉的力量。

能靜下來的人是充實的,內心是淡定的。

人到中年,經歷淬鍊了那顆脆弱的心,有了歲月的滄桑,有了生活的印記,有了人生的疤痕,有了風雨過後的安靜與泠然。

靜不等於孤獨,而是一種通透。

看透世間繁華不過是過眼雲煙,再多的熱鬧也給不了內心的充實感,只有內心的豐盈才是永恆、沉實的。

人到中年,越來越體會到簡單的美好。

安靜的生活,自由的靈魂。

人到中年,越來越喜靜


靜不是枯燥,而是一種享受。

在淡淡幽幽的時光裡,任思緒恣意,任靈魂馳騁,任微笑泛起,任心情散落一地,靜享著這一方自由的天地。

所以,那些能夠獨處的人,往往有著一顆豐富又恬淡、簡單又深刻的心。

特別喜歡梭羅的一句話,他說:

我們的生活太擁擠,互相影響,彼此干擾......我喜愛孤獨,我沒遇見比安靜更適合我的同伴了,身處人群之中,比獨處更為寂寞。

人到中年,越來越意識到獨處的意義與美好,越來越喜歡繁華背後的樸素真實。

獨處,是中年人的姿態,是中年人的沉澱。


人到中年,越來越喜靜


人到中年,天過午。

餘下的日子,說長不長,說短不短,越來越明確的感覺到,不想浪費太多的時間在應付,不想把太多的噪雜請進生命,不想讓無關的事情佔據自己的生命。

人到中年,越來越喜靜。

因為,中年的我們,越來越明白。

生命中重要的內容還有太多太多,只想把時間留給那些重要的事情、重要的人,只想留一些空間裝載那些美麗的東西,只想安安靜靜的做自己。

餘生,只願做一個安靜的人,從從容容、淡淡定定、恬恬然然。


人到中年,越來越喜靜


END-

版權聲明:小墨伴您,溫暖向陽,微笑生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