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兩個國家發生核戰爭,先發射核武器的國家是不是能穩操勝券?

雛菊西瓜Peterpan


核戰沒有贏家,發動核戰是自殺,雙方打起來結果不僅兩敗俱傷,全世界都跟著遭殃,因為首先發動核戰的國家無法保證徹底滅掉對手核實力,對手的反擊也會是很強烈的,雙方打起來核戰產生的核汙染漂向全球,地球上的人誰都跑不了,那將是人類空前的災難。


秋水依人6811


雙方投入核戰可能性太小,世界上最可能使用核彈的是俄羅斯,因俄羅斯人是戰鬥民族,往往不按常規出牌,如果美國,北約對俄羅斯強壓過大,俄不計後果可能使核彈,怎麼樣都是死,一起來吧,到那地步,美國北約國家將是災難性的,毀滅,有的國家可能不存在了,那樣的話,世界將重新洗牌。

核戰爭肯定是先發制人佔先,把你的絕大部分核彈頭和發射裝置打掉了,你僅剩的幾枚在發射裝置也假如完好的情況下,能夠突防對方的導彈防禦系統的幾率又有幾分呢?到時候可是拿自己民族的滅頂之災去換取對方的微小輕傷啊!所以孫子兵法一直在強調兵貴在奇,而二戰後美國和以色列每次區域戰爭都通過先發制人打出的第一拳而取得了先機!

如果確定對方也要用核武了,那肯定是先動手好,我感覺先動手起碼能把大部分陸上的核武毀掉,潛艇的比較麻煩了。另外幾百個核彈是毀滅不了中美俄這種大國的,連所有城市一個都不夠,更別提更寬廣的農村了,還有更更寬廣的山區沙漠湖泊等地方要求炸不到的。也就看核爆後對空氣的影響夠不夠影響全國的了。

論打架,有種說法叫反殺,一般都是先下手的死的好慘。因為先動手的,都有先試探的心理,數量,質量上都會下意識的控制,而後發制人就不同了,當他忍受住了攻擊後,對對方已略有了解,可以有策略的,有傾向性的,全方位地擊向對方,對方在此時防備是不足的,所以反殺比較可怕,要麼不打,打則致人死地。

前提是你要把戰略值班的機動導彈發射車,戰略核潛艇,戰略值班轟炸機全部幹掉,現在核戰沒有三位一體都是不完整的,有一個漏網之魚,都能幹你10個甚至幾十個城市,這是人民不願看到的,不可承受之痛!!目前即便是美國在和大國對抗的時候也不能保證第一波就能幹掉對方所有核設施!!所以你的命題不準確,還是歇歇吧!!第一波導彈發射井你能全部覆蓋掉就已經很不錯了!!現在還有一些戰略偽裝發射井,深山的一些發射井,很難全部一次幹掉!

核彈先發制人與後發制人並不說明先發者優勢,後發者報復並非不能翻轉形勢,如今核潛艇躲在大洋深處,深山發射井,公路機動發射都防不勝防,你若炸三峽大壩炸黃河長江並不能阻制核報復,說不定是毀滅性報復,你信嗎?大國之間沒可能,因為即使先發制人也無論如何摧毀不了大國的核武器設施,一般核武都佈置在最隱蔽的地方,何況還有戰略核潛艇這種東西。如果是小國呢?就可以了嗎?我看也未必,就算你能一輪齊射發射出足夠多的核導彈把小國全面覆蓋全面摧毀,可是它仍然有戰略核潛艇……

1千5百枚核武器同時在自己國家引爆,全世界都玩完。誰也跑不了。到時引發地殼板塊變動,大地震,大海嘯,火山噴發,火山噴出大量有毒氣體,火山灰擋住幾年的太陽,引起大波動的氣候,氣溫變化,零上1百度至零下1百度,植物死亡百分七十至百分之八十。物種大滅絕,到時大家一起完蛋。還有一個核國家打另一個核國家,你能在同一時間消滅對方的所有核武器麼,包括江河湖泊,深山老林的,還有一些機動的核武器,戰略轟炸機等,最要命的是對手有多少核潛艇,都在什麼位置,如何在同一時間把這些核潛艇全部消滅,別的核國家會不會來打我,這些事你想想可能辦成麼,誰也不敢打這個包票。如果某個國家首先使用核武器打擊地方國家,那麼你就面臨所有擁有核武器國家的優先打擊權。也就是說你成為了所有擁有核武器國家的首要目標,不論敵國還是友國。 還有就是長江黃河大壩,不用核武器太浪費了,一架戰鬥機就可以搞定了,不需要破壞水源,只將大壩炸掉死人會無數,比你破壞水源要大得多!

所謂核彈先發制人打擊敵國不是等你打擊一天後受打擊國再二次反擊?!哪會愚蠢到這個地步呢!!被打擊國立馬會5至10分鐘時間內(或幾乎1分鐘甚至同時)起動核彈反擊!所說的不首先使用核彈只是力爭佔領國家道德致高點罷了!核戰爭沒有勝利者!次後還擊者會使用當量威力更大的氰彈!無論怎樣罵戰總體上人類文明在進步,深信核戰爭不會發生!

先發制人扔核彈,看起來是佔到了便宜,其實不然。只要挺過了第一波攻擊,能夠還以核打擊,把核彈同樣扔到對方的國土上,核戰爭之下,玉石俱焚,還有什麼便宜可言。就算是一國擁有核彈最多,但雙方肯定不敢比賽著相互對扔,那樣的話,日子真的不想過啦?戰爭不是個人單挑,二次大戰中,日本人準備一億玉碎,兩顆核彈一扔,不也就無條件投降了嘛。現代戰爭,不是說扔核彈就得投降,但互相比賽扔核彈,總是不能想象。


歷史深度揭秘


如果是攻打印度,先發後發都一樣,但如果是美俄互毆,情況就不一樣了

首先還得先明確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人類製造的核武器是摧毀不了地球的,甚至滅亡不了人類。雖然今天全球的核彈頭總數超過15000枚,但是放到發射架上的核彈頭遠遠沒有這麼多,不是所有的核彈頭都能實現在天空中翱翔的願望,大多數核彈頭的一生只能在倉庫中渡過。

當然,那些裝在發射架上的核武器就已經足以重創人類文明瞭,起碼會給一個國家造成巨大的傷亡和財產損失。如果真的爆發核大戰,那麼參戰的雙方將直接退回到一百年前,甚至兩百年前,但回到石器時代是不至於。

其實核武器的威力是有限的,在很多人心中,假如美俄開戰,俄羅斯的核彈頭壓根不需要洲際導彈,只要扔進太平洋裡,巨大的海嘯就能淹沒整個美國。

這種描述真的是超級誇大了核武器的威力,將核彈頭扔進太平洋中,幾乎就等於你把一塊磚頭扔進青海湖中央,你在岸邊連個浪花都看不見。核彈頭必須扔到敵人的頭頂上才能發揮出作用,把核彈頭扔到太平洋裡搞不出海嘯,只能是搞笑。

如果爆發核戰爭,先動手的一方肯定有優勢,因為核彈頭反射是需要準備時間的,雖然如今核武器發射的準備時間已經很短了,但各國的陸基導彈發射井基本上都已經被友邦的偵查衛星摸得一清二楚。若是開戰,先把這些陸基洲際導彈基地給端了,然後在再把重要機場給廢了,防止你的戰略轟炸機起飛。(導彈發射井是不可能挪窩的)

不過即便是地毯式轟炸,總歸還是會有漏網之魚,尤其是可以四處流浪的導彈發射車,這傢伙一旦出了門,根本不容易鎖定。

而且幾個主要的擁核大國都是有戰略核潛艇的,可以在水下執行核反擊任務,而防禦核潛艇是非常困難的。

當然,對於已經升空的彈道導彈,也不是完全沒有攔截的可能。目前美國的國家導彈防禦系統在實驗過程中已經能夠擊落大部分的導彈,但美國人也不可能做到100%攔截,哪怕有10%的導彈攔截失敗,那麼美國的幾個大型城市也就都成為歷史了。

因此,對於美俄這樣勢均力敵的核武大國來說,核戰爭一旦爆發,先發制人給對方造成的傷害肯定更大,但絕對做不到穩操勝券,所以大家都很老實,基本上只是打嘴仗。

以上的這些結論都是針對美俄兩個核大國作出的,如果是換成美國和印度,那麼不論是先發還是後發,美國人都能贏。

首先印度不具備三位一體的核打擊能力,沒有戰略轟炸機,雖然現在印度已經擁有了一艘核動力潛艇,但這艘和潛力更像是攻擊性潛艇。即便印度軍方一再強調印度的核潛艇具備發射彈道導彈的能力,但印度潛射導彈的射程僅有700公里,這是在開玩笑嘛?

做個簡單的對比,美國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上的UGM-96A彈道導彈,其射程可達7400公里,是印度潛射導彈射程的十倍。

(印度首艘“殲敵者號”核潛艇,它於2009年下水)

而且印度核潛艇的靜音性肯定無法和歐美核潛艇相提並論,只要一出港口,穩穩地處於美國的監視之下,到時候別說核反擊了,美軍上來就能把它先發擊沉。

至於印度的陸基彈道導彈,射程太短,根本夠不到美國。印度最新型的印度“烈火-5”導彈,射程剛剛超過5000公里,都算不上洲際導彈。

(“烈火-5”導彈)

所以即便是同樣擁有核武器,各國擁有核武器的數量是不一樣的,所擁有的投擲武器也是不一樣的,各國的核威懾力也都是不一樣的。對於一些二流擁核國家,先發制人還是可以穩操勝券的。


千佛山車神


在70年代,蘇曾有一個計劃,那就是對中的飽和核打擊。

他們當時的所有計劃都圍繞的一點進行,那就是切斷中國所有的核反擊力量。

我們偉大的祖國一直奉行一個原則。

絕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這句話我們正面看就是,我們不會第一個使用。

但是反過來看,意思就是你可以用,但是我必定讓你吃不了兜著走。

看著好像沒什麼底氣,可是這句話可謂硬氣十足。

因為核武器是一個雙刃刀,任何國家都不可能輕易的去使用它。就算你擁有毀滅全世界的力量,但是你只要丟下一顆,就會有核捆綁效應產生。

核捆綁的威脅是永遠在全世界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因為核捆綁的存在,全世界維持了和平。所以現在的時代,沒有人會在戰爭中使用核武器,除非這個國家瀕臨崩潰,或者統治者失去理智。

但是在現在的政治制度之下,這樣的情況發生的幾率微乎其微,也不會有獨裁者的出現,獨斷專行。

所以這個命題本身不存在。

即使這個命題存在,但是我們又要考慮一個問題,這是為什麼所有核大國都會強調三位一體核力量。

那就是為啦戰爭中的持續性,,還有二次反擊能力,你打我的陸基,我要海基,什麼都沒有啦我還有飛機。

一個國家如果什麼都不存在。只要他還有一艘核潛艇,敵對國家就會寢食難安。

也許再過十幾年,就會有天空中的宇宙核彈。一切的防護手段,對於四維一體的戰爭而言,都是偽命題,如果是這樣的情況,還會有人發動戰爭。

答案是除了喪心病狂的人,沒有人會這樣做。

我能想到的唯一一個雙方都有核武器,但是會有勝敗發生的,唯一結果就是兩個國家實力非常不對等。

比如美朝,一輪飽和攻擊就可以被消滅的國家,沒有持續力。

不過這樣的戰爭打下去就會面臨的是,全世界所有核國家的敵意,這樣的敵意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承受。

所以,任何在戰爭中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國家,都不一定能夠獲得勝利,除非他有絕對的壓倒性優勢。

最後我要說的是,感謝愛因斯坦,他最應該獲得的不是諾貝爾物理學獎,而是諾貝爾和平獎。


阿斗不傻


去年初,普京總統曾扔下一句霸氣的狠話:“如果俄羅斯遭到核攻擊,那麼,我們就會用核武器毀滅這世界。因為俄羅斯都不在了,我們為什麼還需要一個世界?”

雖說這話更多的就是在針對美國,但也很明顯的強調了,目前的有核國家,那也分三六九等,核威懾方面,俄羅斯算是非常有底氣的。

鑑於核國家之間的威懾力相差深遠,所以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世界上的合法擁核國家只有聯合國五常,後來的《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又明確限制了非核國家研發核武的行為。所以,之後的以色列,巴基斯坦,印度,朝鮮等國的核武器都是偷偷摸摸搞出來的,能否實戰,有多大威力,不太好說。

此外,目前掌握氫彈,也就是“熱核技術”的,只有聯合國五常。

原子彈運用的是核裂變,而氫彈是核聚變,核聚變是在核裂變的基礎上形成二次爆炸,威力更廣,範圍更大。因此,氫彈研發的難度遠高於原子彈,保管技術和維護成本更是大多數國家想都不敢想的。

關於氫彈,世界上有兩個版本。美國的那種已經被被證明,屬於坑爹型,只有超級大國才有那麼大規模的軍費養著,放一般國家,能把政府能給折騰的破了產。美國一次小規模維護都能趕上印度一年的軍費總額。

所以,美國雖然財大氣粗,但保有的氫彈量也不太大,估計只是保留技術,少量持有,來保持威懾力;類似情形的還有英法,只掌握了技術,但沒有保存其本身;甚至連能造出世界最大號“沙皇炸彈”的蘇聯和現代的俄羅斯也主動銷燬了大多數氫彈,目前是怎麼個“庫存”情況,就不得而知了。

再看咱們中國,因為于敏團隊另闢蹊徑的方法,所以養護成本相對較低,據說常備30發,這個威懾力還是相當可以的。

加之,即便氫彈花費巨大,也不是你想學就能學的到的,像當年的法國,那是費了多大勁才踉踉蹌蹌的整出來的,差點成了國際笑柄。畢竟,這個壓箱底的技術,一旦大家都有了,就等於沒有。

所以,這麼看,當今的合法或非法擁核國量不小,但大多數只能算是低端玩家,真正能拿著末日武器“對轟”的高端玩家,只有中美俄三國。

客觀看,高端玩家對低端玩家,先打後打,其實差別並不很大,畢竟優勢太明顯。

比如,所謂的要“先發制人”,先決條件是具備陸海空“三位一體”的戰略核力量,陸基、空基海基核力量都得有投放打擊能力才行。而這方面,全球也僅僅是中美俄三國能做得到。

否則,沒有靠譜的投送平臺、射程夠遠的導彈,你再先發制人,也得夠得著目標打擊區域才行。

此外,還得考慮對方的反導預警系統,只要不是“飽和式”轟炸,中美俄的預警系統都具備相當大的攔截能力。

這裡,大家可能會問,那中途給打下了,不是還得產生巨大的核汙染嗎?

其實,核彈裡裝的不是直接類似於炸藥的東西,而是幾種物質,按流程接觸和引發聚變。 所以,攔截就是要把這些物質的結構破壞,讓其無法促成聚變。當然,攔截中無法避免的會洩露一些放射性物質,一定的汙染是有的,但遠到不了那種無法收拾的境地。

此外,還得考量的是對方的戰略縱深,比如,東北亞地區,美國相同當量的彈下去,對日本和俄羅斯的打擊力度肯定是差別巨大的。

但是,如果換成三個高端玩家互扔的話,先發制人的一方肯定會掌握明顯優勢。

這點,早在冷戰時期,就被充分考慮到了。

比如,造價24億美金的B2隱身戰略轟炸機,當年研發初衷就是為了利用其隱形優勢,深入蘇聯領空尋找和消滅對方機動發射的洲際導彈,以掌握制勝先機。

因為,跟導彈比,隱形飛機很難被發現,不好攔截。

很顯然,高端玩家們一旦互相動手,那絕對是驚天動地的。比如,俄羅斯核彈頭數量極大,能對美國的防空系統進行“飽和式”打擊,而美國那邊的情況也是類似。它們之間的核戰,幾乎就等同於世界大戰,誰也不能置身事外。

所以,開頭提及的,普京他老人家放出的狠話——“俄羅斯都不在了,我們為什麼還需要一個世界?”還算是有點事實依據的。

好在,全球化趨勢下,大國愈發剋制,遠到不了魚死網破的那一步。即便是美國跟伊朗劍拔弩張的互相叫板,也很大程度上是源於伊朗在頻頻挑戰“石油——美元”體系,棄用美元結算,讓美利堅認為這樣影響自己賺錢了,歸根到底,主要還是經濟摩擦,遠達不到要麼生存,要麼滅亡的程度。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從廣義上講,發生核戰爭沒有贏家,曾經有人問愛因斯坦,第三次世界打戰用什麼武器?愛因斯坦說: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戰用什麼武器,但第四次世界大戰一定是石頭和木棒。核戰爭能把人類打回石器時代,這是不爭的事實。

從狹義上講,先發射核武器的國家佔了一定的先機,但第一波攻擊不足以全部摧毀對方的國家和人民,在都有一定攔截能力的情況下,最多就是摧毀幾個城市。那麼絕對面臨對方的反擊,而且這種反擊絕對是不計後果,不計成本,不什亡國滅種的反擊,就像俄羅斯總統普京所說:俄羅斯都沒有了,我還要這個世界幹什麼。

對於美國、俄羅斯這樣的核大國,都有毀滅地球幾十次的能力,而且都是國土面積巨大,先發射後發射都是一樣的結果,只是多活幾個小時,少活幾個小時的問題。但對於核武器第二梯隊的中國、法國、英國來說,都有三維一體的核反擊能力。美國想摧毀中國,至少美國也要被摧毀一大半,美國任何人也承受不了這樣的後果。對於核武器第三梯隊的印度、巴基斯坦等國,核能力相對有限,如果核強國先發制人,很可能把他們制服。

核武器是一種戰略武器,基本不可能用,但絕對不能沒有。毛主席說:一萬年也要把它搞出來。這是大國的基石,大國的象徵,也是聯合國5大常任理事國都有的壓倉石。


西布刀客


你要看這個國家又多大了,比如歐洲這些小國,別說一下子摧毀了,可能還會連帶著把人家的鄰國給摧毀掉。但是對於一些幅員比較遼闊的國家,有難度,除非自己也不想活了。

1.發射導彈,按下按鈕的時候,對方可能不知道,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你的導彈總要飛吧,飛的過程就會被發現、被監控,然後在這個時候人家就可以做出決策,是否予以還擊,搞個魚死網破。

2.另外主動發動核戰爭的一方,如果抱著讓對方滅國的想法,這個在國際社會上也會遭到嚴重抵制的,你可以對一個國家實施這種亡國滅種的打擊,那麼你也會對其他國家實施,這種反人類、反地球的行為,必將激發全世界人民的發對熱潮。

3.還有就是,對於大國來說,是有多種實施還擊的方式的,除了陸基之後,還可以從空中、海上對敵實施核打擊,這種魚死網破的做法,不僅讓敵對的雙方受到極大的損失,對世界、對地球整個環境的影響都無異是巨大的。

4.因此,大國之間雖然都在發展核力量,但是沒有國家會輕易敢按下那個核按鈕的,因為這種做法,其實也無異於自殺。

如有關於報考軍校、入伍參軍及後續發展相關的問題,歡迎關注諮詢。


起步一二一


並不是。

導彈飛行需要時間。假設導彈從俄國遠東沿海打擊美國東海岸約需要1小時,打擊美國西海岸約需30-40分鐘。而這30分鐘就給予了被打擊國家能夠進行反擊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被打擊國家可以準備攔截導彈,也可以準備打擊對方。這樣就造成了兩敗俱傷的局面。為什麼美國死活不讓蘇聯在古巴部署導彈,就是因為導彈從古巴打擊美國本土只需要約6分鐘,美國的反應時間大大縮短。


而且,“死亡反擊系統”也不是吃素的。“死亡反擊系統”又稱“死手系統”,是指在本國遭受全面飽和核打擊並且無法聯繫到國家領導人和操作核武器人員時自動反擊核武器的核反擊體系;當該系統被觸發時,所有被預設好的目標都會受到飽和核打擊;被自動核打擊的國家不僅包括敵方國家,還包括所有的擁核國家和大的常規工業國;一旦一個國家的死亡反擊系統被觸發,其他國家會遭到飽和核打擊,他國死亡反擊系統也會被隨之觸發。該體系的存在是為了保證戰爭結束後本國倖存者與其他大國之間的實力差距較大。在20世紀80年代由蘇聯率先研製,幾十年過去了,保不準世界上的所有核大國都擁有這種黑科技。


而當一次性使用大量核武器後,全球大概率會出現核冬天。核爆炸能產生大量煙塵微粒,大部分微粒的直徑小於1微米。這些微粒可以在大氣層中(從地面蔓延至平流層)停留一年至數年,平流層沒有降水,這些微粒可以停留在平流層長達十年之久。這種微粒對太陽到地球的可見光阻礙能力較強,而對地球發散的紅外線阻礙能力較弱,很可能造成地表溫度下降,平流層以上的高層大氣溫度升高。作物會減產甚至絕收,浮游生物被殺滅進而影響食物鏈崩潰。高劑量的輻射和紫外線增強會使人類大量患病。人類文明倒退也會影響人類壽命。據估計,若地球的工業區遭受共計100枚核彈(佔全球核彈總數的0.4%),就可以產生煙塵使全球農業癱瘓;注意,這種癱瘓將會是全球性的。


核戰爭沒有贏家,任何一方發起戰爭都是不明智的選擇,也不會佔上風,請珍愛世界和平。


二戰吐槽君


雙方都有核武器,先發射核武器的就能先發制人嗎?本人覺得不可能。

戰爭雙方都擁有核武器,如果其中一方先發制人發射,但是不能摧毀對方的核武器設施的話,就一定會遭到另一方核武器的報復。如果能夠100%摧毀對方核設施,那就能達到戰爭的絕對優勢,不然情況十分複雜與微妙。

圖為前蘇聯高度機密核武器庫

1960年,美蘇兩個大國提出了《核武器制勝論》,確定了核武器是奪取戰爭勝利關鍵的理論,但是隨著更多的國家掌握了核武器製造技術,而使得國際上對核武器的使用都聲明瞭原則。比如說在國家安全受到威脅的前提下,美國、俄羅斯、法國、英國、以色列這幾國會先發制人進行打擊或者報復;中國和印度的聲明原則是,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核武器只為防禦。烏克蘭、南非、哈薩克斯坦這三個國家曾經擁有核武器,但因核武器實驗導致人民深受其害,而主動放棄核武器;巴基斯坦的核武器是對了防禦印度的;朝鮮的核武器是為了防禦美國而自衛的。

所以自二戰美國在日本丟下原子彈兩大枚後,至今再也沒有人使過用核武器,因為威力過大,而且核武器過後是無法重建的,基本都是毀滅性的。至今雖然世界上有過一些戰爭,但是都沒有使用核武器,美國人也寧可派軍隊多犧牲些人,也不願使用核武器,就是這個原因。

再打個比方,誰如果在長江黃河丟兩顆核武器,那我們大陸飲水會成問題,土地被核輻射汙染,基本就等著滅亡了,這種戰爭有什麼意義?世界上如果出現核戰爭,就是地球滅亡之日。


圖文繪歷史


不行,基本上核大國都有大型預警系統,比如下圖這玩意。

這種巨型雷達能提供數千公里的遠程預警,因為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不同,並不能隱蔽到地平線之下所以發現它其實問題不大,除此之外在中美俄三國還有更加複雜的預警體系,比如早期衛星預警,你洲際導彈發射的時候會釋放大量的能量,所以基本上你一發射就馬上會被敵人的廣域光譜衛星捕捉到。在捕捉到你的發射之後,衛星會很快將你導彈的飛行位置轉送到前沿測量平臺,可能是航天測量船也可能是海外基地。我們就以我國的防禦方式展開介紹,我國由於沒有前沿基地,前沿測量主要依賴航天測量船,我們平時在發射衛星是聽到的紅外跟蹤正常,雷達跟蹤正常除了陸上觀測站就是她們在起作用,這種船通常而言長這樣。

在接到衛星發送的敵軍導彈大體位置之後,這種船馬上就會對敵軍導彈的飛行軌跡和飛行速度展開測量,由於彈道導彈的中段飛行軌跡基本上是一個固定的拋物線(中國的水漂彈除外),所以你能快速預測出對方接下來要走的路線。而且由於洲際導彈飛行時間很長高達幾十分鐘,所以你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準備,首先考慮的就是防禦,由於之前的前沿預警已經完成了敵軍導彈飛行路線的測量,所以這時你需要做的就是將防禦武器拉到有利陣地進行佈置,準備對敵軍導彈展開攔截。在這之後我前面提到的大型雷達將接手對敵軍導彈的跟蹤測量任務,由於這種雷達體型巨大提供的照射能量非常充足,所以能對前線測量船的跟蹤誤差進行修正,在數據修正完成之後,將具體軌道信息裝訂到中段反導系統的火控之中,最後中段反導系統的高精度測量雷達啟動,完成最後一輪數據修正並指導中段攔截彈發射,比如中國的動能2號和紅旗26型導彈,由於這時導彈沒有再入大氣層,分導彈頭並沒有分開速度也不快所以攔截成功率較高。具體實現方式就是將一個物體發射到敵方洲際導彈需要經過的軌道上等著他撞過來從而擊毀對方 。

如果這中段攔截沒有完全成功,敵方導彈有漏網之魚成功突入了大氣層,那就該末端攔截系統上場了,這時主要角色是S400和紅旗9B,但由於進入大氣層之後敵軍分導彈頭已經分散,一個目標變成了大幾十個上百個目標(導彈通常會攜帶大量假目標混淆對方攔截系統視聽,真目標最多十個左右),加上速度極快(有些甚至超越了20馬赫),所以末端攔截的成功率非常難看基本上就是個心理安慰。但經過了幾輪攔截敵軍實際的毀傷能力還是會下降了不少的,所以很難達到他們預測的毀傷效果,這意味著戰爭還有的打。

除了被動防禦之外,你還能主動出擊。之前我們說了洲際導彈由於路途遙遠,所以需要飛行好幾十分鐘,即使沒有中美俄這種複雜的預警能力,只要有大型雷達的國家至少也能獲得10到20分鐘的預警時間,這段時間足夠你將發射井中備班的己方大型洲際導彈全部向對面傾瀉過去,這也被稱之為第一輪核反擊。在備班的核彈全部傾瀉完成之後,核大國通常還會有躲在海底執勤的核潛艇和躲在山區堅固機庫之中的戰略轟炸機以及隱蔽在荒郊野嶺中的機動發射車,這些核武裝將擔任起第二輪核反擊任務,這輪核反擊通常是衛星觀測到敵軍在第一輪核轟炸之後,出現了沒有被摧毀掉的重要目標而上去補槍的。

所以說到這裡樓主應該明白了為啥即使一方先發射核武器,也並不能完全勝利了吧。而且核彈並沒有大家想的殺傷力那麼大,它並不能摧毀地球也不能摧毀人類,甚至連讓人類文明倒退都做不到。很多大城市都有地下人防工事,即使被核彈轟炸工業生產能力也能轉移到地下,甚至能在地下繼續生產核彈,繼而發動第3輪、第4輪、第……N輪核打擊。而小城市和農村地區,那隻能說該幹啥幹啥核彈根本炸不到你,因為如今全世界的戰略核武器加起來還不到中國縣城數量的1/3,人家炸大城市都不夠誰會在小城市浪費彈藥。所以說核彈也不過是人類戰爭史中出現的一個威力比較大的武器而已,它的地位既不是前無古人也不會後無來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