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翻宇宙大爆炸理論?

用戶6811259186


很簡單,提出一個比宇宙大爆炸理論更好地詮釋宇宙起源就可以了,如果你有一個理論能更加完美地詮釋宇宙起源問題,誰還會相信宇宙大爆炸理論呢?

這也說明了為何宇宙大爆炸理論時當今物理學界的主流宇宙理論,因為沒有哪個理論比宇宙大爆炸理論更好,我們不相信它又該相信哪一個呢?

網絡上有些人總是持有這樣的觀點:宇宙大爆炸理論是錯誤的,甚至是謬論!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科學從來都不可能與正確掛鉤!

什麼意思?

科學是什麼?這個問題我已經說過很多次了,通俗地講,科學就是通過對周圍世界不斷地觀察總結歸納出來的一套大自然法則,這也註定了科學具有可證偽性,因為無論如何你不可能觀察周圍所有的世界!

舉個例子就明白了,你發現一隻烏鴉是黑的,兩隻是黑的,三隻是黑的……你發現所有的烏鴉都是黑的(當然只是你發現的),宇於是你就自然而然得出一個結論:烏鴉是黑的!這就是科學!

雖然你發現的所有烏鴉都是黑的,但理論上肯定存在其他顏色的烏鴉,也就是說“烏鴉是黑的”這種理論隨時可能“被證偽”,只要找到哪怕一隻白色烏鴉,你的理論就站不住腳了,哪怕有再多的黑烏鴉!

但即使發現了白烏鴉,你之前發現所有烏鴉都是黑的這個事實就沒有意義了嗎?非也,這時候我們通常不會說“烏鴉是黑的”就是錯誤的理論,而是有侷限性的理論!

因為無論如何,你都是基於觀察到的事實得出的結論,你沒有任何錯,當然得出的結論也不能說是錯誤的。只不過是由於科技水平(或其他因素)的制約和侷限性造成你無論如何發現不了白烏鴉!

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也是一樣,如今我們知道牛頓的引力定律只是相對論的近似值和特例,我們能說引力定律就是錯誤的嗎?當然不會,因為牛頓無論如何也不會知道高速世界和低速世界的區別,這是時代侷限性和科技水平決定的!

同樣的,宇宙大爆炸理論也是如此,科學家們只是根據他們不斷的觀察總結出來的宇宙大爆炸理論,根據觀察到的事實和現象得出來的理論,這個理論又有什麼錯的呢?即使最後隨著人類科技發展宇宙大爆炸理論被證明是錯的,哪又何妨?我們總得有一個宇宙起源理論?


宇宙探索


提出一個新的宇宙成因,並能夠解釋四大觀測證據。

在宇宙大爆炸理論提出的時候,就遭到許多科學家的反對,同時也提出了多種假說。有趣的是“大爆炸”這個名字還是反對者提出的。但最後科學界的主流科學家都接受了大爆炸理論,因為他們提不出更有說服力的理論,更有四大觀測證據支持大爆炸假說。

1.哈勃定律:遙遠星系退行速度與距離正比v=Hd ,在觀測宇宙範圍內,紅移與退行速度保持良好線性關係,即紅移與距離成正比。說明宇宙在膨脹。

2.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隨著宇宙膨脹,光子與物質退耦,在最後散射面處形成背景輻射,觀測結果呈高度各向同性的2.7K黑體輻射。

3.原初元素丰度:宇宙早期(大約3min)時,原初核合成停止,可從宇宙學模型推測出核合成停止後的元素丰度(尤其是氫、氦、鋰的丰度),並與早期天體的元素丰度的觀測進行對比,非常吻合。

4,大尺度結構和星系演化也成為了新的支持證據。

這四種觀測證據有時被稱作“大爆炸理論的四大支柱”,它們都是通過實際觀測被證實的。

但我們並不能百分之百地認為大爆炸是唯一正確的。如果你想推翻宇宙大爆炸理論,你可以提出一個新的宇宙成因,而且你的假說可以很好地解釋以上四大觀測結果,那麼人們就可以接受你的觀點。


冬哥譜科


推不翻,我的理論也是推出宇宙來自一場大爆炸《 萬有引力的來源》

摘要:艾薩克•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然後又發現了運動三定律,亨利•卡文迪許用 扭秤 證明了萬有引力 定律正確性,並算出了地球的“質量”,但都沒對引力的來源給出明確的解釋。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更是玄之又玄的把引力的來源解釋為物質對空間造成的凹陷。本文將根據一些小實驗和理論推導對以上的某些觀點進行糾正與反駁。

關鍵詞:內能(熱力學能),引力,地球質量,扭秤,重力加速度,。

引言:耳熟能詳的定律,質量越大,引力越大,但還有一個被人類忽視的數據,那就是內能。天體的質量越大,引力越大,內能越大(此文的內能是拋開 所有化學反應,核反應的 熱力學能)。那麼引力的來源是不是高能量體與低能量體的溫差效應呢?看下面的實驗。

三個質量相同鋁球,用液氮把兩個鋁球分別散熱到零下150℃與零下50℃,還有一個與室溫溫度相同20℃。觀測三個鋁球近距離的水氣有什麼反應。觀察到的結果是零下150℃的鋁球對附近水氣有很大的吸引力,有明顯的重力加速度現象,末端水氣落體速度大約是零下50℃鋁球的三倍。而與室溫相同的鋁球對水氣毫無反應。5分鐘後終止實驗,零下150℃鋁球結霜質量大約是零下50℃鋁球的三倍。

我們用這個實驗是不是能說明兩物體的引力大小與兩物體內能的大小相關呢?內能差越大,引力越大,與質量無絕對關係。那麼在地球上為什麼質量越大的物質,引力越大呢?這麼說吧,地球是個巨大的能量體,她對所有的低能量體都有 熱平衡 需求,她會根據 低能量體所能承載的熱量產生引力,也就是說相同溫度(內能)的1千克水與1千克油分別放到地球地心,地心下降的溫度是一樣的。

根據此實驗說明兩個物體沒有 熱平衡需求就沒有引力,那麼亨利•卡文迪許的扭秤又是怎麼算出“地球質量”的呢?他的扭秤為什麼出現扭力呢?還準確推導出引力常量。5.965*10^24到底是地球的內能還是地球的質量?我們根據 F=GmM/r^2計算出了太陽系的大部分行星的 軌道與速度,衛星的均速圓周運動,這足以說明F=GmM/r^2正確性,那麼一個天體的內能值與質量值一定很接近。為什麼會很接近呢?是根據質量有了內能?還是根據內能的大小有了質量?看下面的實驗與理論推理。

亨利•卡文迪許的扭秤為什麼使兩個沒有熱平衡需求的兩對鉛球出現引力呢?

看實驗,準備兩個磁力不同的磁鐵,一根鐵絲,一些細鐵砂,釋放靜電,先用鐵絲吸鐵砂,肉眼觀察下是毫無吸引力。然後把強磁鐵放到鐵絲底端,整根鐵絲會吸住很多鐵砂,距離磁鐵越近吸住鐵砂越多,換上弱磁鐵,鐵絲吸引的鐵砂要少的多。根據這個小實驗去理論推導下個實驗,我們把引力看作成弱磁現象,扭秤的兩對鉛球之所以會互相吸引,完全是因為在地球的引力磁場上。小實驗裡我們可以輕鬆的把磁鐵放到一旁,以現在的科技我們也可以輕鬆的把扭秤送到太空,送到月球,那時你會發現扭力與此區域 重力加速度 值成正比。引力越小,扭秤的扭力越小。月球上表面的扭力只剩下地球上的1/6。

我也做了個簡陋的扭秤,在只有4個質球實驗下,加大兩對質球的溫度差,會得到不同的扭矩。我也猜測是不是空氣對流加劇造成的,但一直沒有找到真空實驗室而擱置。(具體的溫度差與扭矩比例,由於扭秤的簡陋,就不一一敘寫了)。

此理論的最有力的證據還是需要把扭秤送到太空,送到月球。

那麼太陽系天體的質量值與內能值為什麼如此相近呢?太陽除外。因為太陽是中心,在太陽系中是懸浮不動的,即使內能值與質量值差距很大也測不出來,又點燃了核聚變。理論上來講,內能值遠高於質量值。所以我們現在根據引力算出的太陽質量(其實是內能)遠遠大於真實質量。大家都知道太陽是氣態的,而密度竟然是地球的0.26倍,這是荒謬可笑的,他的意思也就是說一立方氫氣與一立方土的質量比是0.26 : 1,就算把氫氣壓縮到液態,這個比值也相差甚遠。太陽的平均密度1.4克每立方厘米,氫液態才0.07克每立方厘米,矛盾嗎????(別害怕,目前太陽質量不可測,看下面實驗)。

每個天體都有一個心核,太陽的心核最大,我們根據心核大小比例,做出九個鋁球,分別代表太陽與八大行星。全部冷卻到零下200℃,把太陽放到實驗室中心,按照距離比把八大行星擺好,懸浮運轉,2個小時後結束實驗,結霜質量比與太陽系天體質量比一致。水氣代表分子云,心核是宇宙所有天體的種子。遇到肥沃土壤(分子云)就會根據大小演變成恆星或行星(沒有心核的分子云是一團死雲,不會孕育出任何天體,否則違反熱力學第二定律)(這個僅僅是邏輯推理,猜測)。

引力不是絕對的,我們分別把太陽、地球、月球的內能設為1000焦耳,100焦耳,10焦耳。然後把地球加熱到500焦耳,地球與太陽引力會變小,地球與月球引力會變大。

在此理論正確的前提下,F=GmM/r^2還能繼續使用嗎?當然可以,只不過要稍微修改一下,首先就是其中的一個M改成U。那麼以引力計算的1熱值等於多少焦耳?這就需要廣大科學家的共同計算了。

母式:F=GUm(1-u/U)/r^2

此公式也不是適用於任何引力場,(只有兩物體質量與半徑相同的情況下才能做到誤差為0,比如冰球實驗,你可以理解為把鋁球切割成與水氣大小相等顆粒,然後每顆粒與水氣產生的引力全部相加)。就如F=GmM/r^2無法解釋水星近日點進動,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描寫的引力與量子力學格格不入。可以說很難有一個引力公式通用於宏觀與微觀等多種引力場,只有根據不同的引力場拿出不同的公式給予計算。

頭條:陳轉運

微博:小冰球

微信:chenzhuanyun1982


陳轉運


本人提出的《驗證哈勃定律正確性實驗方案》一旦付諸實施並完成,就會否定哈勃定律。也就摧毀了宇宙大爆炸理論的基礎!宇宙大爆炸理論就壽終正寢了!

希望有條件的天文工作者能早日完成本人的上述實驗,或提供幾組實測數據供本人進行分析研究。










彭曉韜


不存在大爆炸理論,大爆炸前,是一個奇點,是不可思議的,這奇點怎麼來的,無法合理解釋。這星球橫移,應該相當於天空中一片雲,有聚有散,現在觀測,應該是散去時段,人類不可能觀測整個宇宙,現在觀測距離,雖然人類能觀測幾百億光年,也只相當於觀測天空一片雲,觀測星球橫移,也並不能代表星球以外的暗物質,不能證明暗物質也在橫移,就相當於雲在散去,並不能證明空氣也在散去。空間肯定有暗物質,因為有光反射,黑洞不反光,說明高壓旋轉的漩渦暗物質沒有或稀少,不反光。暗物質只是沒有被發現,並不能證明沒有,退回幾千年人類也不知道空氣有物質。


手機用戶59257147455


如果真有大爆炸,那爆炸區域之外的空間,難道就不叫宇宙了嗎?那爆炸之前的時間,難道就不叫宇宙了嗎?一句話就推翻了!不用長篇大論。

宇宙無始無終,無邊無際。不存在有什麼大爆炸!愚人都認為宇宙從大爆炸開始,又認為宇宙有邊際!



用戶創維


只要推翻否定人是由DNA量子能量編碼控制衍生出來的形態存在就可以😊


嚴冬or雪


宇宙大爆炸是我們建立的一個假設點,只是宇宙現在的現象很像大爆炸後產生的現象,並不能說明宇宙一定是大爆炸產生的。宇宙的誕生有很多種說法,而大爆炸是假設中最接近真相的。想要推翻大爆炸理論,那麼你就要有足夠的理論證明自己的理論是對的,而大爆炸是錯的。未來的有一天,我們的科技一定會發現宇宙的真相,只有真正的真相,才能證明其他錯誤的理論。


看壁紙


你得先說服主流科學家!哈哈哈!


n110553


我認為大爆炸理論有依據。

大爆炸,我們不可能看到它,但我們可以根據現有的知識進行推斷:1、從物質的存在狀態:我們知道,宇宙是由星系團和空間構成的,星系團之間的距離很大,說明宇宙中空間所佔比例要比實體星系團(這個實體並不實,見下)大的多;星系團是由星系和內部空間(空間的內外是相對的)所組成,同樣,空間的比例要大的多;在星系中,又由恆星與空間組成,而實際上,恆星比如太陽系,恆星實體(比如太陽)和行星,與空間相比所佔比例也相當小;……到原子級,現在科學證明,其內部空間佔99%以上,而原子核與電子的體積小於1%;實際上,宇宙中還存在比原子的密度大的多的天體——中子星、黑洞等。從以上分析可以知道,無論那一級的天體、微觀粒子,其內部空間佔絕大部分,而每一級的實體中並不實,而還是由絕大部分的虛(空間)和再小“實體”組成,宇宙從宏觀到微觀的客觀存在,是虛(空間)中有實、實中含虛的存在方式。2、從物質的發展趨勢:拿恆星、中子星、黑洞來看,是其密度向大的方向發展的。是否還有比黑洞的密度還大的天體哪?以現在的科技水平來看,可能性不大,但黑洞絕不是宇宙發展的終結,還會向前、即向更高密度的方向轉變、發展的,可能黑洞天體的“下一站”就是宇宙大爆炸的奇點。星系中心黑洞必將周圍恆星吞噬完,假設宇宙中各星系形成黑洞的時間是基本相同的,那麼,各個黑洞之間就相互吸引,大黑洞吞噬較小的黑洞,同時宇宙空間縮小,當黑洞吞噬、聚集到一定程度時,在巨大吸引力的作用下,瞬間聚集到一點(即奇點)。奇點,是質量無窮大、能量無窮大、體積無窮小、溫度無窮高的天體,這個天體,只存在一個時間點,即一個時刻,在形成這個奇點的同時,立即大爆炸形成新的宇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