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戰疫|危重新冠肺炎兄弟倆,成功拔管後在廣醫一院ICU第一次握手


地市戰疫|危重新冠肺炎兄弟倆,成功拔管後在廣醫一院ICU第一次握手

好消息!

廣州兩例危重病人成功拔管

兄弟倆在ICU內第一次握手


“我們給ICU內的患者加油,給武漢的患者們加油,給全國的患者們加油!”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廣醫一院”)重症監護室裡響起了掌聲,醫護人員見證了兩位同為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兄弟倆拔出氣管插管後第一次握起對方的手,哥哥激動地對醫護人員說:“除了感謝醫護人員外,我們還要給全國新冠肺炎患者打call,希望大家都能挺過難關,戰勝疾病!”


地市戰疫|危重新冠肺炎兄弟倆,成功拔管後在廣醫一院ICU第一次握手


地市戰疫|危重新冠肺炎兄弟倆,成功拔管後在廣醫一院ICU第一次握手

接收首例危重病例

鍾南山院士率隊精準施治

1月26日,廣醫一院重症監護室收治了兩位從外院轉來的新冠肺炎危重型患者,其中一名是楊凱安(化名)。


這也是該院接收的第一例新冠肺炎危重型患者。


“轉來的時候,他已經做了氣管插管,情況非常危急。”負責接診的陳思蓓醫生說,迎戰來勢洶洶的“敵人”,大家高度重視,分秒必爭,已下班的重症醫學科醫生劉鼕鼕、林志敏得知消息後,又匆匆趕回病區集結。


地市戰疫|危重新冠肺炎兄弟倆,成功拔管後在廣醫一院ICU第一次握手


面對如此危重的患者,醫護團隊不敢有絲毫大意。在鍾南山院士的帶領下,醫院黨委書記、重症醫學科帶頭人黎毅敏教授、主任劉曉青及陳思蓓、徐永昊、劉學松等骨幹力量全部上陣,相對年輕的醫生劉鼕鼕、林志敏等也主動加入戰鬥。醫生精準施治,護理團隊精心看護,經過幾天幾夜的連續奮戰,楊凱安的病情逐漸好轉。


地市戰疫|危重新冠肺炎兄弟倆,成功拔管後在廣醫一院ICU第一次握手

病情危重的弟弟也來了

2月3日,廣醫一院又有兩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轉入,其中有一位就是楊凱安的弟弟楊凱全(化名)。


“弟弟轉來時病情相當危重,也已做了氣管插管,但仍舊嚴重呼吸衰竭,轉運呼吸機需要純氧支持,循環不穩定,多臟器功能損傷。”負責轉運的餘裕恆醫生說。


地市戰疫|危重新冠肺炎兄弟倆,成功拔管後在廣醫一院ICU第一次握手


劉曉青主任帶領團隊細緻查看患者情況,制定治療方案。“弟弟轉入後病情一度繼續進展,高燒、肺部滲出增加、膿毒性休克、急性腎損傷,體外膜肺(ECMO)和床旁腎替代(CRRT)在病房內隨時候命。”徐永昊說,醫護團隊時刻準備好給患者上ECMO。


地市戰疫|危重新冠肺炎兄弟倆,成功拔管後在廣醫一院ICU第一次握手

兄弟倆病情嚴重程度降級

醫院貼心安排 實現ICU內第一次握手

意識逐漸清醒的楊凱安通過醫護人員得知,隔壁病房轉來的正是他心心念唸的弟弟後,顯得非常焦急與不安。“我們來查房時,他總是直勾勾看著門縫那邊。後來知道,他是想通過門縫關注弟弟的情況。”這一幕被主管醫生陳思蓓看到了。於是,每天除了查房,她和其他醫護人員主動兼任兄弟倆的信使,把兩人的情況告訴給對方,鼓勵他們一起加油,共同戰勝病魔!


地市戰疫|危重新冠肺炎兄弟倆,成功拔管後在廣醫一院ICU第一次握手


在重症醫學科全體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兄弟二人的病情逐漸趨於穩定,神志轉清。2月13日,哥哥成功拔除氣管插管,第二天,弟弟也成功拔管脫離呼吸機。


經過兩天觀察,兩人的病情嚴重程度級別從“危重型”降至為“重型”,都在向好發展中。


為了讓兄弟倆相互鼓勵,進一步穩定情緒,鞏固後期治療,醫護人員把兄弟二人轉到相鄰的兩張床。剛看到對方時,由於身體相對虛弱,無法進行語言交流,但一個眼神、一點微笑,足以讓兄弟兩人安心又充滿信心,哥哥禁不住留下了激動的淚水……


地市戰疫|危重新冠肺炎兄弟倆,成功拔管後在廣醫一院ICU第一次握手


在ICU醫護人員指導呼吸康復鍛鍊下,兄弟倆精神狀態越來越好,“雖然還不能大聲講話,但為了能讓他們來一次短時間的近距離交流,我們把哥哥的床挪到了弟弟旁邊。”徐永昊說,看到哥哥握起弟弟的手,不斷地向醫護人員表達心中的感激之情,在場醫護人員的眼睛也都溼潤了,“兄弟倆的好轉讓我們更加有信心去救治新冠肺炎危重患者,我們必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守護每一個生命繼續全力以赴!”


通訊員|韓文青

廣東衛生在線全媒體團隊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