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力量在行動,來安縣農業農村局“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發展”

“春日農家閒不住,趕馬牽牛耕作忙”。當前既是新冠肺炎防控的關鍵時期,也正值春播備耕時節,來安縣農業農村局行動早、準備足,在集中力量開展疫情防控的同時,做好春播備耕儲備,發揮好“三農”壓艙石作用,為農業生產工作增加“元氣”,力爭打好這場特殊時期的春季農業生產開年關鍵之戰。

防“疫”春耕兩不誤

“一年之計在於春”。在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同時,為確保春季農業生產有序開展,縣農業農村局精心謀劃、分類施策,對春播備耕工作進行全面安排。局領導班子成員堅持靠前指揮、實地指導,農技、畜牧、水產、農機等技術人員分組分批深入田間地頭、屠宰場、養殖場、農貿市場、塘壩水面等開展檢查督促和指導防控工作。截至目前,發放宣傳材料5000多份,通過微信群、QQ群宣傳6000多人次,累計排查指導水面3000多畝、各類畜禽養殖場1492戶,投入消毒劑7噸、消毒畜禽養殖場1110戶,排查家禽136.8萬羽、家畜9.8萬頭,禽流感監測家禽血樣960份,未發現重大動物疫情。

“農事生產須當時”。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等單位根據在地作物生長規律及時開展小麥苗情、病蟲草情等“四情”調查,進行網上會商辦公;發放《農資運輸綠色通行證》20餘張、發佈《來安縣2020年小麥春季田管技術意見》200餘份,保障全縣種植業田管工作正常有序開展。據統計,今年全縣小麥播種面積約35萬畝、油菜面積約 2萬畝,其中一二類苗佔85℅左右;全縣玉米預計播種面積約 3萬畝,大豆預計種植面積約2 萬畝(菜用為主)。

穩產保供“菜籃子”

“民以食為天”。疫情發生以來,縣農業農村局第一時間強化“菜籃子”穩產保供,保障農業生產穩定有序。一是摸清供需底數,制定應急預案。目前,全縣在地蔬菜面積6萬多畝,其中設施蔬菜面積2.6萬畝,蔬菜品種以葉菜類和速生蔬菜為主,預計總產量達10萬噸左右,能夠保障蔬菜供應;二是強化服務指導,加強菜農管理。採取多種方式,千方百計,增加產量、提升品質,加強信息溝通,做好營銷主體對接服務;三是加強質量監管,確保食品安全。嚴格落實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加大檢測力度,保障上市蔬菜質量安全;四是督促及時採收,開闢“綠色通道”。 對成熟蔬菜及時採收,及時上市,增加供應。同時,採取全方位服務,促進蔬菜快速有序流通,確保能夠及時“進得了城、入得了店”。

隨著立春後氣溫回升,預計近期全縣將追加播種蔬菜面積1萬畝,將為市場提供充足的貨源。此外,我縣還率先在全市設立臨時定點禽類屠宰點,解決畜禽壓欄“瓶頸”,辦理車輛通行證,飼料、獸藥供應充足,建立“點對點”調運機制,確保市場穩定供應。

“穿針引線”傳農技

“科技就是生產力”。“雙手動動,手指一摁,疫情期間,春耕生產的各種信息瞬間‘飛’到千家萬戶。”全縣廣大農村群眾積極投身生產生活,忙得不可開交,“宅”在家的日子過得也相當充實。

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高級農藝師張勤說:“當前處於疫情防控關鍵時期,原計劃的現場技術指導改為電話、微信、短信、QQ等方式的線上技術培訓,向種植農戶提供‘不見面’的諮詢服務。同時,我們還組織了97名農業技術幹部開展結對幫扶,每個技術人員除了聯繫5名農業科技示範戶外,還要幫扶至少2名貧困戶,幫助他們發展生產,增收致富。”

此外,縣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及時掌握春耕備耕農資準備情況,全縣已備足各類種子520噸、化肥4100噸、農藥140噸等,農資供應線上線下充足;縣農科所、縣植保站還加強對苗情、蟲情的調查、監測,定期發佈《麥、油田間管理》及病蟲害等預警信息;縣水產站及時制定疫情期間《水產品養殖技術要領》、《稻蝦綜合種養技術》,縣農機局通過農機微信群發佈《小麥機械化植保》、《水稻機械化育插秧》、《農機檢修技術要領》等技術指南,讓廣大群眾足不出戶就能掌握信息、學到技能。

“相互守望”促發展

“發展才是硬道理”。自疫情發生以來,縣農業農村局始終堅守“為民生、謀民意,促發展、抓改革”的理念,認真謀劃好“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發展”的精準之策,千方百計把疫情防控工作擺在首位,千方百計組織好春耕備耕,確保防疫、發展“兩不誤”。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來安縣農業農村系統全體幹部職工堅信: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只要我們鉚足了幹勁,就一定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保衛戰,鞏固好全縣脫貧攻堅成果,統籌推進春季備耕工作,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緊緊圍繞今年中央1號文件的要求,堅定不移地推進各項農業農村工作再上新臺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