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祖先為何能佔據亞歐大陸最優質的領土?

吳帥澎


導讀:套用一句流行語: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華夏先祖從黃河流域起步,一代又一代篳路藍縷逐漸向外拓展生存空間。從炎黃華夏部落的黃河中上游開始,商朝平定東夷把東部邊境推到大海;周朝通過分封制、宗法制向外擴張,北到草原、南抵江南;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發兵五十萬征伐南越,從此南方邊境抵達大海;西漢因戰爭的需要鑿穿西域,建立西域都護府正是建立對西域的直接管轄;元朝睥睨天下,把青藏納入中原王朝的版圖。再此過程中華夏民族不斷融合,周朝時期的北狄、東夷、南越、西戎都融入中華大家庭形成了今天56個民族組成的中華大家庭。所以我們的祖先才能通過不斷的努力,才能佔據這塊亞歐大陸最優質的領土。




源自紅山文化、大地灣文化、仰韶文化的華夏部落是黃河流域最早的居民。經過長期碰撞、融合、合併最後形成以炎黃二帝為首腦的部落主要分佈在黃河中上游的河南、山西、陝西等地。在擊敗蚩尤後,華夏部落的進一步擴張。我們需要說明的是,這些地塊在華夏先祖接手的時候並不是什麼優質地塊。也是經過祖先辛勤的勞作,才使得土地變得富庶、高產成為魚米之鄉。

舉個例子:我國南方在春秋戰國時期屬於狼蟲虎豹出沒、瘴氣橫行的蠻荒地帶。經過楚國、秦朝、漢朝的長期治理才改變了蠻荒的面貌;接著經過吳國、東晉、南朝(宋齊梁陳)的治理(北朝動盪,漢人大量南遷),到隋唐時期經濟中心南移南方才變成中原王朝的財稅重地、非常富庶。所以說地塊優質是一個方面,要變成富庶的必須經過長期辛勤的勞動。還是那句話,幸福是創造出來的。


華夏版圖的演變

華夏先民是勤勞的,任何土地在他們的辛勤勞作下都會變得富庶肥沃。華夏先民從盤踞黃河中上游的炎黃部落開始,向整個黃河流域、長江流域擴張開來。如果不是青藏高原阻擋以及北部地區確實不適宜耕種,也許我們的版圖不止於此。下面我們來闡述以下,華夏先民如何走出黃河流域經歷歷代王朝奠定現代版圖雛形的。

夏、商、週三朝的努力,版圖已經包括長江、黃河流域

夏朝直轄的版圖相對較小,而商朝對版圖最大的貢獻就是最東夷部落的征服和融合。因為直到商朝末年紂王時期,還在對東夷頻繁用兵。周朝也是趁商朝主力東征東夷時,才偷襲朝歌順利完成斬首行動。否則周武王沒那麼容易推翻商朝,完成改朝換代的壯舉。周朝自然延續了商朝的版圖,東部邊境到了大海。

周朝的實力並不是非常強大,但是它根據血緣關係以及三恪二王建立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成為領土擴充的有力武器。在三恪二王的基礎上興滅繼絕冊封上古三代後裔以及夏朝、商朝的後裔為諸侯以示寬大。再次基礎上週朝以宗室血緣關係為基礎發展出了宗法制和分封制度。周朝以嫡長子繼承製為基礎,維繫貴族間關係的完整制度。也就是說大家不是華夏同宗,就是有血緣姻親關係的親戚。

周朝分封諸侯,非常親近的封在周朝直接控制的富庶之地;其他諸侯分封都在四夷(北狄、西戎、東夷、南越)接壤處。反正所有諸侯基本都是親戚,在面對四夷威脅時就必須在“尊王攘夷”大旗下抱團戰鬥。結果就是諸侯地盤越來越大,周朝名義上的疆域也得有逐漸擴充。經過諸侯國的擴充和彼此兼併,到周朝末年的戰國時代中原版圖已經變成:東北抵達遼寧、西達巴蜀、南撫楊粵、東到大海。長江、黃河流域盡在掌握。



秦、漢兩朝對於華夏版圖的貢獻

到秦始皇時期“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建立統一的大秦王朝。但是嬴政依舊不滿足,北卻匈奴、南征南越。南北兩大軍團同時出發,國南嶺、修靈渠、兵分五路南征百越之地。從此福建、浙江、兩廣的百越故地納入中原版圖,秦朝建立南海、桂林、象郡。此時北到長城、南抵南海、西至臨洮、東到大海的初步雛形形成。



漢朝代秦以後,在原有版圖的基礎上平定西南夜郎等國;平定三韓,甚至樂浪四郡。由於與匈奴戰爭的需要,張騫鑿穿西域聯絡大月氏。雖然沒能成功,但是漢朝佔領河西設置酒泉四郡。進而進軍西域,首次把西域納入中原王朝的版圖。從此西跨蔥嶺成為中原大一統王朝的標配。


元朝對於版圖的貢獻

元朝沿襲自蒙古帝國,當時的蒙古鐵騎戰力無雙。所以元朝也是我國曆史上版圖最大的王朝,誇張點說北部的嶺北行省都抵達了北冰洋。而我們需要說明的是,青藏高原在元朝時期首次納入中原王朝的版圖。在後世的明、清兩朝都延續了中原王朝對青藏的直轄管理。


從元朝開始,到以後的明清兩朝基本奠定了華夏的版圖基礎。經過歷代王朝的艱苦開拓以及先民的辛勤勞作,版圖內的土地肥沃、富庶非常。這才使得目前我們看起來佔據了亞歐大陸最優質的板塊。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歷史縱橫帝


題主問題是:中國人的祖先為何能佔據亞歐大陸最優質的領土?

咱得承認,亞歐大陸有兩塊優質的土地。

第一塊是歐洲,第2塊是咱們這塊。

首先他們的面積差不多都是大約1000萬平方公里。

第二,這兩片土地各有優缺點,歐洲的優點是耕地面積大,所以他的單位面積的可承載人口是要超過咱們這塊的。

從地形的多樣性來看,歐洲地區可就遠不如咱們這裡了。

歐洲地形以平原為主,200米以下的平原佔到了60%,所以這裡山少,高山更少。

而我國地形極為複雜,有巍峨的高山,廣袤的平原,巨大的盆地,低緩的丘陵和高聳的高原。我國地形的複雜讓這裡的生物多樣性遠超同等面積的歐洲,也讓我國的文化特色極為豐富。所以有人說,咱們的國家是一個偽裝成國家的文明,對標的就是歐洲文明!!

但是,數千年來歐洲還處於分裂的狀態,咱們這裡早在2000多年前就統一了。

那麼,為什麼我國能夠佔據這麼優質的土地,維持這麼龐大的國家呢?

我認為有三點原因極為重要:

  • 第1個原因,這片土地上的人自古以來都特別能打!

這個世界是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尤其是在古代以強者為尊,實力越強大越能打,越能獲得更大的土地,這其實和自然界更強大的猛獸能夠佔據更多的領地是一回事兒。

而這片土地上的人自古以來都是比較能打的,這片土地上的歷史就是一片戰爭史,這片土地上很多民族都曾經在世界範圍內創造過極為輝煌的戰績。

比如,在商朝的時候,武丁派出大軍北伐,打敗了侵略到這裡的雅利安人,避免了雅利安人對中原地區的入侵。同時期的南亞次大陸的古印度人卻並沒有抵禦住雅利安人的入侵,讓他們成了低種姓人,被統治了幾千年。

這片土地上產生的匈奴人、突厥人、蒙古人等遊牧民族,只要向西遠征都會引起西方世界的惶恐,而這些遠征的民族有的是因為強大起來為了擴張領土,有的其實是被華夏的王朝趕走的殘兵敗將。

第二,這片土地的包容性極強。

華夏文化是一個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文化,這個文化自形成之初就極為開放,5千年前炎黃部落來到中原,他們雖然和九黎部落發生了領土爭奪戰,但是勝利之後並沒有趕盡殺絕,而是和九黎部落聯合到了一起,這種強強聯手讓華夏部落從而越發的強大了。

華夏文化的包容,讓各民族願意融合到這裡,在古代,往往幾代人的時間就會形成對華夏文明的認同感。

比如,戰國時期趙國的代地曾經是北方少數民族建立的國家,但是到了戰國後期之後這裡不僅成為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基地,而且最後成為趙國反抗秦國入侵的最後的堡壘。

漢朝時期,漢武帝反擊匈奴的軍隊中擁有大量的匈奴族的士兵,他們加入到漢朝軍隊中作戰勇猛立下了赫赫戰功,甚至他們中的傑出人物金日磾還成為漢武帝的託孤大臣之一。

第三,華夏文明的吸引力!

華夏文明在古代是世界上最有吸引力的文明之一,尤其是對周邊民族和國家的吸引是讓人吃驚的。

比如鮮卑人在進入中原之後積極漢化很快成為華夏族一員了。

就這樣,很多文明被華夏文明所吸引,願意學習這個文明,甚至成為這個文明中的一員。所以,古人看待一個人的民族屬性,看重的是這個人的文化認同感而不是血統。因為古人認為,學習華夏文明就是華夏文明的一員,無論他的血統如何膚色如何!


總結,我們佔據亞歐大陸最優質的土地之一,原因是我們能打,讓我們有能力保護這片土地;我們包容,讓我們能夠接受對手和我們和平相處;我們的有吸引力,會吸引很多民族加入進來、融合進來,於是領土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文明的輻射範圍甚至還超過了領土的實際控制範圍!


歷史風暴


亞歐大陸上,中國佔著最優質的領土,這是毫無疑問的。

我們可以看到,在中國的國界範圍內,向南的印度、越南、老撾等這些國家,他們的氣候比較極端,夏天高溫炎熱;再向北,俄羅斯、蒙古境內,冬季太冷;向西,中亞、西亞一帶,沙漠廣佈,耕地面積少,人口稀少。唯獨中國,國土面積廣大,平原地區較多,無論是地理環境還是氣候環境,相比於亞歐大陸的其他國家都要好很多。那麼中國人的祖先為何會佔據如此優質的土地呢?我們來大概分析一下吧!



眾所周知,中華民族發源於黃河流域一帶。上古時期,炎帝和皇帝聯手,打敗蚩尤。而後,皇帝又打敗了炎帝,一舉成為當時最強大的部落。後來隨著時間的發展,國家出現了,依次經歷了夏、商、西周、東周。這些國家在發展的過程中,又兼併了周圍的一些其他部落,這時候的中原王朝的勢力範圍不斷地向四周開始擴散,國家的領土面積也在逐漸增加。

到東周結束後,這時候華夏大地上進入春秋戰國時期,一舉分裂成七個強大的諸侯國,而這些諸侯國,同樣也在發展的過程中兼併了周圍的很多土地,擴大了其勢力範圍。



公元前23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其他六國的領土自然就會被納入秦國的統治之下。在這基礎上,秦始皇又開疆拓土,北逐匈奴,南平百越。至此,中國民族形成了大一統的概念,到以後的歷朝歷代的君王,都將開疆拓土作為其畢生的追求。

那麼,經過幾千年的發展,中國民族自然就會佔據亞歐大陸最為優質的土地。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一家之言,歡迎大家補充!


秦皇唐宗


回答這個問題前,得先確定一下,“最優質的領土”到底標準是什麼?

人口密度?歷史成就?氣候怡人?植被覆蓋?水資源豐富程度?環境友好?礦物質豐富程度?國家發達程度?

我們談愛國,不應該是盲目自信,那是印度人乾的事。

相反,我們中國人應實事求事的看待自己和世界。好的,我們要自信,不好的,更要勇於承認。

中國人,是世界是最優秀、最成功的民族,我都不想加“之一”。中國文化也是世界上最成功、最持久、最有吸引力的文化,也沒有之一。

但是呢,造就中國文明的,恰恰不是受上天眷顧的“優質領土”,而是多災多難造就的民族智慧以及韌性。在長期的與天鬥、與地鬥、與人斗的鬥爭過程中,我們不僅戰勝了自然,也戰勝了周邊的其它民族(有些是直接消滅,有些是最終被我們同化)。

但是,就領土而言,我們這塊領土並非亞歐大陸最優質的領土。如果放到世界上,更不是世界上最優質的領土。

因此,我的結論是,不覺得我們“佔據亞歐大陸最優質的領土”。

理由如下:

一:人口密度。

這是一個量化指標。表示一平方公里內,常駐人口總數。這個指標意味著,真正的土地優質程度。因為,更少的面積,養活了更多的人嘛。(我們中國有太多不適合人類生存的土地)

當然,我們中國實行了多年的計劃生育政策,這個影響很大。但是呢,現在中國又面臨著放開計劃生育卻不願意多生的問題了。(有人說,計劃生育讓中國至2018年為止少生了4億人。)

就算是加上這4億人,我們仍然不是一個人口密度很高的國家。

目前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是摩納哥(18,589人/km²),人口密度最小的國家是蒙古1.9人每平方公里。而中國以144每平方公里位居全球第63。遠遠不如我們東邊的韓國以及日本。更不如南邊的新回坡、菲律賓、越南。

往西,我們也不及巴鐵、印度、甚至還不及尼泊爾呢。因此,在中國這片領土上要生存下來要不容易。

二、資源豐富程度。

為了不佔過多的篇幅,我簡單一點說。

1、水資源。

這是人類生存的根本資源。中國相對來說,水資源不富裕,特別是西北地區。

2、礦物質。

以鐵礦為例。如果我們能像澳大利亞和巴西一樣,鐵礦石那麼優質、那麼豐富的話,我們的中華文明可能就是另外一個模樣了。首先,我們古代那麼發達的冶煉技術,可能更容易打造鐵器,那麼,就更有可能及早的橫掃歐亞大陸。世界將更早的被我們中華文明的光芒照耀。

3、能源。

以石油為例,我們是真的缺石油。人家沙特才TM是上天眷顧的國家,一天工作四小時都TM還嫌累。煤炭,倒是不少,但是不夠優質。而且汙染原重。

4、森林植被。

這一點上,我們在世界上的排名依舊不樂觀。

三、環境友好程度。

曾經有個笑話是這麼說的,某國際學校的老師出了一道開放性問題:“你對其他國家的食物短缺有什麼自己的看法?”

非洲學生問:什麼叫食物?

歐洲學生問:什麼叫短缺?

這世界上,什麼樣的環境最適合人類生存?那當然是溫差不大的地方,比如熱帶、亞熱帶地區。代表性的地方有中國的海南、廣東、廣西、東南亞地區,世界上有南美,澳大利亞等。

過去中國人,時常會感到“飢寒交迫”,餓死的餓死,凍死的凍死。總之,天不作美時,必將天下大亂。大饑荒、烽火連天的年代真的不少。

可是人家巴西,從來就不知道什麼叫飢寒交迫。印度只知道飢,不知道寒,永遠只會餓死人,不會凍死人。

可是呢,反過來說,世界上所有發達國家,基本上都處在溫帶,而貧困國家,卻清一色的,全在熱帶地區。

以北緯30度到南緯30度劃分,處在中間的幾乎都是發展中國家(包括絕大多數最不發達國家),而發達國家無一例外的都處在30度線以外。如果緯度再高點,以南北緯40度線劃分,那清一色人均GDP達到10000美元以上。

像巴西這樣,餓不死人,凍不死的人地方,人只有開開心心的活著就行了,一條亞馬遜河,就跟海一樣。這裡東西吃完了,稍微遷徙到下一個地方就可以了。要努力幹什麼?要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做什麼?要動腦筋想什麼高深的人生宇宙哲學,並且發展發自然科學幹什麼?


以上三個主要論點,皆可以說明,中國文明之所以偉大,並不在於他佔據了世界上最好的地方。

當然,我們西邊有一首天然屏障,東、南邊有大海。相對於古時候來說,隔絕了外部世界,使我們免受侵擾(除了日鬼)。我們過去唯一面臨的生存威脅,就是北方的遊牧民族。

可是話又要說回來,如果沒有這麼自然隔絕,到底是誰的福氣還不一定呢。

像印度這種“誰來誰做主,反正我印度人自己不作主”的地方,那我們祖先早就給他佔了。

最後的結論是,同志們,革命尚未成功,我們仍需努力。上天也不是總眷顧我們,一切,都得靠自己。

我們不是人類的“山巔之城”,當然,美國也不是。世界上,也沒有哪個地方就是天生的“山巔之城”。

大道無情,老天是公平的,給你一樣東西,必將取走另外一樣。像中東,石油太豐富了,反而成為了世界上最動亂的地區。

不能狹隘的以為,愛國,就認為我們所有的一切,都是最好的。



吳謀


中國的版圖,自然不是充話費送的,而是結結實實打出來、幾千年民族融合出來的。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歷朝歷代都在不遺餘力地努力開疆拓土,而縱觀人類幾千年文明史,論戰爭的規模、頻率、殘酷等,我華夏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

亞歐大陸的幾大文明古國,大都早早地化為煙塵,連原住民都消失不見,唯有中華大地、炎黃子孫,一脈相承。

春秋戰國前後500多年,秦國從西部邊睡一個不起眼的小國,在幾百年的戰火硝煙中最終脫穎而出,成為一統天下的勝利者,並初步奠定了如今中國的核心區域。

自始皇之後,歷朝歷代,都在不斷地開疆拓土,當然,核心區域在漢唐時期已經大致穩定,只是各朝各代對邊疆地帶的控制程度時松時緊,呈現一個週期律。

秦漢時期,最遠的控制區域一度西至西域(直至中亞地區)、東到大海、南到南越、北到廣袤的蒙古高原匈奴領地,其範圍比現在廣得多,秦漢的核心區域在黃河、長江中下游流域以及中間地帶,隨著東漢逐漸式微,華夏民族的控制區域逐漸向核心區萎縮,嶺南、西域和北方大片地區的控制逐漸喪失。

接下來的三國兩晉南北朝,中原大地一片混戰,四周少數民族紛紛侵入,列國之間爭戰不休、生靈塗炭、山河破碎。

進入隋唐時期,中原王朝真正開始實控南方,南方開始了大規模的發展,秦漢後失去的西北、北方、南方的邊塞地盤,也逐漸被唐朝控制。

到了唐末、五代十國,中原大地又亂了近百年,直到宋朝建立,此後,嶺南、珠江流域也開始得到了良好穩定的發展,不過宋朝的實控領土較小,遼金夏大理等國與宋朝並立,宋朝雖經濟發達,但軍事疲弱,不得不以歲幣以保境安民。

到了元代,其控制的領土範圍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規模,這為以後的明清兩代也打下了交好的基礎。

明代,強化了對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控制,雖然最後大明的版圖只剩下400多萬,但這些都是中原王朝的傳統核心區。

清代,入關前,清朝已經控制了蒙古大部,入關後,康熙朝開始,一直到乾隆時期,歷經百年時間,最終滅掉了龐大的準噶爾帝國,清除了清朝在西北的大患,並由此為基礎,控制新疆、西藏地區,從此,新疆蒙古西藏地區成為清朝的直屬區域。

幾千年文明,華夏民族的先人們,經過一代一代地辛苦耕耘,為後世子孫打下一片壯麗河山。

當然,伴隨著華夏文明的不斷髮展,我們所處的地理位置,可以說是相當恰好地維護了我們文明的成長。

華夏文明的主體區域主要在北溫帶和亞熱帶區域,北緯30度多點,這就保證了四季分明,使得我們的農業文明很早就形成春耕夏種秋收冬藏的傳統,這就有利於文明的發展。

文明的發展,既要擴張,也要保護自己,中國的地理位置也非常不錯,東邊大海,北邊是=荒漠,西邊高山,南邊叢林,中間以黃河和長江為核心,這裡有適合耕種的華北平原、兩湖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有利於華夏民族從黃河中下游為核心,逐步向四周穩定擴張文明,並形成了足夠龐大的人口基礎。

而在在幾千年的文明進程中,華夏文明四周的地理使得外來強勢文明想要入侵的成本非常之大,而西邊的絲綢之路等通道又保證了華夏文明和其他優秀文明源源不斷地交流互通,使得華夏文明可以不斷汲取其他文明的優秀之處,用於不斷提升和完善自己。


雲中史記


其實不應該說是中國人佔據了歐亞大陸上最為優越的土地,而應該說是這片優越的土地上誕生了偉大的中華民族。

不得不說中國的領土確實在全世界來說都是比較優越的,可以說是排在最前列的。

首先從地裡位置來說,中國在歐亞大陸上的最東方,東臨大海,再向東就再也沒有任何民族可以入侵了(當然說的是古代日本沒有條件來入侵之前),西南又有喜馬拉雅山脈,西邊也是高原,阻止了西方的敵人入侵。東南,南邊要麼是大海,要麼就是山區,熱帶,亞熱帶雨林了,不太適合人類的發展。最大的威脅就是北方,因為北方就是一望無際的草原,最大的屏障也就是燕雲十六州,不然秦始皇也不會花費如此多的人力物力來修築長城低於北方民族的入侵了。一旦遊牧民族越過長城,佔據了燕雲十六州之後中原王朝也就是再也沒有天然屏障了。所以整個古代封建歷史時期中原王朝一直都是在和北方的遊牧民族鬥爭。除了北方,那麼就是東方了,但是從東邊過來比如從海上來,所以在近現代之前由於科技有限,根本沒有人能夠威脅到中國。

從自然環境來說,中國的領土確實也是最為優越的地方之一,在現代發現的恐龍化石來看,中國的領土之上發現的是最多的,這個就足以說明其實在恐龍時期中國的領土之上就已經很適合動植物的生存了。中國也是出於亞熱帶,不管是從溫度,溼度來說都是非常適合人類居住的。

正是由於天然的地理環境造就了中國數千年的先進文明,讓中國一直出於世界的領先地位。但是正是因為中國數千年處於世界的領先地位,也導致了中國人的優越感,所以也就導致了題主為什麼會這麼提問了,其實這個問題簡單的來說如果不是中華民族的祖先誕生在這裡的話,那麼也會有其他的民族佔據這裡。其實這個問題也不能算是一個問題。

發現了美洲之後,誕生了美國,那麼中國的領土就不能算是世界上最為優越的土地了,美國的地理位置可以說是世界上最為優越的領土了。美國的崛起也是離不開有如此優越的地裡位置的。


中國歷史研究所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一下中國所佔據的領土包括哪裡?中國領土東北為東三省平原,其最大的優勢是地形平坦,且是全球三大黑土帶之一,為糧食主產區,華北為華北平原,中部為黃土高原,往南則是長江中下游平原,江南山地丘陵,包括臺灣、海南兩島及南海主要海域,還包括雲貴高原,西藏高原,內蒙古高原,向西則佔據新疆。

中國每一塊領土都有其重要的價值,首先從氣候的角度來講,中國處於季風氣候區,季風氣候典型的特徵就是雨熱同期,當雨熱同期的氣候遇到適宜種植的土地,天然就是農業發展的絕佳之地,因此華北平原、東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黃土高原、蜀中盆地天然就是中國絕佳的糧食產區,巨量的糧食產區可以保證養活巨量的人口,因此中國至今依然保持著世界第一的人口規模;而新疆、內蒙古、青藏高原對中國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地緣政治及國家的戰略縱深層面,青藏高原、新疆、內蒙古雖然生態條件並不優越,但得益於其面積廣大,為核心的人口密集區提供了足夠的戰略縱深,以保證國家的國防安全,同時這三大區域自然資源豐富也為國家發展提供強大助力,因此相較於亞歐大陸其他國家,可以說中國佔據了亞歐大陸最優越的土地,那麼為什麼我們可以做到呢?

其原因首先要從經濟屬性分析一個國家,中國自古以來就是農耕文明,而農耕文明的先決條件就是土地、氣候,而亞歐大陸最適合發展農耕文明的地區也就是中國現在所擁有的領土,但是國土在人類歷史上一直都是一個變數, 但中國數千年的發展下來,已經將亞洲東部所有可用於耕種的土地全部佔領殆盡,並且幾乎沒有損失,其原因是什麼呢?

因為農耕文明相對於遊牧文明可以在相當的土地上創造出數十倍財富,在相當的土地上可以養活數十倍的人口,而且農耕文明講究安土重遷,且家族國家觀念濃厚,凝聚力非一般遊牧民族可比,因此當面對外敵入侵時,往往可積聚強大的力量予以反擊,因此數千年來中國都可以守住所佔據的領土。並且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口的增長,農耕文明需要更大的土地來承載巨量的人口,因此,隨著中國的發展,國家的領土一直在向適宜農耕的方向不斷擴張,這也是為什麼中國幾乎佔據了整個亞洲所能觸及到的最適宜農耕的土地。

而將內蒙、新疆、青藏高原納入領土則是在與周邊少數民族長時間的戰爭,交流,融合的過程中漸漸實現的,由於華夏文明是認同的是文化,而不是血緣關係,所以在長期與周邊少數民族的相處中,民族融合也在一直進行,所以通過聯姻、征服等一系列手段,蒙古、新疆、青藏高原也成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所以中國可以佔據亞歐大陸最優質的土地,根本原因是中國自古以來農耕文明的屬性,農耕文明的不斷髮展讓中國通過數千年的努力牢固地在這片亞歐大陸上生生不息。


悟非居士


為何說中國佔據了歐亞大陸最優質的的領土?

  • 中國南到赤道附近的曾母暗沙,北到漠河,東臨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西靠最大的亞歐大陸。集各種典型氣候特徵於一身,故而造就了其豐富多采的氣候類型。

  • 由於疆域的寬廣和地理的大跨度,中國幾乎囊括了所有地形,包括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和沙漠等。獨有的長江黃河兩大河流保障了農業生產,

  • 中國佔據了北溫帶一塊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天然的屏障保護了中華文明的安全。

中國的國土怎麼來?

中國華夏族最早活躍於中原一帶,其他地帶則分佈著東夷、百越、楚、羌、藏、緬、匈奴、鮮卑等族人。

西羌和東夷的融合,成為了華夏族的基礎,佔據了黃河流域,使之成為中華文明的核心區域。

夏、商、周以後中國的疆域逐漸擴大,長江流域大部分地區被接納為華夏的組成。

原來古代所謂中原之地,不過泰岱以西,華嶽以東,太行以南,淮漢以北,為今河南、山東的大部分,河北、山西的小部分。渭水流域的開發,怕還是西周興起以來數百年間之事。到春秋時代,情形就大不然了。當時號稱大國的,有晉、楚、齊、秦,其興起較晚的,則有吳、越,乃在今山西的西南境,山東的東北境,山西的中部,甘肅的東部,及江蘇、浙江、安徽之境。在向來所成為中原之地的魯衛宋鄭陳蔡曹許等國,反夷為二三等國了。這實在是一個驚人的文化擴張。——呂思勉《中國通史》
  • 莒、萊、徐等東夷國家先後滅亡,完成了東夷與炎黃的融合。
  • 秦滅巴蜀,獲得了富饒的成都平原。李冰的都江堰的修建,使“蜀人不知饑饉”。四川盆地的存在,成為中華文明的大後方。在抗日戰爭時期,重慶被選為臨時首都。

  • 楚國吞併漢陽諸姬,逐漸融入華夏:中華文明獲得了雲夢澤平原,奠定了中華文明從單河流域擴張到雙河流域。

  • 戰國前期,趙國的趙武靈王把版圖延伸到陰山山脈,設立了雲中郡,位於土默川平原東部。

秦帝國的大統一基本上奠定了中國核心地帶的主要基礎,並把疆域擴張到珠江流域,奠定了中華文明由陸地大國轉向海陸兼備大國的基礎。

兩漢和西晉則讓西域臣服。

漢武擊匈奴,獲得了河西走廊走廊,獲得了雲貴高原,海南島。

周時僅治五千裡內,漢氏廓土,收荒服之外。牛馬珍於白雉,近屬不若遠物。古之戎狄,今為中國;古之裸人,今被朝服;古之露首,今冠章甫;古之跣跗,今履商舄。

這是東漢王充《論衡·宣漢篇》的語句,明確表示漢朝的領土比周朝大,開厚古薄今之風,宣揚漢朝之德。

之後中國進入長期南北分裂的南北朝時代,直到隋朝才結束這幾百年的分裂。隋煬帝滅吐谷渾:中華文明由平原——丘陵向丘陵——高原擴張,河西走廊第一次獲得了側翼保護。由平面擴張變成立體擴張,海拔失去了對中華文明的限制作用。第一次進入青藏高原,為將來控制西藏提供了可能

在唐朝由於文明昌盛、多國自降或來貢,使得版圖向西和向北擴展,最遠到達中亞、外興安嶺地帶。唐滅薛延陀,建立安北都護府——中華文明第一次實際控制蒙古高原的一部分。

經歷五代十國的戰亂,北宋的疆域已經大大縮小,甚至失去了幽雲地區和遼東地區的屏障,中原政權危在旦夕。

直至元朝中國的疆域再次擴張,控制了蒙古、西藏,以及新疆和西伯利亞的部分地區。

明朝的中國的疆界又回縮,中原王朝第一次象徵意義上對青藏高原形成控制。

清朝前期的領土擴張控制了蒙古、新疆和西藏等地,成為現今中國領土的模版。帶來了整個東北,

在清末政府積弱不振且屢受外國侵略的影響之下,中國失去大片北領,包括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的外東北等屬地。

中華民國時,曾承認外蒙古獨立,再使中國地區的版圖北面凹陷。

中國的地理並非沒有缺點。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分佈,自西而東,逐級下降;平原少,山地多,陸地高差懸殊。

有時候,劣勢也可能變成優勢。

中國四周始終存在數個二流國家:蒙古、朝鮮、日本、印度、越南、緬甸等。中國所在的周邊區域,是全世界人口最密集的一塊區域。中國分裂則四面的小國必然蠶食我領土。中國穩定統一時可依託這些國家使得中國成為世界最強一極。


蒲桃


中國人的祖先之所以能佔據亞歐大陸最優質的領土,最開始的時候有一定的偶然性,是因為我們的老祖先運氣足夠好,率先到達了這片沃土。當然,僅靠這種“好運”是遠遠不夠的:“好”還要“大”,只有佔據足夠大的領土才能保住這個“好”;“好”還要能夠傳承,歷經幾千年能夠把這片沃土傳承給我們。回顧歷史,我覺得有幾個朝代功不可沒。

一是周朝。西周的禮制、春秋戰國的諸子百家,為中國傳統文化定了型。幾千年來,我們歷代先人之所以能夠守住這片沃土,傳統文化的滋養、凝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人們因為有了共同的文化認同,都認為自己是華夏子孫,才能自覺維護國家和民族的統一。在幾千年歷史上,也出現過外族入主中原的時候,但外族勢力也都能認同中國傳統文化,自覺不自地接受這種同化,這十分難得。

二是秦朝。秦始皇奮六世餘烈,終於一統天下,為其後的皇帝樹立了榜樣和標杆。自秦朝開始,有作為的帝王多以實現大一統作為不懈的追求。此外,秦朝開始建立的中央集權的郡縣制,也為歷代有效管理廣袤領土提供了實踐經驗。

三是清朝。清朝是離我們最近的封建王朝,民國和新中國的版圖主要是清朝留下的底子。清朝鼎盛時期國土面積達到一千三百多萬平方公里,比現在的領土面積還要大。


戰漢古玉


中國的領域除存有最厚的黃土層外,其它都極貧乏的,僅比沙漠好一點,但東亞沙漠儲巨量石油可被用後,東亞人祖先所佔地域是最佳的了。

所以阿拉伯人自稱自己是最高貴的人。

而歐洲人自稱自己是最優等的人。

而中國人自稱自己是最苦命的人。

印伽人自稱是神示受宜的人。

優太人自稱自正宗的神造第一人的子孫。

俄國人自稱自是正統羅馬皇族人。

埃及人自稱自是天狼星居民。

其他各人群都稱自是自奉神的傳人。

由此,可見中國人崇自然尚祖,尋山凹處居住,以保安全,靠自努力為生。

自努力為生,就是自給自足,不靠神,萬事不求人,全憑自己動手做,因而苦命。

苦命即掙扎,掙扎則規矩多,所以啥都依規矩。

規矩繁多,又求自保安生安全,不使髮膚受損,不冒險保守成特徵,從而厭爭鬥戰爭。

因自做一切自需物,爭與戰就不能進行了。

從而中國主流的漢族人,在記史裡僅有三五個執政期,其它近四千年裡都由非漢族人執政的。

可數出的有炎帝,周,漢,宋,明。

但雖不執政,仍是主流,除人口巨多優勢及分佈地盤廣外,細膩的規矩禮法是本質原因,從而有人評為同化異族。

即,凡來執政的人群,最終都漢族化了。

所以,中國人講究化內.化外,少用異族異類,最多僅外邦而已。有人總結說成和合。

這一切全歸中國佔地太貧脊了,自不動手做,沒生路的。有人簡述成:吃苦.耐勞.勤奮。

豪邁者述成:命運掌握在一個人自己手裡。

因而有,與天鬥,與地鬥;翻江倒海;上天攬月,下洋捉鱉,等句語。甚至石頭猴也可大鬧天宮的。

悟空問看後咱也在其上留上點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