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年前的消费主张—“节用”

墨子提出“备者,国之重也”,认为:

“国无三年之食者,国非其国也;家无三年之食者,子非其子也”。

两千年前的消费主张—“节用”

消费品的积累、各项物资的储备,是治国的要务,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积累、储备,一旦发生战乱,出现灾荒,那么国家将面临灭亡的危机。

当然,墨子并不是主张从普通百姓那里省去“口中食”,来实现这种长远消费,而是要国君、大夫等整个统治集团限制鼎中甘肥、盘中珍馐的奢侈靡费,以增加百姓所消费的生产必需品,进而维护下层百姓的长远消费。

墨子还主张把生产上层人物的奢侈品所用的人力、物力转用于生产民生必需品,这样就可以积累国家财富,为灾荒之年做储备,这样才能实现国家的长远消费。

崇俭和节用是先秦时期各学派都比较认同的主张,但各家都有自己的侧重点。

墨子“节用”的消费主张,是在当时百姓连基本生活都满足不了,而统治阶级却奢靡无度的情况下提出的。从当时生产力低下的社会现实考虑,墨子的“节用”思想,在当时有积极意义。

墨子平等的消费观念,对消费的两极分化现象有所遏制。

墨子提出打破等级界限的消费标准,本意是为了实现社会多数人的消费需求,只有这样社会才能保持稳定和发展。

“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

在一个社会中,贫富差别悬殊,富人挥金如土,而贫者衣食无着,社会秩序怎能安定?

两千年前的消费主张—“节用”

我们的社会制度根本上是要实现所有人的消费需求,因而,就应该在社会伦理道德中加入“节用”的思想,以便遏制富有者的奢华消费,消除两极分化所带来的社会不公平。

消费水平应该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一致。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早在两干年前,墨子就认识到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以发展生产为基础提高消费水平,消费水平应该和生产发展相一致。

经济学家告诉我们,生产和消费是对立统一的,二者互相依赖,又互相制约,因此,消费水平必须与生产发展状况相适应。

虽然说鼓励消费、激活消费,提高消费率,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但这只是针对合理正常的消费而言,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合理、节约使用能源、资源,确保可持续发展。

因此,应该把墨子的“节用”观念用在遏制这些“高消费”的行动上,这样才能保证社会政治、经济和道德的稳健发展。

节俭应该自上而下地实行。

两千年前的消费主张—“节用”

墨子节用论的锋芒主要是针对上层统治阶级的,他认为,统治者是奢靡无度、暴殄资财等社会风气的始作俑者,骄奢淫逸是由上层统治者一手造成的。俗话说: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昔者楚王好细腰、文公好紫衣的故事就说明了上行下效的问题。

因此,墨子要求天子、诸侯、王公大人“节于身,诲于民”以身作则来教育民众,以便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富国利民。

应该从上层就倡导勤俭节约的良好作风,这样整个社会才能把勤俭节约作为一种美好的道德操守来遵循。只有做到这些,百姓才能够真正的安居乐业,我们的社会才能实现健康全面的发展。

墨子说“俭节则昌,淫佚则亡”,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两千年前的消费主张—“节用”

因为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墨子“节用”的消费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足和错误。但其中的许多深刻的观点,不但在当时有益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就是现在看来,也具有难能可贵的进步性,值得我们继承发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