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戰場有傳承,成長路上見收穫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迎澤區中心醫院的黨員幹部職工同聲同氣,同心同德,抗擊疫情,發揮作用。當年抗擊非典的經歷未被淡忘,猶在眼前。青山自有後輩出,新老職工和其子女也紛紛書寫請戰書,投身戰“疫”。


子承母業,馳援武漢


當年母親身先士卒,堅守隔離區,在抗擊非典一線立下汗馬功勞,兒子龍龍尚是少年,體弱多病;今日,母親已近古稀,仍然堅持在臨床一線為病患服務。龍龍已是省醫呼吸科的優秀醫師,拿起媽媽的接力棒,自願報名,馳援武漢。李主任沒有阻攔,和兒子匆匆告別,囑託他前線戰場注意安全,奉獻智慧。


獨女辭別,趕赴一線


“03 年非典的時候,小丫頭 8 歲。20 年新冠肺炎時,小丫頭成了戰士。隨著疫情擴大,丫頭的醫院被設為定點,她們實驗室承擔了雲南新冠病毒的檢測,寫了請戰書,放棄休假,提前返回工作崗位。“看著她進安檢,老婆的眼淚就不爭氣地流下來,叮嚀的話說了無數遍,求證了無數遍,還是止不住的擔心。寶貝兒,一定一定好好照顧自己,讓爸爸媽媽放心。”這是藥劑科主任馬海潮的心語,“網上流傳的那句話,現在輪到自己這裡,才是感同身受:哪有什麼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群孩子換了衣服,學著前輩的樣子救死扶傷、肩負使命。”說著,馬主任繼續拿起中藥戥子,給大家抓起預防病毒的草藥來。


​抗疫戰場有傳承,成長路上見收穫


郵政駕駛,保障供應


17 年時間,從青蔥歲月成為人父;從剛剛退伍戰士到優秀駕駛員。退休職工楊毅強之子楊洋,是一名共產黨員,在郵政部門工作,有著 19 年大型車輛駕駛經驗。2008 年去汶川運送抗震救災物資的經歷,讓他更有信心完成這次運送愛心救災物資到武漢的光榮任務。“......我願衝鋒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不計報酬,不論生死,堅決完成任務......”楊洋在請戰書上鄭重簽名,摁上了紅手印,辭別父母和妻子,還有兩個年幼的孩子,踏上征程。


​抗疫戰場有傳承,成長路上見收穫


母子連心,情繫抗疫


內科護士長劉莉君的兒子陳弘彬已上大學,因為此次疫情暫留家中。他通過姥姥的敘說,瞭解到媽媽在當年抗擊非典一線時的故事;又看到母親一面積極參加路口過往車輛司乘人員檢測體溫的工作,一面和護士阿姨一起工作人員製作防護面罩的照片,心靈受到觸動,寫下了《日月望君歸》的文章,被其學院公眾號收錄,並公開發表,成長路上收穫了一筆不可多得的財富。劉媽媽趙曉霞原來也是醫院的一名護理工作者,心疼女兒的她還親手縫製了愛心口罩給莉君。


遞交戰書,申請入黨


疫情來臨,全體幹部職工沒有絲毫懈怠,傳承過往前輩精神,在各自的崗位上默默奉獻,黨員積極分子更是踴躍參戰,紛紛書寫請戰書。截至目前,董巖佳、徐曉霞 2 名護士向黨組織鄭重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有高燕、張雙萍、康慧、劉莉君、韓麗麗、王莉、解鵬、徐曉霞、王娟娟、張倩和康悅等,共 11 名醫護人員響應援鄂號召,報名參戰。日前,康慧已被正式確定為第三梯隊赴鄂醫療隊人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