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好媽媽!這些都是小事,不值一提!

2月3日以來,按照杭州市委統一部署,市人力社保局130名黨員幹部組成17個先鋒隊,分赴拱墅區祥符街道17個社區81個執勤點參與基層一線疫情防控工作。

我的好媽媽

我的媽媽是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自從全市組織統一黨員幹部深入基層一線參與疫情防控以來,她一直衝在第一線,每天早出晚歸。連續5天別說陪我遊戲,就連聊天的機會的很少。這個週六,她終於有了一天休息,我說:“媽媽,給我講講這幾天你做的事情吧”。媽媽坐在沙發上,把我摟進懷裡說:“好吧,那我就講講吧”。

我的好妈妈!这些都是小事,不值一提!

故事一:那天下著雨,在媽媽執勤的方家埭小區門口來了位女孩,手裡拉著行李箱,拎著大包小包的塑料袋。媽媽上前一問才知道,這個女孩是紹興人,租在這個小區。按道理,這個時候租客是不能進小區的。女孩一聽就著急了,媽媽連忙安慰她,不急不急,你是怎麼過來的呀?女孩說,是她爸爸開車送我來的,他還在旁邊的車裡呢。媽媽探出頭去看,女孩連忙招招手,招呼她爸爸下車。媽媽先給他們量了體溫,並指揮他們把車停在路邊以免阻礙交通。媽媽說:“你先給房東打個電話,讓他幫你去社區辦理手續,然後聯繫一下合租的朋友,如果你進入社區,那麼你和你朋友這14天都要一起隔離”。女孩的爸爸說:“好的好的,我們帶了好多自家的菜和雞蛋,14天一定不出門,保證不麻煩社區”。媽媽笑著說:“真的缺東西還是可以聯繫我們的,我們會幫你送上門”。女孩聽到這裡高興的笑了。我看見媽媽的臉上也洋溢著笑,我覺得這個時候的媽媽真美!

故事二:防疫升級以後,小區規定每戶人家每兩天可以有一個人出門。那天物業拿了一疊出門單,希望媽媽和她的同事們一起幫忙給出門的人發放,等回來再回收,然後下次出門的時候核對回收的單子來判斷這個住戶是否滿足出入的條件。操作了半天以後,媽媽發現這樣的方法會造成後續大量的工作,她找到物業說:“你們是收物業費的時候有相關的登記表嗎?”物業連忙說,有的有的。媽媽說:“能不能拿一份空表給我?”不一會兒小區所有住戶的信息表就到了媽媽的手上。她先核對回收的單子,並認真地把出門的記錄登記在表上,然後和物業的工作人員說:“ 你看,這樣發過出門單的人就一目瞭然了,不用去前面查找回收的出門單,以後也不必要回收出門單,只要在上面記錄下出門的日期就行”,物業的工作人員連連稱讚。我覺得雖然不是社區工作者,不過這時候的媽媽還是很專業的!

故事三:這天,一位大爺騎著電動車準備出門。媽媽迎上去說:“大爺,麻煩出示下通行證”,旁邊的保安說:“這位大爺我知道的,這幾天一直沒出過門”,媽媽正色說:“非常時期,哪怕是認識的,也要講規矩,我還是要看看的。”保安連連點頭,大爺也趕緊下了車說:“我原來在祥符鎮工作過,如果不是退休了,這幾天應該和你們在一起執勤呢。你們都是黨員吧,不是我們這個社區的還來幫助我們,真是辛苦你們了!黨員真了不起!”媽媽說的時候,臉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我覺得這個時候的媽媽特別高大!

媽媽總說自己是一名普通的黨員,她說在疫情發生的時候,醫護工作者、社區工作者、公安等等許多人都付出了很多,也發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等有時間給我看看他們的事蹟。可是我覺得這個平凡的媽媽並不平凡,她是我心中最好的媽媽!(杭州市勝藍實驗小學 沈奕帆)

注:沈奕帆的媽媽是杭州市人力社保局信息中心綜合科的職員,高級經濟師,中共黨員。

夜晚的守候

人社疫情防控第五先鋒隊,由市人才服務中心、人才市場、幹培中心的8名黨員組成,我自豪成為其中一員。隊員們每晚6點在祥符橋社區的美林灣北區、繁華里、新華苑、麗晶灣等8個小區值守,在“外賣員”“送貨員”“話務員”“門衛”的角色中順利切換,奮戰到十點,只為守候夜晚一份份的平安……

多功能帳篷卡口

所有小區採取“一門式”管理,在門口搭建帳篷,設置管控卡口,配備體溫槍、登記表,對進出人員進行“兩查一測一登記”。

我的好妈妈!这些都是小事,不值一提!

一位業主小姑娘夜班回來,熟練地拿出證件,配合量體溫、做登記。李紅隊長看到她的工作單位是華東醫藥,關切地詢問你們單位是否生產抵抗疫情的藥。聽到這個問題,小姑娘略顯疲憊的眼睛瞬間亮了,“有啊有啊,我們拼命在生產消炎藥。” “哦,那你們做大貢獻了,現在特殊時期更需要你們付出,體溫正常,早點休息。”李紅隊長麻利地為小姑娘辦完了進入手續。望著小姑娘比著“剪刀手”離去的背影,我調侃隊長真會聊天,隊長一邊來回踱步讓自己暖和起來,一邊朝我笑著說,“讓別人感受到溫暖和自己的價值,別人才能更愉快工作嘛,人家可在守護我們呢”。

但也經常會遇到不理解、不配合的人。七點半左右,先後有名中年大哥和氣沖沖的老年大伯到卡口質問、抱怨,“看門的,這個管理什麼時候好啊?”“進出查這查那,煩死了。”我頓時心裡很委屈,四個小時儘量不喝水、不上廁所,生怕影響工作效率,卻換不來他們一點理解。李隊長卻一片溫聲細語,“身體健康可比出入不方便重要多了,有什麼需要儘管告訴我們。要是出了大事,可是要追究刑事責任的,回去吧。”不多久,兩位業主雖有點不情願卻都返回了。

估計李隊長早就猜到了我的心思,主動來安慰我,“現在都出不去,他們心裡有一些戾氣,發洩出來也好,只要他們遵守管控規定就好。我們是幹部,這點胸懷應該要有的。”我頓時釋然了,我們的帳篷卡口,不僅是人員出入口,還是愛心傳遞口、情緒發洩口呢。

虛驚一場

晚上9點半,卡口突然來了一輛警車,說接到業主報警,小區裡有湖北籍返回居民。“是6幢的住戶吧?初一回來的?”保安隊長馬上反應了過來。我們立即警覺起來,馬上與保安一起核查報警信息、查閱隔離檔案、調看近期監控、上門核實住戶情況,認真按照預案進行了仔細盤查,結果顯示報警的“舉報對象”確實非新增,大家懸著的心總算放了下來。接著,向警察說明情況,安撫好兩家業主,大家準備散去。這時,我主動建議物業經理將今晚情況在業主群公開說明,一來避免大家恐慌,二來讓大家明白我們有詳細的預案和紮實的工作。物業經理表揚我“到底是機關來的,工作有思路有辦法。”我很滿足,能為社區管控盡綿薄之力。

深夜相互守候

幾十米深的道路上沒有半點聲響,只有淅淅瀝瀝的春雨拍打著樹枝,和零星幾家亮著的燈火,午夜11點我返回小區門口,保安看到我就說“同行啊,體溫正常,回家吧。”剛步入小區,為了不讓隊友們等待、早點休息,我趕緊拿出手機,到釘釘群裡報了平安。這時,群裡嚴主任、張主任、李隊長都剛剛報了平安。平安,是我在深夜最期望看到的字眼,因為我在守候隊友,隊友們也在守候著我,讓我哪怕身體再疲憊都能頓時感覺信心滿滿,滿血復活。有了這份心情和力量,相信戰勝疫情一定不遠了!(章思芬)

我的好妈妈!这些都是小事,不值一提!

年紀大也有年紀大的優勢幹不了體力活還能幹後勤

徐新華,是一位在就業戰線已經奮鬥了30多年的老就業、老黨員,現任杭州市就業服務中心失業保險處處長。今年58歲的她,在黨組織剛發出“召集令”就第一時間積極投身於疫情防控工作,她白天、夜晚輪流值守,先後在拱墅區阮家橋社區、申慧社區服務過。這位老就業、老黨員,還是家裡的老病號,一開始中心黨委考慮到她的年齡和身體狀況,提出把她留在單位值班的崗位上,但她卻拒絕了。她說,請黨委對我要“一視同仁”,我幹不了體力活,我還可以做後勤保障工作!”因此,她在組裡除了承擔正常的執勤工作,還會協助組長做好分發防護用品、排好輪班表、領取中餐等後勤工作。

我的好妈妈!这些都是小事,不值一提!

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徐新華每天都會提早到崗,一絲不苟地開展各項防控工作。測量體溫、登記信息、發放通行證、核對工作證明、檢查進出車輛,這些都不在話下,對不理解、不配合的居民,徐新華都會對他們進行耐心的勸導和細緻的說明。她在組裡調侃自己說:“年紀大的有年紀大的優勢,有些居民對我們工作不理解,看到年輕人,心裡有些不信任,一看來了個老大姐,就自然而然願意聽我們多說兩句了。”其實,這話的背後,是徐新華在多年的就業工作中善於找問題、抓問題、解決問題的經驗的積累和沉澱發揮了作用。

有一天夜裡,一位外地回杭住戶在小區進行信息登記,閒聊時隨口說明天還有一位室友即將回來,徐新華一聽便仔細詢問室友是從哪裡回來,這名住戶也愣了愣,說“好像是從溫州回來的!”徐新華趕緊讓他與室友聯繫,確認其室友計劃第二天從溫州返杭後,勸導對方如果沒有特殊原因短期內儘量不要回杭,否則這位室友住戶也將一起被居家隔離14天。隨後,徐新華馬上將這個情況向社區報告,進行備案。這位住戶連連道謝:“大姐,太謝謝了,還好還好,不然我也要被一起隔離了!”

徐新華以過硬的黨性,沉穩的作風,深入在城區一線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用行動貢獻力量,用熱心溫暖人心,用細心帶領組員們為群眾服務。(市就業中心 周旬)

牢牢守住社區這道防線

2月10日至14日,七支部的10名黨員幹部和局屬社保中心、勞動監察支隊等同事組成疫情防控第9先鋒隊,分赴祥符街道勤豐社區錦繡之城、三寶郡庭、天陽尚景、藍鑽天成和武林邸5個小區支援基層一線疫情防控工作。大家克服了平均年齡大、出行不便、雙職工孩子沒法照顧等種種困難,每天一大早就集合在社區樓下,支部書記兼隊長張文林作了簡要的動員和任務交底後,便奮勇邁向社區防控一線。

我的好妈妈!这些都是小事,不值一提!

作為入黨申請者,我積極響應黨組織號召,報名參加社區服務工作。八、九點鐘,以前這個時候路上早已熙熙攘攘,上班的、買早點的、買菜的人絡繹不絕,但因為疫情,現在大馬路上空無一人。公共交通大幅減少了運營班次,私家車也嚴加管控,只有參與防疫和少數上班的人們,才能辦臨時通行證。即便有了臨時通行證,在不到半小時的車程裡,也要經過三四個卡口,每次都要測量體溫,核對身份證、出行證和車輛通行證。

到達我所防控的天陽尚景小區後,物業保安再次測量體溫,穿戴好統一配置的口罩、雨披、手套後,我找到聯絡員開始一天的工作。天陽尚景小區有860戶4600多人,跟其它小區一樣,採取特殊時期封閉式管理後,僅留一個進出口,每天進出小區的居民和車輛都要登記、核對信息,不漏一人一車。社工和我還需要定點入戶上門服務,調查登記住戶情況,詢問了解房屋租住及人員流動情況,並宣傳解釋疫情防控,送去溫暖和問候。疫情嚴重地區回來的居民要求在家隔離14天,出於防控疫情的需要,我們跟隔離戶交待政策,取得理解後在門口貼上封條。由於隔離戶無法走出家門,我們要將他們所需的外賣、快遞等物品送到門口,通過耐心細緻的工作,取得住戶們的支持和信賴,保障社區疫情防控工作的順利開展。

五點鐘是我的下班時間,在疫情期間,農貿市場關的早,一天都在外往往錯過了買菜,幾天回到家後的晚飯就只能簡單湊合,晚上七點是幼兒園孩子的直播課程時間,談論最多的還是新型冠狀病毒的種種科普知識。

我的好妈妈!这些都是小事,不值一提!

連續的基層戶外工作,對於我們這些習慣辦公室工作的上班族來說一開始多少有些不習慣,過了幾天才漸漸適應。身處疫情防控的一線,才會體會到社工的不容易,社區就像是城市肌體的毛細血管,用“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來形容社區工作再貼切不過了,社工跟疫情重災區的群眾直接接觸,他們也會有所顧慮,也有人戴上兩隻口罩,但一旦任務來了,會毫不猶豫衝上一線,開展人員排查、體溫檢測、隔離保障等工作,築起疫情防控的基層防線。

立春已過,春天終將來臨,它不會因為病毒的存在而放慢腳步,相信春暖花開、打贏病毒的那一天一定會到來。(餘曉鵬)

這些都是為人民服務小事,不值一提

受領分配任務、發放防疫物資,安排好各項工作後,又馬上投入到緊張的值班當中,檢查人員車輛、解釋政策、登記信息、叮囑安全注意事項......在拱墅區祥符街道勤豐社區防控一線,有這樣一位終日在工作崗位上“連軸轉”的“紅馬甲”。

這位“紅馬甲”名叫楊玲生,是市社會保險服務中心離退休待遇處的副處長,同時也是社保中心第二支部書記。2月11日,市社保中心黨員幹部在他的帶領下,前往拱墅區祥符街道勤豐社區參與基層一線疫情防控工作。

我的好妈妈!这些都是小事,不值一提!

事實上,大家只知道他是一位耐心細緻、滿腔熱情的志願者,卻不曾知曉,為了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楊玲生和他的社工妻子,自2月2日開始就沒回過家,13歲的女兒白天只能一個人在家,餓了就吃方便麵。“疫情當前,我們社保人更應該衝在一線、戰在一線!”舍小家,為大家,為了抗疫,楊玲生給出了這般鏗鏘如鐵的答案。

“好了好了,馬上好了,不好意思,耽誤您時間了!”

“好的,大爺,您說的我們都記住了,我們會不斷提高服務水平的。”

一線防控工作中,除了常規的檢查工作,工作人員也需要耐心安慰個別不耐煩、不理解的群眾,但在楊玲生看來:“只要我們解釋到位,姿態放低,群眾會理解的。”

為了堵塞疫情傳播的每一個漏洞,楊玲生把每一項工作都想到了細處,幹在了實處。在看到“有住戶為了帶人出社區,竟然在後備箱裡藏了人”等新聞後,楊玲生立即安排工作人員對每臺進出的車輛進行檢查。“儘管工作量很大,也有業主不理解,覺得小題大做,但為了能把每個疫情傳播的苗頭扼殺在萌芽之中,我們受些委屈也是可以的。”楊玲生說。

不施濃墨,只言樸質。楊玲生說,“這些都是為人民服務的小事,不值一提。”話音未落,他轉身又投入到了忙碌的防控工作中。 (趙霄鵬 汪海燕)

我的好妈妈!这些都是小事,不值一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