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陽抗疫“勵志”夫妻:最艱難的時光 最勇敢的擔當!

在崇陽縣當前的“戰疫”一線,有這樣一對夫妻,妻子宋麗,是崇陽縣人民醫院的護士,丈夫饒志,是崇陽縣公安局的一名輔警,在“戰疫”打響後,這對“麗志”組合不約而同主動請纓,堅守崗位,勇挑重擔,成為“抗疫”最前線的勵志“夫妻檔”。

崇陽抗疫“勵志”夫妻:最艱難的時光 最勇敢的擔當!


今年35歲的宋麗,是崇陽縣人民醫院門診體檢中心護士。今年新冠肺炎防控戰疫打響後,宋麗主動報名請戰。21日,她同15名臨危受命的醫護人員一起緊急增援傳染科一線(新型病毒治療中心)。剛進入新崗位,宋麗克服心理壓力和醫療防護資源緊張的壓力,全身心投入工作中。

“最先適應的是給患者打點滴!”宋麗說,由於戴著橡膠手套,往日的手感完全不在了,在為患者打點滴時有些“笨手笨腳”,拿著針頭往往扎不進血管。患者不滿意,自己也在暗暗著急。好在短短半天時間後,宋麗終於找到了感覺,直到得心應手了。但是宋麗才發現,最初的擔心竟然是“上廁所”。原來,穿著防護服上一趟廁所極不方便。最後大傢伙都採取一個“笨法子”:就是上班期間堅持不喝水。同時不管男女,每個人都套上成人用的“尿不溼”。為了工作,宋麗的飲食習慣不得不改變了。

崇陽抗疫“勵志”夫妻:最艱難的時光 最勇敢的擔當!


在傳染科的隔離病房裡,在封閉的空間和壓抑的氛圍中,有些患者的情緒得不到渲洩,逐漸不安暴躁。看到這些情況後,宋麗總是不厭其煩,有求必應。

男患者柳某剛送到傳染科接受隔離治療後,情緒一落千丈,思想壓力非常大,對所有的醫護人員都有牴觸和抱怨。宋麗聽到這一情況後,主動到他的病床前噓寒問暖,與他及時溝通交流。當柳某流露出十分想念家人的念頭。宋麗鼓勵他與妻子和孩子時不時通過手機“視頻”,這一招果然奏效,柳某在醫護人員和家人的不斷鼓勵下,重新燃起了生命的激情,開始樹立信心,積極配合治療。柳某走出傳染科時十分激動,不停地聲稱“是醫護人員給了第二次生命!”。

崇陽抗疫“勵志”夫妻:最艱難的時光 最勇敢的擔當!


2月3日,黨組織批准宋麗等4名醫護人員光榮地“火線入黨”,“現在我是一名預備黨員,那麼接受黨和組織考驗的時刻也到了!”宋麗說。

宋麗的丈夫饒志是當地公安機關的一名輔警,現在崇陽縣公安局禁毒大隊工作。

崇陽抗疫“勵志”夫妻:最艱難的時光 最勇敢的擔當!


疫情爆發後,全城區橋樑、道路實行封閉和交通管制。自大年初二以來,饒志就駐守在崇陽縣城老南門橋頭的防控卡點。在駐守卡點期間,值勤人員對一些欲過往的行人都要進行耐心地勸離。一到晚上,橋頭上一座孤零零的帳篷顯得特別冷清,冷風嗖嗖,夜半時分,值勤人員全身都覺得刺骨的冰冷。“愈是艱苦的環境,愈要經受住考驗!”饒志說,國家危難之時,就是挺身而出的時刻。

崇陽抗疫“勵志”夫妻:最艱難的時光 最勇敢的擔當!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饒志的父親早逝十多年。去年9月,年近七旬的母親不慎摔倒,後經開顱搶救最終脫離生命危險,但留下嚴重後遺症,生活不能自理。疫情爆發前,宋麗和饒志都是輪班回老家贍養老人。現在夫妻雙雙參加抗疫後,他們再也沒有時間去老家侍候母親了。沒辦法,夫妻倆一狠心,將12歲的女兒和9歲的兒子送到鄉下,婆孫三人相依照顧。每天晚上,夫妻倆才能抽出時間給孩子打電話、發視頻,問他們的生活情況,視頻中,父母看到孩子都忍不住地掉眼淚。最後他們都約定不再視頻“因為看見彼此都想哭!”。

崇陽抗疫“勵志”夫妻:最艱難的時光 最勇敢的擔當!


“媽媽,您們什麼時候才能回家?好想念您們!”後來看到孩子發來的短信,宋麗忍不住又淚溼衣襟“媽媽也想你們啊,等我戰勝疫魔,我就回來了!”。而孩子們每每看到媽媽下班後取下防護裝備臉上都有那深深的印痕時,他們都異常心疼不已,原來媽媽在一線是這樣辛苦!“有印子的媽媽也是世上最美!”姐弟倆在深深震憾的同時,他們決心做好家務事,力爭減輕媽媽的擔憂。

崇陽抗疫“勵志”夫妻:最艱難的時光 最勇敢的擔當!


崇陽抗疫“勵志”夫妻:最艱難的時光 最勇敢的擔當!


饒志時不時在手機裡留言讓妻子“千萬小心,別感染!”而宋麗在夜深人靜下班回到酒店的隔離房間後也給丈夫回信:“注意!別累垮!”。

崇陽抗疫“勵志”夫妻:最艱難的時光 最勇敢的擔當!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千般辛苦萬般愁,也能化做“繞指柔”。現在宋麗和饒志這對夫妻依然堅守在抗疫一線,他們互相勉勵:不負這段“抗疫時光”,因為戰鬥的青春最美麗!


(崇陽臺記者 甘明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