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孩子學多了有些逆反,學少了又怕落後,如何是好?

豔后


學多學少這個問題是是有個度的,如果孩子一週七天,七天都在學,六日一點休息時間都沒有,在加上有可能來自家長給的壓力,那時間長了一般都會逆反的,其實就是大人也是一樣的,你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是你,你會不會煩躁,會不會逆反。所以說讓孩子學習課外的一些課程,孩子喜歡的,增強孩子自身能力的,這樣一些課程是要有的,當孩子出現疲勞厭學時也要鼓勵孩子去堅持也是必要的。但並不是說孩子學少了就會落後,學少了怕落後這只是你家長的認識,孩子也不可能十八班武藝樣樣精通,有一樣精通足以。所以合理的安排時間,六日的時間讓孩子有學習文化課的時間,有學習特長課的時間,有適當放鬆的時間,這樣勞逸結合起來,絕大多數孩子都不會有問題的。


高老師說教育


現如今的社會環境,真的到了需要孩子每天奔波於各大興趣班、補習班,才能生存的下去的地步了嗎?我想應該沒有吧,既然沒有,那為什麼會那麼多家長有這種“學少了就落後了”的想法呢?個人覺得,八九不離十就是這三個原因了。

1、攀比心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每一位有著極強的攀比心父母為自己找的一個完美藉口。

因為跟人比財富?大家都是八斤對半兩,大差不差;比工作?人到中年,好像也差不多定型了。所以,能比較的也就只剩下孩子和孩子的教育了。“我兒子,期末考試考了第一名!”、“這學校,一般孩子不收的。”、“我們報的這個興趣班,可是得過獎項的”、“我們報的英語補習班,老師全是老外”……。

我可以不住豪宅、不開跑車。但是我的孩子一定要上最好的補習班,去最好的學校,去最好的班級,要文武雙全。

2、從眾心理

有了孩子後,夫妻之間的對話最多的就是“你看誰誰家的孩子,今天報了這個興趣班,我們不要不要也給孩子報一個,要不然以後都沒有競爭力了”、“你看誰誰家的孩子,跳舞好厲害啊,我們也給報一個”,就是那種人家孩子學的,我的孩子也來一個。也不管孩子的興趣在不在這個點上,就盲目的跟從。

3、被各大培訓機構洗腦了

週末,你只要往外面溜達一圈,就會有各種的培訓、興趣班的推銷人員前仆後繼的來到你的面前進行推銷。像什麼英語培訓班、游泳、積木、編程、樂高……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們辦不了的班,五發八門的。

就拿編程來說吧,我家附近的沃爾瑪超市,有個他們固定的點。每個週末,我們一家三口去逛超市,總能碰到推銷人員上來推銷,告訴你“三歲小孩就開始學編程了,這個是以後的趨勢,巴拉巴拉一大堆。然後你一想,編程呢,好高級的樣子,開始蠢蠢欲動了。如果身邊的朋友小孩報名了,那顆躁動的心就壓都壓不住了。

如果父母和孩子的角色互換一下,也許父母就不會覺得,學多了孩子叛逆,學少了怕落後了。

父母試想一下,孩子們在學校裡沒什麼可聊的,然後就開始了攀比父母。“我的爸爸是公司老總,管理一個大集團”、“我的媽媽是個舞蹈家,得過國際大獎”、“我的爸爸是院長,權威的”、“我的媽媽是老師,桃李滿天下”……然後發現自己的父母,就是個普通的職員,做著最普通的工作,沒得過什麼大獎,也沒有強大的人脈關係。

於是回到家裡對你們說:“某某某的爸爸媽媽,特別的厲害,得過大獎,能掙很多的錢。”,我也想要個這樣的爸媽,所以給你們報了一些培訓班和興趣班。週末休息時,你們再去各大補習班和興趣班報道去吧。

父母一想,我每天早出晚歸的,累死累活的,累的跟狗似得,週末難得的休息,還得為了你的攀比心,去受累。是不是有一巴掌拍死孩子的心都有了。那孩子們,難道不是這樣的嗎?週末為了你們的攀比心,上著自己不感興趣的興趣。

不是說不學習,只是說少選一些,選孩子感興趣的,不要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因小失大,不划算。對此本人有以下兩個愚見:

1、選擇孩子感興趣的學習

選擇孩子感興趣的去學習,而不是選對孩子有用的去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來了,不用父母逼迫,就能學的精通。有用或沒有,不是絕地的,一項才能學精了,就算沒用,也能轉化成有用的。

2、父母放下攀比心

兒孫自有兒孫福,在孩子的人生中,父母只能作為引導者的角色,給到他一些建議和幫助,不需要去指手畫腳。

我兒子今年三歲,等他開始學習了,我就準備給他報兩項興趣來學習。一個是我選好的書法;另一項就等他自己選擇感興趣的。因為書法是我幫他選的,他有可能不感興趣,所以我做完這個選擇後,就開始有意無意的引導他,讓他對書法產生興趣。

總結:其實,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十八般武藝,樣樣都精通的。人生苦短,放過自己,也放過孩子,你會發現家庭和睦了,生活美好了。


掙元寶養元寶


  1. 學知識是否應該適可而止。
學知識。學好知識。學有益的知識肯定是沒有盡頭的。活到老學到老。知識是提高人的修養。提升人的眼界。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可以為自己的祖國做貢獻。提現自己的價值。清王朝就因為妄自尊大。不接受不學習先進的知識。才會被外國人隨意侵略。所以學知識這是必要的。

2.知識導致的叛逆?

叛逆和學知識的多少沒有更直接的關鍵。叛逆期是人類成長需要經歷的過程。有點孩子把暴躁壓抑在心裡不爆發。有的孩子只要和他們的想法不一樣。就要頂嘴。甚至大吵大鬧。嚴重的不願意和家長多說一句話乃至於離家出走。孩子的叛逆期常見於初中時代。高中生也有。不過多因為學習和感情問題。這是成長中孩子的心智在發育。由不成熟到逐漸成熟。想逐漸走向獨立。在這個時候。作為家長和老師。需要多一點耐心去開導。多聽聽他們的心聲。咱們學會做一個傾聽者。這樣他們會認為得到了尊重。他們有發揮的空間。當他們做的不對的地方。我們在結合實際情況去教育。孩子受挫折有時候是好事。他們知道痛了。也就知道事情的對與錯了。


3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學習呢?

正確引導孩子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首先要培養孩子學習的好習慣。所謂好習慣。學習就要有規律。有科學的方法。讓孩子知道該學習的時間一定要學習。要完成的任務一定要完成。這樣不僅培養規律性學習。又穿插教育了孩子誠信的重要性。孩子學習遇到困難也要及時解決。多一點鼓勵。讓他充滿信心。成績好,表揚。成績不好,要學會分析。是平時貪玩造成的?還是偷懶了?這樣對以後孩子需要事情他更多的會獨立思考並解決問題。


最後。學習知識是重要的。知識使人類進步。知識是成功的階梯。知識才是力量。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希望祖國的花朵都是光彩照人的。


良策之師老馬


從家長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是成立的。首先,讓孩子學習,報班,總覺得他不夠,久而久之,形成了習慣。但同時會引發的是孩子的對抗。因為時間在一點一滴改變,人也在變化,如果相機做調整,自然得到的就是你說的問題。

從孩子的角度來看。父母給自己報了很多課程,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學習那麼多,心裡的煩悶難免,加上童年更多的是想玩耍,所以這裡就形成了一個很大的矛盾。於是這一幕不斷上演,父母和子女的學習之戰!

一切一切的根源在於什麼?

在於雙方的變化,變化了,雙方卻不能同步,怎麼辦?多溝通!多協商,都可解決。


普思


你好,你問了兩個問題,實際上只要第一個問題解決了,第二個問題自解。

首先,沒有所謂的叛逆之說,叛逆就是對抗,問題根源在於:孩子不斷長大,而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方式沒有與時俱進地發生變化。對於大一的孩子,放假回家吃飯的時候,媽媽說“洗手了沒有?”。孩子上廁所出來,媽媽說“沖廁所了沒有?”

媽媽用和五六歲孩子的溝通方式來和十九歲的孩子溝通。

初三的孩子考完試後回家,媽媽說"兒子你真棒"。兒子說“棒什麼棒,煩死了,你能不能說點別的?”。

其次,.....(此處省略一百字,由提問者自行反省)


爸課教育韋成鋒


最恐懼的不是學多學少,而是你的孩子失去興趣。所以孩子感興趣的你可以讓他多學點,他不感興趣的不要逼。逼緊了對學習有逆反心理你後悔來不及。最後替孩子呼冤,他還是孩子,給點玩的時間給他。家長當孩子填鴨(各種培訓),孩子感覺象被烤鴨。


歲月如流水不負此生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叛逆是很正常的,不能因為害怕叛逆就不學了!越叛逆的孩子可能越能成長為一個有主見,有思想的人。但是叛逆過程卻是家長痛苦的過程,家長應該調整心態,佛系一些,讓自己儘量心平氣和。這點建議希望對你有幫助!


桃花島主143879618


你也可以問問這樣的一個問題:孩子你手裡的錢多你煩嗎?你怕多嗎?逆反說白了就是懶。懶病在身難治癒,勤能補拙是良訓。適當的引導孩子“錢前無止境”到“學無止境”。


13030686846


那就拼命報補習班,十個,二十個的報,哪怕孩子不睡覺都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