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用什麼辦法防控和救治瘟疫的?

人類與瘟疫的鬥爭幾乎伴隨著整個社會的發展歷程。最早有文字記載的疫病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

中國古代殷墟甲骨文中已有“蟲”、“蠱”、“瘧疾”、“疾年”等文字的記載。至於“癘”字可見於《尚書》《山海經》和《左傳》。此後,關於瘟疫的記載不斷地出現在史書上。

據學者們的不完全統計,從周代開始,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大型瘟疫就近300次,其中以清朝最多,幾乎佔據了五分之一

一般來說,疫病往往是動亂和戰爭的產物,社會混亂不堪,疫病往往難以控制,為害時間較長。相反,政治清明,社會安定,雖然疫病仍會發生,但只要採取正確得當的抗疫措施,疫病往往很快得到控制,規模有限且危害較小。

為了延續生命,古人們不斷探索對瘟疫的認識和防治,經歷了一個從懵懂無知到科學防治的過程,積累了豐富的防治措施。一起來看看古人們對付瘟疫有哪些有效的方法。

古人是用什麼辦法防控和救治瘟疫的?

其一,隔離。

古人在和瘟疫的鬥爭中,逐漸認識到隔離是對付瘟疫的最好辦法。最早記載隔離方法的是《漢書》:“元始二年,旱蝗,民疾疫者,舍空邸第,為置醫藥。”意思是說,在瘟疫流行的地區空出一些住宅,作為患者的隔離病房,集中治療,以防擴散,切斷傳染源。

晉朝時規定:“朝臣家有時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雖無疾,百日不得入宮。”漢代還出現了一些隔離機構,如“癘人坊”等。

北宋時期,越州“春大疫,為病坊募僧二人,視醫藥飲食”。為了隔離染疫之人,地方官府不得不招募僧人來照顧病人,因為一般百姓不願充當看護,只好求助於慈悲為懷的僧人了。

古人是用什麼辦法防控和救治瘟疫的?

其二,改善公共衛生。

秦朝時,對亂扔垃圾,“棄灰於道者”實施懲罰,不但要罰錢,還會責令他服苦役。

古人還特別重視對水源和居住環境的消毒防疫,孫思邈就在《千金要方》中記載了這類防疫方法。地方官員們也對百姓的用水衛生逐漸重視起來,“疫之所興,或溝渠不洩,蓄其穢惡,燻蒸而成者。”官府採取的辦法,除了“差淘渠人通渠”外,還“疏浚河道,勿使積汙,廣鑿井泉,勿使飲濁”,後期甚至才用了“驅蠅祛疫”的方法。

在個人衛生上,古人認為“疾病,內外皆掃,徹褻衣服,加新衣”。所謂“褻衣”,就是舊衣或者髒衣服。髒衣服藏汙納垢,很容易滋生細菌。同時提倡“衣被宜潔淨,飲食宜淡泊,臥房宜開闊,窗戶宜開爽,疫氣自然消”。

古人是用什麼辦法防控和救治瘟疫的?

在《疫診一得》中,記載過一劑名叫“清瘟敗毒散”的方藥,直到現在依然在使用。古人還用焚燒蒼朮、木香、降香等芳香藥物,以達到避穢、健脾化溼的功效。《金匱要略》中還記載了一劑名叫澤瀉湯的藥,也對瘟疫有抑制的作用。

古人是用什麼辦法防控和救治瘟疫的?

其四,對染疫人群實施救助。

漢平帝劉衎時期,瘟疫流行,導致國家動盪,民不聊生。於是他在元始二年下詔,凡是在瘟疫裡一家死掉6 人的,賜給葬錢五千;一家死掉4人以上的,賜給葬錢三千;2人以上的賜二千。這些錢名義上是喪葬錢,其實就是對親屬們的一種經濟救助。

如果在大疫之年,出現屍首無人掩埋,官府都會為這些人善後。如梁武帝時期郢城大疫,全城“死者十七八”,出現了大量被拋棄的屍首。朝廷遂命給死者賜棺器收殮,以防止疾疫傳染。南宋嘉定元年,江淮一帶瘟疫肆掠,導致屍積如山。官府出面招募志願者,凡安葬200具屍首者獎勵度牒一道。

不過,由於封建帝王固有的“家天下”思想,很難對染疫的老百姓實施實質性的幫助,除非疫情發展到了危害其統治的地步。所以,總體來講,古人防治瘟疫的辦法,大多帶有很大的目的性,就是維護封建帝王的統治。

古人是用什麼辦法防控和救治瘟疫的?

古人是用什麼辦法防控和救治瘟疫的?

西安市徳風堂畫廊以“傳承弘揚、誠信求真”為宗旨。長期購、銷近現代書畫名家作品。當代名家、名人字畫訂製(帶視頻或作者本人與作品的合影),幫您免費鑑定字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