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收入在餐廳行業整體收入的佔比平均水平是多少?怎麼樣?

旅遊琦俠


外賣在北上廣人很多,在一線城市也不少,但在3.4.5線城市基本沒什麼人點外賣。現在的外賣,平臺從你這裡抽錢,商家既然願意,說明也掙到錢了。後面無非就是多少的問題。一家餐廳,只要有特色,沒有外賣也一樣掙錢


橫行拔刀


外賣早已火熱,先知先覺的餐飲人掙到了第一桶金,反應慢的人現在才考慮進入,流量紅利已經被瓜分得七七八八了。

於是感慨“外賣難,給平臺打工不掙錢;難外賣,趕不上同行打折快”。

這個時候,不吹不黑不水,一起來看看外賣的前世今生,也許會有一些啟發。

為了節省大家的時間,提前擺明7個觀點:

1、外賣是個大趨勢,只可順收、不可逆取。 保證堂食的質量、順應顧客需求做品質外賣,控制外賣收入佔比在30%以內,否則離死不遠了。

2、不是所有品類都適合做外賣。 快餐小吃目前最適合,適合夜宵、下午茶的產品會有較大增長,多數正餐非連鎖品牌主業都還沒做好,掉頭去專注做外賣是自取其辱,得不償失。

3、專注做外賣的餐飲品牌,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執意不回頭也不是不行,請繼續滑屏,認真思考第4條。

4、外賣不只是美團、餓了麼、百度外賣等一級入口,還有閃送、到家美食會、給力呼等次級打包外送模式。

5、外賣的本質不是餐飲服務,是零售、是食品工業。內在講究規模化生產和品控,外在靠包裝和營銷,運營核心理念是薄利多銷,贏利點在渠道佈局。

6、所以,外賣未來最大的競爭對手是便利店。

7、所以,餐飲人,把這頓飯做好,不要害怕也不要有病亂投醫,外賣顛覆不了你的餐廳。

要點已經說完了,有時間往下看的朋友,我們先來聊聊兩個關於外賣的話題。

餐飲迎來全新“外賣時代”

第三產業的全面互聯網化是過去10年中國社會的最大福音,通過重構社會分工、提升了社會整體運行效率。也使餐飲行業在成本結構、運營效率方面發生了不可逆轉的變化。

發源於魏晉時期的“食盒”外帶、到近現代去餐廳“打包”帶回家、再到肯德基和宅急送結合推出的電話訂餐業務,終於在互聯網提速和智能手機普及的雙重影響下,迎來了全新的“外賣時代”。

外賣從西式快餐開始是有道理的:它的菜單夠簡單。

萬涓成水,終究匯流成河。外賣的存在就是為了吃飯的效率,它的前世是餐飲的附屬,就像餐廳的外賣窗口總是在正門旁邊的邊門、或者在大廳的一角、或者甚至是背後的廚房門口,到今天呢?

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餐廳,在大廳的主通道或者靠牆擺上長長的貨架,一份一份已經打包好的外賣靜靜地等在那裡,狂奔而至的騎手匆忙檢查完單號、拎起、裝箱、揚長而去……

從餐飲的附屬,到餐飲的延伸,外賣成為餐飲人的左膀右臂。

極少量品牌佔據了80%的外賣份額

可這左膀右臂有時也讓人很痛苦,它好像不太好使喚。

在網上甚囂塵上的“外賣騎手工資超高”的唾沫星子裡,我們卻分明看到餐飲商家五顏六色的心情在飛。

顧客吃飯的效率是提升了,商家的日子卻越過越緊。

尤其是在外賣平臺發展進入穩定期,進駐商家超過245萬,年收入逾1300億的時候,跑馬圈地時的補貼大戰還會有嗎?

不僅不會有,費率還有上調的可能,一二線城市已經到22%了,議價能力強的品牌可以談到15%、甚至12%,新店、新品牌,想都不要想。

資本壓力下,外賣平臺的日子似乎也不好過。

外賣平臺發展初期的流量紅利也已經被瓜分得所剩無幾了,各個品類的頭部3~5個品牌基本佔去了60%左右甚至80%的訂單量,剩下的湯湯水水,你能吃得飽嗎?

先不說吃不吃得飽的問題,能不能吃得上也是讓人頭疼的事情。

准入門檻的提高讓你不得不投入更多成本在後廚和前廳(只做外賣的門店幾乎已經不可能再上線了)、滿減打折等活動力度不夠的話搜索排名根本進不了前三屏,靠外賣活下去,近乎痴人說夢。

吃相狼狽還吃不飽,這就是外賣小商家的現狀。

理念再“新鮮”、“健康”,也抵不過平臺的抽成和價格競爭。

要不要做外賣?5條思路做好外賣

說的這麼悲觀,乾脆“壯士斷腕”算了,還這麼苦逼的做圖什麼呢?

圖的是:最大化滿足顧客需求。

因為你的顧客中總有一部分人確實是為了就餐方便,或者就是想在家宅著,哪怕是週末、有時間也不願意出門找吃的(美團外賣週末訂單量佔比超過3成),這是他的選擇自由。

從這個意義上講,不僅要做外賣,還要好好的做。有5條可借鑑的思路:

1、研發專門利於外賣配送的產品,提升顧客體驗、贏得二次定價權。

比如,低熱量、易保持形狀的產品;現有產品你敢在外賣平臺玩虛假優惠,顧客就敢再也不下單,甚至不來你家吃飯。

2、使用保溫包裝或可以二次加熱的包裝。

比如,烤鴨餐盒底部放置加水即可加熱的“加熱包”。

3、重新設計包裝材料,使其視覺上更具品牌識別意義、質感上更能誘發拍照分享的社交慾望。

比如,啟用外賣品牌作為餐飲副牌、設計更大膽討喜的文案、掃碼優惠方式引導顧客在你的會員管理系統中註冊留存。

4、用淘寶C店店主的思路做外賣。

主動打電話問顧客的詳細要求,做回訪時派發優惠短信。

5、美。

多花一點錢,找好的攝影師、設計師,產品、包裝、餐廳環境,重新拍好看的照片素材。

順勢而為,圍繞顧客體驗去做,不要對“顧客忠誠度”心存幻想,他們沒有義務忠誠於你。

新店上線不要生推、做促銷廣告帶來的客流更沒有忠誠度。你做外賣的唯一目的是:方便那些已經喜歡上了你的顧客。

外賣收入佔比不能超過30%

在線點單不搜索你,問題不是出在線上,而是你的餐廳線下經營出了問題。

迴歸餐廳,解決好店裡的問題,這才是根本。只要門店經營正常化了,你會發現外賣的生意差不了,這時反而要警惕,一個非常關鍵的數據要放在心上:外賣收入佔比。

這個數字在10%~20%之間是健康的,如果超過30%了,要警覺:是不是門店生意下滑很嚴重?如果不是,那就意味著你已經被動地“外賣化”了。

被外賣化也不怕,有它一套合理的打法。

為什麼一定要控制在30%?因為超過這個線,就意味著你的成本結構已經發生變化了。

這個時候,如果門店生意沒下滑,你需要擴大門店接待能力(增加餐桌張數或提高翻檯率);如果生意下滑了,你“被外賣化”了,你的門店接待能力就被浪費了(前廳成本浪費)。

這件事如果無法逆轉,你就只好接受,把門店被浪費的接待能力、轉化成在線外賣接待能力,提高外賣效率。

說起來很複雜,其實就是類似於把桌子換成擺外賣訂單的架子——有沒有聯想到便利店的貨架?

所以我在前面的觀點中說:外賣未來的競爭對手是便利店,這是後話了。



餐幫米多多


我是一位做了5年外賣經理的一位小資,也有幸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咱們餐廳什麼品類,位置如何,那個城市,怎麼運營,都要考慮進去,

首先,麻辣燙品類,炒飯品類,炸雞餐廳,粥餐廳,估計這些個餐廳,外賣生意要是好好做,估計能一個月賣到3000元到1萬元不等,這是在3線以下城市,如果是一線或者二線城市的品牌店鋪,估計比這個收入更高

其次,如果你是蛋糕,生鮮,便利店,估計收入很少,就是宣傳一下,訂單很少,除非你加盟專門做外賣的品牌店鋪

最後,火鍋類,燜鍋類,等點個外賣需要好幾百的,不管你一線城市,換是5線城市,你就沒多少訂單,根本就只能是廣告,收入微乎其微,加入外賣只能是宣傳,

希望我的答案能滿意,或者可以私聊我,我給你參考一下


稀飯伱笑


這個要看餐廳位於什麼城市,面臨什麼樣的人群?一般一線城市外賣佔比就大一些,還有很多一線城市滋生出根本沒有堂食,只做外賣的餐飲店鋪,然而小城市裡就比例小很多,比如我幾個餐飲店鋪都是在4-5線城市,平時外賣額也就佔比營業額的百分之30左右吧,大城市就可以佔到百分之50---100,不過現在的外賣不好做是普遍現象了,抽成提高,競爭激烈等各種原因導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