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超前教育的危害,等到孩子上了二年級就會全面爆發!這是真的嗎?你怎麼看?

焜焜媽媽


不用等到二年級,一年級已經爆發了。上課不聽課,作業不完成,也能考100分。觀察了一學期,凡是幼兒園成績好的孩子都是先是成績領先,再而退步,學習壞習慣一籮筐。幼兒園成績差的學生,或者是沒上過幼兒園的學生都很踏實,很積極,很勤快,雖然進步不快,但是他們擁有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績居中上。


夏155857915


這個問題,我想我有點發言權

我家大寶現在二年級

讀的公立幼兒園管理的民營園,也就是說了學費貴些,老師只有一個有編制外,其餘教學設置和公立園一樣。

我們在幼兒園不學文化知識,就是培養點行為習慣,玩些玩具,吃飯睡午覺

大班那一年其實我也有點糾結,本土論壇逛多了,說不焦慮是假的。尋思著等到暑假去上個幼小銜接班或者自己在家裡教一教

哪裡曉得小朋友剛剛放假,第二天我媽就腦出血,然後就是無休止地住院,康復理療,最終癱瘓。不要說輔導孩子學習了,能給孩子們弄口飯吃就不錯了。

就這樣,開學了。

剛開學,確實辛苦,好在我家孩子9月份的,比其它孩子大,所以接收能力還是可以,要說一臉懵逼倒也不存在,但是確實有壓力,首先體現在識字量不大,別的好多小朋友拼音都已經學完了,數學已經會100以內的加減法了。而我的寶貝,真正地從零學。第一次考試不理想。我鼓勵她說,別的小朋友學過,你從來沒學過,你一開學就能學會這麼多東西已經好厲害了。上課要認真,這樣的話我們每天學一些,跟著老師的進度,認真完成老師要求的作業。第二個月,第三個月,逐漸長進,到期末,已經拔尖了。現在二年級,做作業不需要我操心,有時候她會擔心考不到滿分,有時候也自信心爆棚地說她發現她自己也是隱藏的學霸。

我仔細翻了他們的教材,發現並不是網上傳言的那麼不堪,相反,我覺得課程設置蠻合理的,與生活也貼近。應該說是適合大多數孩子的吧。

如果超前教育真的對孩子們好,相關部門一定會想辦法超前教育的,一紙令下就能解決。我們有教育部,有教育研究委員會,他們的責任之一就是制定教育大綱和進度。他們才是權威!

我以親身經歷和我的觀察奉勸爸爸媽媽們,不要焦慮。

原生態的孩子創造力更強!


早睡早起才乖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是兩個孩子的寶媽。大寶幼兒園就一直超前教育,可是孩子二年級也沒有全面爆發問題。也許每個孩子的情況不一樣。二寶今年幼兒園大班,基本沒有學什麼東西。我反而有點緊張。

幼兒園的超前教育

現在想起當時為大寶選擇的幼兒園,我感覺自己不是合格的寶媽。當時在大街上,老師在發傳單,感覺不錯,又去幼兒園參觀一下,還有小學,當時就訂下來。自己那個時候也在上班,很少過問孩子幼兒園的事,但也知道他們學了一年級的知識。後來大寶上小學,四年級之前成績都上等,二年級時並沒有問題。其實小學三年級之前,知識內容很簡單,重點要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四年級才是孩子們拉開距離的時間,知識點越來越難,孩子不用心很容易出現很多問題。

二寶的幼兒園

二寶一直是我全職帶的,選擇幼兒園時真是用心良苦,先是從網上找附近的幼兒園評論,又找朋友問幼兒園情況,最後還到幼兒園去考察。後來選擇一家不錯的幼兒園,光佔地面積就有600多平米。面試那天,有人夜裡三點就去排隊,錄取100人,報名的就600多人。幼兒園今年大班,學校基本都沒有教小學的知識。有時,聽到身邊很多寶媽擔心學校不超前教育,我也有點著急,所以自己平時就多引導教孩子一些知識,重點就是親子閱讀。有時間就給孩子聽英語,也是在孩子願意學習的基本上教的。

我有兩個朋友的孩子,幼兒園都是公立,都基本不超前學習,現在小學六年級,成績一直都特別優秀。

寶媽錦囊

自從升職寶媽後,帶孩子的每一件事都特別操心。首先為孩子選擇幼兒園和小學一定要重視。我為二寶選擇那家幼兒園,就尊重幼兒園的教育。幼兒園沒有超前教育,自己擔心的話,就多抽時間陪孩子學習,有條件也可以參加幼小銜接。

或者寶媽為孩子選擇幼兒園的時間,就提前瞭解清楚幼兒園的教育情況,選擇自己能接受的幼兒園。我們廣州的公立幼兒園,基本都沒有超前教育,私立幼兒園就會超前教育,而且超的有點離譜,上次聽一個奶奶說,孩子中班就要寫100個字,還有30道加法題。

如果幼兒園超前教育,孩子二年級全面爆發怎麼辦?父母就要多注意自身的學習和成長,多學習教育類的書籍,學習親子課,學習兒童理學等。我兩個孩子帶的很用心,依然問題百出,所以我在不停的學習和進步。孩子的問題就能輕鬆解決,和孩子的關係也越來越好。

我是王書霞,陽光愛學習的全職寶媽,如有別字,請多多包容。因為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別人的經驗也只能供我們參考。 育兒是一項最了不起的工程,需要我們要不停的學習和成長。碼字不易,歡迎關注、點贊和轉發。 努力像陽光,溫暖每個人;傳遞正能量,關愛每個孩子。

書霞育兒說


學前教育也談不上危害,我覺得是不是參加學前教育是一種選擇,和所有的選擇一樣,有好處就有壞處,只要好處大於壞處就好。

不過二年級學習成績開始分層是真的,據說三年級會分的更清晰。

我是海淀區一個二年級學生的家長,說一下我家的情況吧。

我家上的是公立幼兒園,上的時候,正好上邊下了文件,不提前學小學內容,不得開課外班興趣班。所以,我們一直跟著幼兒園學習,直接上了小學,目前成績很好,也很穩定。

小中大班一直只在幼兒園裡學,沒上過課外班,興趣班。但幼兒園裡教的也很多,每學期要開二次家長會,會和家長們說明本學期的主要任務和總結。大體內容是這樣:

小班是學習適應社會性,社會上發生的事情幼兒園都會發生,好的不好的事都會發生,特別是一些不友好的事情,讓孩子早見識早經歷早積累早學習,家長要有心理準備。比如打架,罵人,孤立,這樣的事,老師會教孩子一些應對的辦法,家長儘可放心。老師特別提醒了體育和閱讀的重要性,特別強調閱讀的培養,要求每天家長給讀半小時睡前故事。

中班主要是權威,紀律,自律和表達。權威是家長管理孩子的基礎,這個工作和老師配合好,以後管理孩子會順利很多。紀律和自律直接確定了管理的效果,特別是孩子上學以後,不在家長的視線之內,這二項直接確定了孩子的成績,所以這三項要積極配合老師,努力完成,要不然上了學根本管不了。幼兒園老師還會給孩子們口頭佈置一些作業,讓孩子傳給家長,大都是些小手工,好多家長很反感這個,其實主要還是為了煅煉孩子的表達能力,家長理解一下。這個時候老師會教拍球和跳繩,有利於孩子的身高。老師還會提醒體育和閱讀的重要性和持續性。

大班,主要是幼小銜接,要教孩子學會寫自己的名字,十以內加減法,數手指頭的那種,要求認識一部分的拼音,在班內有了問題不鼓勵告狀,要求儘量自己解決,表演性的活動明顯增加,英語沒教,語文有了看圖說話的銜接,教室開始分區,培養孩子的特長和喜好。這一年家長開始分化,要不要參與學前教育成了最關心的話題,最後,85%以上的家長選擇了去參加學前教育,我們選擇了留在大班。

我們沒有參加學前教育的好處是孩子玩的較多,思維開擴,學習成績好,而且穩定,自信,現在二年級了,屬於成績越來越好的那一類。

沒參與學前教育的壞處是,剛上學的時候忙亂,每次考試都會錯一個題,在滿分一片的同學裡就顯得有些少。到了二年級,有時還是錯一道,有時會滿分,但別的孩子滿分少多了,所以顯得咱家的孩子更好。還有就是英語我們是零基礎入學,英語老師因為班內只有二個零基礎,就沒教26個字母的讀音,也沒通知家長,還是我們檢查作業的時候發現孩子不會讀問了孩子才知道的,那時離考試還有二週,著實忙了好幾天教孩子。

參加過學前教育的好處是,很多課本內容都提前學習了,而且考試也經歷過了,在一年級,取得好成績非常容易,而且老師還會教一些技巧性的解題方法,孩子這個年齡的記憶力又超好,更加增加了考高分的概率。所以一年級表現會特別優秀。

參加學前教育的壞處是,1.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會受到影響,所有的知識和問題都是老師教的,然後還要進行大量的練習,沒有時間思考總結。2.上課容易走神。因為已經學習過一次了,再聽一次就容易走神,當到二年級需要聽課的時候,走神己成習慣了。

總結,看家長的選擇了,各有各的好處,確定一下,閱讀真的很重要。

這是我家的想法,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陪娃寫作業的爸爸


不用二年級,一年級下半年就會爆發。

孩子的學習需要一定的新奇感。就是要跳一跳吃桃子。如果抱在懷裡一堆桃子,過時了,爛了,肯定很無趣。

幼兒園超前教育危害不小。

一.有的老師教的跟小學教的不一樣。養成不良習慣很難改。我們這兒以前幼兒園老師讓孩子寫字,不是按照筆順一筆一劃的來教,而是讓孩子自己寫。我家的小孩兒比較乖,也比較聰明,字也寫的不錯。但是有一天我看她寫字的時候就嚇了一跳。字寫的雖然很漂亮,但是有的字竟然是插起來的。根本沒有筆順這一概念。原來孩子寫字,一直不是按筆順寫,而是在畫字,插字。回想那一刻我既慚愧,又悲哀。



慚愧是自己是老師,自己的孩子卻沒有空來陪。

悲哀的是,這種超前教育又有什麼用?只是增加了孩子的負擔,養成了不良習慣,對孩子造成傷害。

我都不知道孩子上了小學之後是怎樣改過來的。現在回想起來還覺得難過。因為當時畢業班很忙,也沒有盯上自己的孩子。

大人的無知會給孩子造成多大的不良影響,不是我們可以想象的。



不過這件事情以後也沒有跟孩子討論過。到現在也不知道孩子對這件事是什麼感覺。只是作為成年人,我不希望其他孩子再受到這樣的"磨難"。

希望我們大人不管給予孩子什麼,都不要因為自己的懶和不負責任,給孩子造成不良影響。

二.越是聰明的小孩兒,越不需要超前教育。反覆地重複一項孩子早已經爛熟於心的活動,會磨滅孩子的積極性和耐心,會毀滅孩子的興趣。

幾年前因為偶然的機遇,我教了兩年小學一年級。剛開始學拼音和漢字,有的同學很得意,因為說他們在幼兒園老師教過。有的學生家長很著急,因為自己孩子的幼兒園沒有教過。孩子在幼兒園大多學的是唱歌和遊戲,手工,對於小學的內容教的少,說很後悔為孩子選擇了這樣的幼兒園。我當時也有同感。



但是一段時間之後,這種差距就明顯縮短了。因為有的小孩他的接受能力就是強。而小學的教學又總是反覆的重複簡單的字詞和拼音。在小學一年級,班級平均分有時候會96分以上。班裡滿分的同學有時候能達到三十六七個。想想孩子們是怎樣才能達到這麼高的滿分率的?無他,反覆地重複。做到一個熟字。

但是有時候熟並不能生巧。反而生厭。因為過度的重複使很多同學產生了厭倦而不是喜歡。這對孩子學習興趣和好奇心是會造成傷害的,甚至會養成不良習慣。

至今記得有一個小女孩和一個小男孩兒,忽閃忽閃的大眼睛,都是特別聰明的孩子。剛開始字寫得非常工整漂亮。但是後來,尤其是男生,下學期寫字反而不如上學期。 當時就曾經為他們感到痛心痛惜。

也就是說,到一年級下學期,學前教育所造成的優勢幾乎就喪失殆盡了。而對於一些聰明的同學,他們對於還要寫早已爛熟於心的生字,就開始產生厭倦,寫得不是那麼工整和漂亮了。

甚至以前寫對的,後來卻寫錯了。因為孩子的作業寫多了之後就不再走心了。



這種情況當時在教學的時候就有所發現。是真的。

超前教育反而傷害了孩子。

當然對於接受能力差的同學,可以早教育,這就是俗語所說的笨鳥先飛。

但是要按照正確的方式方法去教育。不要閉門造車,外行人做外行事,是不行的。

學生的教育最好還是專業老師。隔行如隔山。如果家長要提前做一定要樂於請教專業者 。

三.什麼才是最好的教育?

1.就是讓孩子在什麼年齡就做什麼事。該玩就玩,該天真就天真。

2.因材施教,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結合。

長期培養目標,養成讀書習慣,讀有質量的書,根據孩子的接受能力和年齡特點,不斷增加孩子的閱讀量,擴展閱讀視野,增進閱讀深度。

比如小學一到三年級的孩子可以讀楊紅櫻系列,但是是五六年級到初中,就不要再讀楊紅櫻,本人認為楊紅櫻的書,淺薄而無文采,文學修養差,生命感和心靈感淡泊,缺少文學的深度和美感。而要變成曹文軒,畢淑敏,三毛,朱自清,甚至魯迅,《論語》,霍金,《三國演義》詩詞,等。




這是一項長期的任務。沒有什麼超前不超前,早做早得。

英語,讀寫聽說都要從小做起。也沒有什麼超前不超前。

因為語文和英語都是語言,是工具,也是文化。廣無垠,深無邊,還能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交際能力,增進思想深度,開闊人文情懷,越早越好終生受益。當然也要適當,不能把孩子見禁錮在裡面。

四.總之,孩子的情況不同,家長就要採取不同的策略。不要盲目跟風。在為孩子選擇學校和課外輔導的時候一定要注意。


佳思佑玩爆語文


海淀家長聞名全國,不止是每個月幾萬的補課費,更在於孩子掌握的恐怖詞彙量。

要說超前教育,沒有比海淀家長更具有典型代表性了!

那麼結果是什麼?小學的時候,海淀小學一半以上都是請假不在校學習的,全是請老師單獨教。

先不說經濟承受能力,這種方式,可以稱之為神通培養模式,成批量的培養出來。

真的好麼?我們不清楚海淀家長怎麼考慮的。但我自己,真的不認為好。

我家孩子今年一年級,幼兒園三年就跟著老師走,幼兒園畢業以後,連幼小銜接都沒讓他上。

有幾個方面

第一 超前教育 你提前學習的,和老師教的方法方式不一樣。比如小學數學老師,教的全是數字的分與合。提前培養的方式形成習慣以後,和小學老師教的有衝突,你怎麼辦?你只能讓孩子改掉之前學習的東西,形成的習慣,這是一次重新塑造的過程。

重新塑造的痛苦,我們每個大人都有感受,最簡單的例子,從學生時代到一個社會職業人的身份轉變,我們改掉了多少東西,吃了多少虧?這個過程,和孩子經歷的沒什麼不同。

第二 從孩子的身體健康方面來說,10歲以前,孩子氣足,好動,靜不下來,身體各方面都沒發育成熟。超前教育的很多東西,是違反孩子這個階段該有的天性。

第三 現在孩子的體質普遍偏差,我家孩子剛上幼兒園那會是久病過來的,老是咳嗽不停,咳 喘 吐,所以,我就特別在意他身體方面。至於超前教育,他媽媽教了點,結果上一年級以後和老師教的不一樣,費了老大勁才改過來。

第四 最主要的是 家長自己的焦慮情緒,你是怎麼考慮的,每個孩子剛從幼兒園上小學那會,家長普遍焦慮。

第五 從結果來說,三年級是真正的分水嶺。我們遇有些孩子,一年級平時家長都要讓孩子刷十套卷子,起步時候是快,但到期末考試,未必。這還只是一年級。

所以,超前教育,我覺得真正該教的,是規則

學習,最終是看孩子自己


七掌櫃枇杷膏


我一直不贊同超前教育,什麼樣的年齡就做什麼樣的事!

分享一下我兩個孩子的經歷,我閨女今年五歲,前兩年都是在公辦幼兒園上學,公辦幼兒園什麼都不教,天天教孩子如何玩耍,教孩子生活習慣,整理自己的玩具等等。當時就有很多家長想給孩子轉園,覺得教了學費什麼都不教,以後上小學肯定跟不上。

因為買房子和即將上小學的原因,我家孩子今年只好轉園,轉到這個私立幼兒園上學。去報名的第一天園長就說我家孩子沒有學過,擔心孩子跟不上之類的話。我當時一臉驚恐,孩子上幼兒園不就是玩耍嗎?學那麼多知識幹嘛!我給園長說:孩子玩開心就是,學不學無所謂。(我們是被逼無奈讓孩子轉學的,如果可以我寧願讓孩子繼續在公立幼兒園上學)

我閨女剛開始不適應,因為什麼都沒有學過,我告訴孩子沒事,你想學就學,不想學就算了,玩開心就行。孩子的作業也是想完成就完成,我很少看到我家孩子做作業,放學回家就玩自己想玩的事。

這兩天孩子考試,我孩子竟然拼音和數學都100分,班上只有3個孩子雙百分。我問孩子你怎麼都會呀!她回答我上課聽老師講過就記住了呀!

所以只要孩子想學習,是不用家長逼著學習的,孩子自己就學了。

再講一下我朋友的孩子,朋友孩子今年9歲了,一直上的私立幼兒園,幼兒園大班的時候,就把拼音數學學完了。上一年級的時候,兩課成績都是一百分,二年級的時候,考試成績兩課成績九十多,這最近考試的一次,兩課成績八十多。

剛開始在班上的成績名列前茅,現在越來越差,孩子甚至厭學了,上課也不願意聽講。朋友看到孩子成績差,寒假都給孩子報補習班。

不要給孩子超前教學,真的有很多危害:

第一,超前教學,只會讓該玩的年紀學習,等到了該學習的年紀孩子就想去玩了,只會適得其反。

第二,孩子的童年不快樂 。

我經常看到幼兒園做作業哭泣的視頻,這麼小的年紀,就要經歷這麼痛哭的事情。未來還有近二十年的學習時間,日子得多難受。

第三,比起學習,更應該教會孩子習慣。比如:行為習慣,生活習慣,整理玩具的習慣,分類習慣,還有就是閱讀的習慣。這些都很重要,讓孩子自己去思考和成長,比逼著孩子成長更重要。

第四,比起死背硬記,思維更重要。過早的讓孩子接觸知識,孩子根本不理解,她只會死背硬記。正直的學習技巧是理解後,再去思考再去記憶,3到6歲是鍛鍊孩子思維模式最好的時期,不要讓這些死背硬記的知識填滿他的小腦袋。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有豐富的育兒知識和實踐經驗,需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的寶媽可以關注我,期待與你,一起學習,共同進步。


一月愛八月


這個觀點不完全正確,以我身邊的例子為例,我兒子的幼兒園有學前班銜接一年級的一些知識,他們幼兒園升小學後學起來很輕鬆,成績也比較好;我朋友孩子上的臺灣老闆開的幼兒園,裡面只主張孩子玩,上一年級後拼音、數學都跟不上,玩習慣了,有課堂紀律都很難遵守,這個問題要客觀看待。也不排除有的孩子覺得自己什麼都會了上課就不認真學習了,導致二年級學新知識跟不上節奏;這個要客觀看待。深圳多少孩子花錢上幼小銜接班啊,而且收費不菲


卡卡貓882


關於幼兒超前教育, 我想談談我的感受和經歷 ,呼籲所有寶媽要相信自己的孩子,遵循自然發展規律,不要“逆天而行” 。

原來我在農村老家,那裡的幼兒園都是私營企業, 孩子剛入學就開始學習握筆寫字,孩子的手還很稚嫩,各方面發育尚未成熟。可老師們為了讓家長們看到“成績”依然讓孩子們寫字。我就果斷的去縣城租了房子把孩子送進了聽說注重孩子行為習慣的公立幼兒園。果然他們一直在培養孩子們各方面習慣,玩各種益智遊戲,做手工等等,直到到孩子學前班下學期才開始握筆寫字,期間也有不少家長各種擔心:別人的幼兒園中班時已經學了好多東西 甚至把小學二年級的東西都學了,以後我們跟不上怎麼辦啊等等!老師簡單解釋一下,依然按原來的教育模式有條不紊的進行著,就這樣在家長的懷疑聲中我們畢業啦。我們一起上的附屬小學,後來的事實證明,凡成績和習慣隔方面優秀的大多是這所幼兒園畢業的孩子,而那些提前教育的孩子因為那些題對他們是易如反掌而上課不認真聽,各種小動作,因為他們感覺無趣啊……

到現在我的女兒已經三年級,天生資質不算突出的她一直是穩穩的前幾名。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小天使,造物者創造生命必有他的意義,我們不可以自主扭轉成長規律、違背自然的規律。讓孩子自然、自由、快樂的成長吧!


煥影迷離


幼兒園超前教育就像硬幣的雙面,會有一定影響,但也有一些幫助。

我有一個同事,孩子在上小學前,她把一年級的書借回了家,提前給女兒進行輔導。結果等女兒上學了,有一天,同事按老師要求,檢查數學書上二單元課堂練習的改錯情況時,發現女兒已經在課堂上把整本數學書做完了。

女兒一下完成了那麼多題,朋友並沒有覺得很開心,反而很焦慮、生氣,她覺得女兒在做這些題的時候肯定沒有聽老師在講什麼,如果不把後面做完的題擦掉,當老師叫做習題的時候,女兒又該做什麼呢?

這真的該怪孩子嗎?老師講的她都會呀,又不能離開,必須在這個位置上坐夠40分鐘,她只好找點其他的事情來做。

但學習內容一點兒也不涉及呢,是不是就一定好呢?我覺得也不行,一些心態好一點的孩子,遇到有耐心的老師,可以慢慢趕上來。

但還有些孩子,作業完成情況不理想,考試成績相比之下被排在了後面,總是被老師不停地點名批評,對內心承受能力有限的孩子來說,自信心和學習興趣都會受到影響。

所以給孩子適度的"提前教育"還是有必要的。

01

學齡前的孩子如果要談"提前"的話,首先要做到習慣上的提前教育。

兒子幼兒園大班的時候,幼兒園就安排孩子們到小學進行參觀,並請了一位老師來做學前指導。

老師說:“我們遇到最大的挑戰不是孩子在學齡前學了多少,而是沒有一個好的習慣,老師上課孩子說話、插嘴,在座位上坐不住,玩玩手、動動鉛筆盒,那又怎麼能聽到我們在說什麼呢?"

但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個過程,如果能把這個過程提前到小學入學之前,那麼就能幫助孩子快速的適應新的學習模式和環境,以更好的狀態投入到學習中。

●作息習慣培養:

進入小學前的那個暑假,調整早上起床的時間;

把午睡的時間儘量縮短(幼兒園午睡時間較長,和孩子小學下午上課的時間有一部分是重合的,提早調整,避免孩子在下午的課程中犯困);

讓孩子儘量養成早上排便的習慣,一方面因為有些孩子覺得下課時間短,而不去排大便,另一方面如果上課出現想去解便的情況,孩子可能會錯過部分課程。

●學習習慣培養:

讓孩子從幼兒園大班起,在平時飯後每天有半個小時左右在寫字桌前用筆(比如畫畫)或閱讀的習慣,幼兒園很多時候都是通過遊戲來完成活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而小學一堂課四十分鐘左右,對剛步入小學的孩子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坐不住的孩子很容易學到一半時間就“難受”了。

02

要讓"提前學習"的“幫助性”擴大化,“影響性”縮小化,把握好學習的程度和方法很重要。

首先,給孩子一個學習的起步臺階,而不是整段樓梯,要為孩子留下可探索的空間。

比如,數學瞭解數的概念、多熟悉十的組成;拼音需要進行基礎的掌握,因為一年級拼音總的課時安排較短,很多孩子最吃力的就是拼音;讓孩子有一些識字的"儲備",這有助於孩子讀題和理解題目,也更容易把老師說的和課本上的內容相對應。

其次,提前教育時,儘量讓知識生活化、遊戲化。

儘量讓提前孩子知道的內容與老師所講授的,既有核心要點的聯繫,又有形式上的區別。比如學拼音時,我在兒子房間的門上用便利貼貼上了不同的韻母,他可以在盒子裡找到聲母貼紙作為“鑰匙",配對成功就能開門。

再如,識字,我們會專門找份菜單,讓他點菜,不會的,我們就指讀給他看,或者讀繪本。

數的概念,我們通過玩飛行棋來完成,點數對應幾步(也可以買專門的數字骰子),兩個骰子一起擲時,可以做加法。

像這樣讓孩子在玩中學,讓孩子在沒有感覺到被教育的情況下就掌握了一些基礎知識,等到入學後他會發現老師所講授的是要點的提煉,他能聯想到之前的“實際操作”,很快上手。

總之,進入小學前是要做一些提前準備的,只是要找好側重點,把握好度和方法,這樣既不會讓孩子覺得“我都懂”,又不會讓孩子太受挫。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你還可以關注@寶貝的院子,我在這裡等你,一起分享更多家庭教育的美好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