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上有哪些比較雞肋的配置?

橘子聊車


隨著汽車科技的發展,車輛上的高科技配置是越來越豐富,但是我發現有些配置很多司機幾乎就沒有用到過,甚至都不知道車上還有這些功能,但其實這些所謂的高科技配置都配套於豪車之上,畢竟車輛的價值擺在哪裡了,一些走量的車型還是以實用性為主,對於不在乎車價的車主朋友,越多的不曾用到的配置反而會讓他們覺得物有所值。

對於家用車而言,我更加關注的是一些實用性配置的普及,比如直接式胎壓監測等等,接下來我們就來盤點一下車上那些十分雞肋和常用的配置。

車上的雞肋配置

1、自動啟停,一說起自動啟停,大家一定有一種吐槽不完的感覺,但是總結下來的原因就是自動啟停沒有達到有效的省油目的,並且嚴重影響大家的駕駛感受,即使以“黑科技”著稱的馬自達創馳藍天自動啟停技術,也完全消除發動機頻繁熄火啟動的頓挫感,所以很多車主都選擇著車自動關閉啟停功能,還有的會刷機來永久關閉自動啟停功能;自動啟停還有一個非常致命的缺點,必須使用專用的啟停電瓶才能使該項功能正常使用,而啟停電瓶的價格都在千元左右。

2、全景天窗,曾幾何時全景天窗一直是豪車的標配,我就在想以後買車一定要買帶全景天窗的車,然而事實上很多車主反映全景天窗實在是令人糟心的配置,很多全景天窗無法完全開啟;在後續使用過程中,非常容易被石子蹦壞,一套總成的價格破萬;最大的弊端就是使用頻率如此低的全景天窗,漏水問題非常的嚴重,我們遇到最嚴重的就是途觀的天窗漏水,主要還是因為天窗排水管老化開裂導致;天窗導軌膠條老化,開啟和關閉的時候異響非常的嚴重,這類問題多發生於現代車型,需要購買專用的潤滑脂塗抹。

3、大燈清洗功能,這項功能在北方經常下大雪的地方或許有用,在我們這樣的地區幾乎沒有用到的可能性,還容易浪費玻璃水,最主要的是還有好多人都不知道如何使用這項功能,使用方法和前擋風玻璃清洗方法相同,只不過需要先開啟大燈才行。

4、車載導航功能,這項配置在5年前只智能手機還不普及的時代還有點作用,當初最流行的凱立德導航,道道通導航以及城際通,最後成為霸主的就是凱立德了,堪稱最好的車載導航系統,但是隨著只能手機的普及,加上凱立德升級速度慢,價格貴的原因,凱立德地圖被逐漸淘汰。

5、自動泊車系統,這套系統針對的是很多的新手司機停車困難的問題,但是在實際操作和體驗的過程中,這套系統想要實現的條件太過苛刻,以至於每次準確停車的情況較難實現。

6、真皮座椅,所謂的真皮大多都是人造革,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真皮,這類皮質的缺點就是異味大,夏天燙屁股,冬天凍屁股,唯一的優點就是相比於織布座椅,更加容易清理。

7、AUX接口,很多音樂發燒友堅持使用AUX連接外部播放器聽音樂,覺得這樣音質傳輸的更加徹底純正,效果更好,但是我覺得這個和咱們原車音響也有很大的關係,與其如此費事,不如下載一些高品質音樂即可,還不如將AUX接口換成其他的USB接口。

8、SUV踏板,很多廠家為了擴大宣傳的效果,會給咱們的愛車加裝踏板,甚至有些緊湊型SUV都不忘加裝踏板,大大影響咱們通過性的同時,在雨水天氣還容易讓我們的褲腳蹭的一身泥。

最應該強制普及的功能

1、倒車後視功能,所有人買車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安裝倒車後視功能,很多選擇安裝大屏導航的朋友,其實都不是為了那所謂的功能,只是想要實現倒車後視功能而已。

2、胎壓監測系統,很多新手司機輪胎沒氣之後都無法感知到,在使用的過程中胎壓過高或者過低都有很大的危害,所以這項功能最好普及,並且更應該普及的是直接式胎壓監測功能,讓車主準確知道自己的輪胎故障。

3、倒車雷達,雖然很多車主加裝了倒車後視功能,但是倒車雷達的加裝在咱們的行車過程中又多了一層保障。

4、原車專用的行車記錄儀USB接線口,很多車主買車之後還會加裝行車記錄儀,各樣線束的安裝不但影響美觀,還影響行車視線,所以在後視鏡後方頂部配置專用的USB接線口就變得十分的必要了。

總結

其實很多雞肋配置大多數出現在豪車上,畢竟車價擺在那,車企就是要讓車主感受到無微不至的關懷,正常家用車上的雞肋配置還是相對較少的,其實我個人更加關心的是哪些應該強制普及的實用性配置。


陳先森說車


隨著現在汽車製造業的發展和科技水平的進步,我們在汽車上面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高科技配置,有些配置確實對我們駕駛有比較好的輔助作用,有些則是相對看起來比較雞肋,但是這些看起來雞肋的配置可能實際上在體驗過以後就感覺到比較有用,具體有哪些配置是這樣的呢?我們來簡單盤點一下:

1.自動頭燈/自動遠光燈

自動頭燈技術的原理是在汽車車身上有一個光線傳感器,在光線量低於一定的數值以後,就會自動打開車頭大燈,一開始有人覺得汽車的大燈不就是一個開關,天黑的時候撥亮不就行了?還要什麼自動頭燈,但是在實際上在開過有這個配置的汽車以後,就感覺到只要把燈光的按鈕撥到auto以後其他什麼都不用管了,尤其是在要經常過隧道的時候,如果不停地要開燈關燈的話就會感覺非常的繁瑣。

後來的自動頭燈技術還衍生出了自動遠光燈的技術,在車前沒有車輛的時候,又沒有路燈的地方,會自動點亮遠光燈,但是當有車輛會車時候,就會自動變成近光燈,車子一走馬上又遠光,而且操作非常準確,和人的操作幾乎沒有區別,習慣以後就感覺到非常好用,專心開車就行了。

2.日間行車燈

日間行車燈的作用是可以讓其他車輛看到自己,提高車子的醒目的程度,可以降低車輛在道路上的事故率。在國內的一些車型一開始普及日間行車燈的時候,當時有些人還覺得這個功能沒什麼用,而且還會經常被提醒白天為什麼開燈。後來看到路面上的汽車越來越多的配置日漸行車燈的時候,並且看到一些數據的統計,就慢慢的知道原來日間行車燈的作用還是挺大的,不僅可以讓車倆看起來更加好看,而且還會提高車輛的氣場,同時讓車輛在白天的時候更加醒目,降低事故率。

3.定速巡航/自適應巡航

定速新航功能在一開始接觸的時候,我就想開車的時候踩油門多有樂趣,何必要將車輛的速度的控制權交給電腦呢?當過了那陣新鮮勁頭的時候,發現開長途車尤其是超過1000公里的長途車,就會發現如果一直踩著油門的話右腳就會特別的酸脹,這個時候就會想到原來車子還搭載有定速巡航的功能,打開定速巡航以後就會發現跑長途原來還可以這樣操作;當後面又開到了帶自適應巡航功能的汽車時候,就發現車子還會自動加速和剎車,還會自動跟車,這些功能都是相對比較實用的。

總而言之,對於汽車上的配置而言,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預算和需求來選擇合適自己配置的車型,有些可能短時間用不上,但是有些配置是可以對開車有比較好的輔助功能的,我們應該好好利用起來,可以提高開車的樂趣和體驗感。

請關注:明說汽車那些事,和你分享更多原創精彩內容!


明說汽車那些事


由於中國人對汽車配置的偏好非常雜,因此廠商迎合的雞肋配置就會特別多。

最雞肋的天窗

如果說雞肋配置,天窗排第二,沒人敢說第一。大家買車的時候都希望有天窗,但一年到頭都開不了一次。尤其是全景天窗,真的只是樣子貨,只有二貨和熊孩子才會從天窗裡鑽出來“抽風”。有人說,天窗有利於抽菸的人,但彈菸灰的時候,這幫抽菸的混蛋依舊得開側窗。

車載導航

2013年以前,這個配置還算比較實用,畢竟那個時候還沒有“微信位置”這個東西。人們出門導航還是得依靠車載導航的,而且有車載導航就意味著有中央顯示大屏幕,看著氣派。但現在自從有了微信位置以後,車載導航這種跟不上變化的玩意兒就顯得非常多餘。幾乎找哪兒都找不到,它能找到的地方,你自己也都認識。最後還得把手機架在前擋風給你指路,還能給你指出那條路不擁堵。

防爆輪胎

防爆輪胎有個特點,那就是零胎壓也能繼續行駛。但防爆胎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不能補胎!,被扎胎就報廢,我去!不能補胎的防爆輪胎還有P用呢。如果說不能補胎,我普通輪胎也能繼續行駛,最多開報廢也不能補胎就是了,但價格比防爆胎便宜很多,而且胎噪還小。

自動雨刷

原本認為自動雨刷是非常好用的東西,但傳感器從來沒好使過,無論什麼車。下雨的時候,如果說手動雨刷,只要開著就ok,如果是自動雨刷,你還得不斷調節傳感器,否則有時候玻璃都看不見了,也不刷一下,有時候雨都停了,還幹刷呢。

多碟CD

因為不是音樂發燒友,因此我認為CD都是多餘的。但不排除有發燒友願意在車裡聽交響樂,因此我說多碟CD很多餘。自從有了USB藉口和SD藉口,CD這個東西就再也沒用過一次。居然還有DVD的,不知道是給副駕駛的村姑看,還是給後排的熊孩子看的。我倒覺得開專車趴活兒的可能需要這個配置。

換擋撥片

不知道什麼時候,國人開始對這個配置感興趣了,甚至有些2.0自吸車都能有這個東西。而這個東西日常根本沒用,有時候誤觸還會突然降檔嚇你一跳。實際上換擋撥片是針對F1順序變速箱使用的,這種車連空擋都沒有,也沒有怠速,全部操作都在撥片上完成。一般的車,真的可以一D走天下。


白希文


最雞肋的配置莫過於自動啟停了,電腦程序設計的再好也體會不到人的思維,不想停的時候亂停走的時候還要發動一下,完全違背了從容不迫的感覺,特別夏天開空調的時候,而且啟停多了對發動機肯定是有負面影響的,電瓶也貴。


崑崙之巔以觀滄海


我想問問分區空調有什麼用?除了耗油多一點,我覺得車子那麼小的空間,中控空調就夠了吧?


尼吃菠蘿嗎


我覺得是全天景車窗,製造阻力不說,高速上還有風噪,不太好


風吹雲遮月


雞肋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我一直在想我看不懂英文,為什麼車上標識都是英文。原諒我是土鱉。車上每個部分肯定都有它的道理,至於用多用少就在於個人了。


龍馨陳


多碟CD,現在都是USB接口的,想聽什麼歌,自己下載就可以了。


風輕雲淡gn


買車除了汽車本事的性能,更多的汽車迷會追捧車上的一些配置,除了一些必備的安全配置外,一些“受追捧”的配置也成為了國人買車考量的一大指標。這些配置不能說雞肋,但會被國外友人直接忽略。

後排出風口

  

後排出風口是家用車的基本需求,小編只能說中國人真的是一個家庭觀念很強的國家。後排沒有一個空調的出風口。那這車絕對不在考慮範圍內了。小編想說,90%的時間後排都是空的,所以,刻意追求後排出風口不如多關注一下汽車空調本身的質量。

鍍鉻

  

外貌協會只求滿身鍍鉻,因為國人對鍍鉻的過度追捧,現在幾乎每個車型都會有鍍鉻設計。

中控大屏

  

買車就得買帶中控大屏的,不圖別的,只為一個“爽”字,不過這些多媒體真正的用途並不多。

真皮座椅 

布座椅套看起來不顯檔次?很多朋友喜歡買真皮座椅,是覺得可以提升車內品質。不過現在車上出現的真皮座椅大多都不是真皮,一般都是皮革面。

燻黑輪轂

燻黑輪轂很帥?雖然使用燻黑輪轂不會提升汽車性能,但還是受到廣大汽車迷的追捧。

天窗

老外愛天窗是因為國外的空氣質量好,平時開個天窗能看看藍天白雲,呼吸一下新鮮空氣。如果你在北京,杭州等霧霾重災區,天窗估計就是一個擺設。還可能面臨天窗漏水的尷尬局面。


西貝郎


作為一名常年給小白推薦新車的老司機來告訴你。

新車上確實存在部分“雞肋”配置,但最終如何定義還是取決於你個人。

譬如天窗

天窗這個配置在很多人的用車生涯中,用過的次數用手指頭就能數的出來,一般也就是看看還能不能正常工作而已。

但是對於我來說,夏天暴曬後,我上車都會把天窗打開,先把熱空氣散出去;或者是對抽菸的人來說,天窗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項配置。另外如果是全景天窗的話,光是看著也很爽啊。

發動機啟停技術

作為反人類的設計之一,發動機啟停技術在起步時帶來的頓挫感簡直要命,幾乎是90%的人上車都會選擇把它關掉。但是對於一些佛系的司機來說,影響卻不是很大,還能降低油耗,何樂而不為?


車載導航

手機的廣泛應用加上車載導航的卡慢印象讓大家對於車載導航談之色變,車載導航確實在操作性上不如手機來的方便,但目前來看,自主品牌新車上的車載導航一般都是和高德和百度合作的,就操作性和實用性來看,已經和手機相差無幾。

大燈清洗

這個東西是真的比較雞肋,一般的家用車也沒有,就不多提了。


車頂行李架

剛看到有人提這個配置。確實現在大多數SUV車型上都有車頂的行李架,但工作如此繁重的城市精英們,哪有時間去外面浪呢?就算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估計也用不上。倒是在搬家時,能派上大用場。

至於有些人說的定速巡航、分區空調、真皮座椅等等,我覺得還是很有必要的。說白了,這些配置是否“雞肋”,還是取決於你自己的使用習慣。當然,如果你使用的頻次低,或者說是帶不來受益,那麼你在選車時,完全可以避免他,做一個權衡。

以上。

歡迎關注汽車天涯,有趣、有料,陪你聊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