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父母,在孩子面前,不哭窮,也不炫富”,你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這個觀點我贊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你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自己的孩子。家處困境時,你哭窮,孩子就會學你缺乏戰勝困難的信心。如果家富了,你又到處炫富,勢必教壞子女不求上進,也學你炫富,這對孩子的成長是沒有好處的。


老李的閒情逸事


談一下我對這個問題的一點感想。因為是農村出來的孩子,父母沒有在孩子面前炫富的資本。我想重點分享一下父母在我們孩子面前是如何做的。

很多人家庭條件不好,有些父母會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的拮据,或者以此給孩子壓力,讓孩子自強。我家從小家庭條件不好,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農民,爸媽從小教育我,要想出人頭地,只能靠自己的努力,他們沒有任何關係或者資源供我享用。

也許是從小耳濡目染父母的不易,沒有文化帶來的艱辛,我從小學習便很努力。學習成績也是一直名列前茅。

父母雖然經濟上給不了我什麼,但是他們會盡他們所能給我他們最好的。做饃饃的時候會單獨給我做上幾個白麵饃饃,而他們一直吃的是玉米麵混合饃饃。

雖然經濟上拮据,但是父母從來沒有抱怨過,我的印象中他們一直勤勤懇懇的工作,靠體力勞動獲得的微薄報酬供我上學。

所以在我眼裡,父母經濟上窮,但是內心精神很富足。

我覺得,父母是否炫富喊窮,主要是從精神層面而言的,單純的經濟上,兩者皆不可取。


即墨小哥


我怎麼看,我坐著看,然後鼓掌再起立。

為什麼?因為這樣做太好了,而且這樣做的人也太少了,看看現在的家長,要麼整天忙沒時間管孩子,只會給孩子錢。

要不就是孩子想要什麼都給買。

還有一種就是整天和孩子說,我們家庭條件不好,不要事事都和人家比,多比比學習。其實,我覺得這兩種情況都不好,象第一種情況,會比較容易教出那種溺愛型的孩子,老子天下第一,反正我家有錢,什麼事情家長都會擺平的。這種例子大家應該不少見了吧?

說到這,有的家長說了,那我反其道行之不就好了嗎?從小告訴孩子咱家沒錢,你要自己努力才能有所收穫。

這不是對孩子很好的教育嗎?其實也不一定的。因為,這要分什麼樣子的孩子,有的孩子懂事,他知道這種情況,知道要努力,但是有的孩子心理很脆弱,就會養成自卑型人格,容易做事情畏首畏尾,難成大氣,你說,這不是也把孩子給毀了嗎?

所以,我覺得正確的教育方法,就應該像題目裡那樣,不哭窮,不炫富,我們只是正常家庭,不比別人高,也不比別人差,至於說孩子提要求,有正當理由的,可以滿足。比起良好的家庭條件,我覺得塑造孩子的良好心理條件更為重要。


懶媽日記


18年大學畢業前夕,學校舉行畢業典禮,讓每個班上都出幾個節目,然後班長讓我們每個寢室出一個節目,我們寢室出了一個小品表演,隔壁寢室歌唱,然後還有什麼詩歌朗誦啊,才藝表演啊等等,但是真正讓我震撼的還是三個小朋友的表演。

萌萌,勤勤和軍軍。萌萌表演的是歌唱,唱了一首民謠,一開口臺下一片歡呼,彷彿在看春晚;勤勤表演的是鋼琴,彈奏的是巴赫十二平均律鋼琴曲集 Prelude I In C,臺下同樣一片歡呼;軍軍表演的沙畫。

三位小朋友演出結束後,我的第一反應便是別人家的小孩果然不一樣啊,從小便不一樣,自己這麼大的時候還在玩籬笆吧。

其實那三位小朋友我們以前也見到過,給人的印象是很有禮貌,很討人喜歡,身上彷彿有一種成年人才有的不慍不燥。多優秀的父母才能培養出來這樣的小朋友啊,事實證明大學教師真的比大多數人優秀,他們分別是本院兩位院長家的小孩和一位教授家的小孩。

我不知道大學教師的具體薪資待遇,但是能進大學當教師都是博士起,都博士了,薪資待遇不會差吧。在孩子面前哭窮、炫富,至少我們大學四年沒有一位同學看到。

想起了前段時間關於王思聰的一段採訪。王思聰說在他小時候並沒覺得和周圍的小朋友有什麼不一樣,直到16歲才發現家裡有錢,為此還特意問了他爸爸,王健林回了七個字:“這都被你發現了”。

王健林是一個好的父親嗎?當然“好”的定義眾說紛紜,我個人覺得應該是算的上的,在孩子面前不哭窮、不炫富,至少王思聰16歲以前王健林做到了。


肖銳ZZZ


在孩子面前不哭窮,不炫富 ,就是一個好的父母,這個定義是有問題的,首先對哭窮和炫富,兩者之間不能混為一談。為什麼呢?作為人父人母,不在孩子面前不哭窮,這是有問題的父母。過去五、六十年代,甚至七十年代出生的人,他們在成長過程中,不僅常常聽到父母叫窮,而且都親身經歷了貧窮的年代。事實證明,貧窮,是一個人在人生經歷中的一筆無價財富。

因為經歷了貧窮,他們會更加珍惜如今來自不易的幸福生活。因為經歷了貧窮,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為了日子能過得好一些,他們嚐盡了人間疾苦,而不被苦難所嚇到。因為經歷了貧窮,他們更加疼愛自己的父母,深知父母撫養他們的艱辛不易。因為經歷了貧窮,他們在困難面前,不低頭不退縮,迎著困難而上,不做命運的奴隸。……。

但是,正因為那個年代的人,吃盡了苦頭,嚐盡了人間疾苦,因而對自己的獨生子女嬌生慣養,富養孩子,生怕他們受一點點委屈,給他們提供了最好的成長環境。那麼這幾代獨生子女長大以後,由於他們沒有經歷過貧窮的洗禮,他們就經不起苦難的磨礪,容易產生矯情、脆弱、自私、偏激,不能面對挫折、苦難……。事實證明,父母一定要告訴孩子,爸爸媽媽為了養家餬口,在外面工作是多麼的辛苦不容易,甚至受氣,被人欺負。今天的日子是來之不易的。當孩子長大以後,他們就知道生存是多麼的不易。因此,他們因自身的生存而像自己的父母那樣堅強,不畏挫折,勇敢擔當。

關於有的父母在孩子面前不炫富,這種做法值得提倡。越富,越要低調,富有的財富是父母通過勞動得來的果實,應該對所得的財富有敬畏之心,那是血汗的財富,凝聚著父母的艱辛汗水,來自不易。同時,也是教育孩子自立,自強,不躺在父母的功勞本上沾沾自喜,不勞而獲,低調做人,高調做事。因為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未來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作用。因此,要讓孩子們知道活人的艱辛不易,長大成人後,自強不息。


晨曦74876505


贊同。好的父母會在孩子有金錢觀念的時候給他培養正確的金錢意識,不哭窮,也不炫富。

很多父母,不管他們的經濟是否拮据,他們都喜歡在孩子面前哭窮,初衷是好的,無非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懂得節約,不亂花錢,讓孩子知道父母的錢是多麼的來之不易,從而奮發圖強;不可否認,這種環境長大的孩子懂事,節儉,體貼他人,但這種意識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性格以及對金錢的正確認識。

1.對孩子性格的影響

父母哭窮,會讓孩子自卑,尤其是心思細膩敏感的孩子,他們的內心會更加貧瘠而軟弱,害怕交朋友,害怕別人邀請自己參加聚會,害怕參加學習和社會的一切活動等等,即使當他們有足夠的能力養活自己的時候,他們也不會社交,不敢亂花錢,不會為自己花錢,只會攢錢,因為他們潛意識裡覺得為自己花錢是一種犯罪,只要不斷的攢錢才是正確的,才能讓他們有安全感。

2.對金錢的渴望更大,易生貪婪之念

“窮”在孩子的心裡生根了,那他們對金錢的渴望就更大,因為沒錢,他們會自私小氣,與人交往就只在乎利益關係,唯利是圖,貪財拜金,有的更是鋌而走險,走上犯罪的道路。

相反,另一種父母,他們喜歡在孩子面前炫富,為孩子花錢他們毫不吝嗇,慷慨大方。無形中毀了孩子的一生。

1.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炫富,孩子會養成坐享其成,不思進取的惰性,不能獨立生活,一切依靠父母,如寄生蟲一般。啃老族就是這麼來的。

2.孩子會養成愛攀比的會習慣,假如別人有的東西恰好是他沒有,那麼他會想法設法讓父母給自己買,不考慮任何情況,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冷漠自私。

因此,父母不能在孩子面前哭窮或者炫富,要讓孩子明白,貧窮則自強,富有則低調!


丹妮子ya


其實體現好的父母有很多種。

“好的父母在孩子面前,不哭窮,也不炫富”

如果父母哭窮,那麼父母給孩子帶來的是消極的一面,這樣容易導致孩子沒有積極性,容易自卑等各個方面。

如果父母炫富,那麼這樣容易培養出一個拜金主義的孩子,肯定這個孩子是沒有愛心的,另外可能會對社會產生一定的危害。

我認為這是最基礎的修養,一個好的父母絕對是把重心放在對孩子的正確價值觀的引導教育上

以上是我的全部回答,希望各位有所見解。


胡小萬


我看也是


不能忘了痛


每個孩子,總會有一個時期,開始形成自己的金錢觀。父母的態度與行為,會對其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有些父母一廂情願為激發孩子的上進心,就故意把自家情況說的很糟糕,跟孩子哭窮,希望其好好學習,將來考上好大學,找到好工作,這樣全家就會過上好日子。等等類似這樣方式。而殊不知,這樣的成長經歷會讓孩子一生揹著這個包袱,不僅容易產生自卑心理,而且成年後也很難擺脫。

而過於炫富也不是好事,有些父母自己節衣縮食,而把孩子養成一個好吃懶做的寄生蟲。

所以,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至關重要!好的父母要讓孩子明白沒有貧富之分,凡事自力更生最重要!要讓他們懂的責任,學會擔當,凡事都要通過自己努力所得!


樹哥助研


為什麼父母在孩子面前哭窮就不是好的父母?有出息的孩子幾乎家裡都不富裕,窮就是窮應該讓孩子知道,但不能在孩子面前炫富,這會讓孩子不去要求上進的,也讓孩子產生依賴性的。

跟孩子說家裡就是窮,希望你能好好讀書,知識能改變命運,父母沒有太大的能力,但是希望你能有一個好的前程,父母好託你的福。所說的窮養兒女就是這個道理,孩子一定會更加的努力的,來改變家庭,也能讓ta知道父母生ta養ta的不容易,會好好來報答父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