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一些謠言很荒誕為什麼還是有很多人信了?

蛻變島


與溺水之人,抓住浮萍當作救命稻草如出一轍。

可怖的不是病毒,而是病毒籠罩下的人生百態。


一隻雲的歸來去


疫情期間,管理越嚴就越害怕,越害怕就越容易相信,說喝雙黃連有用事就跟抓住救命稻草一樣。

剛好過年期間,我們縣城還不嚴的時候,我公公生病天天去診所打針,然後就買了很多抗病毒口服液,要求人人喝,還買了金銀花等要我們泡著喝。我說金銀花是清熱解毒,抗病毒口服液抗生活中普通病毒還行,這個肺炎沒用。他天天在外面聽到新鮮事,越聽越害怕,買的越多。今天哪個小區有人感冒發燒了,誰拉去隔離了,哪個小區一大早來了一輛救護車拉人……哪個小區不讓人出門了,後來診所也都不準開門了,那時候是恐慌到了極點,天天唸叨,現在十來天過去了,慢慢的也沒那麼擔驚受怕了,偶爾唸叨一下,可能是習慣了。

A沫沫990


因為一些人對這個謊言的認知不同,所理解的也不一樣,就會出現相信,半信半疑,不相信。所以每個人如果謠言傳到我們這,我們就不要外傳,時間會讓它不攻自破


胡歡103


倘若聽到的流言與自己無關,一開始還會嗤之以鼻,可是,隨著你身邊越來越多的人都在討論這個流言時,開始懷疑這件事的真實性。 1.就我個人估計,這些人大概是缺少相關知識,另外,從心理角度來說人也更容易接受符合自己想法的理論。而且很多謠言會抓住人的恐懼心理

2.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 他們需要一個精神寄託 3.我們都不是聖人,做不到讓流言銷聲匿跡,但不傳播流言,我們是可以做到的,




娛樂看娛樂


人是有從眾心理的,特別是大災面前更容易驚慌失措。有句話就是說這個現象。雪後打滑。比如武漢的李文亮醫生,他的治療就引起了億萬網友的關注。很多不法分子蹭熱度來消費正義。謠言四起,更要保持清醒!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3ee00103531daa91a46\

正接地氣


一些造謠的人都是為了過嘴癮,真正有惡意的還是少數,目前來看造謠的人都付出了代價。至於荒誕的謠言也有人信。這說明,人們傾向於相信自己想相信的東西。 他們早已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一些問題不做多餘的思考。

一個人製造了謠言說給別人聽,一個傳兩個,兩個傳八個,一個一個的往外擴散。漸漸的說起這個謠言,別人已經找不到源頭了,只知道大家都在說,並且都這樣說。這樣說謊話的人多了,自然久而久之大家就會認為這個話就是真相。

隨著現在網絡的發展,社交軟件的開發與應用。導致了一些謠言快速傳播,造成非常不好的社會影響。真摯的提醒大家、不造謠、不傳謠、不信謠。

以免造成不必要恐慌,做好防疫工作。





摧枯拉朽886


因為受教育程度不同,並且人們對事情的認知也不全面,因而易聽信謠言


小錚說影視


事實上大多數謊言或者謠言,不過是由於權威信息暫時缺席而導致的。任何公共事件,當真相還沒有呈現時,誰也沒有辦法阻止人們去想去說去拼圖,去尋求一個既能合乎歷史真實又能合乎邏輯的故事。尤其是對於一個普通公民來說,當主流媒體和官方聲明都存在疑點時,只有多渠道跟進信息,認真分析和研判,才能最終獲取事實和真相。何況,對公共事件發出自己的聲音和判斷,是公民時代每一個公民的重要責任。這些聲音和判斷是否正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只允許出現一種聲音和判斷。

就好比前段時間我們這裡封城了幾天吧,一時間謠言四起啊。我印象最深的是,封城前一天,我媽去菜市場早上回來和我說,你快去買些米回來,市場裡的米都快被搶完了,剛好家裡的米也不多了。我就說好吧。沒太在心,我媽一下在催,說再晚就真的不要吃了。(發火了)。我就打開手機一看,這一看更不得了,到處都在發排隊買米的照片啊,視頻啊。趕緊下樓,騎上我心愛的小摩托去超市買了惟幾剩下的二袋。超市買米的不是一般多啊,30斤裝的米直接沒有貨了,只有二十斤裝的和十斤裝的了。本來還在猶豫買一袋還是二袋。但一看都是二袋起步的。好吧。來二袋。回家還被我媽嫌啊。買少了啊。

二天後,全小區通知。大家不要恐慌。全縣超市準備了足夠的存貨。大家不需要大量存貨。好吧。這就是謠言。


i自己才是王道


1、是分析和判斷能力低。

2、是愛鑽牛角尖。

3、是他也有相同的觀點。

4、官方信息不及謠言信息快。

5、以為是官方信息。識別不出什麼是官方信息。

建議:

1、官方要見謠必究,及時闢謠。

2、官方信息要多渠道發播。

3、加強官方信息的防偽標誌。


現代55966057


因為人都有種從眾心理,一件事如果從一個人嘴裡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但有10個人都在說你可能就信了,再加上對疫情的一種恐慌心理,更容易相信一些荒繆的謠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