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思想究竟是什麼?

Susei-凡清


超弦宇宙理論 說 維度應該是11維 而不是 人類理解的 四維,也就是說 沒有 對於錯哲學是用人類意識 認知世界的一種 產物

如果 人類意識 所認知的世界 本身就有偏差的話 那麼所討論的 思想 感受 信息 都會因為 角度 方向 層次的 不同 而致使 觀念異化 最後導致 邏輯起點產生變化。

能夠交流還有思考的 只是一種理論

沒有正確的思想。 也沒有錯誤的思想。 你知道 莫比烏斯環帶嗎。那麼所有人 理解的這個世界 都是 錯誤的 片面的 就好像盲人摸象一樣。 所謂的正確思想 只是一種 世俗的思想 ? 那個就沒有 正反面 , 是一種 暫時的思想。 你知道 廣義相對論 裡面說 萬有引力的產生 使得 所有物體 都被扭曲了? 正確只是 人類意識的 一個 誤區 。肯維爾帕 的 事事本無礙中 提出的觀點 就是 人的認知界限 使得 小我這個 虛幻的自我 產生了。 這一切都是一種 錯覺。 拋棄人類意識 遠離 是非對錯觀念 迴歸 本源無意識。

你有了兩種 思想有什麼用, 你看見的都是 被扭曲的 ,那麼你怎麼 正確的 理解它? 我有上萬種 但是那些都是 理論。 真正的體驗 只有一種。

凡所有相 皆為虛妄 人類意識 是 很低微 的意識





靈玉一休


哲學思想,主要的作用應該是指引人類航程理智性科學的方向,引導影響人們嚮往美好,理性,自然,科學,智慧優雅美好親倖福快樂的生活方式,前進,少走彎路,錯道吧?


邵啟光


歷史唯物主義,相對論,矛盾論,實踐論。


中華文化傳播人


撇開哲學術語說哲學,哲學其實就是某種看法,是一個人對世界的一切問題看法的彙總,小到戀愛結婚生孩子,遠親近鄰處關係,大到國家治理、民族關係、宇宙星空,以及人和萬物的關係該如何相處等等。

說到哲學,我們往往被哲學高大上的術語所迷惑,被邏輯嚴密的論述所迷惑,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三觀。我們還常常被“文化程度”所迷惑,認為文化程度低的人,肯定與哲學扯不上關係。

其實哲學是一種方法論,更是人生積累,一種生活的沉澱,一種人生感悟的歸納和提升。我們說一個飽經滄桑的老者講話很有哲理,那就是他的人生感悟很深,善於思考、總結和歸納。六祖慧能連校門朝哪都不知道,但根器殊勝,悟性極高,卻能創頓悟成佛之學,成一代大哲。

哲學思想就是考慮問題、處理事務考慮周全,對可能發生的事有相應的預案,套用術語,就是用變化的、運動的、普遍聯繫的觀點,辯證地統籌全局,籌劃事項,處理問題,這既是經驗,也是方法,使認識論和方法論的統一。因此,哲學思想就是利用系統方法,通過最佳途徑,達到理想效果,哲學思想主要體現在考慮問題的思辨方面,不機械、不孤立、不教條、不僵化。

有時候,我們會想到哲學上的兩大陣營: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於是就想: 我這樣的想法是唯物的,還是唯心的?再進一步又會想到,我這是樸素的、機械的唯物主義還是辯證的唯物主義?是客觀唯心,還是主觀唯心?我覺得真有點燒腦。馬克思是徹底的辯證的唯物主義者,但就像墨子開始學習儒學,後來因不贊成儒學的繁文縟節,轉而創立新學說一樣,馬克思一開始也是研究黑格爾唯心主義的,後來又轉向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並在兩者基礎上整合成全新的馬克思主義哲學。

朱熹的客觀唯心的“天理”不也救儒學於傾頹之際、統治中國思想幾百年嗎?王陽明不也憑主觀唯心的“心即是理”而躋身聖人之列嗎?西方世界信仰基督耶穌,穆斯林世界信仰真主,物質與精神打架幾千年,並沒真正影響人類的生活。它們的共同結果是,開化了民智,促進了文明。

我覺得老子說的“同出而異名”最能解釋唯物和唯心的關係,這是我的個人觀點,可能相對於我從前的立場,以及大家的思想,都似乎有點反動。可是有時候,真的沒法搞清楚自己到底屬於哪個陣營的。領袖不也提出過“階級鬥爭是綱,其餘都是目”嗎?後來的先上車後買票等系列政策,確實促進了經濟的突飛猛進,財富的極大豐富。但精神哪?所以這兩者是須臾不可分離的。一旦指導思想上分離,勢必造成重大決策失誤。

但我想想自己,我還是唯物主義者。因為我崇拜老子,老子說道生萬物,看見的,看不見的一切都是道的孩子,他被公認為唯物主義者;我崇拜孔子,孔子收學生還要收禮十條幹肉,這是孔子物質第一的鐵證。更主要的是,物質第一的國際鐵證是,一分錢難倒英雄漢,把一對恩愛的夫婦放逐到荒島上,他們也不得不從事最原始的刀耕火種。愛情當然是精神的,吃飯是硬件,是物質的,沒吃的,談什麼戀愛?

所以,哲學思想就是反者道之動,不能光看一方面,要辯證地看待事物的正反兩方面,也就是矛盾著的雙方都在起作用,要思辨性地綜合平衡,全面考慮。


問道黃老



在線靈童


哲學在我的評論裡不知道回答了多少次了。這裡我就不在充有學問的說一些概念化的詞語啦,我完全用荘稼人的話來說說。哲學這是人家外國詞,不定咱國的。咱國好說抬扛,就是爭辨是非,各說各有理,打破沙鍋問到底。這些爭論不出頭和尾的現象就叫哲學現象。咱國家廣大農村每一片地方老百姓常說的有個懂事的能人叫″師哲二大爺",就是地方農民哲學家。到底哲學的實質問題是什麼?就是人,人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問題。我小時候老人就說我是從山上石鬥縫裡蹦出來的。長大又有人說是上帝老天爺造出來的等等神話傳說。其實誰都知道是父母所生,就是不知咋回事罷了。再就是世間萬物是怎麼來的呢呢?有人說也是上帝按排的,還有的說有個神靈在當家做主等等。在這方靣中國人的祖先說法最靠譜,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遠比西方古典經院哲學諸神論說法高明得多。直到180多年前西方有個大鬍子馬克思說了實話,他的哲學思想承認世間萬物是物質的,是第一性的,人的意識是第二性的,並說誰也離不開誰,好像夫婦結了婚了,和中國祖先陰陽學說的哲學差不多,咱就是沒有說出物質性來。從此,人類哲學世界觀分了兩大派,一個是唯物主義的,主張世界是物質的,並且承認是變化的,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一個是唯心主義的,主張萬物是意識的,我說有就有,我不叫它有,它就沒有。我不叫它變,它就不變,還有的說,都是上帝安排的,誰也當不了家,人類不知道的事太多了。這兩派哲學思想鬥到現在還沒有完。馬克思說了最明白的話,就是當代資產階級都是哲學唯心主義者,無產階級都是哲學唯物主義者。別的我不再說了,只要知道了什麼是哲學就夠了。


魯卡爾


這個問題有些深奧,也不能一概而論。不是三言兩語能解釋清楚的。哲學思想其實是對人生、世界等的思考。告訴我們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的世界觀的學問,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

哲學既是關於世界觀的學問,也是關於方法論的學問,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

其中哲學思想主要是唯心主義思想與唯物主義思想。




知秋一葉022


首先我們要先了解哲學是什麼?很多書籍給哲學的定義就是關於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理論體系。個人覺得哲學不同於神學,而是一門讓人類認識世界本質的學科。

人類對事物認知是有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就是從感知具體到理知抽象,再到理知抽象性的具體,換句話說是一個人擁有智慧的過程。有一種說法認為哲學是一種方法,是理性研究事物的方法。研究哲學,在很早的時候就開始了,《周易》就是一本討論哲學的書籍。英國有一個哲學家叫做羅素,他說哲學是神學和科學之間的東西。眾所周知的科學家愛因斯坦,他曾經說哲學是全部的科學之母。我們都知道數學吧,它是一些科學的語言。因此很多人就認為哲學是一種廣義上的科學!

在古代,凡事能讓人獲得智慧,使人聰明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它們都是哲學的研究範疇,比如天文地理、行兵佈陣等等。

但是我們不能把哲學和科學的內容弄混淆了,哲學研究的對象是這個世界,世界有多大,它研究的範圍就有多大,但是科學研究的內容是某一個特定的領域。哲學是揭開整個世界的發展規律,而科學是揭開某個特定領域的規律。比如哲學解開這個世界的運動是絕對的,而靜止是相對的,但是科學是研究某個運動的物體為什麼會運動。可以說科學是哲學的基礎,科學的發展推動哲學的發展,但是哲學為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

最後一點就是哲學源於人類的生活,空想不是研究哲學的方法,空洞的理論更不是哲學。真正的哲學是實踐和思考的結合,到處散發著人性的光芒!


青燈伴讀


哲學思想是人類對身心自然的體悟和認知,人類並萬類之所以發生並不停生息,是有使命和目的的,哲學就是使人類不致迷於私性和物慾而沉淪,是人類前進的嚮導!

正見名出世,邪見即世間,邪正俱打卻,菩提性宛然。


陽光明正


哲學思想是那些探索和分析人性、探索和分析事物變化的規律、探索和分析宇宙星球的存在情況的思考。其中探索和分析宇宙星球的存在狀態,聽起來像是科學的範疇,其實這種去試圖探索和分析星球的樣子及其存在情況的想法,應該是由哲學思考當中啟蒙出來的,當這種思考漸漸清晰化,要求細節化和可操作性的時候,那就屬於科學的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