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敢帶孩子去看病?疫情期間還需合理就醫,可別“諱疾忌醫”!

最近不敢帶孩子去看病?疫情期間還需合理就醫,可別“諱疾忌醫”!

疫情期間“孩子發熱了怎麼辦?”“孩子身上出皮疹了怎麼辦?”“孩子摔傷了,傷口要縫針嗎?”……家長處在兩難之中,不去醫院,萬一耽擱延誤病情了怎麼辦;去吧,眼下正處疫情防控,會不會有風險?

如何區分嚴重疾病和小毛病?

什麼情況下需要就醫?

什麼情況適合居家觀察?

跟小布一起來看

最近不敢带孩子去看病?疫情期间还需合理就医,可别“讳疾忌医”!

首先,我們要知道,孩子年齡小,病情容易急驟變化,因而重視早期“警示”症狀很重要。當然,想要早期識別“危險”有時是十分困難的,尤其對缺乏育兒經驗的年輕家長們而言更是無所適從。然而越早發現異常情況,可以越早開始干預治療,益處是不言而喻的。

最近不敢带孩子去看病?疫情期间还需合理就医,可别“讳疾忌医”!最近不敢带孩子去看病?疫情期间还需合理就医,可别“讳疾忌医”!

需要重視的情況

在孩子生病期間,家長需要更多的關心及觀察,及時發現“警示症狀”。這對於嬰兒和小年齡兒童而言至關重要,因為他們不能表達,疾病的表現又不同於大兒童,更容易出現病情急驟變化,也有更多的重症情況。

發熱

小於3月齡的嬰兒出現發熱應及時就診;小於2個月的寶寶發熱應視為急症,應立刻帶孩子去醫院就診;

若孩子出現:①嗜睡或對呼喚無反應;②呼吸困難或拒食;③皮疹;④有脫水錶現:尿不溼中的尿量減少,口唇發乾,哭時無眼淚,或者前囟凹陷;⑤發熱時間較久,反覆不退熱,或退熱後又開始發熱;⑥既往發熱有驚厥史,應及時就診。

咳嗽

2-3月齡以下小嬰兒出現咳嗽,往往是下呼吸道疾病症狀,排除偶發情況,應去醫院聽診檢查。大一些的孩子如果咳嗽,注意是否伴有其它異常,如呼吸困難(見下),出現異常聲音如喘息,嗆咳後出現咳嗽,咳嗽時長超過1周,反覆加重,影響睡眠/精神/胃口/活動等,應及時就診檢查。

耳痛

伴有發熱、鼻塞、流涕、精神萎靡,或有分泌物流出,應就診。

嘔吐

持續嘔吐或反覆嘔吐,尤其伴有精神萎靡、胃口明顯下降、不能進食、嘔吐黃綠色液體,或嘔吐物有血、尿量減少等,應及時就診。

腹瀉

伴有發熱、精神萎靡、胃口明顯減少、嘔吐不能進食、尿量減少,或者大便有粘液或膿血,大便次數明顯增多,每日10次以上,應及時就診。

食慾不振

母乳餵養的患兒可能出現吸吮力下降,吸吮時間縮短;奶瓶餵養的患兒可能出現食慾減少,24小時奶量下降至半量以下。大孩子食慾不振,伴有發熱、嘔吐,或腹痛,應及時就診。

尿量減少

24小時換尿布數少於4次;伴有浮腫、尿色改變、解尿困難、發熱、腹瀉,應及時就診。

新發皮疹

尤其是伴有發熱、皮疹多、進展快等,應及時就診。

抽搐

局部或全身抽動、意識不清、凝視等意識或行為異常,需及早就診。

異常/嚴重頭痛

尤其伴有發熱、精神差、嘔吐、嗜睡或煩躁難以安撫、有外傷史等,應就診。

呼吸困難

如孩子出現呼吸費力、呼吸急促、咽喉部發出異常聲音或呼吸時伴隨呻吟、面色發暗/發白/發青、口周圍青紫等,患兒每一次呼吸出現胸部肋骨間肌肉的凹陷下沉等,應立即去醫院就診。

循環差

這種情況家長往往難以識別。如孩子有發熱,或者嘔吐腹瀉,同時出現手足發涼,、有花紋(儘管這可能是常見的表現),或者較平時更蒼白、心跳明顯增快,應及時就診。

腹股溝見包塊

如不能回覆,或伴有哭吵明顯,應及時就診。

既往有基礎疾病

如心、肺、腎、神經等基礎疾病,應按照醫生建議,定期指導、定期複查,按時服用基礎用藥。

最近不敢带孩子去看病?疫情期间还需合理就医,可别“讳疾忌医”!

何種情況可居家觀察?

最近不敢带孩子去看病?疫情期间还需合理就医,可别“讳疾忌医”!

孩子生病特點是以急性起病為多,變化多樣,症狀多,全身症狀多。如果疾病剛發尚處在早期,孩子精神狀況良好、飲食好、睡眠無影響、活動尚正常,6月齡以上無疫區接觸史、無特殊接觸史、無特殊旅行史,可居家觀察。觀察期間應照顧好孩子起居,還需要注意孩子有無其它新發情況。當然,家長和孩子長期生活在一起,也算是半個“醫生”,如有疑慮,可以提前預約,戴上口罩,去醫院就診。

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