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交君子,如何防小人?

鄉吧佬李的生活


古代將人分為君子和小人;現代社會沒有人將這種區分了,但在人們心中,有這種的區分意識:有德的人,沒有德的人;還有一種區分:就老實人,聰明人。



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交往看得很淡。不注重名利,也不注重財和錢,這才是真正的君子。孔子說:君子對自己要求嚴格。小人對別人要求嚴格。這就是君子與小人之間的差距。現代社會,人們都樂於交朋友了,而交朋友的目的不是這了真正的友情,而是為了從中獲利,有句話說處好: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這就是生活現實,但真正的君子之交不是這樣,不會是這樣的勢利眼 ,沒人如此銅臭味道。

如何交君子呢?首先自己要是君子,如果自己是小人,君子是不正眼瞧你一下的,因為君子最不喜歡小人。就現實社會來說,你在與有德人之交,與有思想境界人之交,就必須自己也要有道之人,這就叫物以類相聚,人與志同道合相交。


與君子之交不是交的,而是“識”的,人生相識是一種緣份,真正的朋友不是交來的,而是相處結識而來的,一個交字,就有點說虛了 ,華而不實了。要想交結君子,就要做最好的自己,只有將自己做好了,有德了,有素質了,有思想境界了,有品味了,別人就會主動靠近你,學習你,讚美你,如果你不提升素質,只喜歡搞所謂的人事關係,靠吃吃喝喝,小恩小惠,沒有真本領,君子就會遠離你,有德之人就會害怕你。

如何防小人,就像當下國人常說的遠離垃圾人一樣,就是出門在外要遵守公德,不與別人發生矛盾,遇事要寬容,要大度,更要有忍心,不要與別人發生衝突,如此在外就會有災難,就會平平安安。


做人要做有德的人,做人要做有素質的人,一個人只要自己做好了,做強大了,你在別人心中就是君子了,就是別人心中有德之人,這樣你就主動了,不會被動了,別人就會衝你的智慧而來,相反,自己不優異,你如使勁全身力氣去交君子,意義都不大,還會處處碰壁。


悟思必得


著名的唐朝名臣魏徵在諫唐太宗《十漸不克終疏》曾說過:“立身成敗,在於所染”,可以簡單的理解為你能不能成功取決於你跟誰結交。所以結交君子就能共同進步,結交小人就會反受其亂。要想結交君子,那麼首先就要你自己是君子,你以高尚節操和品性待人,君子自然也以相同品性回贈你。至於如何防小人,那麼就要謹慎選擇結交對象,只要你身邊出現了一個小人,那麼其他小人就會蜂擁而至,因為臭味相投,他們也把你視為同類了。


聚眾之力點亮未來


才德兼備、德勝才者為君子,才勝德者謂小人。人是變化的,沒有絕對的君子也沒有絕對的小人。君子心中有正氣、有一切處事的基本標準,而小人則反之,一個人的心性如何必然會反應在一個人的言行之上,凡是言行如一、符合中正原則、不損人利己、不言語妄誕、明是非而能辯善惡之人,其次,三觀要正,此言行上必然也會反應出來,舉例就求財而言,寧可直中取50,不會曲中取500,為可交之人,為真君子。

如何交君子?人際交往是相互的,要交君子,首先自己要有君子之言行以及心性,若不足,縱然君子也難靠近。一是要自身做到君子,二是要講究人際交往的方式方法,三是要價值觀的高度認同。如何防小人?首先要自身能夠明辨善惡是非,能夠認清君子與小人,其次,自身要有符合社會要求的正確的心性與言行,小人自然不近。

如何認人識人?心者貌之根,審心而善惡自見;行者心之發,觀行而心性、禍福皆可知。一個人的行為都是接受自身心理、思想的命令而發生,行為好壞可辯心地如何。


中和有正道



梁69853253


一、純粹交友

有一次,孟子的弟子萬章向孟子請教如何交朋友,孟子就告訴他說:“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孟子·萬章下》)就是說要純粹交友,不要有所倚仗,不能摻雜“長”、“貴”、“兄弟”等外在因素。如果摻雜了這些因素,友誼就不純粹了。

“不挾長”,是說交朋友時不要倚仗自己的年紀大。杜甫說,“人生交契無老少”,交朋友不論老少。有一種友情叫“忘年交”,只要志趣相投,友誼也可以超越年歲與輩分。像賀知章與李白,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忘年交。雖然年齡相差40多歲,但兩人一見如故,惺惺相惜,為了請李白喝酒,賀知章甚至不惜“金龜換酒”。

“不挾貴”,是說交朋友時不要倚仗自己的地位高。貴勢可得亦可失,“以勢交者,勢傾則絕”(《中說》)。《史記》記載,下邽縣的翟公起初做廷尉,家中賓客盈門;待到一丟官,門外便冷清得可以張羅捕雀。正所謂“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史記》)

“不挾兄弟”,是說交朋友時不要倚仗兄弟的財富多。《戰國策》說:“以財交者,財盡則交絕。”王通在《中論》中也說:“以利交者,利窮則散。”如果別人是因為你的家庭或兄弟有錢有勢才與你交往,那一旦家道沒落,就會樹倒猢猻散。

二、以德交友

在孟子看來,“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挾也。”(《孟子·萬章下》)《論語》裡說,要“以友輔仁”,孟子這裡則說,要以德交友。交朋友,是看重朋友的品德而與他相交,因此不能存在任何有所倚仗的觀念。

孟子舉了好幾個例子來說明以德交友,不可以有所倚仗的道理。一是孟獻子與樂正裘、牧仲等五人交朋友;一是費惠公與顏般交朋友;一是晉平公與亥唐交朋友;一是堯與舜交朋友。前者或為卿大夫(孟獻子),或為小國之君(費惠公),或為大國之君(晉平公),或為天子(堯),但他們在交朋友的過程中,並沒有倚仗自己的權勢或高貴的身份地位,而是以德相交,所以才與樂正裘、顏般、亥唐、舜等人交朋友。

我們在交朋友的過程中也是如此,不能有所倚仗,而要以德交友,這樣才能結交到或正直、或誠實、見多識廣的益友,而不是邪門歪道、諂媚逢迎、花言巧語的損友。

三、尚友古人

孟子謂萬章曰:“一鄉之善士,斯友一鄉之善士;一國之善士,斯友一國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為未足,又尚論古之人。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萬章下》)

孟子認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一鄉中的優秀人物,就和這一鄉的優秀人物交朋友;一國中的優秀人物,就和這一國的優秀人物交朋友;天下的優秀人物,就和天下的優秀人物交朋友。如果同天下的優秀人物交朋友還嫌不夠,又該怎麼辦呢?這時就要上溯歷史,追論古代的人物,與古人交朋友。正所謂“我思古人,實獲我心。”(《詩經》)

如何與古人交朋友呢?這就需要通過閱讀,“頌其詩,讀其書”。吟誦他們的詩作,閱讀他們的著作,在誦讀的過程中,感受古人的心靈世界與精神脈動;而更重要的則是“知其世”,研究古人所處的時代以及他們在那個時代的所作所為,從而瞭解他們的為人。


任家厹


小人離遠點,繞道而行

小人人前的偽裝背後的冷槍,人前一套人後一套藏迷姦,見風使舵,現在哪裡還有好人呢?誰會胡說誰厲害就是王道,哪裡還有理講,道理都是強者制定的,善人,弱者註定捱打,千萬不要與小人主動來往,也不拒絕來往,真正的小人你根本不是對手,你連說話機會都麼有


手機用戶51671937660


新常態,心常態。


返璞歸真176


小人裝君子難認


董芳142365933


君子之交淡如水,即使關係再好,也要學會醜話先說,事後按約定辦事,這樣即能長久也能保持雙方愉快;其次就是小人,都說小人難防,因為他他內心有了惡鬼,誰也不知道他在想什麼,所以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試探,確定後一定要斷絕來往,一點機會都不要給。


silence2020


如何交君子,如何防小人?借用魏文帝的《君子行》:“君子防末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叔嫂不親授,長幼不比肩。”是最好的辦法。

現在,對社會上人品高尚的人,應心境相通,情意相聯,共存共榮。對人格低下的人,嚴防其甜言蜜語,識破其狡詐欺騙,斷其後路,讓他逐步走上正道,過上和諧社會的正常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