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都戴著口罩短暫聊天,如果一方是感染者,被傳染機率大不大?

旅行者的日常


雙方多戴著口罩感染的幾率應該不大,如果一方感染了有口罩擋著病毒不容易向外擴散


tz壞蛋


被傳染的幾率肯定是存在的,但是具體哪一種情況會大一些,值得大家注意,我想這才是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

首先,我先來跟大家說說:為什麼雙方都戴著口罩,只是短暫聊天,仍然有被傳染的可能性

第一,不管你佩戴什麼類型的口罩,哪怕是目前一線醫務人員使用的醫用N95防護口罩,那也不能做到100%阻斷病毒的傳播。戴口罩只能說達到自我防護、降低呼吸道感染風險,注意是降低。因為哪怕是N95的這樣防護級別口罩也只是達到95%以上。而且任何類型的口罩,防護效果都是有時效的,必須要定期更換,如被汙染還得第一時間更換;同時口罩佩戴還涉及到佩戴是否準備,密封性是否完好等問題,這在無形之間也就多多少少存在一些被感染的風險;

如圖,口罩過濾標準:冠狀病毒的平均粒徑為100納米,因此,合格的PM2.5口罩是可以防護這次大部分的新冠病毒的

第二,戴口罩只是防止被感染的一部分,還涉及到聊天雙方的距離,如果兩個人距離很近,仍有被飛沫傳播的可能性。因為我們一個人打一個噴嚏,大概會產生4萬多個飛沫,其中有一部分比較大的飛沫,會在1-3米內就因重力過重掉到地上,但是還有一部分小飛沫,雖然載毒量也小,而正因為都小,那麼它們傳播距離也就會遠很多,就好比吸菸的人走了很久,我們依然可以聞到煙味一樣道理。

如圖:飛沫不是一個沫,而且很多沫沫

第三,這次新型冠狀病毒主要的傳播途徑除了飛沫傳播以外,還有接觸傳播。因此,哪怕你戴的口罩能擋住了所有的飛沫傳播,但如果你們兩個人聊天距離足夠近,那麼載有病毒的飛沫仍然可能直接接觸你的眼結膜,而造成感染,當然風險不是說特別大的那種,只是同樣存在可能性,尤其是當你接觸的這個感染者載毒量本來就很大,具有很強感染性的。

接著,我就來說說具體哪一種情況,兩個人哪怕都戴了口罩,仍然被感染的幾率會大一些,值得大家注意!

有以下六點,被感染風險真的不容小覷!

第一, 有密切接觸史,很顯然這個人跟感染已經有了接觸,不管你有沒有戴口罩,實際上都屬於密切接觸者;

第二, 近距離的接觸,尤其是<1.5米的近距離有聊天、對方有咳嗽、打噴嚏等接觸

,不僅所佩戴的口罩被汙染的概率很大,而且存在直接接觸傳播可能性,因為口罩不是萬能的,只能降低風險;

第三, 在於感染者接觸過後,沒洗手之前有用水接觸過自己的口鼻眼睛的,存在接觸傳播可能性,因為我們手部在跟感染者接觸後,很可能在聊天、對方咳嗽等過程中,被其飛沫汙染,而這時候在不洗手情況下,直接接觸我們的口鼻腔眼睛,很容易感染我們的粘膜;

第四, 接觸的感染者並不是無症狀感染者,那被其感染幾率顯然會提高,因為相比無症狀感染者,有症狀的病人體內病毒載毒量會更多一些,其傳染性自然就要強一些;

第五, 你本人本身就屬於中老年人或患有基礎性疾病,免疫力比較差的人,那麼被感染的風險同樣會比正常人要高一些。

第六,雙方或者有一方戴的是跟下面圖中這樣帶有呼吸閥口罩。這是我們絕對不提倡戴的一類口罩,因為戴呼吸閥口罩,佩戴者呼出的氣體是不完全經過濾的,可以直接排入周圍環境。所以,

呼吸閥的口罩,只保護戴口罩的人,而不保護戴口罩者周圍的人群,是不規範的醫用口罩。假如是感染者佩戴,更加危險,自己帶,也存在風險,因為呼吸閥本身屬於機械結構,壞了沒有過濾效果了,你也不知道,有欺騙性!

最後,我們說說怎麼辦?

其實大家也不用過於擔心,哪怕你是我上面提到的那幾種情況的人,也沒必要第一時間去醫院查自己是否被感染了,畢竟那只是一個概率問題,不是100%感染。

而你要做的是第一時間上報居委會或者村委會,然後居家做好與家人、外界隔離14天期間如有任何不適,再前往醫院尋求治療即可;如果14天過後,沒什麼事,也就基本上可以排除被感染的可能性了,可以解除隔離了!

如果你第一時間就上醫院,還可能出現途中被感染,因為現在醫院也是重要傳染源之一!


醫學小偵探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席捲神州大地,各個地區都在進行著這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不過經過廣大醫務人員和政府部門以及人民的努力,現在疫情已經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截止到今天,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的病人數量達到了63943,和昨天相比確診病例增加的人數是5093,總體來說確診病例增加的幅度和之前相比有明顯的下降,而且這些被確診的病例主要集中在湖北地區。

可能大家會覺得奇怪,為什麼這些確診的病例主要在湖北呢?首先不得不說湖北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最先發現的地方,而且疫情也是比較重,自然感染人數比別的地方多。另外,最近湖北地區對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排查力度加大,而且診斷標準也放寬了。

正是由於這種疾病的傳染性強,我們在出門的時候,都不得不戴口罩,那如果兩個人戴口罩,一個人是患者,那感染另一個人的風險大嗎?今天我現在醫學的角度來剖析一下這個問題!

1.風險大不大是相對的:


之前的時候,我就看到新聞媒體報道的有人出門不戴口罩15秒就被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不過個人覺得這種標題可能有些誇張,因為是不是感染需要檢測,而且也不可能病毒剛到人身上就讓人立刻得病。因為我們噴嚏自身是有一定的免疫力的,病毒不可能立刻就突破我們的免疫力,這就好比打仗,如果雙方實力差距不是很大,不可能在幾分鐘就解決戰鬥。

只能說戴口罩和不戴口罩相比,被感染的風險更小,而不戴口罩現在也基本沒法出門,因為有人督查。具體說不戴口罩被感染的風險有多大,戴口罩被感染的風險有多大,目前並沒有什麼準確的數據,所以這裡真的不好說。

2.如果兩個人都戴口罩,即使有一個人是患者,被感染的風險也不是很大:

早在瘟疫剛蔓延的時候,鍾南山院士就明確說戴口罩能有效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因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最主要的傳播方式就是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如果兩個人都戴口罩,那可以有效預防被傳染。


另外,是否被傳染也和很多因素有關。雖然都是戴口罩,但是如果一方是免疫力比較差的人,那也是有一定概率會被傳染的,而且是否被傳染還和這兩個人的距離有一定的關係,距離越近感染的可能性就會大一些,但是隻要不是接觸,被感染的可能性也是不大的。

除此之外,是否被感染也和口罩本身有一定的關係。如果自己戴的是那種劣質的口罩,那肯定還是不能保證有效預防這種疾病,而且戴那種專門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口罩,那預防效果會更好。

最後小結:如果兩個人都戴口罩,即使有一個人患病,那另一個人被感染的風險也不大。但是這裡要注意風險不大,不代表不會被感染,所以還是要少出門,宅在家裡。

純屬手打,實屬不易,若覺得寫的還可以就賞個贊、點個關注唄,如有疑問可在下方留言……


醫者良言


只要對方被確診,不戴口罩的情況下十幾秒就有可能被感染!帶上口罩以後保證一米以外的距離,傳染性會大大降低,但具體是都會被感染要看自身抵抗力,這種感染幾率不好判斷,首先是接觸這類人的話,最好立馬自主隔離十四天左右觀察體溫變化情況,如果十四天沒有什麼異常,基本就沒什麼事!如果實在不放心直接去醫院檢查看一下。


孤獨一落葉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想跟大家說一句,請不要恐慌!面對疫情還是要有一個健康的心態!雖然病毒無情,但是我們人與人之間要有情,儘管目前的疫情讓我們互相接觸、聊天的時候都戴著口罩,但我們試圖隔絕的應該是病毒,而不應該是情分!

接著我們步入正題聊一聊,如果兩個人都戴著口罩聊天,如果其中一人是確診患者,感染的幾率大不大?

相信如果真的有這樣的情況,沒有病的那一個朋友肯定會特別希望得到一個肯定的答案,那就是不會傳染,吃一顆定心丸!

但是醫生往往並不會很確切的說100%肯定的話,這世界上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就是任何事情都有不確定性,如果就事論事的話,還是不能排除被感染的可能性,但是幾率應該很小,我們假設確診的交談者是A,與其交談的朋友為B,簡單的來分析下兩人交談,其中一人被感染是否有可能性!

第一,兩人戴的口罩是什麼口罩?

如果確診患者A戴的是普通的棉布口罩,那麼很有可能在談話的過程當中有飛沫噴濺出來,因為大家到現在應該已經知道了,普通的棉布口罩對於飛沫是沒有防護作用的,無論是防護他人的還是自己的飛沫。

如果確診患者戴的是外科口罩,那麼與其普通交談的時候,造成飛沫傳播的可能性非常小。

如果確診患者戴的是n95口罩,那麼被飛沫傳播的可能性將會下降到最低。
但是我們也要考慮交談當中A戴的是什麼樣的口罩,如果兩人都戴著棉布口罩那麼被感染的可能性自然將會加大。如果A戴著外科口罩,感染的可能性將會明顯下降!

兩人交談時,確診患者A和B是否有危險行為,比如打噴嚏。

2007年BMJ曾經有一個實驗,觀察一個外科醫生在戴口罩的時候打噴嚏是否會有飛沫噴濺,給大家介紹一下:

如果不戴口罩,打噴嚏的時候是下圖這樣子的。
如果帶了外科口罩,我們會發現在醫生口罩的兩側和前方還是有非常少的飛沫存在,下面圖示當中的白色小點即為飛沫。


之所以要給大家介紹這個實驗,是為了給大家說明,即使戴了口罩,如果確診者A有危險行為,比如打噴嚏,也是會有非常少量的飛沫被噴濺出來。這些飛沫沾染到A的手上、口罩上就可以導致感染!而即使是n95,大家可能已經都知道了,口罩可以抵禦95%的飛沫汙染,但不是100%。

另外我們還要考慮兩個人交談的時候是否有握手這樣的行為,如果兩個人都戴著手套那麼被感染的可能性非常低,如果確診者A的手曾經沾染過病毒與B握手的時候可能就將病毒傳染給A,曾經有過一項行為觀察研究,觀察了23名醫科學生的行為,發現他們平均每小時接觸面部26次,其中44%的時候接觸會涉及眼睛和鼻子等黏膜,如果裸著手的B,用粘有病毒的手觸摸了自己的眼睛和鼻子,甚至吃了東西就有可能被感染。


口罩的正確使用和個人條件也都是影響因素!

比如兩個人口罩戴的不是特別的緊,口罩的周邊沒有被正確的封閉住,那麼在交談的過程當中就有可能飛沫通過這些狹小的縫隙造成感染。如果這兩個人當中有一個人比較瘦,口罩遮不住臉龐,或者是有一個人鬍子特別長,造成了很大的縫隙,造成感染的可能性也就有存在。又或者兩個人都不太注意正確的使用口罩和佩戴口罩,在摘口罩的過程當中用手觸碰到了口罩的表面,那也有可能造成感染。

避免被感染,絕對不是戴一個口罩就能做到的!

很多人看到這裡會說,你說的這些都是極端情況,不一定會遇到,謝醫生想說的是,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真的很狡詐,傳播能力真的很強,防護做再仔細都不為過!


如果大家關注新聞的話,會發現如果防護做的不好,兩個人接觸僅僅15秒就有可能被感染,這個事情在寧波已經發生了,由於兩人都沒戴口罩,在市場僅僅接觸了十幾秒鐘就被感染了。

而且從這次疫情一開始,所有的專家、學者告訴大家的防護措施,可不是僅僅戴口罩這一項!根據專家的建議,我們不僅要戴口罩,還要注意手衛生,勤洗手這也是避免被感染非常重要的一環,如果注意手衛生勤洗手,即使手上沾染了病毒,在流水下經過仔細的沖洗,病毒也被沖走了,而且如果能夠用酒精消毒手部後再洗手,被感染的幾率更會大大下降!


另外還要注意室內的通風,注意儘量不到人口聚集的地方,不聚集,少接觸可疑的人士,這樣才能更好的切斷感染的途徑,避免自己被感染。

總結

現在慢慢開始復工了,必須上班的人士接觸的人也會越來越多,建議大家在交談的時候儘量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儘量在1米5以外,而且雙方一定要佩戴口罩,如果有人不戴口罩,請不要與其交談。

另外也注意在非常時期儘量不要握手,互相示意點個頭就足夠表達感情了,大家都能夠諒解。有了接觸也不用害怕,只要在流水下正確洗手就好!建議在單位或家裡儘量做好室內的通風,每天最少要通風15~20分鐘,2-3次的時間。

以上就是對於題主問題的解答,如果兩個人簡單的交談時間不是特別的長,即使其中有一個人是確診的患者,被感染的幾率也不會是特別的大,但是這種幾率可能是存在的,建議大家在互相交談當中還是要保持距離,一定要佩戴口罩,並要注意手衛生,以往互相靠近往往代表著感情的加深,但是非常時期,互相保持安全的距離,才是最好的禮儀,也請大家互相理解,做到,距離有,但感情不疏遠!

我是堅持用簡單語言解釋複雜疾病知識的謝新輝,碼字不易,如果您贊同我的觀點,請幫我點個關注或點個贊吧,謝謝了!


想好好做醫生的胖子


從這個提問反應出兩個現實問題,第一,大家已經形成了戴口罩的良好意識,第二,可能有些朋友認為戴口罩就“萬事大吉”了。這第二種想法非常可怕!雖然戴口罩很重要,但是今天腫瘤探索者要告訴大家保持安全距離也十分重要!雙方雖然都戴著口罩,只是進行短暫的聊天,但是如果一方是感染者,那麼還是很可能被傳染的。

一,最初的時候大部分醫護人員也是戴著口罩的,但沒有其他防護,而大家知道他們當中有些已經確診新冠肺炎,有的甚至已經離我們遠去了。為什麼?因為最開始大家沒覺得這個新冠病毒的傳染性有這麼強,認為戴個口罩就可以了,有點甚至連口罩都沒戴,所以自然而然的就感染了。大家還記得嗎?有一個主任戴了口罩接觸病人,後來他還是發病了!確診後他思來想去,後來發現就是因為沒戴護目鏡!在和病人近距離接觸的時候病毒通過眼結膜感染了他。於是後來,大家開始戴護目鏡,開始穿防護服了。



二,戴著口罩聊天不可取,跟陌生人聊天更要不得。在這個特殊時期,我們需要“冷漠”一些,尤其是面對不認識的,經常在外面活動的人。另外,即便是熟人之間聊天也建議大家保持起碼1.5米以上的距離!當然,能不面聊最好不要面聊了,發發微信,打打語音通話或者電話多安全?!為什麼現在我們還在減少人員聚集啊?那是因為我們分不清到底還有多少人是無症狀帶毒的,分不清哪些人身上帶有新冠病毒。所以,戴口罩是一回事,不相互接觸,保持安全距離更重要哦!


腫瘤探索者


大家好,我是一名內科醫生,隨著疫情的發展,廣大網友總能想出各種假設。我看現在針對於新冠肺炎的防護,有一個兩極分化的特點。有的人覺得新冠肺炎沒有發生在自己身邊,總覺得別人是危言聳聽、小題大做;而有些人呢積極做好各種預防措施,但還是害怕做的不夠好而可能感染,關於新型冠狀病毒傳染性的問題,今天我再來談談我的看法。

疫情發生以來,為什麼要求全民戴口罩?

①曾經有參與或者經歷過17年前的非典型肺炎,如果用此次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來比較,很多專家都一致認為,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毒力、死亡率沒有非典型肺炎高,而傳染性是要大於等於非典型肺炎的,我想,這麼一個烈性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口罩就是我們的“馬奇諾防線”。

②總體來講,新型冠狀病毒主要還是以呼吸道飛沫傳播比較多見,也就是說我們日常談話、咳嗽、以及打噴嚏時,都會有飛沫產生。除非特別明顯的飛沫噴到了你臉上,你有感覺這個人怎麼說話口水都噴到我臉上來了。注意了,很多時候飛沫傳播你是沒有感覺的,如果你沒有防護,對面是一個新冠肺炎感染者,那大量的病原體就可以通過他的飛沫散發在空氣中,剛好你和他距離很近,不幸定植在了你的呼吸道粘膜,病原體(新型冠狀病毒)就在這潛伏下來,過幾天,潛伏期過了,你發燒了、咳嗽了、咽痛流鼻涕了,那很可能就中招了。



③戴口罩可以有效的阻斷這種傳播途徑,不論你用的是醫用外科口罩,還是醫用防護口罩,都可以一定程度的保護你。而戴口罩呢,在阻擋病毒的同時,又能一定程度上防止感染者向外界傳播病原體,所以不論你是感染者還是非感染者,都必須正確規範的戴口罩,為了自己的健康,也為了別人的健康。




如果一方是感染者,雙方都戴著口罩聊天,會不會被傳染呢?

①大家還是不要走這種僥倖心理了,即使是防護很好的N95口罩,那也不能確保100%,這邊有喜歡聊天,那邊又想著戴好口罩防禦病毒,這不經意間讓我想起了前幾天一個搞笑的案例,某人聽說吸菸可以殺滅新型冠狀病毒,就把自己的醫用外科口罩用菸頭燙了一個洞,然後吸菸和戴口罩兩不誤,雖然例子不是很恰當,其實我想說明的就是如果疫情比較嚴重,小區裡或者當地有不少確診病例,那比戴口罩更安全的就是呆在家裡。

②相信前兩天有一個很熱的新聞很多人都看過,寧波有一個小夥沒戴口罩上街去買菜,短短接觸15秒,後竟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經專家分析,其實時間長短關係不大,主要和病毒數、毒力都有關係,所以戴好口罩在呼吸道傳染病的防控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③小結:囉嗦的講了一大堆,如果一方是感染者,即使雙方戴著的是N95口罩,那也是有機會感染的,所以特殊時期還是不要湊一起嘮嗑了,如果確實因工作需要,在不知道對方有無流行病學史以及疫區接觸史的情況下,儘量和別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離。

疫情期間,怎麼做好個人防護?

①就像題主的問題一樣,你都問了,萬一對方是感染者呢,所以疫情期間,為了自己以及家人的健康,一定要留個心眼,如果對方有流行病學史或者疫區接觸史,別說聊天了,能不見面就不見面,並勸它積極像社區或者當地疾控中心上報自己的行程,這不是感情好壞的問題,這是關係到生命健康的問題,也是為了雙方好。

②關於個人防護我有十八字真經送給大家,即“少出門、不聚會、戴口罩、勤通風、多洗手、少熬夜”,不信謠,不傳謠,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配合防疫人員的各項防疫措施。


作者寄語:疫情來臨,很多普通人由於沒有專業的醫學知識,不瞭解這種病毒,也不懂怎麼去保護自己。所以每天我都會抽出一點時間為大家進行健康科普,而且最近我都會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科普內容為主,如仍有疑問,可以評論區留言,歡迎大家關注、轉發,如果有幫助,就幫我點個贊,謝謝大家支持!


張壘醫生


感覺應該不大吧,我看醫院的接診護士也是一次性醫用口罩,感染率好像不是很高,治病的護士都是N95,所以N95肯定是無法被傳染的,再有一個就是眼睛,進屋洗手,然後衣服都洗一遍,我認為這個幾率可能只有5%吧

目前確診的3萬多病例,很多都是1月10-20之間得的,那時候都沒帶口罩,所以100%的傳染率,然後他們回家又傳染給了家人。目前好像很少有發現戴口罩,進入先消毒,然後再洗手,還被傳染的病例吧,或者很少


還不讓我起名了


關於新冠肺炎,今天聽到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好消息就是除湖北省以外,全國其他省份新增確診病例數“11連降”,戰疫勝利在望!另一個壞消息就很沉重,2月14日,國新辦發佈消息,全國醫務人員確診病例1716例,佔比3.8%。醫務人員都是在防護情況下與病人接觸,感染率都不低,可見新冠肺炎傳染性有多大。回到本話題,雙方戴口罩,一方是感染者,雙方短暫交談,被傳染機率大不大?可以確定的是有感染的機會,但幾率有多大不好說,要看當時情境和雙方的口罩隔離防護能力。

新冠病毒主要傳播途徑是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氣溶膠傳播也被明確。我們衡量感染風險從這些方面進行分析。

1.雙方戴有效口罩下感染幾率大嗎?

感染幾率低的情景:雙方戴有效的口罩,間隔一米以上,沒有肢體接觸,只短暫聊聊天,感染者沒有咳嗽、打噴嚏,那感染幾率低。間隔一米是防止飛沫傳播的安全距離,戴有效口罩是防止飛沫傳播最主要措施。

感染幾率高的情景:摟肩搭背說悄悄話近距離接觸,或感染者劇烈咳嗽、打噴嚏,大量病毒隨飛沫噴濺而出,可能會飛越出他自己口罩隔離範圍,並且細小飛沫還可以在空氣中形成氣溶膠顆粒,可以長時間靜止在空氣中,感染機率增大。

2.哪些口罩是有效口罩?無效口罩感染幾率多高?

疫情發展至今,大家都知道需要戴口罩了,戴口罩意識有了,是好事。但我今天上班,看到很多人所用口罩是無效的,除了可能認識不足,也可能存在買不到原因。那麼,哪些是有效口罩呢?國家衛健委推薦的有效口罩是醫用外科口罩和N95口罩,請認真認準這兩種口罩,下圖為醫用外科口罩,標明“醫用”,執行標準是YY0469。


下圖為N95口罩,執行標準是GB19038。



這兩樣口罩可以防飛沫滲透,而布口罩、海綿口罩、紙口罩、活性碳口罩,起不到阻隔飛沫作用,是無效口罩,如果雙方都戴這種無效口罩,感染幾率大。

N95口罩有用,但卻不推薦帶呼吸閥的N95,這種口罩吸入的空氣是過濾了,但呼出空氣卻沒有任何處理就排出口罩外,如果感染者戴這種口罩的話,沒有任何阻隔作用,對別人沒有保護作用,看到戴這種口罩的人離他遠點。另外,高危崗位上醫務人員也不可以戴這種口罩,口罩外病毒可能會通過呼吸閥進入口罩內。

3.醫務人員感染人數佔全國確診人數3.8%,為什麼這麼高?他們不是戴口罩了嗎?

是的,看到這個數字很沉重,很心痛。除了疫情早期沒有引起足夠重視以外,重要的是新冠肺炎傳染性很強,而醫護人員防護用品不足導致。在醫院環境裡,病毒密度之大,醫務人員工作強度之大,精神壓力之大,非常人可以想像。而世界上沒有100%保護,就口罩而言,就算N95口罩也不能完全阻隔病毒入侵。疫情過後,望一線醫務人員可以得到更多的尊重,他們在去救別人命的同時,也可能自己去送死。

小結:雙方戴口罩情況下短暫聊天,如果一方是新冠肺炎感染者,另一方有被感染風險。如果雙方戴有效口罩,保持1米以外距離,感染者沒有咳嗽、打噴嚏情況下,感染幾率低,反之感染幾率高。




我認為這要分為以下兩種情況來回答。

第一種,雙方都戴著口罩短暫聊天,一方是感染者,但是另一方距離>1.5米,或者同時戴著護目鏡,這種情況被傳染的幾率應該比較低。

這種戴著口罩和護目鏡而距離有比較遠的情況被感染新冠病毒的幾率是比較低的。這是因為病毒它必須經過飛沫傳播或者接觸傳播,而這幾個保護因素決定了我們被病毒感染的概率比較小!口罩和護目鏡可以有效的保護呼吸道和眼粘膜被病毒入侵,而大於1.5的距離在減少飛沫傳播的同時也減少了接觸傳播。


全副武裝的醫護人員⬆️⬆️⬆️

當然,這個時候也要有注意手部衛生。我認為只要外出了,只要接觸過人,只要吃東西少都需要洗手。並且這個手要按照醫生護士的七步洗手法來,要用肥皂水來洗⬇️⬇️⬇️。


第二種,雙方都戴著口罩短暫聊天,一方是感染者,但是另一方距離<1.5米,沒有其他防護措施,那麼被傳染的幾率要高些。

這個情況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醫護人員被感染。在這個疫情發生的前期,大家不知道它的傳染性比較強。很多醫護人員戴個口罩就對患者詢問病史、交代醫囑;給患者進行護理操作;給患者交代醫囑等等近距離接觸患者的行為。所以,這導致了前期有不少醫護人員被新冠病毒感染了,其中有些治癒出院了,但是很遺憾也有幾個倒下了。所以,雖然雙方戴著口罩,但是距離很重要,戴護目鏡也很有必要!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既要強調戴口罩,同時又要強調不要聚集的原因。


特殊時期建議大家減少面對面的聊天,哪怕你是戴著口罩,也請距離1.5米以上。特別是對於那些陌生人,你完全不清楚他是不是無症狀感染者,而近距離的接觸不能排除被傳播病毒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