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講的是什麼?

奇葩瞄會談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二十四節氣早就不準了!現在都雷聲滾滾了!以前倒是驚蟄才出洞的動物現在出來的多了!


戀塵吉他手


從心理學的角度解讀“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已成功申請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可是今天還是有很多人不太瞭解,尤其是當代的年輕人!

那麼“二十四節氣”主要講的是什麼呢?

首先,可以說“二十四節氣”是我們中國人的《農經》。我們知道,中國有《詩經》《書經》《易經》。同時我們更應該把“二十四節氣”這樣一個指導我們農業生產的經典叫做《農經》。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

我們的“二十四節氣”自先秦時期開始訂立,漢代的時候就完全確立了。它是通過觀察太陽週年的運動,認識一年中的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和社會實踐,被用來指導農事、補充曆法。在一年的四個季節裡春夏秋冬依次循環,每一個季節都有六個節氣,共二十四個節氣。

作為一個心理學工作者,我看到的“二十四節氣”的價值,其中之一就是讓我們的人“與時間同行”。

“與時間同行”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

各位可以看一看,今天很多人有心理問題,其實是沒有“與時間同行”。比如說他已經走過了春天,到夏天了,但是他沒有與夏天同步,而是還活在春天裡;已經走到秋天了,但他還活在夏天裡。這個用我們心理學的話來說,就是“盯在過去裡面,還沒有走出來,留在了過去的心理空間裡”。人的心理空間和外部時空環境的空間是對應的。如果在大自然裡我們長了一歲,我們就經歷了一個春夏秋冬,你過也得過,不過也得過。你不能說:“我不願意、我不高興,冬天太冷,我今年就過三個季節!”那是不行的,也是不可能的。同樣,在人的內心裡,也必然要經歷心靈的春夏秋冬。

心靈的春夏秋冬就意味著春天的時候是生機盎然的,也是帶著美好的願望;夏天的時候懷著一種激情去拼搏;秋天的時候有一種收穫快樂的感覺,並開始慢慢的收斂;冬天的時候儲藏起來。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個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四季和我們心靈四季正好對應。

心靈在春天的時候也是生髮很多,比如很多創造性、很多規劃、很多勵志的事情等等;到夏天的時候就努力的去拼搏;到秋天的時候就享受收穫的成果;到冬天的時候就收斂,藏起來蓄養自己。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和人心靈世界的春夏秋冬,如果能把這兩個對應起來,就能“與時間同行”。很多的心理問題、心理疾病、心理不健康、就會因“與時間同行”而避免掉。

所以,很多的心理問題源於我們沒有“與時間同行”。比如過去在我們的生活裡發生了一些事情,事情雖然過去了,但是我們的人,還沉浸在那個事情當中不願意走出去,這個就是我們“不與時間同行”。我們經歷了一些痛苦,我們不接受,假裝看不見,逃避它,這個也是“沒有與時間同行”。

無論哪一類、哪一個流派的心理學家,幫助心理患者使他們過得更幸福,不受過去的一些不良事件影響,都是要讓他們接納他們面對的困難,與困難同行。同時我們要知道,有些困難是解決不掉的,但是我們能去接受這個困難,接受這個問題,其實問題也就沒有了。

所以很多諮詢都是圍繞著這個問題去進行的。從心理學養生、心理建設的角度去看的話,“二十四節氣”就是可以幫助我們進行心理養生與建設的一個歷程。每一個季節都可以去做一些事情,當我把每一個季節的事情都做完了,該做的都做了,這個時候我們整個心理生態的系統也就建設起來了。

那麼怎樣去做這樣一個心理生態的建設呢? 2017年6月份,四川大學出版社出版了我創作的一本書《與時間同行------二十四節氣心理建設方法》。與時間同行就是在每一個節氣,要做一個心理的行動,幫助我們在這個節氣裡“管理我們的心理”,讓我們有積極的情緒,能夠產生一些心理上的幸福感。這樣做的目的,一個是避免心理問題的發生,另外一個是能使我們更加的健康。這就是“二十四節氣”心理建設的方法。

“二十四節氣”建設起來之後,就意味著整個人的心理生態系統都建設起來了。比如在春天立春的時候,“一年之計在於春”,這個時候一個人需要幹什麼呢?應該立志,就是立下志向,要做一個自我的規劃,這一年當中我要幹什麼?我怎麼幹?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有必要去做這樣的事情。我們常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如果這個節氣做好了規劃工作,就明確了一年的目標和方向,為後續的成功打下了基礎。因為人只要知道自己要幹什麼了,努力起來就會事半功倍。如果我們不知道幹什麼,迷迷瞪瞪走到哪兒算哪兒的話,那是不行的,所以“立春”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就是做立志、做自我的一個規劃。一個家庭也應該是這樣的,孩子和爸爸媽媽一起來開個會議,研究一下這一年當中該幹什麼,每個人應該實現什麼樣的目標和理想,家庭的幸福追求是什麼?這個工作一旦做了,一定會促進家庭裡每個成員的成長,促進整個家庭的和諧進步。

再比如說在夏季有“小暑”這個節氣,“小暑”是最熱的時候,也因此我們常說“小暑比大暑熱,小寒比大寒冷”,因為此時的熱已到了一定的程度。從心理養生的角度來說,“小暑”這個節氣是可以去做些身體的排溼、排毒。因為此時人的身心正處在一個陽盛的時候,陰藏起來了。這時你能把身上的陰和溼氣、邪氣都排除出來,那你身體就會變得更健康。

同樣,我們的心理健康也是如此,每個人心理都有陰暗的地方、潮溼的地方。尤其是一些患抑鬱的,或者是一些有悲傷的情緒體驗的人,在這個時候一般是不容易犯病的,因為它藏起來了。這個時候如果我們也能夠從心理上去做一些處理心思的工作,就是用心理學的方法在這個節氣這段時間去做除溼的工作,那情況就不一樣了。做一些正能量的事,使我們心理更加光明、更加坦蕩。我的那本書上有清晰的、具體的指導。使一個人產生陽性、積極的層面越多,消極的層面就會減退,到了困難時期,我們就能有力應對了。

每一個節氣我們都有一種對應的心理養生方法。在這個節氣我們就做這件事情,那麼按照“二十四節氣”做下來,一個月就等於做兩個工作,做兩個技術,這樣一年下來,一個人的“心理管理”就會管理得很好,而且是一個循環。所以我們要很好的利用這樣的一個方式。

過去我在做心理輔導的時候,有人請我去做心理顧問。我就用“二十四節氣心理建設”這樣一個體系。每到一個節氣了,我就給他一個方法,讓他去做一個積極行動,做完之後他自己去做總結,對自己的心態、心理、一些原來的不良體驗,慢慢地做了調整。一年下來,這個人會還原出一個非常好的狀態。

我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解讀 “二十四節氣”,它是非常珍貴的,裡邊內涵特別豐富。因為它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的規律,這樣的一個自然規律,也就是我們的“道”。

在“二十四節氣”裡,不光知道我們的耕種時間,還包含生理養生方面的知識,我們與大自然同行,我們心理養生和心理建設也能與自然和時間同行。

我還有一個這樣的計劃,就是從2018年立春開始,在我的體系裡發起這樣的一個行動,每個節氣我們就到一個和這個節氣有關的地方去直播,現場上課。例如“立春”,我們就到一個地方,在田野外邊上一個“立春的心理成長課”;“雨水”,我們就到一個地方,上兩個小時的心理成長課,都圍繞這個節氣現場直播,地面上能去參加的就去參加,網上的人也跟著一起在這個節氣學技術方法。每十五天去做一次這樣的事兒,一年跟下來還自己一個非常好的心理狀態。我正在策劃這個事情,看我有沒有這個時間和精力。如果有的話,至少可以在我的小課堂上面,像我們網校現在這門課程一樣,每到這個節氣的時候我們就會有一個指導,也知道該怎樣做更全面,未來我們該怎樣全面開展。

以上是從心理教育者、心理諮詢師的角度來談我自己在這個方面的探索。同時,希望其他領域的人也能夠運用“二十四節氣”使它能做到古為今用。因為這是我們中華民族集體智慧的結晶,也是我們寶貴的文化遺產,如果能拿到生活中運用的話,那是不得了的。

今天我就說到這裡,謝謝大家!希望對大家有啟發。



一葦渡心


經常有人把中國傳統的農曆稱為陰曆,而把西方傳入的公曆稱為陽曆。許多人認為二十四節氣就是陰曆裡面的一些特殊日子。實際上,中國傳統的農曆既不是陽曆,也不是陰曆,而是一種陰陽合曆。其中二十四節氣就是典型的陽曆特徵。


二十四節氣的含義

陽曆,又叫太陽曆,是根據地球繞太陽運動的規律規定的歷法。人們觀察太陽高度的變化、四季的更替循環,制訂了年的概念,這實際上是把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圈的時間規定為一年。現在世界通用的公曆(格里高利曆)就是一種典型的陽曆,通過平年365天、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再閏的方法,使平均每年的時間非常接近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週期。

中國在很久以前就進入了農業社會,對太陽曆的需求變得十分迫切,這是因為太陽是影響地球上氣候變化的主要因素,按照陽曆來規定日期能夠更加方便的指導農業生產。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古人創造出了被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的二十四節氣。

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平面稱為黃道面,地球在黃道面上公轉時,同時還在繞著地軸自轉,而且,地球的自轉軸並不是垂直於黃道面,而是與黃道面夾66.5度的角。

在地球公轉的過程中,太陽光直射地球的位置會發生變化。有時候太陽光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溫度較高,白天比晚上時間長,就是夏季;有時候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溫度較低,晚上比白天時間長,就是冬季。

每年6月22日左右,地球會運動到一個特殊的位置:太陽光直射點在地面上最靠北的位置——北迴歸線。這一天北半球的白天最長,中國古人就稱之為夏至。半年以後,大約在12月22日,地球會運動到另外一個特殊位置:太陽光直射點在地面上最靠南的位置——南迴歸線。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短,中國古人就稱之謂冬至。在冬至和夏至之間還有兩個特殊日子,太陽光會直射赤道,此時北半球會晝夜平分,就稱之為春分(3月21日左右)和秋分(9月23日左右),這就是二分二至。

為了更好的解決農業生產,人們又在二分二至中間添加了其他的節氣,於是就形成了二十四節氣: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鷺、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有一首歌可以方便的記住這二十四個節氣: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節氣的名字也非常藝術,比如“驚蟄”就表示打雷,驚動了地下的蟲子,“穀雨”就表示雨水充沛、穀物生長,“芒種”表示有芒的作物開始播種,“白露”表示草木上有露珠,天氣正式轉涼等等。


二十四節氣的日期

當然,在中國古代,人們並不清楚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也不清楚地球和太陽的位置關係,不過聰明的古人通過“立竿見影”的方法就找到了定冬至的方法。

在冬天,太陽光直射南半球,正午太陽高度較低,立起的杆子形成的影子比較長,人們就把影子最長的那一天定為冬至。在夏天,太陽光直射北半球,正午太陽高度較高,立起來的杆子形成的影子比較短,人們就把影子最短的那一天定為夏至。按照影子長度的不同,人們就可以定出二十四個節氣。

不過,冬至表示的是太陽光直射北迴歸線的時刻,一般並不在正午,所以每年冬至影子的長度也是不完全相同的。中國南北朝時期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祖沖之,經過長期的觀測和計算,找到了一種測量冬至時刻的方法。再通過兩個冬至之間的時間,祖沖之推算出一年的時間是365.2428天,相比於現代人們精確測量出的365.2422天,僅相差不到一分鐘。

節氣日期的確定在歷史上也有變化,在祖沖之編纂的《大明曆》中首先要確定每年冬至的日期,然後再按照每過15或16天一個節氣的方法來定出其他節氣,這種方法稱為平節氣。到了元代,郭守敬等人主持編纂了更加準確的《授時歷》一直使用到明末。

但是,由於這部曆法沒有考慮到近日點進動現象,誤差逐漸增大,以至於錯誤的預報了日食日期。崇禎年間,徐光啟等人成立歷局編纂新曆法。

徐光啟受到利瑪竇等西方傳教士的影響,聘請了歐洲科學家翻譯哥白尼、第谷、開普勒等人的著作,最終完成了137卷著作《崇禎曆書》,書中介紹了西方的天文學理論和數學計算方法,並依據西方的方法計算得到了天文日期表。只可惜,這部曆法還沒來得及使用,明朝就滅亡了。後來康熙皇帝決定使用這部曆法,並改名為《時憲曆》,在這部曆法中,將節氣的規定改為地球在公轉軌道上每轉過15度角為一個節氣,這種規定節氣的方法稱為“定節氣”。在冬天,地球轉動速度快,兩個節氣的時間間隔短;而在夏天,地球轉動速度慢,兩個節氣的時間間隔長。

總之,24節氣是依據地球公轉確定的,而公曆也是根據太陽公轉確定的,因此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每年每個節氣的陽曆日期都基本確定了,前後不超過一兩天的差別。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創造,為指導農業生產提供了巨大便利,也代表了我國古代天文學的極高成就。


李永樂老師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一起來讀節氣那些事兒。(約500字,閱讀需2分)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

二十四節氣,被稱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我們從識字,就在家裡或者在學校,由長輩帶著背誦著首咋一聽有些奇怪的“二十四節氣歌”。

後來才知道,“二十四節氣歌”中的每一個字,都是對應著一個節氣,這二十四個節氣,是古人將太陽週期一個循環的一年分為十二個月,一個月又分為兩個節氣,所以才有了這二十四個節氣。

二十四節氣絕不僅僅是計時的,更是將氣候變化,物候變遷,尤其是農事活動結合起來,與古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古人根據這些節氣,結合相應的農活,編成很多實用的順口溜:

“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北方的冬天,多種植冬小麥,田地裡的小麥經過一冬的蟄伏,到了春分前後,氣溫漸升,應該抓緊時間對小麥施肥,所以說這時候的田間勞動,一刻值千金,做得好了,能直接增加收成。

“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清明時節,天氣轉暖,北方可以種植瓜果之類,等到發芽,成苗,成長,開花,結果,正好能利用夏季這個光熱水都充足的季節。

“秋分過五, 小麥入土”、“白露早, 寒露遲, 秋風種麥正適時”——過了秋分,天氣轉寒,這時候需要種植冬小麥了,而北方播種的時間,正是秋分過後的幾天,這些都是世世代代辛勤勞動總結出來的經驗。

綜上可知,二十四節氣,首先是一種對四季輪迴的時間定位,然後是將二十四個點,結合民俗、節日、農事等,形成一種綜合的文化。最後,二十四節氣本身,也是一種傳承久遠的非物質文化。


兩分鐘走近歷史現場,更多歷史類原創內容,歡迎右上角關注@歷史寶藏。

歷史寶藏


二十四節氣講的是什麼?

翻著厚厚的日曆,看著那一個個接連而來的節氣,心裡無比親切,讓我浮想聯翩。


是天氣預定了節氣,還是節氣決定了天氣?

節氣一到,該冷就冷,該熱就熱,該走的走,該來的來,該種的種,該收的收,幾千年來,整個兒都聽命於一本薄薄的日曆。幾千年後的某個日子已經被幾千年前的某個人決定了,整個天地間都好像受制於他。

他是怎樣的一個人?他怎麼就能知道他的後人,在哪天會看見櫻桃紅了,芭蕉綠了?大雁去了,布穀叫了?他懷揣著一份何樣的心思,為他綿綿子孫制訂了大事年表,幾個詞語諄諄,便讓這塊土地上的種族煙火相繼,現在又眾志成城,滿懷希望地去實現復興的偉大夢想?

秉承了香火,歆享了福衹的後人,又在那讖語般的日曆上,添加了幾個特殊的日子,清明,端午,七夕,重陽,把最純粹的情感獻給了先人,蔭庇著後人。這些節日的設定者又是什麼樣的心腸?感恩,懷念,浪漫,惜時,有哪一個民族能像我們這樣多愁善感,又直言不諱地標示出來,一年年,一代代,讓一個個普通的日子富有期盼,值得懷想,生者追憶,逝者安息?

對中國人來說,陽曆就是用來記時的,讓我們今天的生活和世界同步,與情感無關。農曆,也叫陰曆和夏曆,除了記時,還用來記事,農事、生日、結婚、送葬、動工、封頂……都要看好日。

雙歷並行不悖,是現代中國人的智慧,這又是一種別樣的情懷。

我們不離群索居,又不邯鄲學步,不被世界遺忘,又飽有民族傳統情懷。當你拿著某天某時的機票登上飛機,飛往世界各地時,你心裡惦記著銜新泥的燕子,插茱萸的兄弟,添新土的墓地,燃爆竹的除夕,看著大地上燦燦的煙花,吃著空姐送來的水果而淚眼婆娑。

我們的歷法又叫夏曆。夏,是我國曆史記載的第一個王朝。華夏始祚,便有曆法,國家、民族、家庭、個人的重大活動,便都有了時間座標,生活有了期待,心理和情感也就有了禔歸。哪怕改朝換代,遑論滄海桑田,不管天涯海角,每個人都會數著指頭,期待著自己心動的日子,籌劃好行程,該走的走,該回的回。曆法,是中華文化的一條基因,維繫著它的遠源長流。

夏曆也叫農曆。也許是中國遠古就燦爛的農業文明,孕育了這至今仍熠熠閃光的歷法,而這曆法又促使我們的農業文化興旺發達,進而夯實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建成了美侖美奐的華夏文化大廈。現在有人說,農曆是舊曆,是老黃曆,可是,在那幾千年積疊的厚重的冊頁中,隨處可見震古鑠今的篇章,回憶起來,會讓我們血脈噴張。

農曆也叫陰曆。我們的祖先看著圓缺的月亮,穎悟了盈虛之數。他不事張揚,大道至簡,用二十四個節氣便把一年的活動安排的妥妥的,讓千秋萬代的事情有條不紊。看上去低調樸實的陰曆,又是多麼的敦厚和入世。那節氣的名稱便構成了抑揚頓挫的號子,譜出了起承轉合的文章,引人入勝,催人奮進。

二十四個節氣,是挽在一年時間鏈條上的疙瘩,履著往前走,心裡踏實著呢。


表裡貴一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小時候就背過這個《24節氣順口溜》當時對此並沒有理解,也沒多少生活感受只是死背硬記。

年復一年時光流逝,越來越覺得老祖宗們好厲害,二十四節氣反映天氣和物候變化,是華夏祖先歷經千百年的實踐創造出來的寶貴財富,是幫助掌握農事季節的極佳工具。

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五個節氣反映氣溫的變化過程,用來表示一年中不同時期冷熱程度。

雨水、穀雨、小雪、大雪四個節氣反映了降水情況,表明降雨、降雪的時間和強度。

白露、寒露、霜降三個節氣反映的是水汽凝結、凝華現象,由此看出氣溫變化程度,氣溫下降,水汽出現凝露現象;氣溫再下降,凝露增多天變涼;當溫度降至零度以下,水汽凝華為霜。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人就已經能用在平面上豎一根杆子來測量正午太陽影子的長短,以確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個節氣。

春秋時期的著作《尚書》中就對節氣有所記述。西漢劉安著的《淮南子》一書裡就有完整的記載。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太陽和地球不停地公轉和自轉,通常把地球繞太陽的軌道稱為黃道,而二十四節氣正是按照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太陽垂直照射赤道時定為“黃經零度”,即春分點。

從春分往下依次順延清明、穀雨、等等。待運行一週後就又回到春分點,此為一回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為24個節氣。每月2個。

每月第一個節氣為“節氣”;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中氣”, “節氣” 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現在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

24節氣的含義:

[春季]

1、立春:

1月3-5日太陽位於黃經315度。

“立”是開始的意思, 是二十四個節氣的頭一個節氣。萬物復甦生機勃勃,春天第一個節氣,故稱“立春”。

2、雨水:

2月18-20日,太陽位於黃經330度。

""立春天漸暖,雨水送肥忙""這時春風遍吹,冰雪溶化,空氣溼潤,雨量漸增,所以叫“雨水”。

3、驚蟄:

3月5-7日,太陽位於黃經345度。

蟄伏在泥土裡的冬眠的動物開始甦醒活動起來,所以稱“驚蟄”。此時樹木開始發芽,溫度也慢慢升高。

4、春分:

3月5-7日,太陽位於黃經0度。

“分”是平分的意思。這一天南北兩半球晝夜相等平分,這是春季90天的中分點,所以叫“春分”。

5、清明:

4月4-6日,太陽位於黃經15度。

中國習俗是郊外踏青,祭掃墳墓,逐漸轉暖,草木繁茂萬能物開始生長,農民忙於春耕春種。

6、穀雨:

4月19-21日,太陽位於黃經30度。

“穀雨前後,種瓜種豆。”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所有叫“穀雨”。

[夏季]

7、立夏:

5月5-7日,太陽位於黃經45度。

夏季的開始,所以稱“立夏”。萬物生長旺盛,氣溫明顯升高,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

8、小滿:

5月20-27日,太陽位於黃經60度。

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但還沒達到完全成熟的程度,所以叫“小滿”。

9、芒種:

6月5-7日,太陽位於黃經75度。

播種有芒的穀類作物, ""芒""指有芒作物如小麥、大麥等,""種""指種子。小麥等有芒作物成熟,所以稱為“芒種”。

10、夏至:

6月21-22日,太陽位於黃經90度。

炎熱的夏天來臨,所以叫“夏至”,這一天是北半球白晝最長,萬物進入生長旺盛期。

11、小暑:

7月6-8日,太陽位於黃經105度。

“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的時候,所以叫“小署”一般在初伏前後。

12、大署:

7月22-24日,太陽位於黃經120度。

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所以稱“大署”。二伏前後,高溫天氣。這個節氣雨水多。

[秋季]

13、立秋:

8月7-9日,太陽位於黃經135度。

“立”為開始之意,秋天第一個節氣,所以叫“立秋”。秋高氣爽,月明風清,植物快成熟了,之後氣溫逐漸下降。

14、處暑:

8月22-24日,太陽位於黃經150度。

“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所以叫“處暑”。溫度下降氣候變涼。

15、白露:

9月07-09日,太陽位於黃經165度。

天氣轉涼,早晨能看來凝結而成的白露珠所以叫“白露”。

16、秋分:

9月22-24日,太陽位於黃經180度

晝夜平分。從這一天起,陽光直射位置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開始晝短夜長。這一天剛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一半,所以稱“秋分”

17、寒露:

10月8-9日,太陽位於黃經195度。

“寒是露之氣,先白而後寒。”露水日多,氣溫更低了。氣候逐漸轉冷,露水以寒,將要結冰。所以叫“寒露”。

18、霜降:

10月23-24日,太陽位於黃經210度。

天氣漸冷,開始有霜降、霜凍了,所以叫“霜降”。 大部分地區多忙於播種三麥等作物。

[冬季]

19、立冬:

11月7-8日,太陽位於黃經225度。

冬季的開始,所以叫“立冬”。一年的田間操作結束了,作物收藏起來。

20、小雪:

11月22-23日,太陽位於黃經240度。

氣溫下降,開始降雪,但還不到大雪紛飛的時節,所以才叫“小雪”。北方進入封凍季節。

21、大雪:

12月06-08日,太陽位於黃經255度。

“千里冰封,萬里雪飄蕩”與“小雪”相比較,降雪量增多,所以叫“大雪”,地面可能積雪。

22、冬至:

12月21-23日,太陽位於黃經270度。

冬天來臨。所以叫“冬至”,這一天,陽光幾乎直射南迴歸線,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進入數九寒天。

23、小寒:

1月05-07日,太陽位於黃經285度。

氣候開始寒冷。入冷氣積久而寒,天氣寒冷但還沒有冷到極點,所以叫“小寒”。

24、大寒:

1月20-21日,太陽位於黃經300度。

“冷在三九”說的就是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所以叫“大寒”。

由於中國地域遼闊,有非常明顯的季風性和大陸性氣候,全國各地天氣氣候差異很大,所以24節氣變化也有很大差異。看下東北農民流行節氣的順口溜 :

立春陽氣轉,雨水沿河邊,

驚蟄烏鴉叫,春分地皮幹,

清明忙種麥,穀雨種大田;

立夏鵝毛住,小滿雀來全,

芒種開了鏟,夏至不拿棉,

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甸,處暑動刀鐮,

白露煙上架,秋分不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變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嚴,

大雪江茬上,冬至不行船,

小寒近臘月,大寒整一年。

2016年11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將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並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文明的智慧精華,具有很高的農業歷史文化價值,我們要熟知其內含。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有書共讀


 節氣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是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

由於中國古代是一個農業社會,農業需要嚴格瞭解太陽運行情況,農事完全根據太陽進行,所以在曆法中又加入進單獨反映太陽運行週期的“二十四節氣”,用作確定閏月的標準。



每十五天一個節氣,這就叫24節氣,農業算法,一年是365天,就是這樣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語,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鷺,秋分,寒露,寒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中國正統的二十四節氣以河南為本。中國農曆是一種陰陽合曆,即根據太陽也根據月亮的運行制定的,因此加入二十四節氣能較好的反映出太陽運行的週期。

  2017年的24節氣,如下圖所示:



為了方便記憶!有人把他寫成一首詩,這是一支歌!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

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穀雨: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立夏:夏季的開始。

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

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

大署: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立秋:秋季的開始。

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

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秋分:晝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將要結冰。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開始。

小雪:開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來臨。

小寒: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時說新語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

立春春打六九頭,春播備耕早動手,一年之計在於春,農業生產創高優。/<font>

雨水

雨水春雨貴如油,頂凌耙耘防墒流,多積肥料多打糧,精選良種奪豐收。/<font>

驚蟄

驚蟄天暖地氣開,冬眠蟄蟲甦醒來,冬麥鎮壓來保墒,耕地耙耘種春麥。/<font>

春分

春分風多雨水少,土地解凍起春潮,稻田平整早翻曬,冬麥返青把水澆。/<font>

清明

清明春始草青青,種瓜點豆好時辰,植樹造林種甜菜,水稻育秧選好種。/<font>

穀雨

穀雨雪斷霜未斷,雜糧播種莫遲延,家燕歸來淌頭水,苗圃枝接耕果園。/<font>

立夏

立夏麥苗節節高,平田整地栽稻苗,中耕除草把墒保,溫棚防風要管好。/<font>

小滿

小滿溫和春意濃,防治蚜蟲麥稈蠅,稻田追肥促分孽,抓絨剪毛防冷風。/<font>

芒種

芒種雨少氣溫高,玉米間苗和定苗,糜谷蕎麥搶墒種,稻田中耕勤除草。/<font>

夏至

夏至夏始冰雹猛,拔雜去劣選好種,消雹增雨乾熱風,玉米追肥防粘蟲。/<font>

小暑

小暑進入三伏天,龍口奪食搶時間,米中耕又培土,防雨防火莫等閒。/<font>

大暑

大暑大熱暴雨增,複種秋菜緊防洪,測預報稻瘟病,深水護秧防低溫。/<font>

立秋

立秋秋始雨淋淋,及早防治玉米螟,翻深耕土變金,苗圃芽接摘樹心。/<font>

處暑

處暑伏盡秋色美,玉主甜菜要灌水,糧菜後期勤管理,冬麥整地備種肥。/<font>

白露

白露夜寒白天熱,播種冬麥好時節,稻曬田收葵花,早熟蘋果忙採摘。/<font>

秋分

秋分秋雨天漸涼,稻黃果香秋收忙,碾脫粒交公糧,山區防霜聽氣象。/<font>

寒露

寒露草枯雁南飛,洋芋甜菜忙收回,好蘿蔔和白菜,秸稈還田秋施肥。/<font>

霜降

霜降結冰又結霜,抓緊秋翻蓄好墒,凍日消灌冬水,脫粒曬穀修糧倉。/<font>

立冬

立冬地凍白天消,羊只牲畜圈修牢,田整地修渠道,農田建設掀高潮。/<font>

小雪

小雪地封初雪飄,幼樹葡萄快埋好,用冬閒積肥料,莊稼沒肥瞎胡鬧。/<font>

大雪

大雪臘雪兆豐年,多種經營創高產,時耙耘保好墒,多積肥料找肥源。/<font>

冬至

冬至嚴寒數九天,羊只牲畜要防寒,極參加夜技校,增產豐收靠科研。/<font>

小寒

小寒進入三九天,豐收致富慶元旦,季參加培訓班,不斷總結新經驗。/<font>

大寒

大寒雖冷農戶歡,富民政策誇不完,產承包繼續幹,歡歡喜喜過個年/<font>


悅雨育兒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先秦時期開始訂立、漢代完全確立的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是通過觀察太陽週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

立春:立春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一個,正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人們通常把立春作為一年的開始。雖然大地回暖,但是也還可能出現“倒春寒”的情況,所以要注意對蔬菜大棚做好防寒防凍工作。

立春農事指南:

一、大棚種植

1.茄果類:立春後仍有較大的寒流,使溫室內茄果類蔬菜產生凍、冷害。為此,要繼續做好防寒抗凍工作。茄果類蔬菜已經有了較大生長量,必須在大棚內進行二道膜覆蓋。

2.瓜類:比茄果類更容易受凍,除採用二道膜覆蓋外,可在大棚外四周裙膜位置堆放稻草束,增強抗禦大棚四周的冷氣侵入;尚在育苗階段的瓜類秧苗,夜晚可在小拱棚上覆蓋遮陽網、稻草簾或無紡布,增強保溫能力。

如何提高著果:

低溫會影響較多瓜菜品種受精結果,易發生落花落果。目前生產上,提高著果方法,一是應用植物生長調節劑沾花或塗於子房中,應用植物生長調節劑要按說明書使用,防止濃度過高,發生藥害。二是採用人工輔助授粉。

二、露地蔬菜管理

 ⑴主要做好施肥,雨後排水等工作。已成熟蔬菜,要及時採收。

 ⑵十字花科蔬菜(如大白菜、青菜、蘿蔔等)的採種田,要做好追肥和田間去雜工作,防止幼苗受到病蟲毒害,確保種子純度和質量。

未完待續······,下一個雨水


遠近


二十四節氣是指干支曆法中表達季節變遷的24個特定節令,最初是以北斗七星斗柄頂端的指向確定。24節氣也與地球在黃道上的位置變化規律有關,每一個節氣分別相應於地球在黃道上每運動15度所到達的一定位置。24節氣通過觀察太陽週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它吧太陽週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分,始於立春,終於大寒,週而復始。

而春季的節氣有:

立春:24節氣中古店第一個,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代表春季的開始。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驚蟄:是指春雷把蟄伏在土裡冬眠的動物驚醒

春分:表示晝夜平分,因為天體位置的原因,這時候的晝夜時間相當接近。

清明:這個比較特殊,即是節氣,也是節日。

穀雨:雨水充足,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夏天的分別有:

立夏:顧名思義,夏天的開始

小滿:麥類等夏熟的作物籽粒開始飽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熱的夏天正式到達

小暑:氣候開始逐漸炎熱

大暑: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秋天的則有:

立秋:秋天要開始了

處暑:炎熱的夏天結束了

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秋分:如同春分

寒露:露水的溫度開始降低,將要結冰

霜降:天氣轉冷,開始有霜。

冬天的則有:

立冬:冬天的開始

小雪:開始下雪

大雪:降雪增加

冬至:冬天正式開始

小寒:氣候開始比較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日子

最後順帶一提,因為我國地域遼闊,氣候複雜,節氣其實不能全國通用的,但是大體還是可以使用於作為指導農業生產的指南針與日常生活人們預知冷暖的指示牌。而節氣也傳播影響到了其他國家與民族,在2016年,也列入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