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書法愛好者,學習顏真卿的“顏體”有什麼講究的呢?

影影圈圈


根據我的學習經驗,作為書法愛好者,學習顏真卿的“顏體”的講究有兩點:

首先,選擇合適的顏體字帖

米芾在《海岳名言》中毫不客氣地說:“歐、虞、褚、柳、顏,皆一筆書也。安排費工,豈能垂世?”一筆書指的是用同一種筆法來寫字。顏真卿在唐代之後影響力很大,五代的大書法家楊凝式、還有宋代的蘇東坡等都很推崇,米芾為什麼會這麼說?這是有原因的,顏真卿早年的寫在碑上的書法,如《多寶塔》變化極少,每個橫畫、豎畫、勾的寫法幾乎一樣,程式化的東西太多稱不上是藝術品,只能算是實用書法,本來寫碑文也是出於實用的目的,要到後來,顏真卿逐漸改過來,書法才呈現出另外一番變化豐富的面貌,比如《麻姑仙壇記》《顏勤禮碑》《自書告身帖》《顏家廟碑》等。《顏勤禮碑》元明時被埋入途中,民國時期重新被發現,保存較好,字跡清晰,藝術性又高,建議學習這個帖。

第二,把握顏體的特點

選擇《顏勤禮碑》作為臨摹字帖後,經常仔細讀帖,臨摹時把顏體橫細豎粗、右豎尤其粗、凡是勾的地方先退再勾出的特點寫出來,分別找出各個字的主筆,儘量寫出,把握住顏體的精氣神。


書法學習秘籍


在楷書四大家中,顏真卿的書法是非常值得學習的,但是我們在學習顏真卿書法的時候,常常會遇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們應不應該在初學書法的時候,就從顏體入手?應該如何學習顏真卿的書法?顏真卿書法的字帖那麼多,我們又該如何選擇?這些問題是初學者在學習顏體書法的時候需要考慮的問題。

第一,初學者應該學習顏體書法嗎?

我認為初學者不僅應該學習研究顏真卿的書法,而且應該好好的學習研究。

我們知道顏真卿在楷書四大家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他在中國書法史上的創新地位也是超越前人的,可以和王羲之媲美,因此後人認為他的書法和王羲之並列。

“突破右軍鐵騎唯一者”,這句話的評價非常耐人尋味,所謂突破“右軍鐵騎”,他的意思就非常明顯了,就是說突破用軍風格面貌的書法家在延伸清之前是沒有的,也就是說,在顏真卿之前,其他的書法家的書法風格基本上是遵循王羲之一脈,以王羲之為宗師的。

直到顏真卿的出現才打破了這個局面,而我們從顏真卿書法的風格來進行仔細的探討的話,也會看到顏真卿的書法,他的風格是以壯美為代表,而王羲之一脈的書法風格是以秀美為代表的。

因此,在書法史上有如此重要地位的顏真卿,是我們必須要學習的對象,即便是我們不選擇它作為我們入門的書體,那麼,在我們學習完了楷書之後,也一定要學習顏真卿的書法,他實在是太重要了。

第二,如何選擇顏真卿的書法字帖?

顏真卿留給後世的書法作品很多,他的代表作有《多寶塔碑》,《麻姑仙壇記》,《大唐中興頌》等書法作品,那麼我們在學習查書法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到,我們必須要做出一個選擇,不可能把他的這些書法作品全部都做為我們學習和考察的對象,應該有一個先後順序的問題。

顏真卿一生的書法風格可以分為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他青壯年時期,這一時期的書法風格還有非常濃厚的學習前人的痕跡,用筆也比較規矩,端莊,在藝術上成就雖然不高,但是它的規律性還有他的規範性都是比較強的。

中年時期的顏真卿進入了他自己風格的探索時期,這一時期,在保持前期法度嚴謹,風格規範的情況下,又加入了許多新元素,比如說他對碑學書法的學習,對於碑學書法的探索,加入了他自己很多想法和情感在其中,這就讓他的書法面貌在中年時期有了更多的變化。

而晚年時期的顏真卿,在經歷了人生諸多波折之後,他的書法顯示出了非常醇厚,質樸以及古拙的一面,到了晚年,他就開始拋棄早年已經形成的書法規範,不侷限於書法的成規,而是有了自我的創新和發展,這一時期的書法藝術成就相對來說比較高,但是他的法度性和規範性不是那麼的強,對於人的人生閱歷以及人的藝術鑑賞修養有較高的要求。

我認為初學者在選擇顏真卿書法作品的時候,一定不要選擇他晚年的作品來作為初學者學習考察的對象,一定要選擇他早年間的書法作品,雖然這一時期的藝術成就不高,但是他對於學習者的藝術鑑賞能力以及藝術修養的提升有很大的便利,可以幫助你確立規範,等到你有了一定的基礎之後,有了一定的藝術感覺之後,再去學習他晚年的書法作品,這個時候就更能夠接受顏真卿的藝術風格了。

如果從一開始就選擇顏真卿的晚年書法作品作為你學習和考察的對象,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晚年的顏真卿拋棄了書法的法度,而是以自己的才學,以自己的人生經歷和自己內在人生的內在修為所形成的藝術水平來支撐他的書法創作,這對於一個普通的書法學習者來說,沒有任何可以借鑑的意義,在你沒有達到他那樣水準的情況下,最好不要學習。

早期的書法作品,建議從《多寶塔碑》入手,中年時期的書法作品,建議從《大唐中興頌》入手,晚年時期的書法作品從《麻姑仙壇記》入手,按照這樣的一個學習順序,能夠比較好的掌握到顏真卿楷書書法的精髓了。

第三,學習顏真卿的書法遇到瓶頸怎麼辦?

可以說,學習顏真卿書法的人都有這樣一種體驗,學了一段時間顏體之後,就會發現自己的水平停滯不前了,這樣的話,也就是進入了我們所說的瓶頸期,瓶頸期也被稱之為高原現象,它是指我們在學習某一個技巧的時候,自我的水平沒有辦法突破,總是侷限在原先水平原地踏步的狀況。

實際上,我們在學習任何書體,任何一種風格流派的情況下,都有可能會遇到這樣的狀況,但是在學習顏真卿書法的過程中尤其明顯,這是因為顏真卿的書法,他有些階段的書法作品規律性不是很強,並不容易總結和歸納,這樣的話,就會給我們書法的學習帶來一些不方便的地方。

尤其是他中年和晚年時期的書法作品,有他個人的才學和他自己的創新內容,所以我們建議學習顏真卿書法的時候,從他早年的書法作品入手,就能夠相對的避免這一個現象。

除此之外,對於書法作品的學習,不應該僅僅侷限於對於字帖的學習,而應該對顏真卿的人生狀況,他的思想經歷,作品的寫作背景,有更深入的瞭解,在瞭解了顏真卿藝術創作的心境和心情之後,我想我們應該更能夠體會和了解到一個藝術家在創作書法的過程中,他的心態和情緒,這樣的話就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學習這位書法家的書法了。

第四,學習顏真卿的書法如何從楷書過渡到行書?

從楷書過渡到行書的學習,是我們許多書法學習者關注的一個問題,對於顏真卿的書法作品來說,我認為顏體字從楷書到行書的轉變,應該是從顏真卿的楷書轉到顏真卿的行書,而不應該是從顏真卿的楷書轉移到其他書法家的行書作品上。

比如說我們前期學了顏真卿的楷書之後,那麼,我們再學習行書的時候,最好也是要選擇顏真卿的行書來作為學習的對象,而不應該去學習王羲之的作品。

這其中的原因,既有我們學習書法的系統性、完整性的因素在起作用,同時,顏真卿的行書和顏真卿的楷書在法度上有很大的連續性,學習完顏真卿的楷書直接入手,顏真卿的行書,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完成從楷書到行書的轉變,如果我們突然去學習王羲之的行書,不僅會使得我們楷書的學習受到干擾,而且在行書上的學習也會因為風格和法度上的差異產生諸多不適應的狀況,不利於我們日後書法的學習和發展。

以上四個問題是我們在學習顏真卿書法的過程中必須要講究的四個問題,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松風閣書法日講


首先關於這個問題,你要先搞清楚顏體的特點。

我們平常所講的顏體,都是顏真卿後期書法成熟時的作品。包括比較著名的《顏勤禮碑》,《顏氏家廟碑》,《麻姑仙壇記》等。

從筆畫上看,顏體筆畫豐腴,雄強茂密,渾厚圓勁,將篆法運用於楷書之中。橫劃纖細而豎劃較為粗重。

從結體上看,顏體中宮寬綽,四周緊密,不以重心欹側取妍,這點與歐楷是有很大不同的。

學習顏體不僅要了解顏體的結構,更要了解顏真卿本人的歷史。

宋朝的蘇軾對顏真卿就推崇備至,曾雲:“詩至於杜子美,文至於韓退之,畫至於吳道子,書至於顏魯公,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盡矣”。能讓“宋四家”之首的蘇東坡推崇之至,說明顏真卿的書法,人品都已經達到了極高的境地。





梁園墨客書法


雖然在大學書法專業中,顏楷不是重點,但在民間,很多人選擇從顏體入手學習書法。

初學顏體,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克服“現代楷書的通病”,即以毛筆在紙上停留時間的長短和書寫的疾遲,來表現線條的特質,以致缺乏傳統意義上的逆鋒起筆、中鋒行筆、回鋒收筆這些細節。

說白了,一句話,即將筆法簡單化了,寫出來的字,看起來也像顏體,但少了很多韻味。

2、顏體尤其要注意提按頓挫。顏體橫輕豎重,橫畫收筆處的重按更是其標誌之一。而撇畫則忌直率,要保持一定弦度,這樣筆畫更顯挺健輕盈。

3、顏體結字外緊內松。外部撐得很滿,內部卻活潑輕鬆,而其他名家卻多是內緊外鬆,顏體的這一強烈個性和鮮明特點,讓其更顯方正端莊,筋肉豐滿。

4、寫顏體最易犯的錯誤是筆畫臃腫,形成“墨豬”。顏體筆畫雖然粗壯,但最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能“拎”得起筆,即在重按之後要能讓筆毫站起來,而不是一味用強,一味鋪毫重按。

可以說,拎不拎得起筆,關係顏體水平如何。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瀉藥,學顏體需特別注意一個問題,即顏真卿書法碑帖很多,而且一帖一面貌,有許多朋友臨的顏體,既不像多寶塔,又不像顏勤禮碑,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沒入帖。這一問題如得不到及時解決,養成習慣性寫法,不利於書法學習,也很難提高書法水平。

例如,顏勤禮碑是顏真卿60歲所作,顏書特徵非常成熟,此碑出土較晚,字跡非常清晰,適合初學。故臨習時一定要認真觀察點畫筆法和筆勢往來之細節,明白此碑與顏體其它碑帖的共性和個性,以便更好掌握此碑風格。

一、點畫筆法要到位。雖然顏體多為蠶頭燕尾,但各碑表現不盡相同。此碑的藏鋒雖然比較含蓄,但介於多寶塔和麻姑仙壇記之間,藏頭不夠,似麻姑仙壇記的藏鋒,藏頭過一點,就成了自書告身帖,當然,這也不是筆筆如此,但臨帖一定要掌握所臨碑帖的典型特徵。顏勤禮碑行筆雄健有力,落筆取勢,收筆回鋒飽滿而果斷;點畫之間呼應、避讓自然,氣勢連貫;橫畫輕、豎畫重;撇輕、捺重(蠶頭燕尾)等等。

二、 字形結體外緊內松,端莊大方,舒張開闊,長方體為主,字形左右開張,呈相向姿態,字體內部顯疏朗適勻。如寫成點畫過於粗細均勻,字體內外過於均勻,就是麻姑仙壇記的特點。

三,掌握了點畫筆法和結體,只是解決書法臨帖像與不像的問題,其實臨像,只是書法第一步,難在掌握正確學習書法,養成良好的習慣,才是書法之大道。例如,臨顏體筆力不夠,點畫顯得單薄、僵化。這些問題,說明了在懸腕運筆的方法上還沒掌握,或者還不夠熟練。關於如何懸腕,我之前曾在百家號發過文,可參考一下,也可參閱沈尹默先生的五字執筆法,雖然篇幅比較長,慢慢理解,看懂了一定會有幫助,掌握了正確的方法,還需要長期的練習和不斷領悟,所以說書法是一個不斷修煉的過程,其實這也是書法的核心和根本問題。

閱微書法日講,每天帶來不一樣的書法知識,感謝緣分


閱微書法日講


顏真卿是中國書法史上一位變古開今的大師,他的書法藝術博大精深,開創雄強書風,使書法從崇尚清瘦走向雄強,成為盛唐氣象的代表之一,而且顏真卿的“顏體”及同時代柳公權的“柳體”並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美譽;那麼作為書法愛好者,學習顏真卿的“顏體”有什麼講究的呢?


顏真卿書法風格歷經三次變化,學習“顏體”應講究“階段性、針對性”學習,

稍微瞭解一下,顏真卿的書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前期(顏真卿50歲以前)那時候的書風是以清健為主;中期(顏真卿50到60歲之間)書風趨於圓勁有豐碩偉岸之勢;成熟期(顏真卿60歲以後)書風雄奇壯美了,也是“顏體”的巔峰時期了,之所以要這樣瞭解顏真卿每個階段的書法風格,那是因為書法能在簡練的線條造型中,表達人類豐富複雜的思想感情,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自然顏真卿每個年齡階段的思想感情都不一樣,但不論年齡在哪個階段的人學習“顏體”都要從顏真卿的前期書風開始,當然了,真正的“顏體”風貌是在顏真卿中期時才形成,


或許有人會疑惑,既然“顏體”是在顏真卿中期時才形成的,那麼學習時就應該從中期時的字帖入手啊,前期時的字帖可以不用學習,其實這樣的想法是膚淺也是錯誤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很簡單的道理,學習書法要“先易後難”(名家書法),最主要是顏真卿前期的書法融合了很多書法家的風格,畢竟那時還沒完全自成一體,可以這樣理解,前期書法是“顏體”的基礎,學習書法也就要從基礎開始,

現在有了學習“顏體”的方向了,那麼選擇字帖就非常關鍵了,學習書法的步驟是從楷書入門(楷書筆畫最完整、筆法也最全面),千萬別聽信那些學習書法不必楷書入門的說法,學習任何藝術都是先具象後抽象,這是自然規律,書法更是如此;所以學習“顏體”要從《多寶塔感應碑》入門,這是顏真卿較為規範的楷書風格,運筆方圓遒勁、粗細有變,結體嚴密端莊、外形飽滿,學習《多寶塔感應碑》既可以學到規矩,也能學到“顏體”最初的特點,



當把《多寶塔感應碑》的平正、秀美、大氣、規範,練習到一定熟悉程度時,就可以接著學《顏勤禮碑》,此碑與顏真卿早期的《多寶塔感應碑》相比,用筆更顯得雄強蒼勁,最後再學習《自書告身》等顏體代表作,學到顏字的厚重、高古、博大的風格,學習名家書法一定要規規矩矩、循序漸進的學習,畢竟每個書家的書法並不是一開始就自成一體的,都有個過渡期,值得注意的是,“篆、隸、行、草、楷”五體的筆法是可以融會貫通的,只因為楷書筆畫最完整全面,所以從楷書入門是最佳的選擇。



詩夜城主


說到顏體大家很容易想到的是顏勤禮碑。但事實上我們翻遍了所有清代中期及以前的所有書論,根本就看不到任何書家學者去推崇顏勤禮碑。不少人認為,顏勤禮碑最能夠代表顏體風貌,也是能夠代表顏體最高水準。甚至前幾天我還聽到書友說顏勤禮碑是顏體中間最富含點畫變化的。所有的這些觀點我都經歷過,不過我不同意。

除了歐陽修《集古錄》的隻言片語,歷代大家文人對顏勤禮碑閉口不談,是因為顏勤禮碑元明時被埋入土中, 至民國年間才重新發現。出土以後也很不幸,在搬運到縣衙門過程中被敲斷了,直接損失了十幾個字。“法帖3.0”裡收錄的“坑沿本”就是沒有斷的時候,在出土的坑沿邊立刻拓出的,雖然拓工稍遜,但文字保存完整,極為難得。

顏勤禮碑備受大家推崇有它的道理在。人類的審美是有階梯性的,基於人性,首先我們審的是美,其次才是力量,其次才是風骨,其次才是韻律或者加節奏,最高才是韻致。我們在判斷每一個作品的時候其實也在經歷這些階段。以純粹的點畫勻稱有規律、變化少而巧而言,的確多寶塔跟顏勤禮碑是比較有代表性的,所以大家推崇並不是偶然。

我被師傅所命,從兒童起寫顏勤禮碑十來年以師傅的功力和名頭,他的結論一定是有其道理的。這個碑也的確當得起這樣去深刻的研究和一個人付出這麼長的一個青春時期。不過我並不認為顏勤禮碑是魯公最好的作品,甚至於認為它屬於魯公二流作品如同多寶塔碑。這個觀點我做兩點說明。

首先,顏勤禮碑對於魯公楷書,可以稱為技法集大成的作品,但是不能稱之為最高級的作品。

魯公書寫顏勤禮碑的時候年齡不算小,但是古代書家往往壽命比較長。趙孟頫那樣六十來歲就走掉的概率並不高。文徵明活到90多歲,還能寫蠅頭小楷,這固然是一個比較特別的例子,但事實上古代書家七八十歲時都算是盛年,在六、七十歲書寫顏勤禮碑並不能代表顏魯公書法的巔峰時代。雖然顏勤禮碑與很多可以列入魯公一流作品的書寫年齡距離並不算特別大,但是一位一流書家(魯公還是超一流)要完成自己的化蝶之變,其實是要不了多久的。一流書家需要變的早已不是功夫,他們自己的審美追求,以及對於一種更高表達韻致的突然領悟。所以某一個晚上可能就可能成為一位書家中期作品和晚期作品的分界點。所以不能認為魯公的一流作品跟顏勤禮碑相隔年代並不久遠,就認為它們應該在藝術高度上應該是對等的,並不見得如此。

大家提取顏體,想起的顏勤禮中楷,似乎大家認為以此為標誌。其實魯公寫得最好的並未見得是楷書而是他的行書。作為二王筆法有記錄的直系傳承人,他的行書不但完整繼承魏晉筆法,而且還完整消化北朝書風和技法。能夠有自己的創建並且返璞歸真重新融匯篆籀筆意的魯公行書,是可以與王羲之並肩的。

第二,作品的使用場景決定了這個作品到底應該呈現什麼樣的風格和筆法。

任何一位書家在的不同的人生階段、不同的藝術階段、不同的審美傾向以及當時的情緒、人生感悟都不同的時候,他寫出來的作品可能是完全不同風格。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說什麼體比如顏體、趙體、歐體其實都是不專業的說法。任何一位一流書家都是五體皆擅而且各種風格都能夠玩得出神入化。

顏氏家廟碑是給顏氏宗祠寫一個碑,在家族裡,族長的命令比聖旨更重大。寫顏氏族家廟必須把自己的情緒端正、嚴謹起來,筆法、結字都要服從這個場景。

顏勤禮是顏真卿的曾祖,訓詁學家,也是頂尖的文字學家顏之推的孫子。顏氏家族是那幾百年首屈一指的文字學家族。我們在顏真卿所有作品裡我們看到了大量的異體字,別體字,,我只能告訴大家,顏真卿寫的每一個字都是對的,他絕對不會寫錯,因為他出身於頂級的文字學研究家族。所以,對於顏真卿來說,顏勤禮不僅是他的長輩、親人,甚至也會有對恩師的感情。

我們在顏勤禮碑裡能夠明確的看到端莊和活力並存,充滿一種作為晚輩對長輩的那種尊重和喜愛。但是顏氏家廟碑寫得更加凝重端方和雄強,以適應祭祀場景和體現顏氏家族的威望和成就。相比之下,顏勤禮碑體現出來的力量感和立體感其實是不足的,要活潑的多。

一個相近的問題就是多寶塔的書風何來?為一個寺廟去寫碑,書寫辨識度要高方便敬佛者讀識、行筆入面佛要慎重,字不能大,這就是經書體。所謂經書體的寫法,就是少一點書法藝術,多了一點實用主義。這就是為什麼多寶塔碑有更多的規範化的一面,或者我們稱之為“板”,換句話講那個時代的美術字。這就是多寶塔碑適合初學者入門的原因。

麻姑仙壇記這樣一部作品,我認為不僅僅對於魯公的書法生涯是一個劃時代的作品,事實上對於唐楷也是一個劃時代的作品,有如此份量的劃時代的作品,數出來並不多。大概也就是那麼兩三部,比如麻姑仙壇記把篆籀筆法和超一流書家的老辣以及那種求仙訪道的那種內心的追求能夠體現在書法中的一部最好的楷書作品。

虞世南的孔子廟堂碑繼承了整個魏晉楷書所有的結字規則、筆法變化和其他所有的古法傳承,然後再加上虞世南本人的儒雅恬靜的氣質形成的一部楷書作品。對於唐楷,虞世南的孔子廟堂碑是承前也是啟後。某種意義上講代表了儒家氣質的一種楷書風格的巔峰。麻姑仙壇記具有濃烈的道家氣質。

當然,這裡也可以順便提一下另一部作品。我的師傅江湖人稱金剛陳,他的風格很大程度來自寫泰山經石峪,這是中國書法史上最能夠代表佛家文化的一部作品。

麻姑仙壇記這樣一部作品,不是寫於廟堂,也不是作為朝廷公文公告,也不是給皇上歌功頌德(比如大唐中興頌),更不是為自己的家族寫一塊宗祠的碑,也不是去給朝廷的重臣宗廟寫一塊廟碑(郭家廟碑),那麼這個時候應該體現出什麼書風和氣質呢?

事實上,麻姑仙壇記體現出來非常濃烈的道家氣質,他寫的已經不是筆法,而是心中所追求的那種淡然和清闊,這種對於道家成就的嚮往和憧憬。麻姑仙壇記的追求已經遠遠的超出了一般性的唐楷碑板,更接近同樣洋溢著道家氣質的蘭亭序,其藝術氣質大於使用價值。這就是為什麼魯公一生作品無數,但最仙氣飄飄的還數麻姑仙壇記。這也是他非常罕見的作品,因為魯公的卓越人格極其儒家。

體現在哪裡呢?點畫若斷若點、若輕若重。結字上,出現在顏勤禮碑中所體現出來的規則的、統一的,內部收緊、外部擴張到了麻姑仙壇記裡不一樣了,變得隨心所欲。在結字規則里加入了大量的隸書寫法,也不追求字的寫法的絕對正確。所以麻姑仙壇記是一部仙品,完全不是我們稱之為顏體能夠概括的一部作品了。

所以實際上從書法藝術角度上,顏勤禮碑與麻姑仙壇記幾乎沒有可以比較的資格。米芾推崇備至是魯公的鹿脯帖。這是一幅行書尺牘,米芾連提都不提當今盛名如日中天的祭侄文稿。

麻姑仙壇記代表著魯公的最高精神境界的楷書作品。以前我講到過,如果不是打下了比較深厚的魯公楷書基礎的時候,學麻姑仙壇記會有相當難度,因為這部作品並不著意於規整的筆法。

初學者真想學麻姑仙壇記只有一條路可走,就是把譚延闓的麻姑仙壇記臨本拿出來比照學習。譚延闓把麻姑仙壇記學得比較“板”,難得的是那一股高官望族的廟堂之氣與魯公頗近,謝謝他,就用他的“板”,也就是點畫規範筆法準確而程式化去彌補初學者得不到的技法訓練。對於書法老鳥來說就不必這麼麻煩,透過刀鋒看筆鋒,一看就明白,下筆基本上心裡有數。

另有一個問題一直存在,有些書友會問到為什麼有大小麻姑。

關於大小麻姑這個問題在考據學上已經有明確的定論。小楷麻姑拓本最早出現在宋代相應金石著作記載,是宋代人在沒有複印機的前提下,以他們的工藝手段,把顏真卿麻姑仙壇記進行縮小處理,鐫刻成一塊小碑。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兩塊小麻姑碑在不同的地點,我們現存的只有一個,以三井藏本的捶拓為最佳。

我們的古人沒有複印機的,更沒有投影儀,這種等比例的縮小的技術是怎麼樣的,我們今天已經不知道了。不過我們必須得承認大、小麻姑仙壇記在結字方式、點畫變化上追的還是蠻像的。不過畢竟不能如現代人科技手段縮的那麼精準,產生了一些細節出入為:

首先點畫變得更加若即若離。其次轉折之間和線質形態變得更加渾圓,不是那麼斬釘截鐵和明確。其三字形偏扁。

大家有沒有發現這很像鍾繇?是的。正是這樣一個縮小的過程,使得小麻姑有一種非常濃烈的鐘繇氣質,比大麻姑本身變得更加古意盎然。

這種在原帖基礎上縮放還能翻出一個神品來的例子我們在書法史上找不出第二個。個人認為,如果說學大麻姑還有一條路可走,學小麻姑沒有路可走。

為什麼呢?筆性基礎不錯,鍾繇學的也不錯,顏體底子打得也相當的好,多少還要會一點標準漢隸,學小麻姑方能出帖。否則只能把小麻姑當成讀帖的好範本。

麻姑仙壇記臨習過程有兩個要點:

第一個,解決點畫漫漶問題。

麻姑仙壇記現在最好的拓本已經有“法帖3.0”出了,考據比對工作都做在前面,直接買就可以,但即使是這個存世最佳善本,相比顏勤禮碑而言也還是漫漶得厲害。當然,也正是因為這些漫漶如同白雲出岫,反而增加了那種仙氣飄飄,這也是事實。但對於初學者很不容易抓住筆路和鋒法,把學習門檻提得很高,唯一的辦法就是用譚延闓去彌補。後世所有學顏者,能夠起到這個筆法啟蒙作用的,我認為只有兩個人,一個是譚延闓,另一個是蔡襄,這兩人對顏字筆法的領悟和忠誠都是超一流的。

何紹基、傅山都是以顏體出名,為什麼他們不能拿來參照?他們個性濃烈,兼之所學龐雜,比如何紹基隸法入楷,傅山金文入楷,對顏楷筆法並非完全忠實反映。

所以譚延闓臨麻姑,只讀,不要臨。反覆讀帖領會到筆鋒運行的方式,再用這些鋒法去臨大麻姑原帖。透過刀鋒再去看筆鋒,會不一樣,反之也一樣。

所以學麻姑,一定要有一個著落處,就是篆籀筆法。

其二是什麼呢?學麻姑,不要純粹去抓線質。

事實上麻姑仙壇記好的並不完全只是他的點畫而已,他的結字方式中間參雜了真草篆隸行各體豐富的變化,中間所蘊含數千年文化傳承以及字體的演變傳承,是到那個時代為止,書法技術最大豐富的超級寫家,僅次於王羲之。對這樣一部集大成的作品,我們對他的結字要有追根溯源的自主意識,在研究中去臨習。

寫麻姑要學到高級,不是為了點畫寫的像,而是為了氣息寫的像。那種恬淡虛無的氣息,那種隨形運化的氣息,才能把麻姑學出一點兒味兒了,否則得其形而失其神,越學越遠。

“法帖3.0”展覽級真跡複製帖、定製毛筆和定製課程,大成國學堂致力改變學習書法生態之作!


大成國學堂


最為一名書畫藝術愛好者,我來談談我的觀點。

顏真卿的《顏勤禮碑》磅礴大氣,筆力渾厚,特徵明顯,是許多書法愛好者入門字帖之一。

在學習勤禮碑時要注意:

1.充分了解作者,體會作者當時書寫的一種情懷。

2.臨習時抓住顏體字的特徵,筆力要厚重。

3.觸類旁通,通過顏真卿時代上下追溯,例如顏真卿曾向褚遂良學習,所以我們可以在褚遂良的字裡面去探尋一番。正所謂“取法乎上”就是這個道理。

以下是我平時臨寫褚遂良《雁塔聖教序》一些圖片,歡迎評論區一起來探討交流。











大雅書畫工作室


一個偶然的機會喜歡上了顏勤禮碑,從此每到節假日都有臨一臨,算來已經有2年時間了,個人認為剛開始學勤禮碑覺得非常簡單,但是隨著臨帖的時間長了老是感覺沒進步,總覺得難度越來越大,沒辦法,只好又臨臨多寶塔以及自書告身,這些帖子肯定有相通之處的,這對突破書法瓶頸肯定是有裨益的。






人生需要玩豆腐


作為顏體的書法愛好者,個人有以下顏體書法學習的心得體會。

第一,我們先要了解顏真卿本人的時代背景,顏真卿是唐代人,現在的山東臨沂人,為人正直,並且顏真卿是進士出身,他在任平原太守時,恰逢安祿山起兵,河北各郡幾乎全部投降,唯有顏真卿固守平原成為義軍盟主為唐朝盡力,最終不幸遇害,由此奠定了,其書法作品,楷書當中的正直端莊。

第二,學習顏體要注意選帖的細節,因為現存的顏真卿顏體書法有多寶塔,顏家廟,勤禮碑,麻姑仙壇記,祭侄文稿,還有祭伯文稿,還有東方朔畫贊,這以上的現成的書法作品當中有些需要我們去篩選學習,例如初學者,可以選擇多寶塔碑和顏勤禮碑。

第三,在學習顏體書法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觀察字帖的整體風格特點,例如顏體的風貌,從單字來看,剛勁有力,整體來看左豎細,右豎粗,橫細豎粗,撇細捺粗,點畫如墜石,勾畫如屈金,戈畫如發弩。當然了,在學習顏體書法的時候,一定要從控筆最為基礎練起,練習的過程當中一定要讀帖,看帖,臨帖,背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