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為被詆譭是利他不損已,這是智慧表現嗎?

黃澤榮


其實,這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還說是智慧表現,純粹是一個豬腦子。

詆譭他人,沒有說自己不付出代價的。好比你舉起拳頭去打別人。別人雖然被傷著,難道你的拳頭是鐵打的,不是肉長的,不痛?

詆譭他人,雖然置一時之氣,有洩憤之快,但你的言行已證明你的魯莽。常言道,會說的不如會做的,會做的不如會看的。只要你能做,難道別人看不出你的用意嗎?過去有句話,除非已莫為。

詆譭他人,無非給自己帶來自己利益最大化。人不為已,天誅地滅。人之天性,誰都有自己的私慾。更何況人無完人,物無完物。有的人為了個人的利益,什麼手段,什麼計倆都可以。戰爭年代,為了自己升官發財,朋友可以出賣,兄弟姐妹可以出賣,就連父母妻兒也可以出賣。利益不但燻心,還燻死了腦袋。現在依舊有人為了利益,兄弟爭父母留下的房產,無法調和大打出手,走上法律平臺。這叫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兩敗俱傷不說,給下一代之間無端劃出一道深溝,從此老死不相往來。

自古悲劇除了情之外,就是因財而造成的了。大家知道,有的離婚一直鬧得沸沸揚揚,總的說,是因財才分割不清,雙方都找對方的去軟肋下切,都說對方有第三者在先,說到底就是想多分割財產。中傷或詆譭對方。但不知,他們失策了,把屎盆子扣在自己的身上,不僅綠了自己的頭髮,還弄自己的一身嗅味。詆譭也是要付出代價的。

有的人就是不信邪,覺得詆譭他人不損己,上述事例證明,能量對等才能平衡,如果說,天平偏向一方,那失去的一方會高於對方,而得到的一方會矮於另一方。這就是天平秤平衡原理。

我不認為詆譭別人不損已,還撥高成智慧表現。其實是暈人自討沒趣。

社會需要和諧,為了利益可以協調,協調不成,可以拿起法律。千萬不要用言語去詆譭他人,搞不好,別人拿起法律制裁於你。

不要聰明反被聰明誤,給別人方便也就是給自己方便,放過別人也就放過自己!

用心換心,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半城煙雨


也許在工作又或者是日常生活中也會有極少數的人每天只會是雞蛋裡挑骨頭,但凡對自己有不利的時候卻總是對別人一天到晚的打小報告錯永遠是別人的,而對和好的事情卻都是自己的生怕別人在任何事情或工作中超過自己。

要是看到別人取得不錯成績就四處散佈不利消息有時會對別人造成不可原諒的傷害,對於這種惡意詆譭別人的行為是不可原諒的因為這種行為是我們所不齒的,因為終會有一天守的明月見雲開的因為時間才是最好的證人見證了人性驗證了人心每個人的一生都會是一世英名的像這種到處詆譭別人的人是一種不明智的選擇而並非是一種智慧的表現。


彩虹裡的陽光118


己有能 勿自私

自己所擁有的才華和技能,不要都佔為己有。

能力可以為自己帶來很多東西,所以一般人不願意公開或傳給別人,只想獨自擁有。但從長遠角度看,在適當的時候傳給適當的人,是你對它最好的擁有。而且,如果你能適當地運用這種能力,從保護自己和家人轉變為利益其他人,那麼,你就是在實踐利他修行。

利他不僅是高尚的,而且當你的心對其他人開放,為其他人付出時,會感動別人,得到幫助;同時還會自然形成一種緣起,無須刻意付出太多努力,很順利就能辦成自己的利益。修行並不是不講自利,相反,真正的自利是在利他中完成的。所以,利他就是利己。

利他心特別強的人,一般人在旁邊看著,會有些不理解:為什麼這個人只有別人的事,沒有自己的事?為什麼他把別人的事當自己的事,自己的事卻自然能成?其實道理很簡單,《勝利道歌》講過:當你生火的時候,就只管生火,灰燼自己會出來的。

利他修行的人不會想:我要利益自己,所以要幫助別人。他知道規律就是這樣的。但剛開始學習利他的人可以這麼想。當你一點點去掉自利心,成就利他宏願並付諸實踐時,會發現:以前擔心吃穿住,卻總是得不到;現在不考慮這些,反而什麼都不愁。

所以,我經常建議那些有能力的人,你是領導,不必為升遷考慮,不必為家人親戚考慮,也不必太在意那些敵對面,而要運用你的位置和能力,為你服務的這一方人民考慮。如果你這麼做了,自己也會獲得利益,不僅比你想象的多,而且無害。

如果你是商人,在讓自己和家人過上好日子的同時,也應該多幫助那些飢餓的、可憐的、沒有前途的人,為他們建個學校、做點慈善。這樣你的錢就有價值了。不用存多餘的錢,要存就存善行。錢存多了,無常一到,一分一毫帶不走;但善行存多了,今生的快樂,沒有人能奪走。

人所能 勿輕訾

見到別人有才華和能力,不要嫉妒和誹謗。

戰國末期,李斯和韓非本是一對好朋友。李斯做了秦王的宰相,韓非默默無聞。後來,韓非寫就《韓非子》一書,得到秦王賞識。為了見到韓非,秦王下令攻打韓國,無奈之下,韓王派韓非出使秦國。

秦王見到韓非很高興,但還不信任他,沒有重用。後來韓非上書勸秦王先伐趙、緩伐韓,李斯藉機詆譭說:“韓非是為韓國考慮,不是為秦,這也是人之常情。但今天大王不用他,留著等日後送回去,這是自留禍患。”秦王很認可這一說法,於是將韓非關進監獄。

這時候,李斯派人給韓非送去毒藥,讓他自殺。韓非想見秦王,表白自己的心跡,但見不到,只好自盡。後來秦王后悔了,但韓非已死。這就是嫉賢妒能,歷史上比比皆是。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田埂詩人


詆譭別人本身就是卑劣的思想行徑!是汙人清白,敗壞別人的聲譽,從而貶損別人的社會價值,怎麼能認為被詆譭反而是利他不損己呢?只有一種情況是智慧的表現,那就是對小人的詆譭嗤之以鼻,不屑一顧,時間長了,就會清者自清,濁者自濁!


香山紅葉汪邦年


被人詆譭,損他不利己?還是智慧的表現?你沒有搞錯嗎?被人詆譭了,還要剋制?記住一句話,對付小人,只能用最狠的手段,不要把自己的懦弱說成是什麼智慧!


瀟易


詆譭別人其實是一種損人不利己的事。因為現在的人都很聰明,當我們在別人面前詆譭另一個人時,其實這個人也會想,他會不會在背後也會詆譭我們。所以我們就會對詆譭者有了戒備心。有了戒備心就不會得到別的的信任。沒有了信任,詆譭者的人品就無從談起了。


清塘心雨


智不智慧得看具體情況,不過大多數時候是實在沒辦法封別人的口。


蝸牛迷路了


殺敵一千,自損八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