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部分疫苗品種已進入動物試驗階段

科技日報記者 付麗麗 劉垠

眾所周知,疫苗是防控傳染病最有力的手段之一,也是公眾們一直期盼的。當前,我國新冠疫苗研發進展如何呢?

“我們承擔的工作是重組的蛋白疫苗。目前已經完成了疫苗的設計,開始在動物體內進行測試,看免疫效果如何,同時還要進行安全性評價。” 2月15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員嚴景華透露。

科技部:部分疫苗品种已进入动物试验阶段

嚴景華介紹,重組蛋白疫苗是把一個病原體最有效的抗原成份基因拿出來,進行體外重組,表達蛋白,然後製成疫苗。這種疫苗不需要場所,比如病毒特徵的滅活疫苗需要相應生物安全等級的場所。這兩年,嚴景華團隊一直在做MERS疫苗,新冠病毒出現後,他們直接把此前疫苗的設計策略和方法用在新冠病毒疫苗設計上,目前疫苗進展非常順利,已進入動物試驗階段。

“此次疫苗研發過程非常不尋常,之前疫苗研發是採用串聯方式,比如一個試驗結束看看結果後再進行第二個試驗,現在我們把這樣的週期變成並聯的方式,很多試驗在同步推進,而且科技部、科學院、藥審中心全程跟蹤,有專員隨時溝通,以爭取疫苗早日上市。”嚴景華說。

嚴景華強調,疫苗最重要的特性是安全性,在全世界,還沒有一個上市的冠狀病毒疫苗。因此,在這方面我們是缺乏經驗的,尤其是缺乏疫苗的風險評估經驗,這對科研人員是很大挑戰,要充分證明風險和收益,因為疫苗是用在健康人身上的,必須安全有效,所以安全是重中之重,希望在各方面支持下儘快上市,但是要保證安全。

“動物試驗是藥物進行臨床前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目前為止針對冠狀病毒的動物模型最有效的依然可能是靈長類動物,比如獼猴。” 中國科學院黨組成員、副秘書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周琪說。

科技部:部分疫苗品种已进入动物试验阶段

周琪介紹,在前期動物模型的造模和動物評價上,在靈長類動物裡已經看到和人相似的症狀,包括病毒載量的變化,肺部CT影像的檢驗,所以這批模型已經通過驗證,即將投入到藥物的篩選和功能評價上。同時在其他類型動物的開發上,多家研究機構依然在努力,希望能夠快速地拿出針對冠狀病毒有效的,能夠從事藥物和治療手段研發的動物模型。

科技部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主任張新民指出,由於新冠病毒是一個新病原體,疫苗研發難度比較大、週期比較長。為確保儘早研發成功,在科研攻關應急項目中我們並行安排了多條技術路線,包括滅活疫苗、MRNA疫苗、重組蛋白疫苗、病毒載體疫苗、DNA疫苗等並行推進,切實保障成功率。同時,在聯防聯控機制下,積極協調多個部門給予疫苗研發團隊全方位的保障和支持,使研發工作進度更加緊湊、更加高效。同時張新民表示,當前部分疫苗品種已經進入動物試驗階段。

科技部:部分疫苗品种已进入动物试验阶段

“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疫苗作為一種應用於健康人的特殊產品,對其安全性的要求是第一位的,疫苗研發必須遵循科學規律以及嚴格的管理規範,需要給科研人員一定的時間來開發出安全、有效的疫苗產品。從目前來看,我們國家各研究團隊的研發進度與國際進展基本保持同步。”張新民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