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位大俠說一說馬斯克的星鏈計劃是怎樣的?

米豆QD


分批發射很小的衛星,每次發射60個,計劃一共發射1萬多個小衛星,覆蓋整個地球,讓全世界人民都可以用上低成本的互聯網,而且沒有死角,無論你在森林,草原,南極,北極都可以隨時上網,而且速度比5G還快


科學逃兵ZYX


與馬斯克這個星鏈計劃相似的計劃其實早已有之,簡單說就是通過大量的低軌道通信衛星來提供覆蓋全球的通信網絡接入,從而降低目前網絡接入建設的高額成本。

那麼就要說說為什麼現在全球互聯網的建設成本高了。雖然我們現在上網大多時候都已經不用再像十年前那樣必須要拉網線了,但其實只是互聯網的最後一個點,以手機為例,不論你使用家裡的waifi,還是運營商提供的數據流量,在你接入點的後面一定是一個由光纖鏈接的網絡,這些光纖鏈接全球的各各數據機房,這樣我們們才能訪問各種網站和打開各種app。而建立一張覆蓋全球的光纖網絡其資金需求多麼龐大就不用計算了。

這也是造成全球網絡發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這一點我們國家的優勢就比較大,具體就不在這裡展開說了。

那麼星鏈或者類似的計劃,理論上就是要徹底將遍佈全球的光纖網絡淘汰,這樣一來,理論上來說我們每個家庭都只需要購買一個類似衛星電視接收天線那樣的鍋蓋天線就能接入國際互聯網,而不需要再去鋪設從運營商接入點到家裡的光纖,而運營商也不需要鋪設從本地機房到社區接入點的光纖......這無疑會省下非常多的成本,而且網絡接入也會變的更加簡單。這個計劃的意義在基礎設施健全的城市看似不大,但在偏遠地區或人口密度較低的地區就十分有意義了。

那麼肯定有人會問,發射那麼多的通信衛星難道真的比鋪設光纖便宜嗎?對於這個問題我只能說,起碼現在因為可回收火箭的出現後,星鏈的成本是比鋪設光纖網絡低了,至少是如果由一家公司來完成這兩件事情的話,一定是發射衛星便宜。

所以,星鏈就算完成,初期他的客戶基本上還是以政府或運營商與及大型網絡公司為主,普通人要使用那還早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