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硬化標準15釐米但是測量只有13釐米這種情況怎樣處理?

封旭輝


我幹過十年的工程設計工作。根據我的經驗,做出以下判斷:

1、15釐米厚的路面硬化,應該說混凝土結構,而非其他結構形式;

2、這種硬化路面,應該說以人行為主,兼顧輕型、慢速的工具車行駛;

15釐米厚,應該說設計圖紙中的要求;這一點,很容易讓人理解;但實測13釐米,這就不好理解了,是不是應該這樣說:通過多少個點的實測,測量厚度的平均值是13釐米。

在這種情況下,回答“怎麼辦”的問題。還要從路面硬化的設計功能上來回答。

如果路面硬化,單純是防止灰塵飛揚或者防止雜草叢生,滿足人員活動、健身等功能,那麼,只要保證了13厚釐米的施工質量,是沒有問題的,可以接收該工程;因為按照設計規範,C25以上的現澆場地混凝土人行路面工程,厚度在8cm以上就行,要控制好面層的分塊大小。這種硬化面層的設計要點,不在混凝土的受壓強度,而在於混凝土塊的抗折強度。

如果行駛小型輕便工具車,要看車的總重量,一般情況下,只要控制好車速,仍然能基本滿足要求,可以降級接收該工程。但要和施工單位簽署質量維修證書。

當然,這還要看已經完工的工程量的大小,如果大量完工,可降級接收;如果是小量施工,乾脆扒掉重來。

關於責任問題,第一責任肯定是施工單位的,但現場監理工程師也有責任,應做到旁站監理,及早發現問題,及時調整;建設單位也有一定的管理責任。

至於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可能有多個方面,但現場管理不到位是肯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