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是職務低權利大的崗位,一個是職務高沒權力的崗位,如果是你,會如何選擇?

青澀的團媽


職權相伴,如影隨形。選擇權,還是選擇職,亦或是職權兼選,取決於個人意願、機遇等很多因素,但有一點不能忽略,那就是年齡。如果是題主說的這種情況,個人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考慮。

第一,年齡不大,毫無疑問選職務高沒權力的崗位,有利於長遠

體制論提拔,年齡是個寶。對於絕大多數幹部來說,在體制要想取得更好的發展,必須把握好每一個機會,爭取早上臺階,早解決級別,不要太在意暫時的權利得失。否則,等年齡衝線了,想提拔都沒機會了。

黨政幹部選拔,非常注重老中青結合,年齡結構是選拔任用幹部考慮的重要環節。比如選拔縣區班子成員,這兩年開始強調要求有一定比例的85後年輕幹部,條件要求從現有正科實職任職滿三年的領導幹部中選拔,兩個85後,一個是財政局福局長,一個是社科聯主席,財政局副局長權力比社科聯主席大吧,可權力再大,社科聯主席是正科實職,是一把手,符合提拔縣區班子成員的條件,而財政局副局長只能看著乾瞪眼。這就是級別的優勢。有級別才有進一步的可能,而權力只是一時的慾望而已,不是提拔晉升的必要條件。

更何況,上了一個級別平臺不一樣了,交際面也不一樣,很多以前接觸不到或者沒有資格接觸的領導,現在可以隨時聯繫彙報,圈子層次在提高,所能掌握和利用的資源遠勝於前,這些都是隱形的財富,可以為下一步從有職無權過渡到職權雙收的重要砝碼。

從另外一個層面來講,今時不同往日,工作環境較之以前更嚴格規範,權力大責任大,盯的人也多,平心而論工作並不好乾。因此有機會提拔晉升,調整到一個相對不引人關注的崗位上蟄伏几年,權力小責任輕,在解決級別的同時,還可以觀察時局,伺機再殺出來,可以避免很多風險,對年輕幹部而言不見得是壞事。

第二,年齡偏大,對位子更看重,當然選權力大職務低的崗位,有利於當前

年齡偏大,意味著提拔晉升機會有限,即便有,也是不好的位子,從眼前利益考慮,重權輕職也不是不可以。比如一個縣委書記,還有六七年就要退休,現在有機會提拔市政協副主席,級別是上去了,可是權力大打折扣,遠不如在縣裡呼風喚雨,從個人利益權衡,不見得縣委書記願意幹。類似的情況在體制內其實並不少見。只不過權力是把雙刃劍,這樣的選擇沒有問題,但同時也需要承擔風險。在當前形勢下,某種程度來說可能風險元大於利益。

第三,其實無論年齡大小,從務實的角度權衡,選擇高職低權比選低職高權更有利

道理很簡單,慾望是無底洞,有了權力還想要更大的權力,追求永無止境,看得見摸不著,有時候不一定是好事。而職位和級別上去了,工資待遇、福利待遇、政治待遇提高了,是看得見的實實在在的實惠,退休了待遇也有保障,實際上比所謂的權力更有價值。繼續拿縣委書記為例,年近退休如果能提拔個副廳,儘管權力小了,可政治待遇提高了,退休後和縣委書記完全是兩個概念,有時候其實沒必要糾結於一時權力的得失。


80後小公


要是真如題主所問,一個職務低權力大的崗位與一個職務高沒權力的崗位讓我選擇,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職務高沒權力的崗位。當然,這個比較的前提必須是在相同性質單位內,能夠放在一起供人選擇的職務,也說明職務差距不大,不過相差一級半級。基於這個前提,我說幾點自己的理由和思考:

一、職務高的崗位合法收入高,對於絕大多數體制內的人來說,拼命向上升的首要目的都是為了提高職務級別、增加工資待遇,既然有現成的高職務高收入可選,那還有什麼好猶豫的呢?

全國700多萬公務員,真正能稱之為“官”的職位並不多,絕大多數公務員都是“捉刀小吏”,兢兢業業幹一輩子,也只是為了多升幾級,增加工資待遇,提高生活質量。

朋友之前在省公安廳治安局擔任實權科長,領導徵求他意見,問他想不想提為副調研員,只是提拔後就不能繼續任科長了,朋友二話不說選擇提副調研員。朋友的理由是:當科長雖然有實權,管著全省某項審批事項,但我既不能也不敢把權力變現啊,那我何不選擇提一級,每年多兩三萬塊錢合法收入,甚至還有很大機會在退休前提個調研員。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例如省級機關每有副巡視員空缺,不少手握實權的處長都會踴躍競爭,明明知道提任副巡視員後一般是不能再兼任處長的了,而很多省級機關的副巡視員既不是班子成員,也不能分管處室,只能協助班子成員負責某項具體工作,但處長們還是義無反顧去爭取。這說明什麼?說明爭取晉職晉級才是首要目標,崗位權力大小其實沒那麼重要。省級機關如此,地市、縣級機關也不例外。

二、權責等同是任何管理體制的核心要求,權力越大責任越大、廉政風險越高,也是紀檢監察部門重點監督和領導同事高度關注對象,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追責問責,甚至受到法紀懲處。

權力大的好處,人人知曉,但權力大的壞處,也需要充分考慮,尤其要結合自身實際,權衡利弊,方可作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有權必有責、用權必擔責、濫權必追責,這既是黨紀國法明確規定,也是正風肅紀的必然要求。職務低權力大的崗位,還真不見得是好崗位。職務低意味著工資收入相對也低,權力大意味著責任大、任務重,拿著低收入卻要幹著重任務、擔著大風險,怎麼看都不覺得是件美事。

特別在當下,反腐利劍時刻懸在權力頭上,管理監督、追責問責、正風肅紀全面從嚴,責任不落實是失職,責任落實不好或者亂落實是瀆職,失職瀆職必究必查。所以說,權力是把“雙刃劍”,千萬別被“權力大”的春風得意矇蔽了雙眼,很多時候還需要看看權力背後的隱憂和風險。

另外,也要捫心自問,看自己是不是心性沉穩、意志堅定、紀律嚴明、經得起金錢美色所惑之人。權力大的崗位面臨的誘惑也多,金錢美色、金玉珠寶、美食美酒,這些誘惑隨時可能出現,意志薄弱、紀律性不強的人最好不要手握大權,否則真有可能經受不住考驗,被人“圍獵”成為金錢美色的“俘虜”,最終葬送個人前途、毀掉家庭幸福。筆者身邊就有同事,被不法分子無所不用其極的手段拉下了水,最後只能在獄中懺悔莫及。

我自認為對金錢美色缺乏超強的免疫力,所以還是遠離權力大的崗位為好,職務高沒權力的崗位才是為我量身定做的,責任不大、事情不多、風險不高,但工資卻不低,也不需要在誘惑面前為難自己,這絕對是我等胸無大志之人的最佳選擇。只可惜,題主有這樣的好事,而我等只能空想和豔羨。

三、定期交流輪崗已成為當下體制內的新常態,想要長期把持權力大的崗位恐難如願,有權無權崗位基本上都是輪流坐莊,有職務在身又何愁不能從沒權力崗位交流輪崗到實權崗位呢?

從崗位本身來說,權力大的崗位與沒權力的崗位既是相對的,也是不斷髮展變化,甚至相互轉換的。例如,在這次機構改革中,隨著所在單位和內設機構職能的調整,崗位的權力大小也隨著發生了變化,有的崗位改革前沒什麼權力,改革後卻賦予重任、權力大增,而有的崗位又正好相反。

從幹部個人來說,定期輪崗交流制度不斷健全完善,對於在要害崗位、敏感崗位工作時間較長的同志,組織上出於保護幹部、防範廉政風險考慮,都會按規定要求有計劃地把這些同志交流輪崗到其他崗位,而那些在無權崗位工作的同志也有了風水輪流轉的機會,可以交流輪崗到實權崗位上過一過有權有勢的癮了。

所以,即使題主很看重權力也無妨,先選擇職務高沒權力的崗位,拿著高工資修身養性幾年後,又有大概率平級交流輪崗到有權力的崗位一展所長,這時候既有足夠資歷又有能力和實績,反而更有資本在仕途上勇往直前、平步青雲了!


職場李論


有一朋友任XX大隊長,原本擬調任他為副支隊長!但沒去.……具體情況具體對待


湖湘有霖


當然選職務高無實權的職位了。傻子才選低職務有實權的職位。


今夜無眠6355


正常情況下都會選職務高權力小的。體制內級別最重要,平臺上去了,轉實權崗位就是領導一句話的事兒。而底層崗位就是再有權力,你又能幹幾年?等年紀超線,想提也沒機會了。


5091273684cabd


我估計選擇職務低有權力的都是體制外的吧,要知道權力也等同於責任。

忽然想起一句話,體制內的人好像水面上的鴨子,看起來光鮮亮麗悠閒,水面下的腳卻一直在動。


太極人生1973


胡咧咧,崗位低的比崗位高的權利大???職工管經理???還是比經理賺錢多???


釋然276932411


必須選職位高,權利可以奪。


目怡畫詩


選職務高的,因為職級提高了,後面再活動下去好部門。


用戶7629912212505


我會選職務低權利大工資高的崗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