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那麼害怕被人拒絕?

開森喵喵


有些事明明不想答應,卻總也不會說“不”?如何說服自己學會拒絕別人。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在某些場合,大家都在吹捧某個人,你也跟著吹捧,雖然你並不認同這個人;或者在有些場合,大家都表現的很感動,你也跟著感動,雖然你並沒有太大感覺。想要拒絕同事或者朋友的無理請求,卻總也不會說“不中”。這類經驗背後都有一個共同的應該思維的身影,壓迫者我們自己的真實想法和感受。

這就是自我煩惱背後的應該思維。這種對自我的應該思維,壓迫我們,讓我們找不到真正的自己。這種心態存在著一種自我強迫。就是我應該這樣。就拿個人努力這件事來說,為什麼我們經常對自己的努力找不到方向。只是知道,我再也不能這樣過了。我要努力,不能閒下來。

我們先想一下,身邊那些正在努力的人是怎麼樣做的。他們心裡往往有一個想實現的目標,但他們並不是那麼關心自己努力不努力這件事。他們會把所有注意力放到做事上,只想把事情做成。這時候,努力是一種自主自發狀態。是創造活動產生的副產品。

可是,當一個人沒有這樣的目標,卻覺得自己“應該努力”,會怎麼樣呢?他會想,雖然我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可是成功的人都很努力。於是,我們遵照內心的應該規則行事,讀書、聽講座、學習。我們不知道目標在哪裡,只是想要努力這種狀態本身,因為應該自我的規則是—努力總是對的。

可是,應該思維的本質是模仿。太多的應該思維限制我們表達自身情感,甚至最終取代了真實情感的表達。這是自我的應該思維最大的問題。“我應該如此”的應該思維,本質是用社會規則、他人的期待或者文化習俗代表我們自發的行動。所以,關於自我的應該思維,完整的句式是:既然別人覺得應該這樣,那我就應該這樣;既然別人期待我這樣,那我就應該這樣。既然別人希望我說這事兒“中”,那我就應該說“中”。

一旦某個行為不是出於自發的,而是產生自某個“我應該如此”的觀點,它就可能變成一種強迫性質的自我要求,就會逐漸偏離事情本身。

比如,在一個悲痛的場合,因為身邊的人都被感動了,我們就覺得自己應該一起感動,雖然沒有真的被觸動,但還是表現出感動的情緒。這就是對感動的模仿。應該思維不僅阻礙了我們表達真實情感,還固化了我們的思維。

我們為什麼會陷入應該思維呢?甚至越陷越深,讓它成為理所當然的思維方式呢?人會陷入應該思維,是因為人們不斷在外在世界中尋找被別人喜愛的“自我”標準,妄圖創造一個理想的自我。這個理想的自我通常是完美的,聰明、美麗、優秀、毫無瑕疵。我們努力保持幻想中的形象,害怕別人看到幻想背後真實的自己。這樣一來,我們就被這些應該的規則支配了。

那麼,我們應該如果跳出自己的應該思維呢?

簡單來說,就是找回自己的感覺,能夠意識到外在的規則是如何影響我們的,並作出自己的選擇。自己的感覺雖然很模糊,但它是真實的。

可是要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因為“應該”背後,常常不僅是規則,還有更多認同這些規則的大眾、你的家人和朋友,甚至權利機構。有時候,找回自我意味著我們要有勇氣誠實地面對自己,哪怕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與他人不同。


牽手教育


人生在世不可能心隨所願,害怕被人拒絕,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求人難難於上青天。也是世人皆知的,求人辦事就要低聲下氣,好話說盡,厚著臉皮,什麼尊嚴面子都丟了,能辦成事就行。

現在辦事更難了,不管兩人再熟悉的人,沒有利益關係,沒有鈔票,是很難辦成事的,鈔票的多少是和辦事的大小成正比的,還是應了那句話,無利不起早。為誰起五更?

我有位同事,夫妻兩地分居,他想調回妻子所在地,屬於平級調動,看似非常簡單平常的事,他跑上跑下,求奶奶告爺爺,鈔票也花了,不老少,也找了很多人,找關係,托熟人,最後還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人財兩空。還是他妻子調過來,事後他感慨地說,求人好比上吊。吊不死也會被累死!

所以說,怕被拒絕,你可以在家睡大覺,沒有人逼迫你,求人就不怕被拒絕,要臉要皮,你可通過正常的渠道,去辦事!你要等到猴年馬月。

所以說個怕被拒絕的事太多了。又想辦事,又怕被拒絕,那你什麼事也幹不了!求人不丟人,被拒絕也不丟面子,活在這個社會,萬事不求人的,還沒有生下來!





山花爛縵


在社會中生存,我們期望擁有和諧的人際關係,因此在與人交往的時候,害怕產生矛盾和衝突。個體都是期待與能給自己帶來價值的人進行交往,這個價值要大於或者等於自己付出的。

在求助於別人或者是請求別人的時候,內心有時候是牴觸和忐忑的,因為你的預期擺在那,但是當對方不能滿足你的期待,拒絕你的時候,就會感受失落。

我們為什麼害怕或者接受不了別人的拒絕呢?

面子問題

注重面子問題是中國普遍存在的現象,良好的人際關係對於個體在社會發展是有幫助的,因此人們在交往中會很在意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和評價,為了獲得好的印象,維持自己的面子,會進行一定的印象管理。

心理學家認為面子與尊嚴常相聯繫,通過面子的維護,來證明自己存在尊嚴,不僅反映了社會形象,也反映了自己的社會地位。當他人拒絕自己的請求,面子上會過不去,尊嚴感受到挑戰。

自我價值感低

自我價值感低的人,通常比較自卑,自身對於自己沒有一個正確和客觀的判斷。自身價值感的體現通常是通過外界來證明的。

但是當別人拒絕自己之後,內心自我價值感會降低,就會更加的否定自己,會通過被拒絕的行為,來審視自己的不好。

拒絕敏感

拒絕敏感是指對於他人的拒絕,而產生強烈情緒抵抗和反應的一類人,這些具有拒絕敏感的傾向的人,對於任何事情,還沒有確切結果,都會被預期成那個較壞的結果。他們常感到自己會被人拒絕,因此恐懼去請求他人。


心理學充電時間


一.自信不足導致的內心脆弱

無法承受或者說很難接受被拒絕的後果,容易懷疑自己,甚至否定自己。造成這一心態的原因有很多,個體差異就不去細究了。

所以這類人說害怕被拒絕其實就是害怕懷疑自己甚至否定自己啦……

二.“偶像包袱”帶來的患得患失(也可以說自戀)

很多人有一定的先天條件優勢,長相優勢、經濟優勢等等……而這使他們在與他人相處過程中總有一種優越感。

所以這類人說害怕被拒絕其實就是害怕被拒絕後失去良好的自我優越感

其實還有幾類,但由於蹲坑蹲得腳麻了,就不一一列舉了…


社會人960228


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會有害怕被人拒絕的點,因為人是社會性的人,需要人和人之間相互交流和正面回饋,只要是負面的反饋,絕大多數人都會起反應吧。

這裡面分兩個方面來說,一方面是害怕即將提出的需求等被拒絕(這個非常正常),只要提前想好被拒絕後自己的多項備用方案,既就不至於讓自己被動,也不至於讓事情因為一時被拒絕停滯在那裡。說白了就是有後手。

另一方面是過往的經歷,尤其是在原生家庭中多年以來形成的思維習慣和行為模式,比如父母性格比較內斂,並不擅長與人交流,極其害怕被人拒絕,有的甚至因為害怕被拒絕而選擇不去做,迴避等方式。所以孩子從小到大耳濡目染就習得了這樣的方式。但只要行動力夠強,有豐富生命經歷和人生閱歷的人,完全可以在行動中突破這些桎梏!

所以說,成功人士很少討論心理學上提及的原生家庭!不管是理性還是非理性的害怕,如果可以快速採取行動,行動中破是最快的!除非極個別人,確實是曾經的創傷引起,這時候需要求助專業的心理諮詢師,才可以比較快能夠穿越傷痛的。


心理諮詢師—王琳


害怕被人拒絕,這是很多人都有的感覺,不過能害怕到什麼程度是因人而異的。如果已經成為一種心理定勢,並且影響了長期的情緒狀態甚至是心理功能,那就要考慮轉變了,因為害怕拒絕已經成了一種心智模式。人們常說三歲看大,指的其實就是一個人在三歲的時候,其內心當中對在外世界的整體看法基本形成。有的孩子會認為世界是溫暖的,接納的。有的孩子會認為世界是冰冷的,拒絕的。有的孩子會認為世界是殘酷的,無情的。並且這樣的看待世界的心態會持續下去伴隨長大。認為世界是冰冷的,拒絕的孩子,就會在心裡形成“訴求或者慾望會被拒絕”的心理定式,同時很可能感覺但一定程度的羞恥感。也有很多是羞恥感讓其害怕被拒絕。處理辦法,有人認為叢看心理學書開始比較好,因為書籍是人與外界的橋樑,用充實後的內心去接近現實世界。






未成年心理與家庭教育


可能是自尊心在作怪,我們害怕遭到別人的拒絕可能就是因為在別人拒絕自己的時候,自己就會很沒有面子,打擊了自己的自尊心。當遭到別人的拒絕時,我們會覺得是自己的能力有問題吧,是自己做事的方式不對吧,自己的自尊心遭到破壞的時候,自卑情緒就開始產生了,一連串的消極情緒就會產生,對自己的影響都是消極的,所以人們害怕被拒絕。

再有一點人們怕被拒絕,可能是害怕被拒絕後自己感受到的那種失望情緒,人們都是很懼怕失望的,對一個人對一件事如果感受到了失望就好像是人生無望的那種感覺,也是很可怕的!讓人無法在生活中有勇氣繼續走下去!

其實我們是需要糾正這種恐懼的,不要總是害怕被拒絕,被拒絕就相當於你人生當中的一次苦難,人生有苦難其實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會增加你奮鬥的勇氣和動力,讓你愈戰愈勇!贏得你想要的人生。像銷售員,如果害怕被拒絕,永遠都不去訪問客人,那怎麼獲得成功的業績和人生。其實每個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是,害怕拒絕是做不成事情的,工作害怕被拒絕,不張口和陌生人交流,就無法將工作順利進行下去。人際交往也是,交朋友的時候如果你總是害怕被拒絕,那永遠都不會有好朋友!

我們都一樣,都要克服人性的弱點,不要讓自卑和極強烈的自尊心阻擋了我們進步的路!


小老虎看世界0529


因為拒絕很多時候都代表失敗,而我們害怕失敗,不想失敗,不想失望變成絕望,那樣對我們是一種打擊,會讓我們缺乏自信。

無論做什麼我們都希望可以獲得成功,我們希望付出努力之後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我們在懇求別人時希望得到別人的同意,我們在向喜歡的人表白時希望她可以點頭答應,這樣對我們來說才會有成就感,才會感覺自己努力沒有白費,對以後的事情也會充滿信心。

可是有些事情不是我們想的那麼好,失敗總是在成功之前到來,我們請求別人總是會被拒絕,,想喜歡的人表白她會說你是個好人,拒絕會打擊我們的自信心,傷心難過也會伴隨而來,所以對於拒絕我們表示恐懼,最不希望的就是被別人拒絕。

失敗是成功之母,想要成功就不能害怕失敗,害怕拒絕,就不敢嘗試,這樣我們永遠也不能取得成功,我們應該學著多做幾次,在懇求對方一下,不要輕易放棄,要相信你的堅持會讓你取得收穫,拒絕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放棄,不要盲目,只要你認為是對的,就要堅持下去,一定會成功的。





阿夏


害怕拒絕可以分兩種

一:怕丟臉

二:怕尷尬

總結臉皮不夠厚。

害怕拒絕在成長中就像一條正弦波曲線中的一段,

嬰兒、兒童的我們不知道臉皮是啥,天不怕地不怕,更加不會害怕拒絕;

青少年、青年的我們逐漸瞭解、在乎面子,怕拒絕丟了面子,所以開始害怕拒絕;

邁入中年甚至老年的我們,放下面子,注重裡子,拒絕只是浮雲。


黑白閒聊生活


害怕被人拒絕是不成熟的表現。

人生在世哪能樣樣如願?被人拒絕是正常現象。怕被人拒絕的人是如下幾種情況。

一、心智不成熟的人

不成熟的人總是自我估計過高,任性,認為世界必須按照自己的設計行事。而不懂得被人拒絕是很平常的事。

二、是自信心不足的人

沒有實力自信心不足的人,總是前怕狼後怕虎,活在別人眼裡,如果被別人拒絕和否定,就覺得自己很不行。自信的人,被人拒絕根本不在乎。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