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是一般人欣賞不了的東西嗎?

萬事萬物不自知


藝術是每個人都可以欣賞的。藝術是生活的另一種表現形式,藝術是生命的傳承和延續。

不同的藝術所表現的形式不一樣,對生命的解讀也不一樣。由於作者的經歷,為人,思想的不同都會有不同的表現,就那書法來說,人們在欣賞張旭的書法,體會到的是豪放不羈的性格,在欣賞顏真卿的作品,體會到的是他為人忠貞剛烈,寧折不彎的剛毅,而在欣賞毛主席的書法時體會到的是大氣磅礴,雄偉壯闊的偉人胸襟。通過對他們的書法觀摩,可以很真切的感受到他們對生活的態度。

音樂號稱是人類的共同語言,即便是一個完全不懂音樂的人,也會對音樂所表達的生命意義感受頗深。有的音樂聽完讓人感動不已,熱淚盈眶;有的音樂聽完讓人怒髮衝冠,鬥志昂揚;有的音樂聽完讓人如沐春風,心靜如水。這都是用音樂去解讀生命,去傳承生命的意義,即是完全不懂音樂,但是一定能給我們帶來感官上的刺激,讓我們受到音樂所表達的生命真諦的洗禮。

維納斯受到無數人的追捧和喜愛,正是由於她的殘缺讓她給人們留下了無窮的猜想和探索,這也是藝術的魅力。藝術的魅力是無窮無盡的,她總是引導人們去探索和熱愛生命。

藝術的分類非常多,書法,音樂,雕塑,文學等等。無論是哪種藝術,都承載著對生命的追求和探索,傳承與發揚。只要用心,都可以欣賞藝術所帶來的思想。藝術是生活的另一種表現形式,表達了作者對生命的探索與傳承,能夠引導人們對生命無止境的追求這也是藝術的偉大之處。我們在欣賞藝術的時候,不僅要對作者的創作初衷瞭解透徹,更要對作者的人生經歷非常熟悉,只有充分的瞭解作者,才能對藝術所蘊含的思想真諦充分認識並逐步提升自己。





YeeMuGG


藝術並不是一般人欣賞不了的東西

當我們看到現在的很多藝術作品,就比如,抽象藝術,如果是在過去,它們是絕對不會被看成是“藝術”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很簡單,因為它們連“視覺美”這樣最基礎的東西都沒有,這和“藝術表現美”是起衝突的,但一直讓人疑惑的是,為什麼它們偏偏成為了藝術,


人們至今無法找到一個確切的標準答案,只能似乎的認為:藝術就是任何人想要把它表現為藝術的東西,就是人的創作技能,所以當我們對藝術下了定義之後,也就容易理解,藝術並不是一般人欣賞不了的東西,而是所有人都可以欣賞得了的東西,

欣賞任何一件藝術作品,看到什麼,感受到什麼,就是看到什麼,感受到什麼,不需要以任何哲學思想理論去“自圓其說”,比如,有些藝術作品,實際上就是低俗的垃圾品(書法中的醜書、亂書、俗書,或者說是無字天書),還有各種形式的抽象畫,就是小孩子的塗鴉……,



不只是所有人可以欣賞得了藝術,而且所有藝術,所有人都可以欣賞得了,只不過每個人欣賞了解藝術品的程度或多或少而已,畢竟每個人的審美能力或審美品味是存在差異的,作為那些傳統藝術家來說,他們又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讓大多數人或是所有人都可以理解欣賞,這樣藝術作品才有價值,藝術家自己也不會“自娛自樂”。


詩夜城主


問什麼可以永遠存留?答案是藝術,唯有藝術,因為這是人們來過這世界後所留下的唯一的痕跡。藝術涵蓋方面眾多,有表演藝術(音樂、舞蹈)、造型藝術(繪畫、雕塑、建築)、語言藝術(文學)和綜合藝術(戲劇、電影)。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大道三千,條條大路通羅馬,總有一種藝術是你所欣賞的,總有一種藝術是可以與你產生共鳴的。

俗話說雅俗共賞,何為雅,何為俗。雅既高雅,俗既庸俗。藝術為什麼在漫漫長河中不消逝而可以長久流傳?因為藝術它不是高高在上的,因為有人懂得,有人懂得便就會有人欣賞,縱然某些偏門的藝術有一少部分人懂得,但絕大多數藝術是能夠被絕大多數人所能欣賞並理解的,而大多數人裡面的有一部分人可以精湛的欣賞,甚至繼續去創作,便誕生了一批又一批的藝術家。

藝術,國界不同便造就了文化的差異,西方國家喜歡看話劇音樂劇、交響樂、管絃樂,而傳統的東方則喜歡京劇、豫劇、黃梅戲等等古老的戲種,那麼且看當今的世界,我們是否能夠欣賞西方的藝術呢?

答案是肯定的,例如現在的電影、西方的藝術繪畫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生活,而西方國家則對我國的戲劇、中國功夫、漢服、古箏等樂器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不同色彩的人種因為語言的障礙都可以相互欣賞交流彼此的文化,哪有何況是普通人呢,哪裡存在“藝術是一般人欣賞不了的”這一說法呢,

藝術不需要表達,它只需要靜靜的站著那兒,它自身散發的氣質便就會吸引無數人的眼光。

去年夏天有幸去過杭州和平國際會展中心參觀一批藝術家的大作,主題為藝術西湖•第二屆國際水墨博覽會,現場並有藝術家現場作畫,中日韓以及西方各國的藝術家現場作畫交流,感受頗深,並對此會展留下一首絕句:

雁過聲滑空

雪落隱無痕

筆畫淵源匯

驚成煉鍛魂

下方另附會展中心的藝術作品,上方配圖也是其中的一部分,現分享出來與各位朋友共賞。


玉海棠詩


藝術應該是被人欣賞的,可是為什麼很多藝術品讓很多人看不懂?

這裡出現了兩個詞,一個是「欣賞」一個是「懂」,可問題在於欣賞和懂之間有沒有必然聯繫呢?我覺得是沒有的。

世界上的一切東西,可以分為兩個領域,一個是事實判斷,一個是價值判斷。

事實判斷,比如說自然科學領域,一加一等於二,水加熱會沸騰,沸騰是算液化還是算蒸發?應該算蒸發。這些東西它有絕對的標準,不懂就是不懂,沒什麼可說的,考試做錯了,那就是做錯。

而另外一種是價值判斷,這個東西每個人有不同的看法,比如說語文的閱讀理解題,標準答案讓很多人覺得不爽,為什麼?因為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對文章的理解自由。這個文章我這樣是理解的,那我說的對還是不對呢?當然是對的,因為那是你自己的理解。如果題目問的是作者的想法是什麼,那只有作者才知道,也不是出題人能知道的,因為出題人未必是作者。不也鬧過那種笑話嗎,出題人說這個地方作者想表達什麼,說了半天標準答案,作者說沒有的,我當時沒這麼想。

所以很多時候,價值判斷沒有絕對的對錯,不同人有不同的想法,每個人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可以一起交流,非要分出個是非對錯,那是不可能的。

而藝術顯然不是自然科學,它應該更多屬於價值判斷的領域,所以藝術不存在懂不懂的概念。

什麼是欣賞藝術?就是藝術家通過自己想法的表達塑造了一個有形的甚至是無形的東西,把它作為藝術品呈現出來,而受眾在看到、感到、聽到、聞到、摸到、想到這個藝術品的時候,產生了一些自己的想法。這些想法其實就是價值判斷的一部分,這就是在欣賞藝術品,欣賞藝術。

什麼時候我們會說一個人不懂藝術呢?當我們想要嘲諷這個人,當我們想要攻擊這個人,當我們對一個人的價值判斷進行價值判斷的時候。說白了,我們就是在diss這個人,我們就是要讓他覺得不爽,才會說這個人不懂藝術。

所以「不懂藝術」本身是一種價值判斷,對價值判斷進行價值判斷就是在汙衊攻擊,並不是就事論事。

因此認為大家都不懂藝術、認為藝術無法被人欣賞這個想法本身就不合理。其實只要用心去看待一個藝術品,有了自己的想法,在尊重的前提下,心裡面默默的想或者在照顧周圍人體面的情況下把它表達出來,甚至你十分尖銳地指出了這個藝術品不好的地方,這都是一種欣賞,不管是好的壞的,都是欣賞,不存在懂與不懂。

只有明白了這一點,你才真正地懂得了什麼叫欣賞藝術。



墨色之境


藝術應該每個人都能欣賞的,大不了多一點與少一些,這與小時候的藝術培養有很大關係,我們現在對小孩子的培養上大多在數字與文字上,這些都是可以掌握的硬知識填滿了大腦後人更重要的靈性反而少了弱了,最好小時候培養上注重音樂,藝術欣賞,哲學理念,成事法則,體能健康,意志力與道德教育的綜合培養,這樣的人長大後才容易做好自己的工作,也能生活得很好。藝術的確不是一般人都能欣賞到精髓的,但能欣賞藝術的人一般都能活出精彩,兩顯得不一般。



彌和園雕刻藝術


藝術,是天賦 ,是上帝賜給人類的恩典。

但,藝術,也各有區別。

大眾化的藝術 :

比如,很具象的畫、很漂亮的色彩、朗朗上口的歌調等等 ,百姓喜愛、易懂。

這類藝術,給人美好、愉悅的感受 。

這些感受,也僅是停留在人 最原始、最本真的層面 。

高一層次的藝術 :

也就是常比喻的陽春白雪,比如,文辭、韻律、詞牌、抽象,等等 。

這類藝術,深奧、晦澀,但道理 隱喻其中,是從靈魂深處而來的,耐人尋味,給人以 啟發和思考 。

不論何種藝術,有美感的,是藝術;有思想的,更是藝術 。



保利藝術在線


藝術不是一般人能欣賞了的?這話不對。有失欠妥了。提岀這個問題的人,小視了人的基本視覺了。對了,不誇誇其談什麼美學原理,審美觀,我,是的,我認為,所謂一般人也有對藝術的品評水平,如,這幅巜父親》油畫好。他說。他發自內心深處自然而然的流露岀來。我認為這也是一種美的欣賞。只不過這位欣賞者的學識不淵博雅儒罷了。藝術,藝術是為人民服務的。齊白石也好,張大千也罷,還有路遙也是,不管國內的還是國外的藝術家們,大凡他〈她)們深入生活,接觸勞苦大眾,關心,大聲疾呼,畫岀來,寫出來的藝術作品,人民群眾喜歡了,這就是藝術的價值觀念不同的價值所在了。

人們往往說,誰誰的畫不好,誰誰的作品不好。誰誰的好,好的很。如路遙的巜人生》,尤其是《平凡的世界》這部長篇小說了,路遙筆下的普通人含有每個平凡人的同樣命運了,但是呢?平凡人,平凡者,而偉大者。所以說,一部作品,不在乎岀自誰手,你名人有咋?作品平常,只是庸作頻頻,歉錢為目的,不寫中精品,不與人民群眾接觸,閉門造車,這就是人民群眾的話,叫這畫或作品寫的不好。是的,不好誰看誰聽。這語言樸素,但樸素中有大道理。

簡而言之,藝術一般人能欣賞,只是一種視覺上的第一次見面說的話,這不錯。就是一種享受中的欣賞了。下里巴人和陽春白雪有區別,但欣賞角度各有千秋。學識淵博之差別了。


秦嶺土豆


前幾年,有幸在國家大劇院聽了中央音樂學院老師的一堂音樂課,《走進音樂的世界》。老師提出,對藝術而言,音樂為聽覺,文學為文字,美術為視覺。說到音樂,我們每個人都有天生欣賞音樂的能力,換句話說,對我們普通人來講,音樂何須懂,因為追求感官愉悅是人類的本能,擁有審美需要是人性的光輝。

所以,聯繫到我們的日常工作生活,我們應該把技術變成藝術,讓產品成為作品,那樣,我們的生活會變的詩意,事業會在雅勝中不斷髮展。


遇見書房


首先,我的回答:是的!藝術不是一般人能夠欣賞的!

拿書法來說,達到書法藝術水準的,我們叫書法作品,或者書法藝術品。反之,只能叫寫字!

藝術只針對懂藝術的人群,對於不懂藝術的人群都是徒然。諸如書法、繪畫、歌劇、話劇和音樂會,懂的人,以為是藝術,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生活,但不懂藝術的人會覺得很無趣,沒什麼意義。

個人的藝術修養不一樣,對藝術的理解也不盡相同。有些人就覺得江湖書體就是書法藝術,因為個的藝術修養不一樣,所以不能一概而論。但真正的藝術,不是大眾化,只存在於部分懂得欣賞藝術的人群。

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