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時期的最暖“情話”

戰疫情|抗“疫”時期的最暖“情話”

有一種浪漫,是執勤路上的相互陪伴;有一種牽掛,是工作間隙互道平安;有一種幸福,是擦肩而過的相視一笑;有一種愛情,他們既是夫妻,又是戰友。在寧夏公安系統內就有283對雙警家庭,他們穿著“情侶裝”並肩作戰在防控疫情的第一線,用不言勞苦的奉獻精神,詮釋著別樣的風采。


特殊的職業

特殊的拍檔

他們用行動告訴大家

有一種愛情叫

“生死相依、並肩戰疫”

一句“注意安全,做好防護”

是在特殊時期最美好的“情話”


戰疫情|抗“疫”時期的最暖“情話”


陸文學:沙坡頭公安刑偵大隊大隊長

朱 豔:中衛市公安局治安管理局出入境與外國人管理支隊副支隊長


戰疫情|抗“疫”時期的最暖“情話”


值完夜班的陸文學,接到單位通知,疫情防控全警回工作崗位,陸文學像是被打了雞血一樣,戰鬥的警笛又一次被拉響。“全警動員,為的就是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為的就是牢牢掌握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主動權,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年幼的孩子,年邁的父母,面對突發的疫情,夫妻倆只好把孩子託付給父母,“你們去吧,孩子我們來照顧,疫情肆虐,你們都是警察,這個時候得上!”


夫妻倆都在疫情防控的一線,早出晚歸的他們沒時間去父母家接孩子,更沒時間陪伴年幼的孩子,因為孩子太想爸爸了,每天晚上孩子總會打電話“爸爸爸爸,你和媽媽什麼時候回來接我們回家啊?”每每聽到他們稚嫩的話語,陸文學的心裡就會多一絲內疚和自責,但他卻又總說:“我們肩負著黨和人民賦予的神聖使命,能做的就是更加堅定戰友打好抗擊疫情阻擊戰的決心,築牢人民群眾的‘生命線’,讓疫情早日結束,讓更多的家人可以團聚!


面對疫情,他們擁有同樣的信念和相同的理想,他們在彼此的的勉勵中前行,將小家融入大家,只為這一身的藏藍。談到工作,兩人的回答一致: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於擔當、責任在肩。


郭君享:鹽池縣公安局高沙窩派出所所長

張 佳:鹽池縣公安局交管大隊輔警


戰疫情|抗“疫”時期的最暖“情話”


“爸爸媽媽是不是不愛我們了,為什麼總是不回家?”


“爸爸媽媽很愛你們呀,只是現在有很重要的工作,等我和爸爸忙完了,就會回去看你們。”每次和四歲的女兒視頻時,張佳心中總是說不出的難受。


自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郭君享第一時間趕到“抗疫”第一線,聯合鎮政府工作人員進村入戶,全面開展宣傳、摸排,走訪等各類工作。妻子張佳在大隊的疫情卡點值守,對進出車輛進行嚴格登記、排查。


在這段與疫情賽跑的關鍵時刻,兩人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前沿陣地上,把兒子和女兒交給年邁的父母,攜手“逆行”。考慮到一線工作與病毒接觸的可能性極大,為了保證家人的安全,夫妻倆一致決定“疫情結束之前,誰都不回家”。


作為雙警家庭,我們都能夠投入到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我們將繼續努力,為全面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力量。” 郭君享說道。


郭三軍:鹽池縣公安局大水坑派出所副所長

劉凌雲:鹽池縣公安局花馬池派出所社區民警


戰疫情|抗“疫”時期的最暖“情話”


2020年的春節,與往常不太一樣,大年初一一起吃了一頓餃子後,劉凌雲和丈夫郭三軍就再沒有見面。


作為一名社區民警,劉凌雲每天早出晚歸,認真開展人員排查、跟蹤管控、走訪入戶、重點場所檢查等工作。郭三軍每天堅守在307省道黃蒿溝檢查站,帶領全體工作人員對進鹽車輛和人員進行認真檢查、登記,嚴防疫情輸入。


時間就是這麼愛開玩笑,整整半個月,兩個人各自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竟然沒有一次“碰巧”能見到。因為工作忙,兩人只好把兒子交給父母照看,劉凌雲每天都說早早回,每天都不能“早早回”。


面對這位“失信”的媽媽,兒子也逐漸習慣了,不但沒有責怪,反而叮囑爸爸和媽媽:“要帶好口罩,勤洗手,早一點回家”。


張福琪:鹽池縣公安局花馬池派出所民警

趙 莎:鹽池縣公安局刑偵大隊民警


戰疫情|抗“疫”時期的最暖“情話”


“喂,老公,你能正常下班嗎?先回家看一下寶寶,我今晚要加班。”


“不行,我今晚要巡邏……”然後是兩個人無奈的沉默,這是雙警家庭張福琪和趙莎常有的對話。


自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這對夫妻更加著急,他們身負重任。張福琪在花馬池派出所值班備勤,巡邏防控,24小時連軸轉,吃住全在單位。趙莎是刑偵大隊的內勤,她每天負責上報各類工作情況、案件信息、報表數據、工作總結等,同時做好一線民警的保障工作,也是忙得不可開交。


近期,一歲的孩子又因感冒住院了,趙莎每天忙完工作還要匆匆趕到醫院,陪孩子輸液體。結束了一天的工作後,張福琪本想著給妻子打個電話,問問孩子的情況,卻不知不覺躺在椅子上睡著了。


張福琪經常對趙莎說:“我虧欠你太多了,虧欠孩子太多了,感覺在單位好多天回家後,孩子都不認識我了,不讓我抱抱是最讓我難受的事,可是我真的沒有辦法。”趙莎卻說:“我有過抱怨,有過不滿,但我理解你,我也是警察,我知道我們的任務,我們的責任。面對疫情防控戰,我們更應該克服一切困難,相互勉勵,攜手共進。”


胡瑞鵬:銀川市看守所二監區負責人

盧紅梅:銀川市公安局網安支隊


戰疫情|抗“疫”時期的最暖“情話”


自年29開始,胡瑞鵬便始終穿梭於所裡、醫院兩點一線之間。監區節前各項工作需要他做出安排,醫院住院的在押人員需要他負責,確保看押期間絕對安全,儘管繁重的工作任務讓他有些透不過氣來,但命令與責任面前他義無反顧,無怨無悔。他說:“這段時間我們辛苦一點,大家就能安全一點。對我來說,別添麻煩是底線,能多做就多做。是黨員,咱就得衝鋒,咱就得擔當!”


同為人民警察的妻子盧紅梅,在疫情面前同樣逆風而行,放棄休假,挺身而出,扛起責任,義無反顧地堅守在工作崗位。盧紅梅說:“都不知道多久沒見到老胡了,只記得年前那次見面他說監區一名在押人員住院了,最近會比較忙,家裡就交給我了。”


段文寶:鹽池縣公安局經偵大隊民警

劉萍鈺:鹽池縣公安局花馬池派出所民警


戰疫情|抗“疫”時期的最暖“情話”


“上班的時候戴好口罩,回家了一定得消毒,照顧好孩子和老人” 。


“知道了,你也一樣,想吃家裡的飯菜,給我打電話,我給你送來”。簡單的兩句話後,段文寶走向了“半”隔離的賓館。


在阻擊疫情期間,段文寶被抽調到青銀高速王圈樑檢查站執勤,負責對進寧車輛進行逐一檢查,每天要檢查車輛一千多輛,人員近兩千人。因為工作量大且接觸外地人較多,每天休息的時候只能到“半”隔離的賓館。劉萍鈺負責所裡的數據報送、後勤保障等工作,每天都忙得團團轉。在抗疫期間,段文寶和劉萍鈺把家裡兩個年幼的孩子交給年邁的父母照顧。


兒子和爸爸視頻聊天時說:“爸爸,你什麼時候才能回來陪我玩”。每當聽到孩子的這個問題,段文寶內心很愧疚,因為自己工作的關係陪伴孩子、妻子的時間很有限。但是乖巧的兒子也會給爸爸媽媽“加油打氣”,“爸爸媽媽你們要注意安全,多吃飯,這樣才能打敗細菌。”


付 政:金鳳區公安分局長城中路派出所輔警

王怡璇:

金鳳區公安分局長城中路派出所輔警


戰疫情|抗“疫”時期的最暖“情話”


付政和王怡璇已經結婚十個年頭,家鄉遠在陝北的他們,幾乎每年都選擇在派出所值班守歲過春節,9歲大的兒子,也在派出所陪大家度過了5個除夕夜。本想今年回陝北過年的他們,一聲疫情防控命令下來,趁兒子熟睡中,義無反顧的踏上返銀的路,在枕邊給孩子留了張紙條……


付政、小王同在派出所上班,天天都能見面,卻很少能說上幾句話,各自忙著手頭的工作,有限的交流也是談論工作上的事。抗擊疫情攻堅戰以來,付政被安排在值班室24小時接處警,身上的戰術背心就沒脫下來過,往返在值班處警的路上;王怡璇是所裡內勤,相當於半個小管家,保證入戶核查期間每天近460人的每日兩餐,人數統計、數據彙總、領取登記發放物資,後勤保障工作事無鉅細全要盡心盡力,忙到凌晨1、2點是經常的事。


“孩子在老家,父母幫著照看,我可以放心的工作。”工作起來勁頭十足的小王,從早到晚緊繃著神經,手機不停的響,總能將各項要求準確無誤的傳達給每個小組,她笑著說:“特殊時期,能跟大家一起奮戰在抗疫一線,我感覺很自豪。等我們老了,一起回味這段別樣的經歷,一定很難得”。最讓小王放心不下的,是兒子的作業沒人輔導還沒完成,她只能抽空通過遠程視頻給孩子輔導作業。9歲的兒子哭哭啼啼問他們什麼時候來接他……她只能偷偷背過身去擦掉眼淚,笑著安慰孩子:“快了,等你開學了就去接你……”


馬 巍:吳忠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輔警

董小樂:吳忠市公安局民警


戰疫情|抗“疫”時期的最暖“情話”

戰疫情|抗“疫”時期的最暖“情話”


“爸爸媽媽放心,我會好好照顧妹妹。”電話中兒子懂事的說。掛了電話,董小樂默默地擦拭著眼角的淚水,轉過身毅然投入到疫情防控的執勤中。


疫情防控一線民警任務繁重,很多同事顧不上吃飯,緊急時刻只能用方便麵、火腿腸和冰涼的盒飯充飢。為了能讓堅守在一線的戰友們吃上一頓熱氣騰騰的晚餐,好不容易倒休的夫妻倆又開始研究起“送餐服務”。他們買食材、找廚師、忙打包、親自送,8個小時在7個檢查點送出了50份“愛心晚餐”。同事們開玩笑:“你們這手藝可以轉行開餐廳啦,簡直是人間美味。”他們笑著說:“你好久沒有吃過熱飯了,現在吃什麼都覺得香。”


戰疫情|抗“疫”時期的最暖“情話”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抗疫戰爭中,有無數這樣的雙警家庭在默默奉獻,他們冒著嚴寒,不分晝夜地奮戰在抗疫一線,用責任和擔當築起一道道堅實的防線,全力守護著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和安全,譜寫著雙警家庭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別樣“浪漫”。

戰疫情|抗“疫”時期的最暖“情話”


你們辛苦了


戰疫情|抗“疫”時期的最暖“情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