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家裡的你,過得還好嗎?《黃帝內經》告誡你:儘量不要這樣做

返工返學的日期未定,熱愛的火鍋奶茶吃不了,出門溜達被勸返,這個又長又宅的春節假期出乎意料,令人難耐,但不管怎樣難忍,還望諸位繼續堅持啊!雖然被迫宅比主動宅少了自由的快樂,但這關鍵時期,此宅乃安全宅,不僅如此,還希望諸位還可以做到健康宅。


要想健康宅,我們的生活得有規律、有計劃,“興起而至”雖有驚喜,但不可何時何事都“隨性往來”吧。有的人就說啦,我生活很規律,黎明睡覺,下午起床,晚飯一吃,開始活動,每個安排都“恰到好處”、“有跡可循”。這樣子做的人,恰恰是《黃帝內經》所言“半百而衰”之人。為什麼呢?與天地道不同,與陰陽道不同,何來長壽之果。


宅在家裡的你,過得還好嗎?《黃帝內經》告誡你:儘量不要這樣做


“起居”在廣義上指日常生活作息,狹義上專指睡覺與起身。清代醫學家吳謙在《醫宗金鑑》中指出,“起居無節”屬於不內外因,表現為“晝日過勞”、“夜不靜息”等。由此可知,中醫學的“起居無節”主要指日常作息時間不規律。


中醫學認為,人處於自然界之中,與時間存在著同步節律變化。如《靈樞·歲露論》雲,“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一年四季的春溫、夏熱、秋涼、冬寒之變化都是天地陰陽二氣相互轉化運動的結果,日月星辰江河山川如此大因之而變,人作為天地間的渺小一粟又怎會不受其影響呢?我們早在其中,不識其何罷了。陰陽的變化是有規律的,一年四季變化是有規律的,晝夜更替是有規律的,與自然相同的人體也是有規律的。人體的規律就類似於現代西方醫學所稱的“生物鐘”。


宅在家裡的你,過得還好嗎?《黃帝內經》告誡你:儘量不要這樣做


如果違反該自然規律,會導致疾病的發生,正如《素問·寶命全形論》所說,“從之則吉,逆之則兇”,現代醫學常見病如腫瘤、糖尿病等,多由於生物節律紊亂,人體內部多系統組織的功能不協調,日復一日惡性循環。從中醫的病理機制來討論的話,起居無節會在臟腑功能、氣血功能和身體上給人體帶來損害。那麼,宅在家裡的你過得還好嗎?記住,《黃帝內經》告誡大家,別這樣做——起居無節。因為起居無節的一些行為會導致人體“半百而衰”的,不信我們一起來揭開謎題。


1.“起居無節”主要影響脾胃功能,損傷人體後天之本,導致疾病的發生與發展

《明醫雜著》有言,“起居不時,損傷脾胃”,則“納化皆難”,氣血生化不足,元氣補源缺乏,則會“百邪易侵,而飽悶、痞積、關格、吐逆、 腹痛、瀉痢等證作矣”。當然,五臟六腑乃為整體,一髒受損,餘髒不安,整個機體都不能處於平衡穩態中。除了脾胃功能,還有心、肝、腎功能也會比較明顯地受到影響。心腎相交,陰陽相合,則寐安。想想看,當睡眠不規律,心腎難以相交,是不是睡眠質量更加差了?臥時肝藏血功能良好,精血上達目竅則可視物,沒睡好的時候是不是第二天眼睛很不舒服哇?這些都是臟腑功能受到影響的一些小“警告”。


宅在家裡的你,過得還好嗎?《黃帝內經》告誡你:儘量不要這樣做


2.“起居無節”常常導致機體出現陰虛火旺,從而促進疾病的發生與發展

如明代醫學家龔信在《古今醫鑑》中指出:“少年之時,嗜慾無節,起居不時……漸至真陰衰虛,相火熾焰,火旺則銷爍真陰,而發蒸蒸之燥熱也。”清代也有醫家觀察記錄了起居無節導致的症狀或疾病,如鮑相璈在《驗方新編》中記載了“起居不時”除了發熱還可導致“咳血咯血、自汗盜汗”、“心神恍惚”、“經水閉塞,日漸羸瘦”等。


3.“起居無節”影響人體的氣血運行,導致血瘀、痰濁內生

《靈樞·百病始生》中記載,“起居不節,用力過度,則絡脈傷”。脈道為氣血運行之路,脈道受損,氣血運行就不暢通,漸生瘀血,氣不行則津液停滯,聚而為痰為濁。這些瘀血、痰濁就埋伏在身體內伺機而動,日久則促進癥瘕積聚產生,明代醫學家武之望在《濟陰綱目》中就記載了薛新甫總結的經驗——“婦人癖瘕,大抵因飲食起居七情失宜,虧損臟腑,氣血乖違,陰絡受傷,循行失度所致”。


宅在家裡的你,過得還好嗎?《黃帝內經》告誡你:儘量不要這樣做


以上就是作息不規律給人體帶來的不良影響,其實不用多說,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夠體會到其弊端。白天的學習、工作已經很累了,晚上就不要再貪圖一時的短暫快樂,生命不易,各自珍惜啊!

——END——

⊙運營編號:YNZY00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