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這個供電所“三人組”:穿防護服迎難搶修,一家人分散各處

口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張亮 萌友 甘仁偉/文圖

“喂,你好,我這沒有電了,也不能出去,幫我看一下來……”“哪個村啊?”

“吊橋村李榜組的馬XX……”

“好,您等一會,我們馬上就過去。”

2月14日下午,羅山縣供電公司周黨供電所員工張鄒李在值班室接到報障電話。

接到電話後,他立即向所長李鑫彙報,李鑫又叫來雷建平一起商量搶修方案。這3個人雖然職務和分工不同,除了供電員工外,還有兩個共同身份:共產黨員、退伍軍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遇到風險較大的工作,這個3人組必定首先衝鋒。

信陽這個供電所“三人組”:穿防護服迎難搶修,一家人分散各處

一提到這個行政村,3人再清楚不過了。春節前,吊橋村從武漢返回64戶,138人,李榜組12戶,46人。前不久確診了一戶新冠肺炎患者就在李榜組。2月3日,她家室內故障停電。3人組穿著防護服逆行前往搶修。而這次斷電的家庭與上次確診患者的丈夫是弟兄關係,一個排行老五,另一個排行老三,住在斜對面。他們86歲的老母親就住在老三家。

3人組商量,還是穿上防護服,前往搶修。考慮到此村的居民都處於居家隔離狀態,購買生活物資不便,他們順便買點新鮮蔬菜帶上。

大家都待在家裡,只有他們在義無反顧地鏗鏘逆行。

由於村口封路,三人肩扛手拎,攜帶絕緣梯等搶修工具,步行1000多米前往。

信陽這個供電所“三人組”:穿防護服迎難搶修,一家人分散各處

信陽這個供電所“三人組”:穿防護服迎難搶修,一家人分散各處

見到3人的到來,老人十分激動,徑直將他們帶到一間小屋:“就是這個開關燒了。”她家的進戶刀閘就安在屋內牆上,刀閘已年久失修,上蓋已失,燒損嚴重。

信陽這個供電所“三人組”:穿防護服迎難搶修,一家人分散各處

李鑫告訴老人,刀閘放在室內既不方便也不安全,此次先為她更換一個空氣開關,等疫情過後再幫她移到室外。大家穿著密閉的防護服,不大一會兒就汗流浹背,護目鏡也佈滿了蒸汽,視線極差。張鄒李只能摸索著使用螺絲刀,速度大大減慢,20多分鐘之後才完成。

信陽這個供電所“三人組”:穿防護服迎難搶修,一家人分散各處

信陽這個供電所“三人組”:穿防護服迎難搶修,一家人分散各處

離別時,大家將菜送給老太太,並留下電話,表示用電有問題了可直接電話聯繫。老太太硬要付給菜錢,被婉拒。在老人的多次謝謝聲中,大家凱旋而歸。空曠的村莊外除了防疫卡點值勤的同志,只有他們3名勇士;空中的小雨,也似乎要為3名勇士消毒和致敬。

信陽這個供電所“三人組”:穿防護服迎難搶修,一家人分散各處

春節前後,周黨鎮從湖北省返鄉人員1149人,其中武漢市返鄉人員1045人。疫情防控和保電的壓力大很大。為了圓滿完成任務,又最大限度地不影響家人,3位同志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將家人化整為零,分散居住,減少風險的辦法。

李鑫一家4口分散到3處居住。他平時就待在供電所上班,8歲女兒被送到姥姥家居住,2歲多的小兒子跟隨爺爺奶奶住。妻子在縣人民醫院放射科上班,羅山縣所有疑似患者都要在她們科室做CT確認。每次下班後,她也是在單獨房間吃和住,自我隔離,雖然與兒子近在咫尺也不親近。

張鄒李是周黨鎮街道當地人,住在父母家。他儘量少回家,在供電所吃泡麵吃膩了才回家改善生活。他回家後先將自己全身消毒,單獨居住,也不向家透露工作上的事。母親總是有些擔心,有時禁不住問他是否去過確診患者所在村莊,總是得到“沒有”的回答。作為一名老黨員,她說:“你也不用瞞我,該去的還是要去。你是黨員,搶修也是本職工作,但要做好防護,自己安全了才能去服務好客戶。”

信陽這個供電所“三人組”:穿防護服迎難搶修,一家人分散各處

疫情發生後,雷建平也將12歲的兒子送回農村老家跟奶奶居住,平時通過視頻,瞭解兒子的學習和生活情況。

沒了家庭的後顧之憂,鏗鏘三人組心無旁騖地投入到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去。

信陽這個供電所“三人組”:穿防護服迎難搶修,一家人分散各處

從1月23日到現在,3人組先後處理故障20多起,其中到新冠肺炎患者所在的村民組服務6起,得到廣泛好評。周黨鎮政法委員錢衛說:“供電所的同志在困難面前,在責任面前勇於擔當,毫不退縮,保質保量地完成了相關的任務。供電所的黨員們也發揮了先鋒模範和突擊隊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