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雲上法庭”助戰“疫” 訴訟服務“不掉線”

為全面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效減少人員聚集,阻斷疫情傳播,安徽法院系統全面啟用網絡訴訟服務功能,讓當事人足不出戶,解決糾紛。

化糾紛,法官電話“雲調解”

“法官,我在湖北沒法回去,為這個案件都急壞了。沒想到您幾個電話就幫我調解了,真是太感謝了!”2月12日,蕪湖市三山區人民法院法官採取電話調解的方式,順利化解了一起離婚糾紛,身處湖北省孝感市的當事人周某知曉後,在電話中激動地向法官表示感謝。

2013年,周某(女)與梅某(男)自由戀愛並登記結婚,一年後,二人的兒子梅某某出生。未曾想,梅某婚後卻對周某及孩子不管不問,孩子的學費、日常生活開支均由周某一人承擔。

無法忍受現狀的周某,向三山區法院提起離婚訴訟,要求將兒子判給自己撫養,梅某支付自2014年2月起至兒子十八週歲的撫養費1500元/月。

年前,周某將訴訟材料郵寄給法院,便回到了湖北老家過年。由於疫情防控形勢日益嚴峻,身處湖北的周某不僅短期內無法回到蕪湖參加訴訟,還一直聯繫不上梅某,心裡很是著急卻又無可奈何。

2月12日上午,三山區法院立案庭值班法官接到周某的電話後,便立即設法聯繫到了正在蕪湖的梅某,並通過電話進行“雲調解”。在與雙方進行多次溝通後,終於使二人達成一致意見,梅某同意調解離婚。

抗疫不停審,線上“雲法庭”

2月12日,原本是一起勞動報酬糾紛案開庭時間,臨泉縣人民法院立案庭速裁團隊發現,第一被告經公告送達傳票未到庭,原告在合肥,第二被告在廣東東莞,疫情防控期間不便到庭,連主審法官都在老家被隔離,這庭還怎麼開?

就在原告不抱希望的時候,主審法官孫文政提出微信開庭的想法,雙方一拍即合。幾通電話,一個微信群,一個虛擬的“雲法庭”迅速搭建。

9時許,“雲法庭”開槌,開庭、質證、辯論,有條不紊,不到一個小時,庭審順利結束,合議庭宣佈休庭,擇期宣判。對法院疫情期間積極作為、高效工作的好做法,當事人紛紛在線表達感謝。

“疫”間開啟“雲執行”

“法官,我剛剛讓朋友幫忙通過手機銀行將錢轉至法院賬戶了,請你們查一下。”2月12日下午,一起離婚糾紛案件的被執行人方某,給樅陽縣人民法院執行局打來電話。

法院在執行方某與李某離婚糾紛一案過程中,發現方某與李某離婚後一直下落不明,同時未發現方某有可供執行財產。

近日,執行法官再次通過網絡查控系統,對方某的財產情況進行查詢,發現方某在某銀行開通了新的個人賬戶,留下了手機號碼。執行法官成功聯繫到方某,告知其拒不履行法定義務的法律後果,督促方某及時履行給付義務。

在疫情防控期間,樅陽縣人民法院執行幹警在做好防疫工作前提下,積極通過微信、電話等方式聯繫被執行人,督促其主動履行法定義務,同時,通過案款系統及時將執行到的案款發放至當事人賬戶。據悉,該院春節後執行到位的案款,已全部發放完畢。

“雲端連線”見屏如面

“原被告雙方能否聽見我說話?”2月13日,當塗法院首次利用“雲上法庭”客戶端,與開庭當事人隔空進行調試。隨著法官一聲槌落,一起撫養費糾紛,準時於上午9時正式開庭。

2017年,孫某與李某協議離婚,雙方約定婚生子由女方撫養,男方按月承擔撫養費。女方訴稱,離婚後男方拒付撫養費,疫情之下,女方要求男方支付小孩撫養費的需求愈加強烈,特請求法院儘快解決難題。

面對當事人的訴求,承辦法官積極聯繫雙方當事人,指導下載、安裝、調試“雲上法庭”客戶端,糾紛雙方通過互聯網,實現足不出戶參加庭審活動。

法庭陳述、舉證質證、法庭辯論,庭審環節一環不少,全程溝通順暢、庭審規範有序。經過半個小時的庭審,雙方爭議焦點明確,法官據此提出初步調解方案,原被告均表示庭後儘快給予答覆。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韓震震 王盈 曹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