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裡最讓人佩服的人物是誰?最讓人唾棄的又是誰,為什麼?

天下第一精神領袖


首先咱們來說說最令人唾棄的吧,宋江,綽號及時雨,本為山東鄆城縣押司,算是個地方小官。後因私自放走晁蓋等人,被老婆閻婆惜抓住了把柄,遂將她殺害,幾經輾轉來到了梁山。由於當時的恩情,身為梁山一把手的晁蓋對宋江相當照顧,很快就成為僅次於晁蓋的二號人物。之後,在討伐曾頭市時,晁蓋中箭身亡,宋江就順勢坐上了樑上總寨主的寶座。晁蓋的想法很簡單,帶領梁山好漢與朝廷做個死對頭,無論如何都不會接受招安。在去世之前,晁蓋就看出了宋江有招安的想法,還沒來得及深入調查,就掛掉了。甚至有不少人懷疑,晁蓋之死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宋江有很大的嫌疑。

梁山聚義時,按照宋江所制定的規則,他理所當然地位居眾人之上。不久後,朝廷又來招安,宋江不夠眾人的阻攔,果斷接受了招安,並奉朝廷之命,帶領梁山好漢北上抗遼,征討王慶、田虎等勢力。但是,在徵方臘後,梁山好漢傷亡慘重。班師回朝後,宋江被高俅等人用毒酒毒死,而死前為了防止好兄弟李逵造反,而損壞了自的名譽,果斷騙他喝下毒酒。

梁山眾好漢之所以慘死,宋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甚至有不少人認為,宋江之所以來到梁山,其目的就是在自己坐上總寨主的寶座時,歸降於朝廷,並以此為底牌,成為朝廷高官,達到光宗耀祖的目的

最令人敬佩的是公孫勝,綽號入雲龍,自幼拜入道門,學得一身呼風喚雨、撒豆成兵的本領。梁山好漢最初聚義,便是因為公孫勝覺得生辰綱乃是不義之財,應當取來用之於民,於是找到晁蓋,準備一起出手。後來眾好漢落戶梁山,公孫勝屬於元老級人物。

同時,公孫勝也是最早看出宋江本來面目的人之一,於是宋江上臺之後,他便開始逐漸遠離梁山的權力中心,並以探母為名,回到家鄉薊州,自此一去不回。後來宋江帶人攻打高唐州時,因不敵高廉,於是派人將他重新請出山,才破了高唐州。

後來公孫勝隨梁山大軍東征西討,招安後更是平定了多方動亂,在宋江班師回朝的時候,公孫勝想起“遇汴而還”四個字。於是向宋江辭行,飄然而去,從此隱居深山修道,他的灑脫,讓無數人羨慕敬佩。




大魏吖


《水滸傳》裡我最佩服的人有兩個:魯智深和武松;我最唾棄的人:雙槍將董平

佩服魯智深和武松的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是水滸傳裡真正的大俠,當得起“替天行道”四個字。

魯智深和武松一生行得正坐得直,沒有什麼汙點,可以說是忠、勇、義具備,在梁山諸多好漢中,也是罕有。

並且兩個人性格豪放灑脫,不拘一格,行事為人都讓人感到十分痛快。

從綽號來看,他們一個是“花和尚”、一個是“行者”,都是佛家用語,指的都是僧人。

從結局來看,他們一個修成正果圓寂而死,一個出家為僧遁入空門。

這兩位大俠,手上沾滿了鮮血,心中卻有大慈悲,與佛結緣,稱得上“善莫大焉”。

仁義魯智深

魯達真乃豪傑也!他本是經略府提轄,僅僅為了一個素不相識的歌女,便仗義出手,打死鎮關西,從此落髮為僧。

而那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老婆被欺負,自己被誣陷,居然還是忍氣吞聲不敢反抗。比起魯達來可就差遠了。

魯智深一路雲遊,凡是見到弱小者被欺凌,必然仗義出手,用它的智慧和武功,扶危濟困。讀到“倒拔垂楊柳”一段,又感嘆他威猛如神人。

魯智深又義氣深重,路上凡是遇到合得來的,必然結為兄弟。他外表粗獷,內心則非常細膩,多次解救好兄弟林沖。

同時他又不慕虛名,堅持原則。宋江打算招安時,魯智深和武松是激烈的反對派。

後來征討方臘立下大功,魯智深和武松則拒絕封賞,在杭州六合寺出家,功德圓滿,配得上仁義二字。



武松的快意恩仇

武松與魯智深非常像,但境界上又不如魯智深。為什麼?因為,他並不像魯智深一樣,喜歡打抱不平。他的動怒,多半是為了報私仇。

武松有仇必報,有怒必發,他從不做負義之事,不負兄弟,不負朋友。“行者” 這個稱號,是為兄報仇之後,為了避禍扮成頭陀得來的。

所以我有時候想,作者寫這個兩個人物,真的是一對。魯智深一生為了幫助別人而殺人,武松則都是為了報自己的仇。兩者境界上有高下,但同樣令人敬佩。

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臨行前還寫下“殺人者,打虎武松”,光明磊落。雖然都是報私仇,但讀來熱血沸騰,大快人心。

人就是這樣,遇上不公平的事,當然希望有魯智深這樣的朋友來仗義出頭,但另一面,誰不希望自己像武松一樣,快意恩仇、無所顧忌呢?

因此,打虎武松的事蹟,才那麼令人神往啊。



雙槍將董平

貴為梁山五虎將,武藝高強自不必說,但人品真的非常差。因此後世,往往因為他的人品,將它排除在五虎將之外。



董平原本是東平府兵馬督監,是太守程萬里的部下。梁山攻打東平府時,董平被擒歸降,轉過來幫助梁山。

背主歸降,本來就是無義,更何況程太守並沒有做過對不起他的事。

書中寫道:

董平拍馬先入,砍斷鐵鎖;背後宋江等長驅人馬,殺入城來。都到東平府裡,急傳將令,不許殺害百姓、放火燒人房屋。董平徑奔私衙,殺了程太守一家人口,奪了這女兒。

如此行徑,令人不齒。他為什麼要殺程太守一家,個人認為:董平自己感覺投降梁山不是光明的事,索性殺人滅口。不但如此,他還十分好色,搶了程太守的女兒為妻。

這樣的人品,跟梁山的精神一點不符,怎麼能夠稱為“好漢”呢?


黑色大炮


談起《水滸傳》我最佩服的人無疑是智多星(吳用)

首先我們談一下吳用的性格特點:

智多星吳用在梁山好漢中是知識與智慧的化身,也因此才會成為義軍的軍師,為大家出謀劃策。作為一個軍師,自然要懂得如何去善用賢能之士,結交各路英雄好漢。在軍事上面,吳用也算是一個神機妙算,能夠運籌帷幄,即便人在千里之外也能做出一個完善的戰略部署。即便如此,但是吳用還是不夠堅定,因為受世俗的影響,性格上面有些懦弱。不過這也不影響他對朋友重情重義、對梁山的盡忠的本質。

智多星吳用在梁山好漢中是排名第三的,他的故鄉是如今的山東省鄆城縣,因為他很有才華,滿腹經綸,所以吳用常常就把自己比作是三國時期的諸葛亮,他的道號則是加亮先生,另外還有一個別名是吳學究。從中也可以看出吳用也是一個比較自信的人,是一個充滿智慧的人。

吳用在上梁山之前是在私塾裡當老師的,還時不時地給當地的老百姓解答各種難題,慢慢地就獲得了智多星的稱號。後來因為設計獲取了生辰綱,造反而上了梁山。在梁山上,他的身份從原先的私塾先生變成了軍師。

但是對於智多星吳用的結局,只能說是比較淒涼的。吳用在知道宋江受奸人所害致死後,最後選擇在宋江墓前自殺身亡,這也表現出了吳用也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

其次我們談一下吳用的主要事蹟:

施耐庵所寫的《水滸傳》是一部章回體小說,其主要內容是歌頌北宋時期的農民起義,裡面共描寫了一百零八個梁山泊好漢。而在《水滸傳》中被稱為智多星的吳用就是梁山泊一百零八將中的一個,以謀略而出名。

吳用之所以被稱為智多星是因為他擅於使計,足智多謀,遇事沉著冷靜。吳用從小便十分的聰慧,熟讀四書五經。其父親是當時是遠近聞名的大才子,他一直想讓自己的兒子吳用能夠考取功名。有一年,吳用進京趕考,在途中碰到一老翁在那裡曬穀。老翁看起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但其實他精通周易以及兵法,於是吳用就放棄科舉考試,而是跟老翁學習周易和兵法。

三年後,吳用學成歸家。因為吳用棄考的緣故,其父親很是生氣,於是吳用就做了東溪村的一名教書先生。那時,太師蔡京當權,百姓民不聊生,生活異常困苦。太師蔡京的女婿梁中書為了討好蔡京,獻上了十萬生辰綱。這件事被晁蓋聽說後,決定聯合其他英雄豪傑劫取生辰綱。吳用是晁蓋的好友,當他聽到晁蓋等人要劫生辰綱時,主動加入他們,為他們出謀劃策。有了吳用之後,晁蓋等人劫生辰綱的把握也就越大了。最後,在吳用的精心謀劃下,晁蓋等人成功智取生辰綱。因為智取生辰綱這件事,吳用在民間的聲望很高。





小飛影視作品解說


《水滸傳》這部影視劇是中國歷史優久的四大名著之一,這部劇讓我最佩服的人是,公孫勝,天閒公孫勝,綽號入雲龍,從小拜入道門,字得一身呼風喚雨,撒豆成兵的本領,梁山好漢最初聚義便是因為公孫勝覺得生辰綱是不義之財,應當拿來用久於民,於是就去找晁蓋,準備一起出手,後來眾多好漢定居落戶梁山,公孫勝屬於元老級別人物,同時公孫勝也看出朱江本來面目的人之一,《水滸傳》中最讓我唾棄的人物:潘金蓮墊底,冠軍無人不服,於是張大戶為了發洩內心的憤怒就強迫潘金蓮嫁給武大郎,而且一分錢都沒收,她只是一介女子,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但內心認為武大郎配不上自己,由於機緣巧合,潘金蓮與西門慶相織,兩個人很快就鬼混到一起了,然後潘金蓮不僅給武大郎帶上了綠帽子,而且還用毒藥毒死了自己的丈夫,她的做法至今無法讓世人原諒!


燒包穀看電影


《水滸傳》這部著作,被稱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深得讀者的喜歡。北宋末年,朝廷腐敗不堪,很多英雄因為各種原因奔上梁山泊,與朝廷對著幹。宋江成為總寨主後,果斷接受了朝廷的招安,並奉命東征西討。結果,在徵方臘之戰中,原來的108位梁山好漢,大多都戰死沙場,只有不到30人活著回到京城。

《水滸傳》中最令人唾棄的三大人物:潘金蓮墊底,冠軍無人不服

眾多梁山好漢中,幾乎每個人的性格都各不相同,之前所從事的職業也各種各樣。如武松、林沖及魯智深等人的事蹟,深受人們的喜歡,至今讓人津津樂道。另外,《水滸傳》中也有些人物,因為所做的事情太過卑劣,一直被後人所痛恨。今天就給大家列舉其中三個最令人唾棄的三大人物,潘金蓮只能墊底,第一無人不服。

第三名:潘金蓮

潘金蓮,具有傾國傾城之貌,出生在清河縣的一個普通家庭。因為家境貧寒,她就到當時的大地主張大戶家中做侍女,以此得以生存下去。張大戶為人好色,老婆又人老珠黃,遂打起了年輕貌美的潘金蓮的主意。

《水滸傳》中最令人唾棄的三大人物:潘金蓮墊底,冠軍無人不服

起初,潘金蓮對於張大戶的糾纏,選擇了忍氣吞聲,畢竟她不想失去這份工作。後來,張大戶的做法越來越過分,一氣之下,她就告訴了張大戶的老婆。因張大戶是個氣管炎,被老婆教訓之後,再也不敢對潘金蓮怎麼樣了。但是,潘金蓮也因此得罪了張大戶。

《水滸傳》中最令人唾棄的三大人物:潘金蓮墊底,冠軍無人不服

於是,張大戶為了發洩內心的憤怒,就強迫潘金蓮嫁給了武大郎,而且是一分錢都沒收。她只是一介女子,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但內心認為武大郎配不上自己。由於機緣巧合,潘金蓮與西門慶相識,兩人很快就混到了一起。最後,潘金蓮不僅給武大郎帶了綠帽子,而且用毒藥毒死了自己的丈夫,其做法至今無法原諒。

第二名:李逵

李逵,綽號黑旋風,梁山聚義後,李逵位列天罡,排在第22位。在《水滸傳》中,李逵性格最為鮮明,有人認為他最重義氣,生性粗魯爽直,脾氣暴躁,疾惡如仇,具有強烈的反抗意識,而且作戰異常勇猛。但是,如果仔細分析李逵的所作所為,他的一些事蹟簡直令人髮指,最典型的就是殺死四歲的小衙內。

《水滸傳》中最令人唾棄的三大人物:潘金蓮墊底,冠軍無人不服

朱仝,算是宋江的好朋友,為人忠義雙全,宋江一直想讓入夥梁山,卻都被朱仝拒絕。後來,宋江又安排吳用及李逵等人勸說朱仝,且囑咐他不可用強。當時朱仝深得滄州的知府的信任,並讓他帶著四歲的小衙內玩耍。李逵為了逼迫朱仝上梁山,居然把慘殺了年僅四歲的小衙內。不管怎麼說,小衙內是無辜的,而李逵為了完成哥哥宋江交代的人物,居然做出瞭如此殘忍之事,豈能不讓人唾棄。

第一名:宋江

宋江,綽號及時雨,本為山東鄆城縣押司,算是個地方小官。後因私自放走晁蓋等人,被老婆閻婆惜抓住了把柄,遂將她殺害,幾經輾轉來到了梁山。由於當時的恩情,身為梁山一把手的晁蓋對宋江相當照顧,很快就成為僅次於晁蓋的二號人物。之後,在討伐曾頭市時,晁蓋中箭身亡,宋江就順勢坐上了樑上總寨主的寶座。晁蓋的想法很簡單,帶領梁山好漢與朝廷做個死對頭,無論如何都不會接受招安。在去世之前,晁蓋就看出了宋江有招安的想法,還沒來得及深入調查,就掛掉了。甚至有不少人懷疑,晁蓋之死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宋江有很大的嫌疑。

《水滸傳》中最令人唾棄的三大人物:潘金蓮墊底,冠軍無人不服

梁山聚義時,按照宋江所制定的規則,他理所當然地位居眾人之上。不久後,朝廷又來招安,宋江不夠眾人的阻攔,果斷接受了招安,並奉朝廷之命,帶領梁山好漢北上抗遼,征討王慶、田虎等勢力。但是,在徵方臘後,梁山好漢傷亡慘重。班師回朝後,宋江被高俅等人用毒酒毒死,而死前為了防止好兄弟李逵造反,而損壞了自的名譽,果斷騙他喝下毒酒。


Xin娛樂


天巧星燕青,綽號浪子,由盧俊義撫養長大,是盧俊義的心腹。燕青武藝、才藝、智力非常高,對盧俊義非常忠心。戰方臘,燕青已經預見到“狡兔死,走狗烹”的結局,對盧俊義苦苦相勸,希望他能辭官歸隱。可惜盧俊義聽不進去,於是燕青拜別盧俊義,連夜離開,從此下落不明,相傳他在海外輔佐李俊創立了一番基業。燕青聰明機智,又忠心耿耿,更難得的是能果斷功成身退,令人佩服。

及時雨宋江是個心黑的傢伙,為了讓秦明上山,不惜和吳用密謀,害死秦明一家。本來林沖與扈三娘一見鍾情,最後扈三娘嫁給好色的矮腳虎王英,林沖為報仇已抓住高逑,因為忌憚林沖危脅到自己位置,三放高逑,最後林沖大仇未報、沒和扈三娘在一起含恨而死。為了讓朱仝上山,不惜指使李逵劈死一個四歲小衙役,真是禽獸都不如。




阿杰剪影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水滸傳》這部著作,被稱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深得讀者的喜歡。北宋末年,朝廷腐敗不堪,很多英雄因為各種原因奔上梁山泊,與朝廷對著幹。宋江成為總寨主後,果斷接受了朝廷的招安,並奉命東征西討。結果,在徵方臘之戰中,原來的108位梁山好漢,大多都戰死沙場,只有不到30人活著回到京城。

《水滸傳》中最令人唾棄的三大人物:潘金蓮墊底,冠軍無人不服

眾多梁山好漢中,幾乎每個人的性格都各不相同,之前所從事的職業也各種各樣。如武松、林沖及魯智深等人的事蹟,深受人們的喜歡,至今讓人津津樂道。另外,《水滸傳》中也有些人物,因為所做的事情太過卑劣,一直被後人所痛恨。今天就給大家列舉其中三個最令人唾棄的三大人物,潘金蓮只能墊底,第一無人不服。

第三名:潘金蓮

潘金蓮,具有傾國傾城之貌,出生在清河縣的一個普通家庭。因為家境貧寒,她就到當時的大地主張大戶家中做侍女,以此得以生存下去。張大戶為人好色,老婆又人老珠黃,遂打起了年輕貌美的潘金蓮的主意。

《水滸傳》中最令人唾棄的三大人物:潘金蓮墊底,冠軍無人不服

起初,潘金蓮對於張大戶的糾纏,選擇了忍氣吞聲,畢竟她不想失去這份工作。後來,張大戶的做法越來越過分,一氣之下,她就告訴了張大戶的老婆。因張大戶是個氣管炎,被老婆教訓之後,再也不敢對潘金蓮怎麼樣了。但是,潘金蓮也因此得罪了張大戶。

《水滸傳》中最令人唾棄的三大人物:潘金蓮墊底,冠軍無人不服

於是,張大戶為了發洩內心的憤怒,就強迫潘金蓮嫁給了武大郎,而且是一分錢都沒收。她只是一介女子,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但內心認為武大郎配不上自己。由於機緣巧合,潘金蓮與西門慶相識,兩人很快就混到了一起。最後,潘金蓮不僅給武大郎帶了綠帽子,而且用毒藥毒死了自己的丈夫,其做法至今無法原諒。

第二名:李逵

李逵,綽號黑旋風,梁山聚義後,李逵位列天罡,排在第22位。在《水滸傳》中,李逵性格最為鮮明,有人認為他最重義氣,生性粗魯爽直,脾氣暴躁,疾惡如仇,具有強烈的反抗意識,而且作戰異常勇猛。但是,如果仔細分析李逵的所作所為,他的一些事蹟簡直令人髮指,最典型的就是殺死四歲的小衙內。

《水滸傳》中最令人唾棄的三大人物:潘金蓮墊底,冠軍無人不服

朱仝,算是宋江的好朋友,為人忠義雙全,宋江一直想讓入夥梁山,卻都被朱仝拒絕。後來,宋江又安排吳用及李逵等人勸說朱仝,且囑咐他不可用強。當時朱仝深得滄州的知府的信任,並讓他帶著四歲的小衙內玩耍。李逵為了逼迫朱仝上梁山,居然把慘殺了年僅四歲的小衙內。不管怎麼說,小衙內是無辜的,而李逵為了完成哥哥宋江交代的人物,居然做出瞭如此殘忍之事,豈能不讓人唾棄。

第一名:宋江

宋江,綽號及時雨,本為山東鄆城縣押司,算是個地方小官。後因私自放走晁蓋等人,被老婆閻婆惜抓住了把柄,遂將她殺害,幾經輾轉來到了梁山。由於當時的恩情,身為梁山一把手的晁蓋對宋江相當照顧,很快就成為僅次於晁蓋的二號人物。之後,在討伐曾頭市時,晁蓋中箭身亡,宋江就順勢坐上了樑上總寨主的寶座。晁蓋的想法很簡單,帶領梁山好漢與朝廷做個死對頭,無論如何都不會接受招安。在去世之前,晁蓋就看出了宋江有招安的想法,還沒來得及深入調查,就掛掉了。甚至有不少人懷疑,晁蓋之死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宋江有很大的嫌疑。

《水滸傳》中最令人唾棄的三大人物:潘金蓮墊底,冠軍無人不服

梁山聚義時,按照宋江所制定的規則,他理所當然地位居眾人之上。不久後,朝廷又來招安,宋江不夠眾人的阻攔,果斷接受了招安,並奉朝廷之命,帶領梁山好漢北上抗遼,征討王慶、田虎等勢力。但是,在徵方臘後,梁山好漢傷亡慘重。班師回朝後,宋江被高俅等人用毒酒毒死,而死前為了防止好兄弟李逵造反,而損壞了自的名譽,果斷騙他喝下毒酒。





Q東冬


你好,我回答你下這個問題,

最佩服的人是林沖

  綽號:豹子頭

  性格特點:武藝高強、勇而有謀,但為人安分守己、循規蹈矩

  主要事蹟:風雪山神廟、火燒草料場、雪夜上梁山

  人物簡介:東京人。生性耿直,愛交好漢。武藝高強,慣使丈八蛇矛。在梁山泊英雄中排行第六,馬軍五虎將中第二員,初充太尉府八十萬禁軍教頭。因他的妻子被高俅兒子高衙?調戲,自己又被高俅陷害,在發配滄州時,幸虧魯智深在野豬林相救,才保住性命。被髮配滄州牢城看守天王堂草料場時,又遭高俅心腹陸謙放火暗算。

最唾棄是朱仝

  梁山英雄中位列第十二名,馬軍八虎騎兼先鋒使第六名。原是鄆城縣巡捕馬兵都頭,人稱“美髯公”,有一身好武藝。朱仝為人性情溫和,宋江殺了妻子後被朱仝、雷橫放走。雷橫用枷板打死白秀英被捉,朱仝在去濟州的路上放了雷橫,因此被髮配滄州。滄州知府見朱仝相貌非凡,就讓朱仝帶著四歲的小衙內玩。李逵殺了小衙內,斷了朱仝的歸路,朱仝被迫上了梁山。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希望對你有幫助,謝謝


鑽機小張


水滸傳裡最聰明最佩服的人的是高俅

高俅 (?—1126)北宋末年人。初為蘇軾小史(書僮),後事樞密都承旨王銑,因善蹴鞠,獲寵於端王趙佶 (即徽宗)。徽宗即位後,官至開府儀同三司,在任時宋軍政廢馳。靖康初病死。

高俅原名高毬,本是東京一個潑皮無賴、市井流氓,連他的父親都容不得他,忍無可忍之下到官府告了他一狀,結果,高俅被“斷了二十脊杖,迭配出界發放”。後來,高俅到淮西投奔了一個開賭坊的閒漢柳世權。

不料柳世權不想長期收留這個無賴。經柳世權推薦,高俅回到了東京投奔藥商董將仕。董將仕也不願收留他,便打發他去投奔小蘇學士,小蘇學士又將他推薦給小王都太尉。這一次,高俅算是找到了知音,小王都太尉居然待他“如同家人一般”。不久,小王都太尉的小舅端王看中了高俅。自從高俅投奔小王都太尉之後,實際上已露出了發跡的契機,這時的高俅雖然還是一個幫閒者,但無形中已攀上了高枝,平步青雲是遲早的事了。《水滸》作者別具匠心地在王都太尉和其舅端王的前面各加了一個“小”字,說明凡為老百姓所深惡痛絕的小人,自然受小人的賞識,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那個小舅端王不是別人,正是後來即位的徽宗皇帝。徽宗是個足球迷,恰好,踢球是高俅的長項,所以東京人才稱他作“高毬”。當然,僅僅踢一腳好球是不夠的,高俅自有別的本事。且看他初見徽宗時的表現:先使個“鴛鴦拐”將恰好滾到自己腳邊的球踢還徽宗,這一手令徽宗驚歎不已;然後,在回答徽宗問話時連忙“向前跪下”,繼而又“叉手跪覆”,並且“拜道”、“再拜道”,恭敬得不得了。徽宗令他踢球,他便“叩頭謝罪”,“把平生本事都使出來奉承端王。”

看來,流氓無賴只能在老百姓面前耍無賴,耍威風,在權貴面前是耍不起來的。

再說徽宗皇帝遇到了高毬這麼個知音,自然欣喜非常。他登基後,半年間便提拔高毬為殿帥府太尉。高毬發跡了,便將“毬”改做“俅”。大概他覺得“毛”字旁有禽獸之嫌,改作單立人,便人模人樣的了。

大凡小人得志,第一件事便是公報私仇。高俅發現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正在其分管之下,而王進的父親曾揍過高俅。所以,高俅要報復王進了,害得武藝高強的王教頭連夜攜母出逃。當時宋朝邊患頻仍,正值用人之際,而作為國家有用之才的王進卻被逼得走投無路。北宋不亡、徽宗不被金軍活捉才怪呢!

《水滸》開篇先寫一無賴高俅的發跡史,而隻字不提作為全書主角的梁山好漢,寓意甚明:國家動盪,民不聊生,直至官逼民反,罪在皇帝和他寵任的貪官汙吏。七十年代舉國大批《水滸》時,人們都認為《水滸》“只反貪官,不反皇帝”,其實不然。在帝制時代,施耐庵不得不用曲筆而已。試想,高俅、童貫、蔡京、楊戩之流,又是誰在常識、重用他們呢?沒有昏君,何來奸臣?

高俅的發跡史也表明,在封建專制體制下,討好巴結權貴是升官晉級的一大秘訣。“朝中無人莫做官,朝中有人好做官”,“若要做官,須找靠山;沒有靠山,難若登天。”此皆至理名言也

最差評是宋江,綽號及時雨,本為山東鄆城縣押司,算是個地方小官。後因私自放走晁蓋等人,被老婆閻婆惜抓住了把柄,遂將她殺害,幾經輾轉來到了梁山。由於當時的恩情,身為梁山一把手的晁蓋對宋江相當照顧,很快就成為僅次於晁蓋的二號人物。之後,在討伐曾頭市時,晁蓋中箭身亡,宋江就順勢坐上了樑上總寨主的寶座。晁蓋的想法很簡單,帶領梁山好漢與朝廷做個死對頭,無論如何都不會接受招安。在去世之前,晁蓋就看出了宋江有招安的想法,還沒來得及深入調查,就掛掉了。甚至有不少人懷疑,晁蓋之死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宋江有很大的嫌疑。

梁山聚義時,按照宋江所制定的規則,他理所當然地位居眾人之上。不久後,朝廷又來招安,宋江不夠眾人的阻攔,果斷接受了招安,並奉朝廷之命,帶領梁山好漢北上抗遼,征討王慶、田虎等勢力。但是,在徵方臘後,梁山好漢傷亡慘重。班師回朝後,宋江被高俅等人用毒酒毒死,而死前為了防止好兄弟李逵造反,而損壞了自的名譽,果斷騙他喝下毒酒。

梁山眾好漢之所以慘死,宋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甚至有不少人認為,宋江之所以來到梁山,其目的就是在自己坐上總寨主的寶座時,歸降於朝廷,並以此為底牌,成為朝廷高官,達到光宗耀祖的目的。把宋江列為《水滸傳》中最令人唾棄和痛恨的人物




大盤雞看電影


武松打虎和武大郎

水滸英雄我最佩服的是行者武松,他是英雄裡的英雄,好漢中好漢。清代大文學家、評論家金聖嘆對武松也極為推崇,他講道:魯達闊人也,林沖毒人也,楊志正人也,柴進良人也,阮七快人也,李逵真人也,吳用捷人也,花榮雅人也,盧俊義大人也,石秀警人也,然皆不如武松,武松具魯達之闊,林沖之毒,楊志之正,柴進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吳用之捷,花榮之雅,盧俊義之大,石秀之警,絕倫超群,天人也!

作為絕頂的英雄首先應該有英雄的相貌和英雄的身手,那麼武二郎在這兩方面如何呢?先看相貌,水滸傳有詩為證:身軀凜凜,相貌堂堂。一雙眼光射寒星,兩彎眉渾如刷漆。胸脯橫闊,有萬夫難敵之威風;話語軒昂,吐千丈凌雲之志氣。心雄膽大,似撼天獅子下雲端;骨健筋強,如搖地貔貅臨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間太歲神。夠用了,不說什麼了。

關於武松的身手,一直以來有個說法,梁山好漢,馬上林沖,馬下武松。作者施耐庵在這個最喜愛的人物上傾注了大量的筆墨,不惜用十回的篇幅來描寫這位英雄。景陽崗打虎、獅子樓鬥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血濺鴛鴦樓、夜走蜈蚣嶺。其他還算罷了,蔣門神絕對非同小可,身長力大,武藝高強,以我所見,應該不在少年英雄九紋龍史進之下。可就這樣的高手,在武行者的玉環步、鴛鴦腿面前竟不堪一擊。上梁山後,幾乎每次征戰都有武松的身影,一雙鑌鐵戒刀,所向披靡。徵遼大破混天陣,遇到御弟大王、十一曜大將之首的耶律得重,武松一刀掠斷馬頭,揪住頭髮,斬下首級。徵方臘,杭州城下,武松與方臘手下猛將貝應夔在吊橋上狹路相逢,武松撇刀閃身,讓過對方的長槍,順手抓住槍桿,連人帶兵器拖下馬來,手起刀落,貝大猛將身首異處,真利落!

真正的英雄當然不能光看他的外表和身手,關鍵要看他的為人行事。武二郎不貪錢財,不近女色,視兄如父,視友如親,不懼生死,嫉惡如仇,真乃大丈夫!

景陽崗打虎以後,陽穀縣知縣將大戶們捐湊的一千貫賞錢獎給武松,武松說:“我是託相公的福廕,僥倖打得這隻大蟲,非小人之能,何敢受賞?我聽說眾獵戶為這隻大蟲受了相公的責罰,何不把這賞錢散與眾人?”當時的一貫錢能約三五朋友很像樣的吃頓飯了,一千貫不是小數,武松竟然想都沒想送了出去。知縣相公一看武松忠厚仁德,當即決定聘他為陽穀縣都頭,相當於現在的刑警隊長,一步跨進了公務員序列。大樹十字坡,張青孫二孃臨行送武松紋銀十兩,武松順手送給了一直小心服侍他的兩個公人。

小叔子偷嫂千百年來一直是各類藝術創作的主題之一,金蓮戲叔更為那些文人騷客們津津樂道,見於各類小說、劇本、傳奇。水滸中的武二郎對嫂子尊重有加,第一次相見,面對比自己小三歲的潘金蓮,推金山、倒玉柱,恭行大禮。送哥哥銀兩,給嫂嫂緞匹,一家三口其樂融融地過起了日子,這可能也是武松人生中不多的一段幸福時光。可惜呀,千不該萬不該,可憐的金蓮看上了武松。武松也不是傻瓜,一忍再忍,忍無可忍,終於爆發:“嫂嫂休要恁地不知羞恥,武二是個頂天立地、噙齒戴髮的男子漢,不是那等敗壞風俗、沒人倫的豬狗。倘有些風吹草動,武二眼裡認的嫂嫂,拳頭卻不認的嫂嫂!”錚錚鐵骨,神鬼可鑑!

水滸傳中沒有交代武松的父母,但大家一直認為武松自幼父母雙亡,和哥哥相依為命,兄弟情深。書中寫到,武松在陽穀縣與哥哥武大相遇,二郎喜出望外,武大在外人面前也揚眉吐氣。好景不常,為了不裝哥哥的幌子,武松忍聲搬出了紫石街。他奉命出差東京,臨行放心不下懦弱的哥哥,硬著頭皮回到家裡,對哥嫂千叮嚀萬囑咐。即便這樣,武松意想不到事情還是發生了,老實本份的哥哥竟被姦夫淫婦謀殺了。半夜裡,武松在哥哥的靈前放聲大哭,哭的兩邊鄰舍無不悽惶。在走正當的途徑未果的情況下,武松開始了他的復仇行動,剖金蓮之腹,斷西門之首,將王婆送上了木驢。

真正體現武松性格的應該是在孟州牢城。按太祖武德皇帝舊制,新到配軍要打一百殺威棒,一百棒下去,不死即傷。梁山好漢被髮配充軍的不少,即便是好漢林沖在捱了差撥一頓臭罵以後,也是低眉順眼把錢送上。而武都頭的態度是,要是他好問我討時,便送些與他,若是硬要,一文也沒。前來索要的差撥指手畫腳,神氣活現,武松根本不買他的帳:“你指望老爺送人情與你,半文也沒,我精拳頭一對相送!金銀有些,留了自買酒吃,看你怎地奈何我?”到了點視廳上,武松依然不懼,告訴打手們:“我要躲閃一棒不算好漢,我要叫一聲也不算好漢,不要人情棒,打的我不快活!”

得知蔣門神恃強霸佔了快活林,武松第一反應就是:“蔣門神幾顆頭,幾條胳臂?若有三頭六臂,我便怕他,既然不是,卻如何怕他?”“我憑胸中本事,平生只打天下硬漢,不明道德的人。”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真好漢也!

血濺鴛鴦樓,怒殺張都監、張團練和蔣門神,一十五口性命,如砍瓜切菜,“殺人者,打虎武松也!”粉牆血字,快意恩仇,武松,天人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