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醫生提醒:給孩子餵飯的5個誤區,80%的家長都踩坑了

小辰辰8個月大了,已經到了吃輔食的階段。辰辰媽特意買了處理輔食的小工具,比如切碎食物用的小刀、剪刀,把這些工具送到了孩子奶奶家。

沒想到週末她去接孩子的時候,卻意外發現婆婆把這些工具束之高閣,反而採用了最原始的方式處理食物——嚼碎了喂。

看到這個場面,辰辰媽心裡有些不舒服,但還是很客氣地問婆婆:“是不是那些工具不好用啊?這樣嚼碎了喂多麻煩。”

兒科醫生提醒:給孩子餵飯的5個誤區,80%的家長都踩坑了

可是孩子奶奶卻說:你們年輕人懂啥,嚼碎了喂,孩子跟大人親近,而且這樣寶寶更好消化。

辰辰媽的擔心並不是沒有道理,老一輩把飯嚼碎了喂孩子的方式確實有很多不妥之處。不過,還有一些其他的餵飯禁忌也很常見,確是很多年輕父母們不曾注意的。

一、嚼飯喂孩子有哪些危害?

1. 傳播細菌

經過咀嚼的食物中不僅混有唾液,還摻雜了不少口腔細菌。這些細菌以成年人的抵抗力足以對付,但對於抵抗力弱的寶寶來說,一旦感染細菌,就可能出現腹瀉、口腔潰瘍等症狀。

2. 傳染疾病

有些傳染病可以通過唾液傳播,如乙肝、皰疹性咽炎等。家長們在咀嚼食物時,病菌就會進入食物,寶寶吃後很容易被傳染。

兒科醫生提醒:給孩子餵飯的5個誤區,80%的家長都踩坑了

3. 影響寶寶的消化系統

吃飯時嚼碎食物的過程,其實是寶寶鍛鍊消化系統的過程。如長時間吃大人嚼碎的食物,寶寶易失去咀嚼的興趣,從而影響咬合和消化系統。

4. 阻礙孩子發音系統發育

如果寶寶長期不咀嚼食物,口腔不運動,發音系統的發育也會受影響。久而久之,就可能導致孩子發音不清晰、學說話的速度慢。

二、還有哪些常見的餵飯誤區?

1. 命令式餵飯

有些家長帶孩子沒耐性,寶寶不好好吃飯時會採用命令的語氣,威逼利誘孩子聽話。比如大吼“快點吃”、“再不吃就把你的玩具扔掉”等等。

命令式的餵飯有時會起到反作用,不僅不利於孩子咀嚼和消化,嚴重時還會把寶寶弄哭,導致食物嗆住、噎住喉嚨,甚至引起劇烈嘔吐。

兒科醫生提醒:給孩子餵飯的5個誤區,80%的家長都踩坑了

2. 哄逗式餵飯

一部分家長為了哄孩子吃飯,會打開動畫片,或者一邊跟孩子做遊戲一邊餵飯。

這麼做不僅會分享寶寶吃飯時的注意力,造成吃不飽或者吃太多,還會降低孩子對食物味道的敏感度。

3.

使用錯誤的餵飯姿勢

有些家長過分寵溺孩子,覺得只要孩子能把飯吃進去就行,因此過分縱容寶寶的不良用餐習慣。比如抱著孩子餵飯,讓孩子躺著吃,或者是邊跑邊玩邊吃。

這些做法既不利於孩子消化食物,也不利於後期培養寶寶獨立的用餐好習慣,需要家長們格外注意。

4. 阻止寶寶用手抓

寶寶大約8個月左右就有開始學吃的慾望,吃飯時喜歡用手抓。有的媽媽不瞭解,看到寶寶抓飯就認為不衛生,禁止寶寶抓飯。

兒科醫生提醒:給孩子餵飯的5個誤區,80%的家長都踩坑了

其實這種做法會減弱寶寶學習的興趣,也是不妥當的。

家長餵飯時,應該儘量給孩子提供安靜、專注的環境,讓寶寶坐在餐椅上,面對面將剪碎的食物餵給孩子。在餵飯時,還可以跟寶寶描述食物的特點,讓他細細品嚐食材的味道。

當孩子可以獨立吃飯時,就應該逐步養成其自己吃飯的習慣,除了教會孩子正確地使用餐具外,也不要過分阻止寶寶用手抓食物。讓孩子隨心所欲地安排吃飯的順序,不要強迫他吃過量的食物。

我是你的藥師朋友洪姨,寫文不易,如果您覺得有用,麻煩點個贊再走唄!如果還有不清楚的可以關注後留言,我們一起討論!(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