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34歲女總理走紅,成功的背後竟是全球第一的芬蘭教育

同樣是而立之年,有些人還在夢想躺家裡當鹹魚,有些人卻一躍成為一國的“錦鯉”;有的人忙著繪製自己的鴻鵠大志,而有的人,已經走到人生高峰。

芬蘭34歲女總理走紅,成功的背後竟是全球第一的芬蘭教育

芬蘭新晉總理桑娜·馬林,備受世界矚目。

34歲、天使面孔、總理,一時間各種報道鋪天蓋地。

在這樣的年紀裡,大有作為,成為芬蘭史上最年輕的總理。

讓人不禁驚歎:這位女性,真不簡單!但更令人驚歎的是聞名世界的芬蘭教育。

教育界的傳奇

芬蘭只有520多萬人口的國家。

這裡的學生成績好,富有創造性最令人嚮往的是這裡的學生“零壓力”。

一進學校,看到的場景是這樣的。

芬蘭34歲女總理走紅,成功的背後竟是全球第一的芬蘭教育

還有這樣的。

芬蘭34歲女總理走紅,成功的背後竟是全球第一的芬蘭教育

這裡的孩子上學極其自由,用我們的標準來看,甚至自由過了火。

學生們有聚在一起玩手機的、打遊戲、玩桌遊的,甚至還有翻跟斗和跳舞的人。

芬蘭34歲女總理走紅,成功的背後竟是全球第一的芬蘭教育

芬蘭34歲女總理走紅,成功的背後竟是全球第一的芬蘭教育

芬蘭34歲女總理走紅,成功的背後竟是全球第一的芬蘭教育

芬蘭34歲女總理走紅,成功的背後竟是全球第一的芬蘭教育

這裡的孩子上學極其自由

這裡與其說是學校,不如說是遊樂場。

學生們有聚在一起玩手機的、打遊戲、玩桌遊的,甚至還有翻跟斗和跳舞的人。

在課堂上,也是有的打扮稀奇古怪,有的光明正大吃東西。

雖姿勢五花八門,抱著熊的,趴在地上的,甚至倒立在桌子上的,但重點是愛上閱讀。

除此之外上課的形式也多種多樣老師會帶你去森林裡上課。可以親口嚐嚐樹皮的味道摸摸自然的顏色。

在芬蘭,寬容與接納平等觀念存在於任何地方,社會還有學校小的時候很多人被告知“你不會唱歌”“你跳舞沒有天分”等而在芬蘭,這些都在試圖避免不貼標籤,不貶低人。

在芬蘭貧富差距不會影響到下一代的教育在學校每個人都是平等的。

芬蘭34歲女總理走紅,成功的背後竟是全球第一的芬蘭教育

學生的高度自由,是以老師的兢兢業業為前提。老師要評估的,不是學生學了多少東西,而是他們學習的方法。

因為三年級的孩子沒有任何考試,他們特意避免任何形式的競爭。

學生只有在高中最後一年的年底有一次考試。而且,只有班主任同意,六年級以下的學生才能參加區域性聯考。因為老師認為,他們對學生的瞭解遠比一張試卷準確。

不僅如此,芬蘭很早便取消了分班制,不根據成績排班,注重避免一切形式的競爭,認為學習絕不是競爭和攀比的工具。

芬蘭34歲女總理走紅,成功的背後竟是全球第一的芬蘭教育

如果某個學生學習有困難,學校會安排“特別教師”幫助學生,充分尊重每個孩子的特點,絕不放棄學習慢的孩子。

他們倡導積極教育,無論智商高低,都會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

如果有的孩子在某些方面較弱,他們會先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在芬蘭的老師和家長看來,世界上沒有所謂的“優等生”和“差生”,不能完全用成績來判斷教育質量。

而不讓一個學生落後,盡力幫助每個學生找到自己最適當的位置,擁有屬於自己完整豐富的人生,才是成功的教育。

芬蘭34歲女總理走紅,成功的背後竟是全球第一的芬蘭教育

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長大,芬蘭的孩子們從小便懂得平等與尊重的意義。

即使考不上大學,他們也有別的出路。他們認為沒有什麼是不好的工作,每個人都是平等的。

他們認為孩子的教養與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他們會跟孩子一起做飯,認為這是生活教育最好的時刻。不但能和孩子聊聊一整天學校發生的事,還順便鍛鍊了孩子的一些基本生活技能;

他們喜歡帶孩子一起去超市購物,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消費觀;

他們要求孩子從小分擔家務,不能只會讀書,更要學會如何生活。

84%芬蘭父母堅持每天全家人至少要一起吃一頓飯。

芬蘭34歲女總理走紅,成功的背後竟是全球第一的芬蘭教育

除了日常生活裡的陪伴,芬蘭的家長還熱衷於讓孩子參加“興趣班”。

讓孩子活在當下,無處不課堂

“你家孩子平均每天要花多久寫作業呢?”

中國15歲的學生平均每週花在作業上的時間是13.8個小時,而芬蘭只有2.8小時。

美國的小學生平均每天只有27分鐘課間休息,而芬蘭平均每天有75分鐘。

芬蘭34歲女總理走紅,成功的背後竟是全球第一的芬蘭教育

芬蘭人普遍認為,學習並不僅僅發生在作業本上或是學校的傳統課堂裡。

芬蘭教育允許孩子擁有很多空白時間,發呆、做自己喜歡的事、看閒書、玩電動、打曲棍球、換裝打扮等等,都被視為每個孩子成長必經的過程。

這既是一種權利,也是一種讓孩子“活在當下”的樂趣。

在芬蘭老師看來,“必須讓孩子有時間當孩子,這樣才能產生創造力。”

這種靈活的教育方式,保護著孩子們自由探索的好奇心,天馬行空的想像力,無畏無懼的挑戰精神,使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在寬鬆、愉悅的狀態和環境下,全面發展,增強生存、生活能力。

芬蘭34歲女總理走紅,成功的背後竟是全球第一的芬蘭教育

暢銷書《芬蘭的一課》的作者、教育學家帕斯·薩爾伯格曾這樣總結道:

“孩子十歲前最重要的目標有兩個:

一是讓小孩子始終身心愉快,成為一個健康活潑的人;

二是漸漸讓他們擁有對自己行為負責任的健全社會人格。

讀書已成芬蘭人的生活習慣。在公園裡,地鐵上,咖啡館裡,隨處可見讀書的人。

工作再繁忙,芬蘭家長也一定會在孩子睡前的半小時,給孩子講故事。這樣良好的家庭氛圍也為孩子閱讀習慣的培養提供了保障。

芬蘭34歲女總理走紅,成功的背後竟是全球第一的芬蘭教育

芬蘭小學低年齡段的學生一週有兩節自由閱讀課,學生可以在教室、走道、圖書館、角落,任何他們想待的地方,以任何姿勢看書。

在寬鬆的閱讀氛圍裡,孩子能夠隨時跟同伴分享自己的發現,這也是芬蘭閱讀課的最大特色——培養孩子在互動場景中享受閱讀。

這些年,芬蘭教育在世界上的影響越來越大,很多西方國家也把芬蘭視為教育強國。

然而,在芬蘭,你會驚訝地發現,芬蘭人總有一種危機感——擔心自己會與未來脫節,時刻在反省“我們的教育是否能跟得上時代”。

因此,芬蘭國家治理中有一個重要導向——讓所有國民接受盡可能好的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