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說一個零食的名字證明你已經老了?

丹妹兒728w


小時候在農村,沒什麼好吃的,那個時候的孩子沒有現在的孩子那麼幸福,即便不主動要,家長也會在家裡準備很多的零食,所以,即便過去很多年,依然覺得那個時候的零食特別有滋味,也許是不能經常吃,所以沒有吃夠就總是惦記吧[捂臉][捂臉][捂臉]

第一個:酥糖

那個時候過年會買,酥酥的,很香甜!

第二個:橡皮糖

其實就一種味道,可是因為很多種顏色,總是會吃出很多種味道的感覺,其實差別不大[捂臉][捂臉][捂臉]

第三個:麥乳精

貌似現在還能回味起那種香香甜甜的味道,一個杯子,一點麥乳精,用熱水衝調開,香氣撲鼻![奸笑]

第四個:罐頭

還記得有次感冒發燒,在姥姥家,晚上吃不下飯,就想吃這個,涼涼的,酸酸甜甜的,小姨大晚上去敲商店的門,買了一罐![可憐]

滿滿的愛!!![送心][送心][送心]






煙臺夢金園珠寶


既然路過了,也來說幾樣零食吧!至於照片就算了,我也不想回到那個年代去拍照!我只好描述一下那個年代零食的樣子,你品,細細品……

那個時候不像現在到處都是小店。那時只有供銷社,聽說過供銷社的人幾乎都老了!沒有小店,但是偶爾有挑著一擔雜貨走村串寨的貨郎。我們農村的小孩便從他那裡認識到一些所謂的零食:

1.一毛錢五顆的薄荷糖(和現在一板一板的牛奶糖差不多)。

2.一毛錢十顆的水果糖(和現在的白兔水果糖極像)。

3.用報紙包的散裝餅乾(和現在的夾心餅乾相似,只是沒有了夾心,也沒有那麼甜)

4.五分錢一竹筒的炒瓜子(大點的手,一筒剛好一抓)

好像也只有這麼多了,不過如果你買了任何一種零食,那麼你就是土豪,你就是全村最靚的仔,你就是孩子王,一群小孩前簇後擁巴結著你!關鍵那時不是一定要現金,家裡廢銅爛鐵,破涼鞋爛雨鞋都可以換。當然新涼鞋也行!我就是為了能成為全村那個最靚的仔,把爸爸新買的涼鞋拿去換糖吃,結果……結果可想而知!

好了,讓我擦乾了不知道是笑還是回憶掉下的眼淚給故事結個尾吧!不,不是故事。是紀實!是回憶錄!





侗哥


小學去服務社買5分錢一袋的無花果,夏天放學路上吃5分錢的大紅果,偶爾奢侈一下吃一毛錢的巧克力冰棍,過節父母帶著去公園才有機會吃雙棒和雪人。放暑假游完泳或者踢完球會去小賣部喝北冰洋。最感動和懷念的是媽媽每隔一段時間會在下班路上在西單路口的一家西式麵包店買一種叫“拿破崙”的糕點回來給我,濃濃的巧克力味,真是好吃。後來才知道一個拿破崙要一塊多錢,那時候他們的工資才不到20塊。

一晃我兒子也上小學了,看著他每天放學就拉著我的手跑到小賣部去買各種不靠譜的零食,我總是會默默的同意。看著一大幫小朋友興致勃勃的在小店兒裡擠來擠去,總是有種穿越的感覺。好像我看到的是自己的過去,也看到了我爸爸媽媽當時注視我的目光。生活好了,不愁吃喝了,但是再也沒有小時候期待放學吃紅果,課間吃乾脆面,放假吃雪人的那種期待中的幸福感了。






我是吉祥爹


五仁月餅可不可以啊?

我記得我小時候,沒到過中秋節的時候,我爺爺都會拉著我的手去商店買兩個五仁月餅。似乎在我爺爺的腦海當中月餅只有五仁的。我還記得那個時候的五仁月餅還是用紙包著的,外面的殼很硬很硬,還都是油。似乎現在已經沒得賣了,市場上的五仁月餅也更新換代了。兒時的記憶,帶著爺爺的記憶已經離我越來越遠去了。

還記得那個時候五仁月餅裡有一個綠色的線我十分的討厭,都會抽出來扔掉,但是現在想想如果還能吃到,也該是不錯的品嚐吧。


會飛的小綿羊


這一種零食,在那個風雨飄搖的歲月,不算是零食,而是支撐我們成長的全部營養,是我童年時代的美好夢想,是我的初心:啟程時,我的動力來自於一杯糖水,我努力讀書,就是為了以後可以隨心所欲地痛飲一杯糖水。

所以我說的這個零食叫“糖”,與它衍生出的一系列零食:水果糖、米花糖、糖豆子、虹條糖、白砂糖、紅糖、冰糖。那麼,你猜出我的年齡了嗎?

有關食物的記憶總是與童年有關。我的童年時代正是物質及其匱乏的年代,那時,我們一家生活在林區,不發達的交通和整個國家的經濟狀況讓食品奇貨可居,一切物資都要從幾百公里外的城市運來,再通過小賣部才能進入家家戶戶,孩子們的零食自然不在考慮之列。因此,象豆鼓、豆腐乳、酸菜都成了我們的零食。撕一塊報紙,包一撮豆鼓或乳腐,隨手從竹籬上折一根小棍,細細地挑一點入口,竟也覺得十分美味,有時吃多了,口渴,就拿水瓢打一瓢冷水,猛灌一氣,拍著鼓鼓的肚子,十分滿足。那時的酸菜都是由整棵青菜醃漬而成,裡面放了許多紅辣椒,一棵棵紅紅綠綠,我們每人拿一棵,把它撕成小條,頭抬得高高的,仰脖、抬頭、張大嘴巴,一根酸菜條兒就這麼到了嘴裡,酸、辣、脆,讓我們飢餓的腸胃和饞嘴得到極大的安慰。有時,小賣部會有菊花晶、酸梅晶賣,類似今天的顆粒沖劑,5分錢一包,那時過舂節時,大人會給孩子們一、兩元壓歲錢,我們捨不得花,都攢著,等到小賣部來了菊花晶,酸梅晶,就去買上幾包,坐在門口木墩上,和小夥伴們一起津津有味地用舌尖舔吃,捨不得一下吃完,剩下幾包,放在衣袋裡,鼓鼓囊囊的,第二天早上一醒來,就想起自己還有好東西可以享受,那麼一整天都感到甜甜蜜蜜。長大後,看到我當年鍾愛的零食華麗轉身,酸梅晶變成了一種叫“果珍”的東西,而菊花晶則被放進漂亮的玻璃瓶中出售,價格不菲,可是,不管怎麼吃,都帶看苦澀,全然不似當年的味道,到底是它們變了,還是我變了?

所有在那裡生活過的人都不可能忘記我們童年最美味的水果——樹莓,或許童年最美好的時光就是拿著口缸在山野間或平原上奔跑、採摘樹莓。

那時,俱樂部門口有個鶴慶大媽賣瓜子,同時也賣一種酸角糖,小塑料袋包裝,上面有一些電影明星的大頭像。離開那裡以後,卻再也沒見過這種糖,因為上面寫著泰文,我以為是泰國產的,有一年去到泰國,在那裡著名的水上市場和各個超市尋找,一無所獲。

我還記得加工廠的烤餅、豆腐坊的豆腐、六一時才有的汽水、現爆的苞米花、效遊時自帶的油炒飯、森林裡採來的蘑菇……,還有冬天放在室外用糖水自制的“冰磚”。

誰還會比我記得更多呢?關於我們年少時的一切苦痛、掙扎、辛勞、飢餓、寒冷……,當然也有自由、快樂、純真、溫暖、豐富而多彩……。








風笛的課堂


酸梅粉,5分一包,裡面有各種人物做的小勺子


扯不盡的--曖昧


麥乳精



月夜猙獰


麥乳精



安份守己的路燈


第一次吃到麥麗素的感覺這就是傳說中的仙丹啊,倒在手心裡,分著吃。看過女生在過家家的時候會把麥麗素當做“仙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