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和劉邦、朱元璋誰的軍事才能更強?

熱愛收集表情包


我認為曹操的軍事能力強,但在用人方面不如劉邦、朱元璋。其分析如下:首先,曹操以其雄才大略,在未形成三國之前,就是“挾天子,令諸侯”的丞相,既有高超的政治才能,又有傑出的軍事才能;其次,在他統一北方時,多次彰顯了其傑出的軍事才能,他率大軍南下時,面對諸葛亮的計策,總是縱容應對,最後建魏國。而劉邦本是一位混混出身,本身根本不懂得軍事,更未讀過兵書,劉邦能戰勝項羽,主要是用人得當,籠絡人心,最後統一了中國;朱元璋是農民、乞丐出身,也更未讀過兵書,他能得天下,完全是靠軍事劉伯溫及隨從的將帥輔助而成的。再次,曹操是一位集政治、軍事、文學一體的人,他未能統一中國與他的軍事才能不稱正比的,同時與其所在時期也是有其客觀原因及主觀原因的。曹操就其本身而言,是不願當皇帝的,加之疑心太重。


陳聖鋼


關於這個問題,偉大領袖毛主席已經給出過答案了。

朱元璋的軍事才能比曹操、劉邦要更強。

毛主席評論歷史時,曾經說過:“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

這就明確地告訴我們,除了唐太宗李世民,朱元璋的軍事能力是最強的。

朱元璋以一個乞討為生的農民,手無寸鐵,經湯和勸說,加入紅巾起義軍。然而,經過磨鍊與發展,朱元璋竟然能削平群雄,驅逐韃虜,恢復漢室江山,其軍事能力之強,可想而知。

尤其是朱元璋平定江南時,力排眾議,堅持先打強敵陳友諒,把勢力弱一些的張士誠放在後面削滅。其軍事戰略眼光,確實獨到之極。

曹操的軍事能力也很強。但是,曹操是宦官之後,官僚家庭出身。年輕輕的,就擔當了軍中要職。因此,曹操人生起點此較高,所受教育程度更高。

曹操最值得稱道的,就是官渡之戰。他經此一戰,打敗了出身“四世三公”的豪族強梁袁紹,在北方稱雄。

可是,隨後,曹操經歷了赤壁大敗,導致了三國鼎立,使國家長期陷入分裂狀態之中。由此可見,曹操的軍事能力雖強,尚稱不上一流水平。

劉邦,在三人當中,軍事能力應該是最弱的。

在楚漢爭霸的戰爭中,面對項羽,劉邦可以說是屢戰屢敗。

劉邦得天下,勝在政治與人事方面。劉邦擅長籠絡人心,敢於放權給韓信、彭越等人,使得很多人才樂於供其驅使,共同打擊騷擾項羽的方方面面,讓項羽腹背受敵,疲於奔命。

因此,劉邦是政治鬥爭的高手,軍事指揮不是他的強項。在軍事上,他遠不如朱元璋、曹操。

綜上所述,劉邦、曹操、朱元璋這三個人中,朱元璋的軍事才能最強。


品茗讀史


首先我不是曹操粉,咱們實話實說,論功績,曹操被另外兩位完爆。但功績和能力並不對等,三人之中,論個人能力,曹操應該是最強的。為什麼呢?看這三個人的對手,我們就應該能發現些東西。

劉邦的對手,最強大的應該是楚和秦。秦朝基本就是章邯一個人撐,後面還有趙高和二世拼命作拖後腿。劉邦面對的秦朝,遠沒有想象的那麼強大,更別說正面擊破秦軍的是項羽。至於楚,霸王用兵很厲害,政治上就差遠了——知乎喜歡拔高項羽的政治水平,很多文章分析項羽的各項決策,都吹捧項羽貶低范增。為什麼呢?因為這些人基本都是劉邦吹,他們的邏輯是這樣的:要吹劉邦,就必須吹劉邦的對手項羽;要吹項羽,就必須貶低老是跟項羽意見不同的范增。按照這些人的理論,項羽的軍事實力遠在劉邦之上,用兵也那麼強,又還是個大政治家——那麼問題來了,項羽是怎麼輸給劉邦的呢?這些人又說了,答案就在劉邦的話裡啊:我不如韓信,我不如蕭何,我不如張良!劉邦善於用人嘛,所以贏了項羽。OK,這個邏輯沒毛病,可是這句話後面還有半句呢: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故為我所擒。咦,你們不是說項羽是對的范增是錯的嗎?為什麼又選擇性地無視了這句話呢?

所以歸根結底,劉邦的對手水平不夠。試圖通過拔高項羽吹捧劉邦的,實在是無聊至極。

那麼朱元璋的對手是誰呢?陳友諒,張士誠。。。我覺得沒必要討論了。

而曹操面對的對手,是幾十年軍閥爭霸裡湧現的傑出人物:袁紹,劉備,孫策孫權。劉邦爭天下,亂世七年;朱元璋爭天下,亂世十七年;曹操爭天下,亂世二十五年。亂世如同養蠱,時間越長,競爭越激烈,倖存者越強,這道理是顯而易見的。


峰峰老九


歷史總是在輪迴中,分分合合。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亂世草頭王,槍桿子硬才出政權。當天下亂紛紛,諸侯逐鹿時,是不是會打仗,有軍事才華的人就可以問鼎中原,一統天下呢?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帝王霸者,能稱孤道寡,皆是心有猛虎,可嗅薔薇之一代梟雄!深謀而遠慮,戰略眼光長遠,能伸能屈,拿的起放得下,重要的是知人善用,成就至尊伯樂矣!

三國亂世梟雄曹操,論軍事才華,在問答的三個開國帝王中,曹孟德可以排第三。但實際的打仗實戰中,曹操的軍事才能只可以說中規中矩。黃巾起義,曹操也就搖旗吶喊了下,所建功勞有限。也沒有見他有什麼軍謀戰略。後來十二路諸侯討董卓,曹操軍事才能也不見有多麼厲害,上壓不住袁紹,下壓不住任何一個諸侯。結果是討董卓失敗。到了官渡之戰,要不是袁紹自己作死,估計三國沒有曹操什麼事了。赤壁之戰,討伐張繡皆大敗而逃,終其一生也沒有一統天下,這個軍事才能排第三,沒有人否認了。

漢高祖劉邦根本就是個甩手掌櫃,其實他什麼都不懂,就是一個會做人,爆人品!一個會識人,爆氣度,一個敢用人不疑,爆膽魄!成事在於敢賭一把的志向和野心,論軍事才能?劉邦內心估計是崩潰的。他能排個第二比曹操強,是因為一統天下了,稍勝曹操半子!

排第一名的當然是明太祖朱元璋了,朱元璋出身比上面兩個人更差,完全一個屌絲逆襲,不服不行!參加紅巾軍,朱元璋可是從小兵開始幹起發家致富的,親臨戰場,持刃肉搏,這個是什麼概念?這個是從血戰出尖頭了!從一個士兵做到統帥,沒有軍事才能早在戰場上徹底掛掉了,還可以爭霸天下,一統天下?所以,明太祖朱元璋軍事才能三人中第一!!


紅紅火火講歷史


我的答案序是朱元璋第一,曹操第二,劉邦第三。

朱元璋從最底層開始,白手起家,歷史上唯一一個從小兵做起最後當上大一統帝國皇帝,一路打拼,對手強大,他卻基本都是勝利,歷經17年,建立了三百年明朝,經典戰役是潘陽湖大戰以少勝多。到現在為止也只有這麼一個人由南到北統一了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就這麼一個人!毛說過:中國歷史上最能打仗的皇帝一個是李世民,一個是朱元璋。朱元璋不光是毛主席的偶像,孫中山先生在推倒滿清後,也在南京隆重祭奠明太祖。

曹操出身官宦世家,曹操起兵前是典軍校尉,差不多相當於現在的北京衛戍司令員下面的師長,曹操家底雄厚,在正式起兵時就有五千人,建立了三國最強大的大魏,經典戰役是官渡之戰,但是他沒能消滅蜀吳,曹操一生中的經歷六大敗仗,差點讓他喪命,赤壁之戰絕對優勢卻大敗,直到死也沒緩過神。曹操是全才,文學水平不僅遠高於朱元璋和劉邦,也遠高於大多數帝王。

朱元璋創造了兩個空前絕後的歷史第一,朱元璋基本無大的敗仗,由於朱元璋起點太低,朱元璋相當長時間沒有頂級謀士相助全靠自己也能不斷創造奇蹟。而曹操處在特別講究門閥出生時代,出身高貴,起兵不久就能獲得天下英才謀士,很多時候是因為謀士的計策取勝。曹操一生失誤頗多,以至於未能一統江山。因此,軍事實力朱元璋明顯比曹操強。

劉邦歷史上沒打過幾個像樣的勝仗,彭城之戰30萬漢軍對陣3萬楚軍結果還大敗,劉邦取得天下靠的不是自己軍事才能,而是知人善任,籠絡人才,所以他軍事才能最差。


尋找歷史的truth


憑我個對這幾人的印象,最弱的是劉邦,其次是曹操,最強的應該是朱元璋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

劉邦在沒有韓信之前,基本沒有打過像樣的仗,每次都是狼狽逃跑,為了逃跑連老婆孩子都不顧了,風度都不要了。韓信站到他這邊來之後,才開始屌絲逆襲,劉邦能稱王,主要在於他能吸引人才,主要得益於韓信的加盟,當然更主要還是天命所歸吧。

曹操的軍事才能也不錯,在文學、用人、軍事上他都相當有建樹,但一些大的戰役,更主要是因為他有謀士和軍師在後面幫忙出主意。再一個真正讓他拿下北方,成為一方諸侯的事件還是因為袁紹謀士許攸叛變投靠曹操,才使得曹操能幹掉袁紹從而一統北方。所以曹操和劉邦很的成功有運氣使然,玄乎的說法就是,命運都向著他們。

但是朱元璋的軍事才能是卻是自有的,雖然他書沒讀過多少,但是他的領導能力從小就體現出來了,一堆小朋友都願意聽他的指揮,到他加入郭子興的隊伍時,他的軍事才能又是擋不住光芒展現出來,脫離了郭子興之後,有李善長、劉伯溫這樣的謀士在身邊給他出主意,但多數的決策都是出自於他自己,他眼當獨特,有勇有謀。

所以論軍事才能,在這三人當中,朱元璋應該是最厲害的。不過這三人當中,我最喜歡的還是曹操,他是真英雄!


歷史隨筆


肯定是朱元璋。

其實他們三個人基本上沒有可比性。因為不在同一個朝代,面臨的不是同一個敵人,而且當時的戰爭環境又是不相同的。但是如果非要拿他們三個相比的話,我覺得可以拿出一個標準來,運用排除法,就能大概知道誰的軍事能力更強。

第一個標準就是有沒有通過自己的軍事才能建立一個帝國或者類似於帝國的勢力圈。

第二個就是把他們三個人的敵人拿出來比對一下,誰的敵人更強。

第三個就是,在建立軍事帝國之後,有沒有安然無恙全身而退。

通過對比,我覺得劉邦可以直接開掉了。因為劉邦雖然有點軍事才能,但他主要靠的是韓信等一眾將領。他自己當然也能指揮軍隊打仗,但是十戰九敗,好幾次要不是別人幫忙,自己都把命丟給人家了。他有當皇帝的本領,但不一定就有本事指揮打仗。我想劉邦這一點他自己心裡也有數,把它排除出去,他心裡也必定會服氣的。

接下來就是曹操和朱元璋了。

第一,他們兩個都是靠著自己的軍事才能征戰多年,才得到了一個帝國或者帝國般的存在。

第二,他們面對的強敵都是相差無幾的。紛爭不斷,兵禍連年,群雄四起,英雄輩出。這一點也很難選出一個高下來。

再看第三點,他們有沒有在有生之年掙得一個帝國或者一個帝國般的存在。在這點上曹操有點牽強,不過他雖然沒有當成皇帝,但威望和權力也和皇帝相差無幾了。所以說這一點也算曹操勉強及格了。

怎麼辦呢?還是有辦法的。

我們可以做一個社會學的實驗。把他們兩個人同時扔到一個和他們的朝代全無干系的亂世中去,再觀察他們的表現。看看他們誰能最先爭得天下,誰能安然無恙的取勝。

說到這裡,大家也許明白了。得勝的肯定是朱元璋。

曹操是世家子弟出身。從小見到的都是軍政要人,聽到的都是軍界秘聞。耳濡目染也親身經歷了不少軍隊和政治色彩的事件。而朱元璋呢,窮得連埋葬父母的錢都沒有。從小就是放牛娃,餓得沒辦法了,只好出去做遊方和尚。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輸在了起跑線上。

曹操確實是一代奸雄,但是他有很濃重的英雄情結,又有文人情結。相反的朱元璋是放牛娃出身,他全不顧及那些道德信條人生準則。他首先是活命,然後才是奪天下。所以說,朱元璋最符合第三條。他最有可能在亂世之中安然無恙同時還能憑著自己的軍事才能創出一片天地來。至於還能不能當上皇帝,這個偶然性太強,不好判斷。

所以綜合比較下來,朱元璋的軍事能力在三人之中最強。






遊逛歷史村


什麼叫做軍事才能?

擁有怎樣的軍事素質才是軍事才能更強?

我們來看看咱們的孫子怎麼說: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孫子兵法·始計篇》

咱們從第五點“法”者開始比較曹操、劉邦和朱元璋這三個人。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建立軍事組織結構,劃分清楚責權,制定管理制度,以保障兵員、資源、糧草的調配和供應。

這一點三個人做的都不錯,有些具體工作雖然沒有親自去抓,然也委託了得力手下去。

三個人無分伯仲。

將者,智、信、仁、勇、嚴也。

將領要足智多謀,賞罰有信,愛護部下,果斷勇敢,軍紀嚴明。

智謀三個人都是智謀雙全人物。

賞罰有信,曹操割發代頭,劉邦約法三章,朱元璋治貪有名。

果斷勇敢軍紀嚴明三個人也都做的不錯。

唯獨愛護部下不怎麼樣,不過三個人都是有名的寡恩少情,誰也不比誰差,誰也不比誰好。

三個人不分上下。

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

看地形,察地理。

三個人都具有這種專業知識,

還是不分勝負。

<strong>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

晝夜,陰晴,寒暑,四季更替。

在過去沒有鐘錶和天氣預報的年代,這一點確實是非常重要的軍事技能,不過也基本是靠著經驗累積就可以掌握的技能。

以三個人的聰明才智自然全部不在話下。

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可與之生,可與之死,而不畏危。

讓民眾和君主上下同心,可以共生死,而不害怕危險。

首先曹操要被PS掉,因為他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民眾不和他一心,君主也不和他一心。

再就是劉邦了,因為六國舊貴族只和他有“共誅暴秦”之志願,盼望他死倒是有很多。

剩下就是朱元璋了,他“驅除韃虜,復興中華”這個口號抓穩了天下人心,他又“深挖洞,廣積糧”十幾年如一日,全天下饑民餓卒跟著朱元璋共生死才可以生,畢竟共生死可不是為了死不是!

朱元璋軍事才能最高!


葭明通半瓶歷史


個人認為軍事才能曹操更強

劉邦的才能是御人之術,就如他自己說的: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曹操和朱元璋都很有軍事才能,但兩人風格完全不同。曹操狡詐中帶著豁達,朱元璋隨和裡藏著陰狠。

如果兩人在同一時代為敵,個人覺得曹操會勝一籌。



若從事業的高度來說,曹操無法和二人相比

但是一統天下這樣的事,並不全在個人能力,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劉邦起義的時候,秦帝國的暴戾已經徹底失去了人心,無論是平民還是貴族,都“苦秦久矣”。而劉邦唯一的對手,項羽的暴戾不下於始皇。再加上劉邦知人善任,體恤民眾,所以劉邦得到了天時地利人和。

朱元璋本是一階貧民,在元順帝荒淫無道,欺壓漢族的統治下,人民揭竿而起,紛紛組成義軍。朱元璋順勢而為,招攬賢才。推翻元朝的統治。與各家反王的大戰中,靠自己優秀的政治軍事才能,最終統一了天下。

這二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所處的朝代已經徹底失去了人心,覆滅的結局無可挽回,只是誰來得天下的問題。

曹操所處的環境有很大的不同。三國中,劉備打得是復興漢室的旗幟,孫權也承認自己是漢臣。他們都指責曹操為漢賊。而曹操執行的策略是“奉天子以令不臣”,自己以大漢的功臣和護衛者自居。正如曹操在《述志令》中說:“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從這些政治旗幟可以看出,三國時期雖然漢室衰微,但遠未到人心盡失的程度。急功近利的想取而代之是愚蠢的。孫權曾給曹操上書,勸曹操稱帝。曹操大笑,說:“是兒欲使吾居爐火上耶!”但也有人不信邪,袁術覺得自己出身名門,實力強大,不顧勸諫而稱帝。結果天下共擊之,很快就敗亡了。

所以曹操沒能統一天下是時機不到。

曹操有自己的軍事理論

曹操雖然沒有統一天下,但他可以說是戎馬一生,身經百戰。而且自己不但是優秀的將領,也是足智多謀的軍師。

曹操在諸家兵法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戰爭經驗,寫出了《兵書接要》,《孫子略解》等兵法著作。



諸葛亮評價曹操說:

曹操智計,殊絕於人,其用兵也,彷彿孫、吳,……先帝每稱操為能《後出師表》

唐朝軍神李靖說:

回軍轉陳,則遊騎當前,戰騎當後,蹈騎臨變而分,皆曹公之術也。《李衛公問對》

後世無論對曹操的功過是非怎麼評論,但對曹操的軍事才能一般都非常推崇。


老曹講史


當屬曹操。

曹操在三國時期統一了北方。“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打敗了實力雄厚的袁紹軍隊;前往遼東征討袁紹之二子時採用了隔岸觀火的策略使敵方內鬥,不費吹灰之力便收復了遼東。

曹操深諳《孫子兵法》,其有言曰:“知地知天,百戰乃全。”

曹操是三國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