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通川區這些風雪中戰“疫”一線的身影

寒潮來襲,氣溫陡降,當大家都呆在家中,不出門就是對防疫工作最大的支持時,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卻走出家門,戴上口罩,在街頭巷尾忙碌,在風裡雨裡穿行,從早到晚步履匆匆,雖然不在與疫魔爭奪生命的最前沿,但卻在守護居民健康的基層一線。他們就是我們通川區基層一線的戰 “疫”人。今天,我們用鏡頭記錄他們的工作日常,將他們平凡卻又不可或缺的工作,濃縮在戰疫的24小時裡。

2月14日晚,一場寒流在通川各地彌散開來。凌晨時分,通川的金石龍灘等地飄起了雪花。樹木綴滿銀花,房屋建築閃著銀輝,雪中的金石是另一番美麗景象。一大早,雪停了,來不及欣賞雪景,新一天的疫情防控的工作開始了。

致敬!通川區這些風雪中戰“疫”一線的身影

致敬!通川區這些風雪中戰“疫”一線的身影

金石雪景

“慢點走,小心地滑,一把年紀了摔一跤小心站不起來。”金石鎮一位村醫在家人的囑咐聲中,穿上了白大褂,戴上了帽子口罩,走上了田間小路,去給居家隔離的村民們檢測身體。路很滑,他的腳步卻很堅定。

致敬!通川區這些風雪中戰“疫”一線的身影

金石鎮一位村醫去給居家隔離的村民們檢測身體

天寒地凍,復興兩路口村的民兵巡邏服務隊的民兵,扛著大米,給山上的老百姓送去生活物資。衣裳單薄,步履堅定,一身迷彩在漫天雪花中格外帥氣。

致敬!通川區這些風雪中戰“疫”一線的身影

致敬!通川區這些風雪中戰“疫”一線的身影

民兵為山上的老百姓送去生活物資


致敬!通川區這些風雪中戰“疫”一線的身影

致敬!通川區這些風雪中戰“疫”一線的身影

東嶽高速出口篩查登記點


致敬!通川區這些風雪中戰“疫”一線的身影

警察、民兵燒碳取暖 通宵堅守崗位

三人、兩輪、一旗、一喇叭。雙龍鎮尚寺村村幹部在村上開展勸導和宣傳工作,簡陋的設備在他們手中發揮出了巨大的效力。

致敬!通川區這些風雪中戰“疫”一線的身影

雙龍鎮尚寺村村幹部在村上開展勸導和宣傳工作

“背後是養育我們的山和水,背後是我們可愛的父老鄉親,堅決把病毒擋在之外。”三個好漢一個幫,羅江鎮黨員先鋒突擊隊隊員敦實的身影讓父老鄉親放心。

致敬!通川區這些風雪中戰“疫”一線的身影

羅江鎮黨員先鋒突擊隊隊員

江陵(青鳳)高速出口發熱篩查點通宵執勤人員說:“我們不怕通宵值班,不怕半夜的機車的喧譁,就怕風太大,把唯一可以擋雨的大傘吹翻吹垮。”

致敬!通川區這些風雪中戰“疫”一線的身影

執勤人員在高速出口發熱篩查點通宵執勤

早晨,清冽的小雨寒氣逼人。社區志願者的雨衣不僅幫他們遮風擋雨,也是他們簡單的防護服。他們在路口的堅守也為小區居民穿上一層“防護衣”。

致敬!通川區這些風雪中戰“疫”一線的身影

致敬!通川區這些風雪中戰“疫”一線的身影

雙報到黨員到崗到位

“基層人手太少,連續上班已經21天了,感覺到很疲憊,但是任務在身我也不敢鬆懈,我一個人在通川,家人都在老家,累點都不怕,就怕深夜回到家一個人的孤單。”東城辦事處的幹部張述毅在採訪中不願流露更多的個人情感。

“這段時間,午飯不好解決,很多餐廳都關門了,經常只能吃方便麵應付,這段時間幾乎各種口味都吃了一遍,把幾年的方便麵都吃了。”二馬路社區的幹部徐中蓮笑著對記者說道。

“我們社區很多老舊院落,沒有電梯,最高的住在12樓,記得有一天加起來爬了100多層,晚上膝蓋疼。”西城街道小北街社區的何文梅向給記者道出了工作中辛苦。

致敬!通川區這些風雪中戰“疫”一線的身影

西城街道小北街社區的何文梅

“有的老人寫不來字,有的老人上年紀聽不清我表達的意思,需要我不斷重複,教他怎麼做。”一位來自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的黨員志願者,正在教一位老大爺如何登記信息,他耐心的給老大爺講解了6次,老大爺終於懂了他的意思。“能堅持不懈地做好一件小事也是在為阻擊疫情做貢獻。”

致敬!通川區這些風雪中戰“疫”一線的身影

風裡夜裡,他們在!

雨裡雪裡,他們在!

沒有豪言壯語

沒有刀光劍影

有的只是無償的奉獻


讓我們記住

他們也是血肉之軀

身體會疲倦

也渴望家人的陪伴

此時此刻

好好宅在家裡

就是我們能給他們的最大溫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