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付出的努力不是沒有結果,而是在路上,值得一閱

一 以前常有人這樣跟我說:你要拿得住架子,別看到信息就立馬回,不要有什麼就說什麼,否則你會顯得很"好說話",他們也不會把你當回事...... 我不知道什麼時候,"好說話"變成了一種貶義詞,難道我為你開了方便之門,你反倒要回過頭來嘲笑我? 難道善意的援助在別人眼裡反倒會成為好欺負的標誌? 我不認同他們的話,但有時不得不承認,生活中總有那麼幾個"不知好歹"的白眼狼,一邊消費你的善意,一邊還要嘲笑你的"無知"。 比如我就曾遇到過這樣的人。 因為當過省編的關係,很多人會來諮詢我一些投稿的問題,面對大家的詢問,我能解答的都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但時間久了,那些求幫忙的人反倒肆無忌憚起來,剛開始還是客客氣氣地發給你一篇稿子希望你給他提點意見,到後來乾脆連謝謝都沒有,隨便得好像兩個人可以稱兄道弟。 我並不是需要那一句"謝謝",也不是要求他們給我什麼"好處",我只是希望,當我熬夜給你看稿子,把我知道的一五一十告訴你時,你要明白,不是所有人都閒得沒事做才去幫你,那些在你求助時能及時回覆你的人,只是將心比心。 我們都體會過求人的難處,我們也理解你的心境,所以我們毫無保留地給予你幫助,讓你輕而易舉地得到你渴求的答覆。 但往往事與願違,我的善意卻被你當做家常便飯,我的幫助變成了理所當然。那麼,抱歉。我對你的幫助我收回,以前是我太善良,現在我該用那些人常用的伎倆對你"狠"一點。 的確,當我不再那麼熱心時,那些求我幫忙的人反而開始珍惜我的每一次幫助,我額外的工作量少了,大家對我的態度反而好了許多。 但我知道,每一次當我話只說一半,其餘一半留給他自己去悟時,你將又要多繞一個彎;當我不再理會微信裡時不時冒出的消息時,我明白,又會有幾個還在奮鬥路上打拼的人失望。 很殘酷,很無奈,但又很現實,有時候,你走的那條路是你自己鋪就的,我們給你掃掉幾塊石頭你不樂意,那好吧,剩下的留給你自己,沒有人會去幫你。 越輕易得到就越不會珍惜,這已經成為所有人的共識。 所以戀愛講欲擒故縱,女孩不會輕易答應男孩的求愛;所以"前輩"們講架子,擺出一副"貴人語遲"的樣子。 有人責怪是對方太清高,可惜你忘了,每個人在出生時都是一張白紙,只不過是那些不懂得珍惜的人太多,我們才不願意再做個一味付出的"傻子"。 如果你不珍惜輕而易舉打開的方便之門,那麼你有何理由埋怨自己阻礙重重?


你付出的努力不是沒有結果,而是在路上,值得一閱


二 《伊索寓言》裡講,當初普羅米修斯奉宙斯之命造人時,特意在每個人身上掛了兩個口袋———胸前一隻裝別人的缺點,背後一隻裝自己的缺點。 結果,人們一低頭就能見到別人的不足,卻很少回頭找自己的毛病。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在埋怨對方的不是,把對方釘到道德的十字架上,彷彿自己是天底下最大的苦主。為什麼他有什麼事都不願意告訴我? 為什麼一出去逛街她就躲著我?可能你忘了,每當那個人興高采烈地跟你聊天時,你都在刷你的手機;每次出去玩你都以自己的意志為轉移,而忽略了別人的感受。 很多問題都是雙方的,別人對你的態度,可能就是你自己當前的狀態。反思一下自己,很多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都會有答案。 不過,也不能把所有棒子都打向自己。也許你珍惜身邊每一個人,對大家的幫助心懷感激,但依舊有人對你熟視無睹。 不錯,那些對你冷若冰霜、置若罔聞的人,未必都遭遇過心靈的"創傷",畢竟遇到"白眼狼"的幾率有限,但人的秉性卻是在無限延展。 記得我剛開始接觸編輯是在大一,當初被老師派到校報編輯部也是歪打正著。 記得那時我是編輯部裡惟一一個大一的學生,又不是科班出身,對編輯幾乎是一無所知,我向學姐請教,她們也只是簡簡單單地說看看稿子,至於要如何看,側重點在哪裡,她們根本不告訴你。 後來有人跟我講,編輯部只有大三學生才能進,你初出茅廬就被老師調到這來,自然有人會嫉妒。 說實話,當時有種盲人瞎馬的感覺,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但現在想想卻不覺可笑。 那些因怕被超越,而拒絕施以援手的人,實際上是一種對自我的懷疑(yiQIg.cOm)。 你擔心被人超越,說明你自己本身就有漏洞,你並非別人眼中那麼完美。如果你在進步,曾經那點被你視若珍寶的"經驗"還算什麼? 你在乎的,往往能反映出你的水平。為什麼層次越是高的人,反而計較的越少?不是說他有多寬容,而是有些事根本入不了他的眼。 你可能還在抱怨公交車上誰踩了你一腳,而他可能想的是下半年的工作計劃該怎麼安排。這叫氣度、叫眼界、叫高度。 時至今日,我已經可以在省刊做責任編輯,而當初那些編輯部的學姐,依舊還是在校報裡徘徊。 其實你根本不必擔心自己的勞動成果被別人輕易得去。你可以成為第一個掌握某項能力的人一定有你的原因,受教者故多,但青出於藍者畢竟在少數。 前幾天,我get到一個製圖技巧,我一直熬到凌晨三點才成功。之後很多人向我請教。 說實在的,自己辛辛苦苦熬到兩眼發黑得出的成果,這樣讓他人輕易得去的確挺心痛,但你要明白,你告訴他的只是一個結果,但在摸索這項技能時,你的分析能力,你的思維方式,你的知識結構都是他們得不到的。 這個世界不缺技能,缺的是獲取技能的方法,也就是思維框架。 我研究出某個Bug,我可以把它教給其他人,表面上我們獲得了相同的能力;實際上,我還擁有了解決諸如此類問題的思維和手段,當我再遇到類似問題,我依舊可以調用上一次的思維模式,但他們卻未必。 所以,你根本沒必要斤斤計較那點小"經驗",你所擁有的,是那些竊取"勞動成果"的人永遠無法比擬的。

三 你的眼界放在哪,你的層次就定在哪。 記得和F先生去看《28歲未成年》,片中茅亮向一位賣豬肉的大叔買回原屬於自己的ipad,但由於沒帶夠錢,茅亮懇求對方便宜點,對方琢磨了一會兒答應了,最後卻在ipad上砍了一刀,說這回值這個價了。 當時F先生小聲對我說:"這個人一輩子也只能買豬肉。"我想,這應該是眼界與地位最好的詮釋吧。計較眼前的蠅頭小利的人不會有大成就,我也相信,沒有人願意去跟一個"葛朗臺"打交道。 我們都是在奮鬥路上努力奔跑的人,都渴望能得到他人的一臂之力,但沒有人願意給"白眼狼"作嫁衣。 當你遇到一個願意無償幫助你的人,請珍惜;但如果一開始,那個人根本沒搭理你,也不要在意,可能他想守著自己的"寶貝"過一輩子,而你,有機會去獲得更好的。 願我們不是那個不知珍惜的"白眼狼",也不是那些斤斤計較的"葛朗臺"。有些事值得我們去重視,而有些大可忽略。 我們的路或許阻礙重重,但希望造成這一切的始作俑者永遠不是自己。 珍惜所擁有的,你的路會順暢許多。 2.中國的劉彝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英國的培根說"對青年人來說,旅遊是教育的一部分,對老年人來說,旅遊是閱歷的一部分",就連河南省的某老師也辭職說道"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可見,沒有一個人不愛旅遊,誰不想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可都迫於各種壓力無法真正做到,而身於學生的我,就是迫於家長和經濟的壓力。 在這個高中生涯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暑假中,父母忙於工作沒太多時間,我便只能隨著他們去一趟香港。但多半都是在購物,並沒有什麼可說的,然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是那裡的天氣。由於選的時間不怎麼好,天氣都陰陰的,本來很開心沒有什麼太陽,可天空卻不爭氣地下起了細雨。汗溼的衣服貼著後背,細雨不急不慢地落在汗溼的我上,並沒有然後感到有涼爽多少,只是徒填了幾分燥熱。我們是去位於太平山頂的蠟像館,進去是還是毛毛細雨,出來時只有厚厚的雲層壓著天空了。然而在等車時,前一分鐘還是清晰可見的天空,後一分鐘變被濃厚的霧遮住了。霧是無聲無息飄進來的,毒氣是四面八方全方位散發,而它卻像是一隻魔爪,先探進洞來,伸得足夠深了,再散開充溢整個候車處。霧很濃,雖然沒有到頭看不到腳的濃,但起碼三米外的物體已經模糊了。上一次也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霧,還是五六年前去上學的早晨,剛一下樓就看到了濃濃的霧,像是仙境,那時候得我,只是感覺到大自然的神奇。弟妹驚喜地跑到外面,心情和那時候的我無一例外,父母在身後叫著別亂跑,可年幼的好奇於頑皮誰阻止得了呢,連我都不太願意去做""乖乖站好這件事。我站在霧中,觀賞這一大景觀。它只是一些小水滴而已,輕到連感覺都沒有,於是眼盲的人又失去了一大眼福。這霧來的快去的也快,不到五分鐘,魔爪又縮了回去,彷彿剛才什麼也沒發生似的。除此之外,真沒有什麼可記之處了(yiQIg.cOM)。 對於我個人而言,真正有趣的就是高考後和同學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遊,去山東登長白山,去內蒙古看草原,去成都品美食,去雲南住寨子……忽憶起曾經看過的一段話,有的人抱怨孩子年輕時急著賺錢,到中年那顆自由的心還沒有平定下來,過年不肯回家非要在外面玩,連陪父母的時間都沒有,也提倡我們"趁年輕多出去走走,中年就會安定下來可以多陪陪父母了"。的確,當你中年父母都已經腿腳不靈活了,這時大多數人都不願意帶著父母去旅行,而父母,想出去走走卻怕孩子的拒絕,不耐煩,便支支吾吾不肯開口。兩輩之間的代溝越來越大,孩子只有等到父母不在身邊了,才去後悔當時的不懂事。 其實,對於父母來說,就算是去相鄰的城市玩個一兩天,也算是和孩子的""旅遊了。然而要解決當今的""父母沒人陪,孩子不肯回的現狀,還是得靠年輕人自己改變他們的時間利用觀。 3.央金拉姆在她的書《大地母親時代的來臨》寫到:"家,就是一個女人的道場。"央金拉姆在書中寫道。她認為,家是一個女人待的時間最久的地方,也是女人散發愛的能量的地方。一直以來,她通過做家務的過程來清修,通過丟東西練習放下,身心感到非常輕鬆。"人堆積太多不需要的東西,就會變成煩惱,憤怒,這些都會積在身體裡。" 在家裡找到讓自己安住的空間 現代人的身心都被忙、恐懼、煩惱綁架了,先好好愛和體貼一下自己。體貼不是跑到外面去逛或購物,而是在自己的家裡創造一個適合自己靜心的小環境,一個給自己能量的充電站。 我們一回到家就很忙,總是有很多的家務瑣碎事情,讓自己忙個不停。雖然是在自己家裡,但我們通常沒有一處能讓自己一下子就安住下來的空間。其實,這個安住的空間是可以創造的,不是隨便給自己擺張桌子就完了,你要用內心去感覺,哪裡感覺起來很舒適。 你需要一個坐下來就不想動的地方,不是多麼豪華,也不是多大的空間,那是一個讓自己心靈休息的安靜角落。去感覺家裡有什麼地方適合自己。要具有安全感,不會被打擾,是一個很放鬆安靜、溫暖舒服的小空間。 心靜下來,慢慢就會找到這樣一個地方。放一個小墊子,或者是舒服的矮沙發。讓身心能靜下來,觀看自己的心,這樣效果比較好。你可以在這個小地方培養一個能量的磁場,一坐下來馬上就能靜下來,緩解疲勞,能量就會集中起來,變成你隨時恢復能量的小站。 家是你心的顯現 首先安靜下來,保持覺性,將自己放在當下的感覺裡。單獨地坐下來,單純而專注地看看整個屋子,把心放在屋子裡面,從看看每一個細節開始……你自然就知道,這個屋子應該怎麼佈置。 心在當下的時候,正確的答案會從心裡出來。一開始,心最有可能會告訴你,屋子裡面東西太多、太亂了。這其實就是心在告訴你,你的身體在這麼滿的地方感到很堵塞。如果你聽從內心的聲音,做清理之後,身體馬上會感到輕鬆和舒適。這就是禪宗的"借境練心"。通過清理外境,自然清理你的內心。 如果持續做清理屋子的功課,你慢慢會體悟到房子就是你內心世界的顯現。我和先生搬過很多次家,因此做清理房子的功課已經持續十年以上。所以我們居住的家,就是我們練習清理頭腦和順暢脈絡的道場。 因此,我對空間的佈置自然就體驗出一套心法。每到一個地方,我就自然能佈置出適合那個環境的空間。 其實空間自然會告訴你它適合怎麼佈置。但是,你首先要有一個和空間默契溝通的能力,要對當下的空間有尊重的心,不要急著把你自己的主觀經驗放進去。 通過丟東西練習放下 這十幾年下來,我的修行生活在不停地行走中,我也不停地搬家。我搬家並不是從這裡搬到那裡,而是大老遠來到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所以面臨要大量丟東西的狀況。這個時候,我便看到自己對鍾愛傢俱的留戀和執著,就慢慢從這裡下手。是我的貪念,還是我真的需要它,結果其實大部分都是自己用不到的東西。我就學習送人和丟東西。 時間久了,我就訓練出分辨自己真的要什麼、不要什麼,再也不給自己找麻煩、買過多的東西了。多年的功課做下來,房子的東西變得少了,身心感到非常輕鬆。 多餘的東西最好是送給需要的人,如果捨不得就拿到舊貨市場處理掉;如果還是捨不得,那就寧可暫時租地方放起來,也不要堆在家裡。 在生活中修行 女性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家裡,修行,就是要落實在生活中。 我們不可能出家做個聖人,事實上大部分人並不適合出家。出家人在寺院或修道院裡過著非常簡單樸素的生活,但他們也通過在寺院裡做雜事來修煉心。 我在寺院裡住過,出家也只是一種生活方式。只是寺院裡的環境比起世間還是比較單純,有點像在學校裡生活。我們在家裡也可以創造這種安靜樸素的生活,如果你在自己家裡找不到這種安靜和安住的力量,那在寺院裡面時間久了,你也是住不習慣的。 我們也不可能搬到大自然裡住。自己的心裡不平靜,就是搬到大自然裡,過幾天你還是會嫌鳥叫聲太吵。 我們也不可能丟下自己的家,因為還有一大堆的牽掛,那麼還是從自己的家下手最容易。怎麼過好自己的日子,還是心裡的問題。 從慢慢清理自己的屋子開始,你就會不經意開發出內心的空間和快樂。 女人生氣時要拖地 生氣只是一種能量,只是能量被卡住了而已。身體的能量無法流動就會產生煩惱。尤其是身體能量低的時候,更無法保持覺性,容易被煩惱包圍。氣脈就容易堵塞,就像水溝塞住了一樣。 這時,我們可以通過身體活動把它打開。有個簡單又不用花錢的方法就是拖地,拖地可以消除煩惱,又能找回快樂,效果就像清乾淨自己的心一樣。房子就像是我們的身體,因為拖地太簡單,你不必用腦去思考,你的心就可以放鬆和休息,又不花錢,你也不用急著趕時間。通過拖地,身體裡的能量就可以流動、開展;通過拖地,就把身體裡堆積的廢氣排出去了;通過拖地,全身的毛孔都張開了。全身出了大汗,髒東西都排出去了,整個房子都會變得很乾淨、很清淨,那麼,你一定會有身體輕鬆、心情愉快的感覺,就像是清空了你心裡的堆積一樣,你的心也會隨著輕鬆、喜悅起來。 廚房一定要乾淨整潔 廚房是家人一日三餐的地方,保持乾淨非常重要。廚房不乾淨,日積月累,會吃下去很多不乾淨的東西,除了影響身體,也會影響心。 所以,請經常清理廚房,即使是不容易看到的角落裡面都要清理乾淨,冰箱更是要經常性地清理一下。最重要的是,各種調味料和調味瓶的瓶蓋上很容易堆積汙垢,千萬不可小看,要徹底清理乾淨。 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細節,小細節乾淨了,心自然會變細,也就更容易靜下來。我們可以藉著清理外境,來擦乾淨我們擦不到的內心。 做飯是製造美麗心情 我在美國的家很大,一位老師把我的家當成接待弟子的中心,每天都會有很多人來吃飯。剛開始進廚房的時候,很有壓力,但是我練習帶著覺性做每一件小事,慢慢找到一種踏實的感覺,手底下不忙亂了。 在凌亂的廚房環境裡面,因為心安靜下來、專注在當下的細節時,每個環節就變得很有條理、具有節奏了。我做菜的時候喜歡放輕鬆的音樂,聽著音樂,心情就會很好,做菜變成了一個製造美麗心情的過程。 洗菜、切菜、炒菜整個過程裡面,菜和我之間有一種很好的關係,周圍的東西和我之間也都有一種很好的關係,它們都變成了我的小助手一樣。雖然我的飯菜都很簡單,不華麗也不復雜,但是做飯的過程我很享受。 這讓我想起從小就跟著阿媽在廚房做事,阿媽把她在廚房裡做事的一些規矩教授給我。我的身高還夠不到碗櫃,於是踩著凳子擺放碗,根據大小花紋把各種碗歸類,碗架擺得非常漂亮整齊。阿媽稱讚我,說:"你這樣做很用心,把自己的思緒都整理清楚了。" 那時候我還小,身心和做事情有什麼關係還不是很清楚。只是那一刻,我看著自己擺過的碗架一片美麗,感到無限的開心。 驅除煩惱三法則 第一,不要讓煩惱利用。當煩惱升起,不管是憤怒、憂傷、嫉妒等情緒,有一個很簡單的方法能解決。舉例來說,如果你感覺自己又開始憂傷了,在你還沒有被它包圍之前,請你馬上開始警告自己:我不要憂傷,請憂傷馬上離開,我是快樂的天使!我就是光明! 第二,只要看見煩惱就好。請你找個安靜的地方,坐下來,靜靜看著煩惱。不要分析它,也不要跟隨它。比如說因為某某原因,所以,我才會變成這樣。所有這些頭腦裡面出來的理由,都是自己的小我在利用你和控制你,所以,請你千萬要小心,不要跟隨頭腦的故事走。你只是做一件事情,放鬆自己,讓煩惱呈現,你看著它就夠了。 第三,成為煩惱本身。當你有看到煩惱的能力之後,與煩惱兼容,成為煩惱本身,你才有機會經驗到煩惱後面的故事,也就自然化掉了煩惱,療愈了自己。 在煩瑣的家務事中覺醒 女人和家務瑣事是分不開的,不論已婚還是單身都一樣,有家庭和孩子的女人更應該在日常的瑣碎事務中練習覺醒的能力,利用生活中瑣碎的事情來借境練心,心不受影響,活在當下。不然我們照樣花時間在家務事上,卻沒有學習到覺醒的方法,實在太可惜了。 首先要練習保持覺性。保持孩子般單純的狀態,因為我們已經被教育,非要不斷考慮事情才行。於是頭腦不停地創造妄念和恐懼,不是過去就是未來的事情,我們要從這樣的思維模式裡出來。要練習事情再多不要煩,放輕鬆,在放鬆的狀態下才有辦法理清楚雜事。 第二,事有輕重緩急。先把今天需要處理的事情大概在腦子裡想一遍。家務事可以在處理重要的事情空隙中完成,尤其是雜物清理等小事。一起感悟人生比如,你需要處理郵件、電腦或電話等事務,處理完之後,你也可以到廚房洗洗碗盤什麼的。這樣通過在生活中交替做事情,訓練當下的能力,既可以讓大腦得到休息,又可以做完家事,一舉兩得。 第三,你在家裡走來走去,順手就可以清理和整理手下的雜事,練習當下。做起來非常容易又輕鬆,慢慢地,做家事就成為了享受,讓你的大腦在休息的過程中,順便整理思緒。在做家事的同時,當下若有新的好點子就會自然跑出來。 所以,只要你保持當下的覺性,一切行為都會變成禪修,智慧自然就會慢慢升起。 衣服代表你的心 女人的通病,就是衣櫃裡的衣服永遠少一件,因此遇到需要的場合,就又去買衣服,穿了一次就再也不想穿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是因為我們不清楚自己的身材和氣質適合穿什麼衣服,還有就是把穿衣服限制在穿名牌裡。如果我們掉在這樣的遊戲裡,那就苦了。如果我們每年都要趕流行,那你的衣服就會面臨過時的問題。 其實流行和牌子,只是商業世界的遊戲,你如果踏進了這場遊戲中,就會花掉很多時間和金錢。關鍵是即使這樣,也不一定能找到真正適合你的衣服。 我記得很多年前,我在臺灣參加一個宴會,女士們都穿得非常講究。突然有位太太開始誇獎我的裙子,她說非常好看。接著她問我在哪裡買的,我說是自己做的。她非常驚訝。其實那件裙子非常非常便宜,就只是一塊布而已。但是,那是我最喜歡的顏色。那條裙子我穿了很久很久,很多場合都適合,為什麼?就是因為適合我的身材、氣質、感覺,又很方便貼身。你的身體自然會散發出自然、舒服、自信的能量,看到的人一定也會感受到這樣的感覺。 所以,我建議女性不要放棄自己內心的判斷,要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感覺身體的舒服。內在的聲音會告訴你,你適合穿什麼樣的衣服,不要被外面的流行和廣告洗了腦。 靜下來,感覺自己到底適合穿什麼衣服,你只要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畫面自然就出來了,那就是最適合你的。 客廳:看電視練心 電視是我們獲取許多外在訊息的空間。不管你是否喜歡看電視,你家裡的其他人都會看。先生喜歡的、孩子喜歡的或老人們喜歡的都不同。作為家裡的女主人,這也是你學習的功課。每次經過客廳,聽到電視嘈雜的聲音,不要讓吵鬧的聲音進入你的頭腦去影響你。不要經過頭腦來評判你喜歡還是不喜歡。你只是保持覺性,聽到就好。這樣的聽到和看到電視,就變成你禪修的一部分。 每天走向電視時,提醒自己,觀察自己看電視的動機,是想知道一些外面的新聞、特別節目,還是隻是習慣?或者是對電視裡某個故事迷戀的反應? 開始看電視時,感覺一下,此刻"在看電視"的感覺。你知道自己在看電視,一面看,一面保護這個"覺知在看"的感受。在看連續劇時,覺知"我在看影片",覺知看電視後面的自己,是很微妙的一種感覺。在這"覺知"的感受中,有一個你在看,同時有一個知道自己在看的感覺。 保護這種感覺,你的視野會擴大,會感覺劇情後面的更多東西。這個覺知著看電視的自己的觀察者,這個觀察者經驗到的東西,會超越故事裡的東西。你在看電視時保持覺性的狀態,就是一種禪修。。 忘了你現在的年齡 每個人都有一個真實的年齡,你知道這個秘密嗎?其實真實的年齡是自己可以創造的,因為你心裡有個最喜歡的年齡,但是你卻沒有發現。 請你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你最嚮往的年齡是多少?你就一定要相信這個年齡,你開始真的活在這個年齡中,想這個年齡的事情,做這個年齡的事情。你只要這樣開始,就會有變化,你心裡的世界會慢慢變得真實,你的打扮也會跟著變,你的身體也會有一些變化。不要擔心和懷疑自己的知覺,也不要為不瞭解的人講述你的想法,只要你堅定相信自己的內心就夠了。慢慢地,你心裡的歲數就會成真。最好要忘了你現在的年齡,因為那也只是一個數字而已。 家,是一個人的道場,是他散發愛和能量的地方,是他提升自己和修心的地方。我們與其到寺院尋求自己內心的寧靜,不如在家裡創造出一種安靜祥和的樸素生活。給自己一點時間修行,每天留一點時間讓自己靜一靜非常重要。我們的心,時時刻刻受外境影響,眼睛一打開,很容易就看出別人的短處,如同鏡子很清楚容易的,就照出別人的美醜,而本身卻不容易看到蒙塵其間的灰塵!在這種情況之下,看到好的,我們的心就起了貪愛,設法想去佔有它!看到不好的,也會起嫌惡之心。我們的心如同一杯摻有雜質的水,每天隨外境變化而動盪不已!雜質無法沉澱,水如何能清呢?想把這雜質沉澱,唯有把杯子放在靜處,時間久了,雜質自然會沉澱下來。我們的心也是如此,唯有透過靜坐,透過禪修,才能把心靜下來。 最好的修行,其實是從家開始! 4.生活像萬花筒,有很多面,光彩的固然好看,但也有黑暗一面,愛生活的美就要有勇氣接受生活中黑暗的一面。 學會接受生活的真相吧! 很多時候,我們都喜歡假設,假設自己非常漂亮身材又好、假設當初能再堅持一下、假設我嫁給了愛我的人而不是我愛的人、假設第一次創業沒有失敗等等,如果這些假設都能夠成立,那麼這個世界一定會變得非常完美,至少是我們認為的圓滿。 遺憾的是,人生不過是一張單程車票,所有走過的、經歷過的都成為不可更改的事實和歷史。如果這些事實是幸運的,帶著祝福,帶著快樂,我們自然願意歡歡喜喜地接受。如果是不幸的,帶著傷害,帶著眼淚,我們的心就會排斥,不願接受,就會掉進各種假設的陷阱,悔恨、懊惱、失望、自責,直至身心俱疲。無論你願意接受還是不願意接受,這就是生活的真相,且無法更改一絲一毫。 有個成語叫"木已成舟",聽到這個詞,就會覺得人生有很多無奈,但有些事情是我們不能把握和控制的。既然已經既成事實,我們就不要再為成舟前的那塊木頭做各種假設,也許在能工巧匠的手下,它可能變成一張典雅而高貴的梳妝檯,或者經過不同程序的加工會變成一張張潔白的紙,總之在沒有變成舟之前,它的命運有很多種。可是,既已成舟,意味著"放棄"了其他所有可能的命運,只能以舟的形式存在著,就算不喜歡,甚至厭惡,也不能改變。 在我們的生活中,不是經常面臨著"木已成舟"的事實嗎?比如,我們沒有生在經濟發達的大城市,高考的時候遭遇了變革,大學所讀的專業不是自己喜歡的,畢業後又碰上幾百幾千人為搶一個飯碗擠破腦袋的局面……也許這都是時代的錯,比這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我們的身體天生就不完美。一起感悟人生面對這些,有的人學會了抱怨,抱怨自己沒有生在一個更好的時代,抱怨上天對自己是多麼的不公平。可是,抱怨的結果又能怎樣呢?也只能徒增悲傷和煩惱,或者把自己推向另一個看不到希望的人生沼澤地。 既然木已成舟,再多的抱怨也無濟於事,我們就只能接受,接受遭遇的不公,接受生活的真相。就像我們打撲克的時候,無論抓到的是一手好牌還是爛牌,都要想辦法,發揮出最高的水平去贏下來。勇於接受生活真相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強者。 接受事實,要改變事情先改變心情 我們永遠無法控制每一件事情,比如生老病死、挫折失敗、股市的漲跌、海嘯地震,以及各種不幸的降臨等等,但是我們永遠可以選擇自己的心情。 我們常常以為是一件事情引發了我們的某種情緒,但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認為,是我們內心的想法或者說心態決定了我們的情緒。所以,不要把你的一切情緒都歸於現在的事件、現在的人、現在的關係。表面上是這些因素決定了你的愛恨情仇以及種種情緒,事實上,導致你負面情緒的罪魁禍首是你內心對事情的想法和觀點,而這是完全可以用積極的心態去改變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完全有能力左右自己的心情。 如果你因為失敗而灰心喪氣,其實那是成功女神對你毅力的一次考驗;總結經驗和教訓,重拾勇氣和自信也一定會墊起你未來成功的高度。鬱悶的心情只會讓你更加失敗,而坦然的心情則能讓你接近成功。 如果你因為失去而黯然神傷,那是因為你一直習慣擁有、害怕失去,擁有的越多就會越快樂,而失去就會痛苦不堪。的確,失去會帶來疼痛,但更多的時候,正是因為失去,才讓你得到更多。而有所得必有所失,同樣有所失也必有所得,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人生本無所謂得失,你心情的好與壞,全在於你自己內心的想法。 如果你因為過去的災難而痛苦萬分,這本無可厚非,問題在於即便你痛苦到老,昨天的事情也無法改變。事情既然已經過去,就讓痛苦的心情也一起隨同事情埋葬在過去吧。不要浪費過多的時間和心情在過去那些令你鬱悶的事情上,因為生活還要繼續! 如果你因為遭遇不公而鬱悶,你不得不承認生活本身就存在著不公平。有人說:"人生如打牌,而不似下棋。"下棋是公平的,棋子一樣多,棋盤共同用,條件相同,起跑線一致,機會均等,就看誰的棋藝高。而打牌是不公平的,除了抓牌的數量一樣,牌的好壞卻有著千差萬別。人生也是這樣,我們不能控制自己的牌好還是壞,但是我們可以控制自己打牌時的心情。好心情會讓你的牌技發揮得更好,結果也許是你拿了一手爛牌卻贏了這一局!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就讓我們做自己心情的主人吧。很多事情的發生是不受人控制的,事情無法改變,但是我們可以改變面對事情的心情,讓心情去適應事情,以讓事情因為好的心情而朝有利於自己的方向發展。 人生短暫,時間總是不經意間從我們指間溜走,我們的事情好像總是不如意、總也做不完,暫且停下忙碌的腳步吧,整理一下心情,相信我們會處理好更多的事情。 5.忙了好幾個月的論文總算告一段落,在將電子稿發給老師之後,突然感覺心裡是那麼輕鬆,真的有一種想要流淚的感覺。 也許這是我大學裡做的唯一一件沒有什麼遺憾的事情,從最開始第一個跟老師聯繫,然後糊里糊塗的當了我們這個組的組長,再到之後的幫我們組幾個組員下論文,交稿子,包括改格式,開會,各種各樣的事情,直到最後把電子稿交上,突然覺得自己好累,做了太多,也耗費了太多心力。 事情結束之後,突然想起一些事情來。日前朋友告訴我,何必為了別人做這麼多呢,他們的論文是自己的事情,最後就算自己過不了也是他們自己不努力,跟你有什麼關係呢?而且也沒人讓你去做,而且也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領情,又何必自找沒趣? 是的,我也這麼想過,其實挺有道理的,本就不是自己必須要做的事情,沒有回報,甚至別人不領情,而且第一次查重的時候只有自己沒過,為別人付出太多的精力,當時我也在想,萬一第二次不過怎麼辦,我何必做那麼多呢?但是後來還是繼續去做了,總覺得自己應該去做的,雖然沒有回報,也沒必要一定去做,但是很多事並不是與你無關就不去做的。 但是,我也依舊相信,就算我不去做也是合情合理的,就像有些老師一樣,論文的事情自己不去抓,告訴你們要求,最後做出來的東西是你們自己的事情。我覺得也並沒有錯,沒有人非要為了你做什麼,別人為你做了,應該心存感激。所以我對身邊的很多人都心存感激,沒有人有義務為你做什麼,很多事他們根本沒有必要為你去做,也無需做,但是他們做了,幫你了,雖然我很討厭人情這個詞,這個詞雖然給了我們很多,但是也束縛了太多。 我也在想,這件事我是不是真的已經看懂了呢,雖然只是一件小事,但是身邊的其他事情是不是也是如此呢?我們身邊發生的事情太多太多,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原則,自己的做事方式,我們都逐漸成長,也都明白了越來越多的道理,但是我們依舊過不好自己的生活,很多時候也時常去想自己做的是對是錯。有些事在每個人的眼裡都是不同的,我們每個人都傾向著某件事情的一面。我們都自己以為理解了,但是很多時候,我們都只看到了一角。 突然想起來很多事情也都是如此,每次聽到身邊的人抱怨,似乎每個人都說的有道理。記得前幾天有個朋友像我訴苦,她的好朋友老是拆她臺,雖然是很好的朋友,但是每次都讓她很難堪。我不知道該說什麼,也許在她朋友眼裡其實只是在開無關痛癢的玩笑,而在她的世界裡每次都會讓她很難堪。我只能選擇安靜的聽著,因為就算是讓你受傷,但是有些事也並不是你想象的樣子。 也許就算我們瞭解了這個世上所有的道理,也依舊過不好這一生,因為在每個人眼裡的道理都只是自己眼裡的世界,而且,隨著我們知道的越多,就越來越相信自己眼裡的世界是正確的,而且,不會輕易接受別人的觀點,我們用各種各樣的道理來證明自己是正確的,對於自己不想接受的,選擇用一個結論選擇無視。 多年前的自己自以為聰明,每次失敗都會為自己找理由,雖然我找的理由能讓身邊大多數人相信,而且他們也是那麼想的,但是那又如何呢?你還是你,不會因為這些而改變,敗了就是敗了,還要沉迷於自己的世界無法自拔麼?這個世界上有偶然事件,也許你會發揮失常,但是發揮失常這本身就不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如果你真的有把握,又何必去緊張什麼。也許現在的自己有時候也會如此,但是現在開始學著不再找理由去推脫,雖然這個世界對我而言很多時候都毫無意義,僅僅是黑白兩色。但是我依然會學著去認識這個世界,努力的不帶著自己的感情色彩(yiQIg.cOm)。 未來的路不知道走向何方,但是,我不會用一種固定的模式去思考身邊的事情,既然懂得了太多的道理依舊過不好這一生,但是我選擇一直前行。 1.離你越近的地方,路途越遠;最簡單的音調,需要最艱苦的練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